专题十五 区域与区域发展-考点5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五 区域与区域发展-考点5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7 17: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专题十五 区域与区域发展
考点5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2025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考点切片
考向1 地区产业结构特征
(2024浙江卷)下表为2022年上海、宁夏、河南和黑龙江四省(市、区)GDP、人均G
DP和三次产业比重构成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题。
省 (市、区) GDP (万亿元) 人均GDP (元) 第一产业比 重(%) 第二产业比 重(%) 第三产业比
重(%)
甲 1.59 51 096 22.7 29.2 48.1
乙 4.46 179 907 0.2 25.7 74.1
丙 6.13 62 106 9.5 41.5 49.0
丁 0.51 69 781 8.0 48.3 43.7
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市、区)是( )
B
A.宁夏、上海、黑龙江、河南 B.黑龙江、上海、河南、宁夏
C.上海、宁夏、河南、黑龙江 D.上海、河南、宁夏、黑龙江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经济发达,在四个省(区、市)中,第一产业占比
最低,人均 GDP最高,从表中数据来看,乙的人均GDP最高,这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
平相符,所以乙代表上海,排除C、D;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第一产业比
重应较高,但近年来其经济发展较慢,GDP相对较低,对应甲,河南也是农业大省,其
第一产业比重应高于上海和宁夏,但小于黑龙江,其工业也相对发达,由此确定丙为河
南,则丁为宁夏,A排除,B正确。故选B。
(2025湖南常德模拟)近5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各产业就业人口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图为1970—2020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
图。读图完成2—4题。
2.图中曲线代表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别是( )
A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解析】 读图可知,1970年①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大,因此①产业应为农业;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超过第二产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的就业人
口所占比重也最大。所以图中曲线代表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别是①②③,故选A。
3.图示时期内,①产业( )
C
A.就业人口逐年减少 B.产值缓慢增加 C.劳动效率不断提高 D.污染排放减少
【解析】 A(×)图示时期内,①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是随着我国人口
总数的不断增加,①产业就业人口不一定逐年减少。
B(×)不能看出①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
C(√)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效率不断提高。
D(×)随着农业生产中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排放增加。
4.2020年,③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D
A.兴农政策实施 B.人工智能发展 C.老龄人口增加 D.服务需求量大
【解析】 A(×)兴农政策实施,会使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增加。
B(×)人工智能发展会减少对就业人口的需求量。
C(×)老龄人口增加不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的原因。
D(√)202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产
业不断升级,第三产业占比增大,服务需求量大。
5.(2024湖南衡阳祁东三模,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锡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我国最早开采和使用锡可追溯到商代时期。
云南个旧是世界上锡矿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锡矿埋藏浅,品质好。从西汉时期锡矿开采
业迅速兴起,至今已有2 00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个旧市锡矿开采业为国家
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未能逃脱资源枯竭的命运,2008年个旧市被列为国家资源
枯竭型城市及转型发展试点城市。2011年个旧市政府选择“退二进二”的转型道路,即从
锡矿资源采掘业向第二产业多元化发展,着力推动实施“产业链延伸+产业更新”的复合
型模式,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
下图示意云南个旧锡矿分布及1960—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1) 指出云南个旧西汉时期锡采掘业迅速兴起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个旧锡矿资源储量丰富,埋藏较浅,品质较好;(2分)西汉时期锡在生产和
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促使锡采掘业得到发展;(2分)锡采掘业从商代时期开
始至西汉时期,开采历史较长,具有一定的开采技术和经验。(2分)
【解析】 由材料“云南个旧是世界上锡矿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锡矿埋藏浅,品质好”可
知,当地的锡矿资源丰富且品质好,便于开采;西汉时期锡矿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
促使锡采掘业得到发展;由材料可知,锡矿开采从商代开始,到西汉已有较长的开采历
史,具有一定的开采技术和经验。
(2) 请从产业结构角度,推测个旧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可能产生的问题。(6分)
【答案】 第一产业占比过低,粮食种植面积小,会造成粮食供应短缺;(2分)第二产
业占比较高,矿产资源过度开采,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分)第三产业增长
过快,会造成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减少和成本上升。(2分)
【解析】
考向2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对应练习
解题觉醒
(2022山东卷)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
“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
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
完成6—7题。
6.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B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解析】 A(×)该市位于兰新铁路线上,交通运输便利,交通运输不是第一产业比重
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敲黑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括
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等)。
B(√)由材料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主要发展钢铁工业,且嘉峪关市
位于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受水资源条件限制(【敲黑板】农业限制性条件明
显),当地可开发利用的农业用地数量少,农业产量和产值低,因此该市第一产业比重
较低。
C(×)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对农
产品的需求较多。
D(×)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当地发展第一产业并不缺乏劳动力。
7.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D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解析】 本题可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两个途径分析:
(2025河南南阳检测)跨产业升级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积蓄的量变到战略性重大调整的质
变结果。下图示意我国S集团跨产业升级路径。据此完成8—9题。
8.S集团跨产业升级注重( )
D
A.发展下游关联产业 B.发展新型替代产业 C.收缩区域合作范围 D.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解析】 A(×)图示S集团跨产业升级路径表现
为服装产业向新能源产业、新型显示产业升级,新
能源产业、新型显示产业均不属于服装产业的下游
关联产业。
B(×)目前S集团综合发展了服装产业、新能源产
业和新型显示产业等,后期发展的产业与早期发展的产业并非替代关系。
C(×)S集团由1989年创建国内品牌,到2001年启动多国际品牌合资,再到2009年与澳
大利亚Heron合资,合作范围由国内扩大到国外。
D(√)跨产业升级发展的新产业一般是高新技术
产业(【敲黑板】建立起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
产业群),会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9.我国鼓励S集团类企业主动实施跨产业升级,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 )
A
A.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减弱 B.高端技术领域实力较强
C.人力资源数量逐渐不足 D.市场需求规模逐渐扩大
【解析】 A(√)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
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明显上升,加
上资源的过度开发,一些资源出现枯竭现象,传统的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减弱,竞争力下降,
需要企业主动实施跨产业升级。
B(×)总体上,我国科技水平不高,高端技术领域实力较弱。
C(×)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前列,人力资源数量多。
D(×)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和传统产业产品的需
求都在不断增加,故市场需求规模扩大对企业主动实施跨产业升级的影响较小。
觉醒集训
(2025河北秦皇岛模拟)2013年以来,深圳市传统产业不断外迁,通过产业升级,高技
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下表为深圳市2014—2021年三
次产业产值年际变化率(与上年相比产值增减的百分率)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单位:%)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第一产业 -19.4 -1.7 -3.7 52.8 3.9 5.2 -3.1 5.1
第二产业 7.7 7.3 7.0 8.8 9.3 4.9 1.9 4.9
第三产业 9.8 10.2 10.4 8.8 6.4 8.1 3.9 7.8
1.与第三产业相比,深圳第一产业的特点是( )
A
A.产业年产值较小 B.产值变化量更大 C.产业发展空间宽 D.产业稳定性较好
【解析】 A(√)根据材料“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可知,深圳市
第三产业年产值大,第一产业年产值较小。
B(×)产值比重变化大,不能说明产值变化量更大。
C(×)第一产业发展空间小于第三产业。
D(×)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幅大,产业稳定性较差。
2.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深圳第二产业产值仍呈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
C
①生产成本降低 ②产品的附加值提高 ③工业结构优化 ④工业企业数量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深圳第二产业产值仍呈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工业产品
的附加值提高,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敲黑板】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②③正确;
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第二产业生产成本是上升的,工业企业数量可能会减少,①④错
误。C正确。
(2025福建三明模拟)近年来,我国啤酒产业蓬勃发展,啤酒酿造技术趋于成熟,目前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但受制于啤酒消费需求放缓,我国啤酒产量见顶,
啤酒产业的竞争格局也由早期的“百花齐放”发展到当今的“几家独秀”。下图示意1992—
2022年我国啤酒产量同比增长率。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啤酒产业竞争格局的演变可能会导致
( )
D
A.消费需求放缓 B.品牌效应降低
C.酒厂数量增加 D.啤酒品质提高
【解析】 由材料可知,受制于啤酒消费需求放缓,我国啤酒产量见顶,啤酒产业的竞
争格局也由早期的“百花齐放”发展到当今的“几家独秀”,故消费需求放缓是原因而非结
果,A错误;我国啤酒产业竞争格局变为“几家独秀”,说明一些规模较小的啤酒厂相继
关闭或被合并,酒厂数量减少,规模较大的啤酒厂所占份额增大,规模较大的啤酒厂为
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会不断投入资金、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使品牌效应增强,D
正确,B、C错误。
4.1992—2022年我国啤酒产业( )
C
A.1994年产量达到最大值
B.2011年后产量持续下降
C.2014年前产量持续上升
D.2020年产量降到最小值
【解析】 由图可知,2014年以前我国啤酒产量同比增长率为正值,说明1992—2014年
我国啤酒产量持续上升,C正确,A、B错误;2016—2019年我国啤酒产量同比增长率大
于0,说明我国啤酒产量有所回升,所以2020年产量并非最小值,D错误。
5.针对啤酒消费需求放缓,我国啤酒产业应
( )
A
A.开发衍生产业 B.扩大生产规模
C.提高技术水平 D.兼并重组企业
【解析】 啤酒消费需求放缓,说明啤酒市场趋于饱和,为了提高啤酒产业利润,可以
开发衍生产业吸引消费者,A正确;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啤酒囤积、滞销,B错误;由
材料“啤酒酿造技术趋于成熟”可知,提高技术水平不能解决啤酒消费需求放缓的问题,
C错误;啤酒消费需求放缓主要是外部大环境导致的,而非企业自身问题,企业兼并重
组作用不大,D错误。
(2024江苏南通期中)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
该市在探索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下图示意其产业转型优化升级路径。据此完成6—8题。
6.榆林市的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主要得益于( )
A
A.资源禀赋优越 B.产业部门齐全 C.现代技术先进 D.配套设施完善
【解析】 A(√)矿产资源作为榆林市发展的基石,为榆林市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且图中显示的清洁能源发电、生物医药业等也是在当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规划的。
B、C(×)长期以来,榆林市的发展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部门并不齐全,现代技术也
并不先进。
D(×)由图可知,转型之后产业门类众多,转型之前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资源产业的配套
设施未必适用于新兴产业。
7.榆林市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路径可以概括为( )
C
A.夯实传统部门,巩固能源地位 B.突破封闭经济,实现开放发展
C.培育多元产业,纵向延伸价值 D.重视现代服务,替代重化工业
【解析】 A(×)榆林市不应再进一步强化
传统能源产业的地位,应该促进产业多元化
发展,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B(×)原本的资源经济也不是封闭的。
C(√)由图示信息可知,在其产业转型优化升级路径中,多种产业门类共同发展,同
一产业下的产业链得以延长。
D(×)榆林市资源条件好,并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应在原有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开
拓创新,而不是替代原有产业。
8.随着产业升级政策的推进,短期内榆林市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①人口流失状况加剧 ②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③政府税收快速增长 ④交通拥堵情况加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短期内传统产业的失业人数增加,而新兴产业尚未大
量进驻,且传统产业的失业人口短期内难以胜任新兴产业的工作,可能导致人口快速外
流,①正确。为改善投资环境,当地会先行建设大量道路、通信等设施,但由于人口外
流等原因,初期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会较低,②正确。产业转型升级初期,传统资源型产
业发展紧缩,短期内政府税收减少,③错误。短期内,进行矿产运输的车辆减少,交通
拥堵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④错误。故选A。
9.(2023湖北卷,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5月5日,国
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支持新
能源汽车下乡。A公司是一家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坚持“EV (纯电动) +ICV
(智能网联)”路线;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高端产品;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实现了自主可
控的产业链布局;能耗持续降低,耗电量的1/4来自工厂太阳能屋顶。
下图示意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链。
(1) 说明A公司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的好处。(6分)
【答案】 直接对接企业用户,减少无价值的中
间环节,同时实现供应链全链条信息的实时流通,
让资源实现精准的匹配,供应链流程管理实现更
高效的运转;采用自主研发模式,实现了从零部件
到整车的全产业链覆盖,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
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对质量的控制能力;通过
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
并提高了利润率;树立了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和信赖的品牌形象;拥有领先的技术水平,
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其产品提供了高效、安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每点2分,
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A公司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的好处可以从运转效率、安全性、生产效率、生
产成本、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简述A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做法。 (6分)
【答案】 高端化: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
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大投资力度,
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打造高端产品。
(2分)智能化:推进智能化汽车产品的研发制
造,推进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应用。(2分)绿色
化: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全力构建企业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低碳产品、低碳制
造、低碳产业的发展,实现“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2分)
【解析】 主要从创新和研发、产业调整、人才、管理、绿色低碳、智能网联等方面考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