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七年级下册
专题拓展 物质三态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
液态的水能结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重新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
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如下图)
①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
气态存在。
②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2.物态变化解释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
自然 物态变
成因
现象 化名称
雨 当云层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时,便形成雨 液化
太阳照到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 液化、
云
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凝华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
雾 液化
地面附近称为雾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
露 液化
成为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霜是水蒸气在地表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凝华为固体。如果高空的温度
霜、雪 凝华
为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
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 凝华、
冰雹 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 熔化、
下翻腾,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 凝固等
冰雹
3.厨房里的物态变化:
①使用液化气:减压汽化现象,钢瓶中的液态燃料在减压时能自动发生物态变化。
②烧开水:先发生蒸发现象后发生沸腾现象,但都是汽化现象。
③冰箱:同时发生了液化现象和汽化现象,冷冻室中发生了凝固现象。
④微波炉中解冻食物时会发生熔化现象。
⑤冬天食用油凝固了,利用加热发生熔化现象。
⑥烧开水或做饭时冒出的水蒸气通常会发生液化现象。
1 39
科学七年级下册
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
条件。上面一段描述中不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A组 ( )
1.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 A.升华 B.凝华
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 C.汽化 D.液化
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 5.下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变化相同的是 ( )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2.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 A.山间的 B.瓜叶上的
程需要放热的是 ( ) “云海” “霜降”
A.冰冻的衣服晾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花草上的 D.江河的冰
“露珠” 雪“消融”
6.下列所给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
C.冬天窗玻璃上 D.用干手器将手
有水滴 烘干 ①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3.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
需要吸热的是 ( )
③渐渐变小的冰雕 ④寒冬树上的雾凇
A.①③ B.①④
屋檐上的冰 铁丝网上 C.②③ D.②④
凌正在消融 出现霜 7.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
甲 乙
A.冬天,树枝上形成 “雾凇”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
C.春天,草叶上形成“冰柱”
D.冬天,玻璃上形成“冰花”
食品盒中 草叶上出 8.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
的干冰变小 现露珠 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丙 丁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A.甲、乙 B.乙、丁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
C.甲、丙 D.丙、丁 是凝固过程
4.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
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 现象
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 9.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
1 40
科学 七年级下册
的过渡节气,秋天夜晚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或 。
霜花。下列关于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
A.霜前暖,雪后寒 。
B.水蒸气吸热形成了霜 14.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
D.水蒸气在高于零度时能形成霜 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
10.亲爱的同学,学习科学是从观察事物、探求 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
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的变化,你认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
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A.夏天吃雪糕凉爽 B组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15.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对于实验的完成和探究
C.秋天半夜降温早上降霜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说明错误的是
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 )
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 A.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
中正确的是 ( ) 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
B.探究液化时,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说
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
C.研究碘的升华、凝华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
A B 防止液体碘出现
D.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
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
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
C D 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
A.春天的早晨太阳出来大雾慢慢消失,这种 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
物态变化要放热 试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是升华现象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C.冬天气温在-10℃以下,广场上的冰雕体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
积变小,这种物态变化要放热 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 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
华现象 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
12.对下列科学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 184.4℃,水的沸点是100℃。
放热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 什么是错误的 。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它的瓶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
壁“流汗”———液化、放热 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
C.秋天,草地上出现霜———升华、吸热 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吸热 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
13.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 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放热。 17.在探究固体熔化特点实验中,我们用如图1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 实验装置给萘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 。
。 图中实验装备缺少测量仪器 、 ;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图2是某同学根据此实验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图
, 。 像,已知当地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萘的熔点
1 41
科学七年级下册
是80.5℃,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18℃,请问BC 段 20.瓶装的矿泉水在冰箱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取
的温度是 ℃,DE 段的温度是 ℃。 出,过一会儿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
净,过一会儿瓶外壁上又会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
现象,小欢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
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造成的;而小乐则认为是空
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
上造成的。于是她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常温下,称量一瓶矿泉水的质量,记作m1;图1 图2 ②将其放入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静置一段
18.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 时间后,观察到瓶壁上出现小水珠,待到室温后,称
时能直接变成气态,甲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 量其质量,记作为m2;
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密封试管浸入 ③ ,再次称量其质量,记
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根试管都 作
m3。
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 (1)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珠,发生的物态变
为400℃,由上述信息判断,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是 。
(2)小欢和小乐针对上述现象,提出的观点,属
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3)按上述实验操作,若最后发现m1=m3,则
可支持小乐的观点,据此补充完整③的实验操作:
。
() , (4)按上述实验操作,若最后发现1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 水的温度
( “ ” ,则可支持小欢的观点。 填 可以 或“不可以”)继续上升。
( 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一天,她从2)沸水中加热的固态碘 (填“可能” 21.
“ ”) , 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或 不可能 升温到熔点熔化后 再升温到沸点
汽化。 花花的
“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
() ( “ ” 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3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 填 可能
“ ”) , 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或 不可能 升温到熔点熔化后 再升温到沸点
。 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汽化
(4)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法,哪一个更
合理 答: 。
C组
19.某同学用图表示了一些概念间的关系:若
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B、C不可能代
表的物态变化是 (写出一个名称即可)。
1 42
拓展与培优科学七年级下册;
浙江教育教材适用
参芳答案
第1章生命的结构与生殖
胞分化(2)③细胞核(3)2神经组织1肌
肉组织(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第1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C组
—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和组织
14.C15.⑤②③④①⑥⑦16.(1)细胞
壁,液泡(2)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例1B
(3)2N条N条(4)雄性生物性状的遗传主要是
例2(1)细胞分化(2)细胞分裂(3)细胞生长
由细胞核控制的,而大熊猫D的细胞核是由大熊猫A
(4)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组织(5)①③⑤
提供的
巩固练习
第2节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1)
A组
1.B A D C 2.D 3.B 4.B 5.C
受精、妊娠、分娩和养育
6.C7.D8.B9.(1)细胞分裂(2)细胞分化
例1D例2D
10.(1)C分生组织(2)水分无机盐D输导
巩固练习
组织(3)B营养组织(4)A保护组织表面
A组
B组
1.D2.A3.A4.D5.D6.D7.D
11.D12.C13.C14.(1)受精卵(2)细
8.(1)②(2)子宫(3)①卵巢9.(1)睾丸
胞分裂细胞分化(3)上皮保护和分泌肌肉
(2)A(3)受精(或受精作用)B(4)能
收缩和舒张(4)结缔神经
10.(1)受精卵(2)4卵巢5输卵管(3)2
15.(1)ACD(2)B(3)A
胎盘1脐带1脐带2胎盘11.脐带
C组
胎儿终止妊娠
16.C17.D18.D
B组
19.D解析:A.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
12.C13.C14.C15.②③⑥
胞。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在分裂
16.(1)子宫保护胎儿和母体(2)脐带
时,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
(3)维系早产儿的生命,帮助他们更好地发育解析:
能进行正常的分裂,说明细胞的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
(1)聚乙烯薄膜袋相当于母体的子宫:袋内的电解质
的控制,A正确。B.在原肠期以前,胚胎的发育可能
溶液相当于羊水,可保护胎儿和母体。(2)胶管与早
受细胞质控制,B正确。C细胞核是细胞分裂与分
产小羊的肚脐连通,早产羊羔靠营养袋和氧气发生器
化的控制中心,C错误。D.细胞核对细胞发育的作
来获得氧气和养料,含有养料和氧气的新鲜血液源源
用可能发生在原肠期以后,D正确。20.C
不断地输送到羊羔体内,所以胶管A、B相当于输送
21,(1)未分化(2)组织
血液的脐带。(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的作用无
可替代,这款人造子宫在短期内可以雏系早产儿的生
第1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
命,帮助他们更好地发育。
—器官、系统
17.(1)卵巢精子输卵管(2)①不含
例1D例2B
DEHP的玉米油②塑化剂会影响小鼠的生殖功能
巩固练习
③雌性激素解析:(1)图1中a是卵巢,其主要功能
A组
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睾丸产生的精子在
1.(1)真皮(2)器官2.D3.A4.A
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逼,精子与卵细胞结
5.B6.A7.D8.D9.D10.(1)上皮
合形成受精卵。(2)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浓度的
(2)神经(3)器官
DEHP,故对照组应口服等量不含DEHP的玉米油。
B组
②由图2可知,塑化剂会使小鼠生殖功能降低。③卵
11.A12.A13.(1)A细胞分裂B细
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