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专题十六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
考点3 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
2025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考点切片
考向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解题觉醒
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发达国家或地区有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较为广阔的市场、较好的产业基础,所以适
宜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研发设计部门;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低廉的地价、廉价的劳动力、大量优惠政策,并且是未来潜在市场,
所以适宜转移生产制造部门。
2.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影响需要分别分析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产业迁出地的有
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阶段练习)印钞业是防伪技术
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安全保密级别高的产业。位于
英国贝辛斯托克(如图)的德拉鲁公司,曾是全球最
大的印钞公司,但近年来却濒临破产。随着我国印钞
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多国将印钞业务从英国转移至
我国。据此完成1—3题。
1.德拉鲁公司曾是全球最大印钞公司的主要原因是( )
C
A.贝辛斯托克土地成本低 B.贝辛斯托克原材料充足
C.伦敦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D.伦敦周边劳动力成本低
【解析】 读图可知,德拉鲁公司所在的贝辛斯托克靠近
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受其辐射带动作用强,成为全球最
大的印钞公司(【敲黑板】资金+技术),C正确;印钞
公司对技术要求高,土地成本、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对
其发展影响较小,A、B、D错误。
2.近年来,德拉鲁公司濒临破产的主要原因有( )
A
①生产成本上涨 ②金融业务萎缩
③支付方式变革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发展较快,②错误;印钞
业对环境影响较小,环境污染严重不是德拉鲁公司濒临破产的
主要原因,④错误;印钞业是防伪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安全保密级别高的产业,
对技术、设备、原料要求高,且技术、设备等需要不断升级,生产成本上涨,①正确;
随着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不断普及,支付方式发生变革,印钞需求
减少,③正确。故选A。
3.我国承接印钞业务的公司最有可能位于( )
B
A.西宁 B.广州 C.贵阳 D.哈尔滨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印钞业是防伪技术要求高、
资金投入大、安全保密级别高的产业。随着我国印钞
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多国将印钞业务从英国转移至
我国。因此我国承接印钞业务的公司应位于科技发达、
资金雄厚的地区(【敲黑板】资金+技术),四个城
市中,广州为一线城市,我国承接印钞业务的公司最
有可能位于广州,B正确;西宁、贵阳和哈尔滨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及广州,
A、C、D错误。
高分要诀
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大利润。在分析其影
响因素时,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分析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确定主导因素;其次,对
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最后,综合分析,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
位因素。
(2021浙江卷)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
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表。据此完成4—5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 640 5 927 4 666 3 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2∶47.5 4.8∶43.8∶51.4
4.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D
①资金密集型 ②技术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中部地区劳动力丰富,资源也较为丰富,最适合
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③④正确。故选D。
5.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析】 A(×)四省中,江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说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B(×)通过人口总数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计算出四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结合三次产
业结构,可得出四省的第二产业产值,通过计算可知,四省中河南省第二产业产值最高,
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相对较低。
C(×)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低,农业基础相对较差。
D(√)四省中河南省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6.(2024广东卷,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
区约60 km,占地面积约35 km 。2005年,
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
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
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
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 800人,常住人
口约 2 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
如图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
(1) 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
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距主城区近;化工园区位
于乡村附近,用地成本低,周边有大面积土地,可
保证园区继续拓展;交通运输便捷,靠近高速出入
口,位于铁路线附近,同时距离港口较近,具备发
展临港工业区的天然条件;位于大连附近,相关产业基础好,利于企业间优势互补;位
于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有政府政策扶持。(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
区相对较近,同时与沈阳、秦皇岛的距离均较近,
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该园区位于乡村附近,用地
成本较低,且周边有大面积土地,可保证园区继续
拓展。从图中可以看出,松木岛化工园区位于高速
公路的出入口附近,同时该处也靠近铁路线,距离
普兰店湾较近,具备临港工业区建设的交通优越条件。大连原有的化工类相关产业基础
较好,相关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该园区位于大连附近,其相关产业基础较好,利于企业
间的优势互补发展。从材料可以得知,2016年该园区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
区,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大。
(2) 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
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6分)
【答案】 化工园区建设过程中可利用S村劳动力进
行建筑建设、园区管理等,促进该村人口就业;
(2分)工业园区将相关配套服务业转移至S村,如
产品外包装加工、餐饮服务、产品的对外运输服务
等,带动村落产业发展;(2分)依托工业园区的产业外溢效应,积极发展共生产业,
改善该村落原有的单一产业结构,促进村落产业的多元化发展。(2分)
【解析】 材料提及该村常住人口约2 300人,户籍
人口约3 800人,其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
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该村产业基础较
薄弱,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化工厂建设初期需要大
量的建筑工人,该村可为其提供大量劳动力,有利
于促进该村人口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同时村落也
可为工业园区提供一定的配套服务设施,如餐饮服务、产品的外包装加工以及产品的运
输等,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村落产业延伸。同时依托工业园区部分产业的外溢
效应,S村可积极发展与园区共生的产业,这有利于改善村落单一的产业结构,促进该
村落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3) 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
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
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6分)
【答案】 甲地:距离松木岛化工园区更近,
通勤距离短;位于松木岛化工园区与S村之
间,原有基础设施较好;靠近化工园区,受
盛行风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相对较差;位于
高速出入口附近,交通易拥堵。(3分,任答3点即可)
乙地:位于普兰店湾附近,环境质量较好;靠近普通公路,便于出行;距园区较远,通
勤路程更长;远离人口密集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建设成本高。(3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考向2 产业转移的影响
(2025湖南永州期末)碳排放效率是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实际产出与最优产出之间的
比值,它反映了资源利用的效率。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成
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图1示意我国2005—2020年不同地区城
市碳排放效率,图2示意我国2005—2020年不同类型城市碳排放效率。据此完成7—9题。
图1
图2
7.影响2005—2020年我国城市碳排放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
图1
图2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资源禀赋 ③人均消费水平 ④人口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由图1可知,我国四大地区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大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影响碳排放
效率,①正确;由图2可知,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说明资
源禀赋也是碳排放效率主要影响因素,②正确;由材料可知,碳排放效率反映了资源利
用的效率,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口规模无法直接影响资源利用效率,故其不是影响碳排放
效率的主要因素,③④错误。故选A。
图1
图2
8.2012年之后西部地区城市碳排放效率开始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B
图1
图2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
C.经济发展衰退 D.人才流失加剧
【解析】 结合图2,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较低,由此可推测,2012年之后西部地区承
接中东部地区的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导致碳排放效率降低,B正确;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会提高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实际产出,从而提高碳排放效率,A错误;随着西部大开
发等国家政策的推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C、D错误。
图1
图2
9.为提高我国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B
图1
图2
A.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B.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C.全面淘汰高耗能产业 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
资源型城市依赖资源条件,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不利于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A错误
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资源型城市 碳排放效率 B正确
高耗能产业往往是资源型城市的支柱产业,全面淘汰不可行,但可以进行技 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C错误
资源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优势不明显, 不适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错误
图1
图2
(2024新疆二模)据《环球时报》、英国《泰晤士报》2022年10月报道,德国车企宝马
集团正式宣布,英国牛津工厂将只专注于生产制造汽油动力的MINI车,把MINI电动汽
车的生产线从牛津工厂撤离,搬迁至中国。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A.消费市场广阔 B.生产原料充足 C.劳动力价格低 D.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 A(√)与英国相比,中国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较快,对新能源汽车需求量
大,消费市场广阔(【敲黑板】大多数国际企业来我国建厂看中的都是我国广阔的消费
市场,但也不能忽略材料中的特别说明),
因此宝马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电动汽车生产厂。
B(×)英国是产业转出国,转出的是电动汽车生产线,其对原料依赖程度不高。
C(×)中国劳动力价格虽然比英国低,但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较高,且宝马汽车对技
术要求相对较高,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相对较小。
D(×)科技不是中国吸引该公司建厂的主要优势。
11.该公司把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牛津工厂撤离,主要是因为当地汽车( )
B
A.生产线产能过剩 B.生产成本比较高 C.销售市场过饱和 D.研发技术力量弱
【解析】 A(×)该公司把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牛津工厂撤离并搬迁至中国,牛
津工厂只专注于生产制造汽油动力的MINI车,因此撤离并非是因为生产线产能过剩。
B(√)相对于英国,中国的人工等成本较低,该生产线搬迁主要是由于当地生产成本
较高。
C(×)该公司撤离电动汽车生产线但保留汽油动力车生产线,说明该地汽车销售市场
并没有饱和。
D(×)英国是发达国家,研发技术力量强。
12.该公司把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英国撤离,可能会导致( )
A
A.零部件供应商搬离 B.销售市场锐减 C.产业升级放缓 D.技术人才流失
【解析】 A(√)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英国撤离,相关的零部件供应商为降低运输
成本,可能会随着电动汽车生产线一起搬迁至中国。
B、C(×)该公司电动汽车生产线搬迁至中国,拓展了消费市场,产业升级加快。
D(×)该公司的电动汽车生产线转移,但汽油动力汽车生产线还在,仍需要技术人员,
不会导致技术人才流失。
易错提醒
随着市场条件等的变化,产业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分散、转移。
13.(2023浙江卷,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
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 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示意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图1
图2
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图1
图2
【答案】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1分)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1分)
【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城市污染重的产业转移,可以调整城
市的产业结构,并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使得城市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产业转移,也
会迫使城市内产业进行升级、技术研发,适应城市的发展而自主创新。
图1
图2
考向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2024河南部分学校检测)集成电路是各种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21世纪以来,
随着生产重心向东亚、东南亚转移,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空间错配现象
显著。中国借助强大的出口加工能力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
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集成电路产业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空间布局中,东南亚( )
A
A.因劳动力成本低发展低附加值的封装环节
B.因生产技术先进发展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
C.因国家政策支持发展高附加值的研发环节
D.因基础设施完善发展高附加值的售后环节
【解析】 集成电路产业中的研发和售后环节属于高附加值环节,而封装和加工环节属于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适
合发展低附加值的封装和加工环节,A正确;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基
础设施有待完善,不适合发展高附加值的研发和售后环节,B、C、D错误。
15.基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应( )
D
A.在西欧地区扩大代工生产 B.在南美地区加大市场推广
C.在非洲地区加强投资建厂 D.在南亚地区加强技术合作
【解析】 A(×)中国的出口加工能力较强,但是在技术上有所欠缺,中国集成电路产
业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合理布局。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因
此不适合在西欧地区扩大代工生产。
B(×)南美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小,因此不适合在南美
地区加大市场推广。
C(×)非洲地区虽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技术和市
场受限,不适合加强投资建厂。
D(√)南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可以加强集成电路的技术合作。
16.(2024甘肃临夏期末,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6年提出“2030愿景”经济多元化蓝图后,沙特阿拉伯又在2021年启动了“绿色
中东”倡议和“绿色沙特”倡议,旨在将绿色能源转型作为主要抓手,加大新能源领域投
资力度,降低化石燃料影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承诺到2030年实现每年减少2.78亿
吨碳排放,到206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近年来,中沙持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与“2030愿景”的深度对接,2022年12月,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与“2030愿景”签署了对接实施方案。
(1) 分析沙特阿拉伯推出经济多元化蓝图的原因。(6分)
【答案】 沙特阿拉伯严重依赖石油工业,产业结构单一;(2分)石油工业污染严重;
(2分)“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2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国内产业结构单一,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石油工业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沙持
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2) 说明沙特阿拉伯能够启动“绿色沙特”倡议的自身条件。(4分)
【答案】 资金雄厚;(2分)太阳能丰富。(2分)
【解析】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资金雄厚;沙特阿拉
伯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
(3) 从能源角度,指出中沙两国可以对接实施的方案。(8分)
【答案】 中方:积极参加沙特阿拉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分)加强清洁能源、绿色
发展等领域合作。(2分)
沙方:扩大原油贸易规模;(2分)加强石油勘探开发。(2分)
【解析】 中沙两国应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加
强合作。中国石油需求量大,沙特阿拉伯可以扩大原油贸易规模,加强石油勘探开发,
增加对中国的石油供应;而中国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沙特阿拉伯重大基础
设施建设,在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等领域加强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
觉醒集训
(2024湖南雅礼中学月考)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半导体企业实力和产品影响力已上升至
全球第二梯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经历了多轮重构,下表示
意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1—2题。
重构阶段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阶段Ⅳ
起止时间 1970—1979年 1980—2009年 2010—2017年 2018年至今
重构内容 美国以DRAM存储 器技术转移为切入 点,扶持日本半导 体产业发展 美国高端芯片制造 环节转移至韩国和 中国台湾地区 全球半导体制造、封 测等环节及相关生产 要素向中国大陆聚集 吸引外资回
流美国建厂
1.下列半导体产业链重构阶段与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C
A.阶段Ⅰ—科技 B.阶段Ⅱ—原料 C.阶段Ⅲ—市场 D.阶段IV—劳动力
【解析】 A(×)相对于美国来说,日本技术欠发达。
B(×)芯片生产不是原料指向型工业,阶段Ⅱ韩国、中国台湾劳动力价格低,加之有一
定的产业基础,美国将高端芯片制造环节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
C(√)阶段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对芯片需求量增大,消费市场广阔。
D(×)美国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
2.近年来,美国吸引半导体制造业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
B
①降低半导体产业生产成本 ②保护本土产业技术优势 ③促进本国劳动力就业 ④扩大
半导体消费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美国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吸引半导体制造业回流,不会降低半导体产业生
产成本,①错误;为了保护半导体产业优势,保护本土产业技术优势,美国吸引半导体制造业
回流,②正确;随着产业外迁,美国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增多,为了促进本国劳动
力就业,美国吸引半导体制造业回流,③正确;半导体制造业回流不能扩大消费市场,④
错误。故选B。
(2025安徽蚌埠阶段练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工业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工
业产业发展经济活动的增长幅度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强度等综合决定。图1示
意2001—2017年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图2示意广东省各城市2001—2017年
产业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及驱动因素系数。据此完成3—5题。
图1
图2
3.广东省2001—2017年间( )
B
图1
图2
A.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速由中部向四周递减
B.粤西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
C.珠三角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
D.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变化幅度一致
【解析】 读图1可知,2013—2017年珠三角地区工业碳排放量出现小幅的降低,增速要
低于粤北和粤西地区的碳排放增速,A错误;2001—2017年,粤东、粤北地区工业碳排
放总量增加了约5 000万t,粤西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增加了约10 000万t,故粤西地区工
业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B正确,C错误;四大分区整体上工业碳排放总量增加,
但珠三角、粤东地区在2013—2017年增长量下降,D错误。
图1
图2
4.推测导致2013—2017年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图1
图2
A.产业转移 B.市场变化 C.技术进步 D.能源供应
【解析】 工业产业升级和转移会引起碳排放空间重塑。读图1可知,2013—2017年珠三
角和粤东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小幅减少,粤西、粤北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增加。珠三
角、粤东地区和粤西、粤北地区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紧密联系,2013年以来,粤西和粤北
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速加快,而珠三角、粤东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速放缓,说明
地区产业分工,促进了能耗产业由珠三角地区向粤西、粤北地区转移(环境、成本和产
业升级的需求) ,A正确;市场变化、技术进步及能源供应会影响碳排放总量,但对
碳排放空间变化的影响较小,排除B、C、D。
图1
图2
5.广东省产业增长过程中,环境效应较低的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C
图1
图2
A.鼓励产生污染的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 B.降低经济规模,提高环境效应
C.加大技术投入,推进本地产业高级化 D.发展高附加值、高耗能产业
【解析】 由图2及材料“工业产业发展经济活动的增长幅度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技
术强度等综合决定”可知,环境效应较低的地区技术系数也较低,因此应加大技术投入,
推进本地产业的高级化,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C正确;鼓励产生污染的企业向周边地
区转移会加大其他区域的污染,A错误;降低经济规模不符合实际,B错误;环境效应
低的地区能源未必丰富,发展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实际,D错误。
图1
图2
规律总结 产业转移的三种类型
类型 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资 源型 因当地的环境、资源等 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 其他区域转移 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对迁出区来
说,这样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环境,但若不及时
发展其他产业,可能会造成经济衰退
市场转 变型 因为寻求新的市场而发 生的产业转移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台湾的机电企业、生产工厂
转移至大陆,对于作为迁入区的大陆来说,可以缓
解就业压力
布局调 整型 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 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 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 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广东省政府提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
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
过这次产业转移,使广东省的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均
衡分布,平衡发展”
6.(2021广东卷,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
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近年来,
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
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
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1) 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6分)
【答案】 整体向西偏移,由嘉定向昆山、太仓转移扩散;三地产业分布范围扩大,呈连
片发展态势;三地交界地带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度(热点)增加,集聚特征初显。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读图,比较2008年和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的差异,归纳出变化特征。如下表:
项目 2008年 2017年 变化特征
热点区域、次热点区域 主要分布在嘉定区,昆山 市、太仓市没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昆山市,三个地 区皆有分布 汽车先进
零部件制
造业由嘉
定区向昆
山市、太
仓市转移
过渡区域 主要分布在昆山市、太仓 市,嘉定区分布面积较小 三个地区皆有分布,嘉定区 分布面积增大 冷点区域、次冷点区域 主要分布在昆山市、太仓 市,嘉定区分布面积较小 主要分布在嘉—昆—太地区 的北部、东南部边缘地带 (2) 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8分)
【答案】 地处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
带动作用强;三地邻近,产业基础好,互补性强;三地政府合作意愿强,政策支持力度大。
(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的独特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发展基础、
市场、技术、交通、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
例如,根据材料可知,嘉定汽车产业发展较
早,知名度高,昆山、太仓有较强的制造业
基础,经验丰富;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
合作协议,说明当地政策支持力度大,区域
协作条件好;毗邻上海,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先进,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
利用上海便利的交通条件输入原料、输出产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3) 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 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生产分工协作,
形成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三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
强化汽车产业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题干要求从产业协同的角度分析,
即从加强产业联系、产业协作与分工等方面
分析。加强产业联系方面主要是打破行政壁
垒,完善嘉—昆—太地区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促进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协同;分工方面主
要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产业集群,积极
融入全球产业链中;产业协作方面主要是建
立和完善三地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
误区警示
产业转移不一定都是长距离的
教材中很多产业转移的案例都是长距离、跨国家或地区的。但现实中也有短距离的产业
转移,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产业向安徽、江苏中部和北部转移。本题中的汽车先进
零部件制造业由嘉定区向昆山市、太仓市转移的距离较短,说明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区域之间比较优势的差异,并非距离远近。
7.(2025天津北辰区期中,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兹密尔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城市,拥有发达的港口和铁路网络,是土耳其重
要出口港,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伊兹密尔分布着肥沃的平原和河谷,大面积种
植无花果、葡萄、柑橘、石榴、向日葵等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伊
兹密尔依托港口优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材料二 希腊和土耳其于2022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首条“友谊航线”轮渡服务,渡轮往返
于希腊塞萨洛斯基港和土耳其伊兹密尔港(下图),在两国间运载乘客和货物。这艘渡
轮最多可载948名乘客和300辆车。下图为伊兹密尔地理位置示意图。
(1) 从“一带一路”倡议角度,简述伊兹密尔地
理位置的重要性。(6分)
【答案】 位于亚洲和欧洲分界地区,是连接我
国和欧洲的中心地带;濒临爱琴海,海岸线较长;是
联系亚欧两洲海运航线上的重要港口;位于黑海
到地中海的海上交通要冲。(每点2分,任答3点
得6分)
【解析】 据材料“伊兹密尔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城市,拥
有发达的港口和铁路网络,是土耳其重要出口港,是‘一
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可知,伊兹密尔濒临爱琴海,海
岸线较长,是联系亚欧两洲海运航线上的重要港口;读图
可知,伊兹密尔地处亚洲和欧洲交界地区,是连接我国和
欧洲的中心地带;位于爱琴海东岸,是黑海到地中海的海
上交通必经之地。
(2) 指出“友谊航线”的开通对加强希腊、土耳
其两国联系的重要意义。(6分)
【答案】 意义:缩短了两国间(亚欧间)的海陆
联运距离;加强了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加深了彼此
联系,增进两国友谊。(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读图可知,“友谊航线”渡轮往返于希
腊塞萨洛尼基港和土耳其伊兹密尔港,缩短了两
国间(亚欧间)的海陆联运距离,提高了运输效率;由材料“在两国间运载乘客和货物”可
知,加强了两国间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贸易联系,加深彼此联系,利于两国文化交流,增
进两国友谊。
(3) 推测伊兹密尔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可采
取的合理措施。(6分)
【答案】 兴建工业园区和免税贸易区,吸引外
商投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
建港口,增加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开相关国际航线,
加强国际贸易联系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 6
分)
【解析】 伊兹密尔可依托港口优势,扩建港口,增加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开相关国际航
线,提高运输量,加强国际贸易联系;依托工业基地优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投资环境;通过优惠的政策,兴建工业园区和免税贸易区,吸引外商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