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九 思维觉醒专练-专项4 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现象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九 思维觉醒专练-专项4 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现象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7 18:5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专题十九 思维觉醒专练
专项4 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现象
2025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对应练习
1.(2024河南濮阳期中,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清水河流域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生态环境脆弱,
水源不稳定。右图为宁夏清水河流域简图,下表示意清水河
流域不同时期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泉眼山水文站年均输
沙量及水库和淤地坝建设数量。
时期(年) 主汛期降雨量变 化率(%) 泉眼山水文站年 均输沙量(亿t) 水库建设数 量(座) 淤地坝建设
数量(座)
1980—1989 -18 0.18 9 18
1990—1999 21 0.44 14 13
2000—2009 -10 0.25 10 239
2010—2015 -7 0.09 0 26
注: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指某时段主汛期降雨量与多年平均主汛期降雨量的比值,正
值表示增加趋势,负值表示减少趋势。
(1) 绘制泉眼山水文站1980—2015年年均输沙量统计图,
概括输沙量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原因。(7分)
时期(年) 主汛期降雨量变 化率(%) 泉眼山水文站年 均输沙量(亿t) 水库建设数量(座) 淤地坝建设数量(座)
1980—1989 -18 0.18 9 18
1990—1999 21 0.44 14 13
2000—2009 -10 0.25 10 239
2010—2015 -7 0.09 0 26
【答案】 绘图如下(其他类型的统计图正确亦可给分)。(3分)
泉眼山水文站1980—2015年年均输沙量统计图
特点:1990—1999年年均输沙量较1980—1989年增多,2000—2015年年均输沙量减少。(1分)
原因:1990—1999年该流域主汛期降雨量增大;(1分)2000年以后该流域主汛期降雨量减
小;(1分)水库、淤地坝建设数量增加。(1分)
【解析】 因折线统计图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变化特点, 故以折线统计图为例,其作图步
骤:建坐标,确定横、纵坐标要素,描点,连线。(图见答案)从所绘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泉眼
山水文站年均输沙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其原因结合表格信息从主汛期降雨量、水库
及淤地坝建设数量方面分析即可。注意结合图名,识别人文要素的类型。通过读图名,
确定人文要素区域图的主题。
清水河上游固原市黄土丘陵广布。当地采用生物谷坊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生物谷坊
以具有一定间隔的柳桩为框架,将装有不同粒径砂砾的砂袋置于沟谷底部,上面可种植红
柳等耐旱植物。下图为生物谷坊截面示意图。
(2) 说明生物谷坊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要作用。(4分)
【答案】 柳桩、沙袋可固定和拦挡松散固体物质,减少其
移动,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减轻地表侵蚀;种植红柳可增加植
被覆盖率,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拦蓄泥沙、改善水质
等。(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第一步:情境分析,明确尺度与要素,用区域的视角观察环境。
固原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丘陵广布,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易发生水土流失。
第二步,厘清要素关系,用整体性规律分析要素关联。
第三步,表达逻辑有序,用地理学科术语阐释地理过程。
注意对照图例,概括人文要素的分布特征。不同类型的人文要素,其空间分布特征的描
述思路不同:点状事物偏重点的集聚和分散,与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线状事
物偏重线的走向,与其他典型地理事物(如海岸线、河流等)的空间位置关系;面状事
物偏重面的位置和面积大小等。
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以中卫市黄河右岸浅层地下水为水源,向海原、固原等地
供水,计划2023年底基本贯通。
(3) 简述供水工程贯通后对清水河流域发展的有利影响。(3分)
【答案】 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控,缓解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为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提升水质,改善和保护流域水环境;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
(每点1分,共3分)
【解析】 供水工程贯通后,可以缓解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短缺问题,同时有利于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控;
水资源短缺会限制地区经济发展,供水工程贯通后可为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供水工程贯通后,区域内水资
源增多,有利于提升水质,改善和保护流域水环境,维护
流域生态安全。
注意分析地理要素间的关系,理解人文要素分布的成因及其影响。例如,人口分布受地
形、气候、河流、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城市和产业的分布受人口、交通、市场、资源
等因素影响。
知识延伸
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思路点拨
人文要素区域图的判读
人文要素区域图主要有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产业分布图、旅游资源分布图等。在
该类图中,人文要素通常以点、线、面的形式,多要素复合呈现。该类图反映人类活动
的空间差异、空间联系等,判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图1
2.(2022山东卷,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
响。图1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
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温
度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 图2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2
中用 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4分)
图2
【答案】 画风向,箭头向下(与F 相反)。(2分)
影响: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2分)
【解析】 图2中F 垂直于等压线,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图中其他的力与方向,可
知M点风向应与摩擦力F 相反。结合图1可知,山脉位于M点南侧,即M点位于山脉迎
风坡,冷空气被山脉阻挡后会减速并堆积在山前,部分空气转向、绕行流动。
图1
(2)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
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 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
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
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
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
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较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冷气
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N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强离岸风使N海域深层冷海水上泛,表层
海水温度降低;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饵料充足,使N海域海产丰富。(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 第一步:情境分析,明确尺度与要素,用区域的视角观察环境。
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美洲中部,分析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的原因,
需要从整体性的视角分析海—气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影响海洋生物的因素。
第二步:厘清要素关系,用整体性规律分析要素关联。
第三步:表达逻辑有序,用地理学科术语阐释地理过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