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
学习扩写
写作
学习扩写
学习目标
阅读不同的材料,能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01
重 点
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与方法,将其应用到作文当中。
02
重 点
通过扩写训练,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03
难 点
01
导入
课前任务
温习七年级上册课文《女娲造人》,回忆并梳理课文《女娲造人》在《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课后的“阅读提示”部分录有)基础上主要增添的内容。
阅读提示
增添内容:
①女娲造人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小组讨论:梳理课文《女娲造人》在《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课后的“阅读提示”部分录有)基础上主要增添的内容。
02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什么扩写?
扩写就是将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扩写
写作指导
默读教材,勾画出扩写基本要求
扩写,首先要忠于原文。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
扩写,还要找准扩写点。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对此,可以结合“写作实践”第二题进行思考。
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重点不同
不同体裁文章
记叙性文章
忠于原文
中心思想
人物形象
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说明性文章
忠于原文
说明对象
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议论性文章
忠于原文
观点
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学习
扩写
记叙性文章
学习记叙性文章扩写
1. 回顾导入环节,明确《女娲造人》对《风俗通》中相关记载的哪些内容要点进行了扩写,找准扩写点。
作者补充了
“女娲造人的原因和具体过程”,增加了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如补充了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等描写。
学习记叙性文章扩写
2. 阅读下面材料,尝试将其口头扩写为一篇记叙性文章。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 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学习记叙性文章扩写
确定短文的中心思想:
土块是国土的象征,对于晋公子重耳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把握人物形象:
重耳、狐偃、乡下人。
确定扩写着重点:
①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如,重耳一行在五鹿如何遇到乡下人,如何讨要 吃食,乡下人为何给土块,重耳怎样发怒,狐偃怎么劝说等方面都可以补充情节;②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即发挥想象,增加重耳、乡下人、狐偃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
(2)设计扩写提纲。
(3)尝试口头扩写,同桌之间交流。
学习
扩写
说明性文章
学习说明性文章扩写
【点拨】
还要注意两点,要对每个例子作具体的分析,三个特点之间要有必要的过渡。
1. 阅读下面一句话,找出它的说明对象,确定扩写着重点。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是诗歌的特点;确定扩写着重点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围绕对应的特点,各举一两个恰当的例子。
学习说明性文章扩写
2. 评析范文。从是否忠于原文,是否找准了扩写点,是否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等角度评析范文。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
第一个特点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舒婷的《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一诗中,诗人用“水车”“矿灯”等一组意象表达了对 曾经落后的祖国的痛惜;用“起跑线”“黎明”等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新生的欣喜。
学习说明性文章扩写
语言凝练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简短的定语与“我”之间的搭配,便撑起了舒婷心中所有的激昂。还有《萧红墓畔口占》中的“山茶”,被赋予了高洁、自然、清 纯、朴素、秀逸等内涵,诗人以“红山茶”这一隐喻,生动地传达出自己对萧红感情的细腻、深沉、节制,委婉中又蕴含着激情。涵泳品味,就能体会到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
节奏韵律也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梅岭三章》的偶句把韵、句式整齐,读起来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还有的诗歌建行自由,押韵宽泛,句式自主性较强,但都有其内在的韵律节奏。例如,《统一》中“所有……是… ”“所有……无非……”“整片…… 是……”的句式较为统一,呈现出一种整齐美,但诗中又夹杂着 两个句式不同、长短不一的散句,体现出一种参差错落之美。
学习说明性文章扩写
4. 学生当堂练笔,完成“写作实践一”的扩写训练
提示: 所举例子不要与范文重复。
学习
扩写
议论性文章
学习议论性文章扩写
1.自主阅读议论性语段,把握材料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述思路。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教。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主要观点:
“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学习议论性文章扩写
1. 自主阅读议论性语段,把握材料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述思路。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教。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论述思路:
首先,由一副对联引出主要观点。接着从“要注重平日积累”和“要坚持不懈”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得出“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的结论。最后,提出“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的号召。
学习议论性文章扩写
2. 如把上述议论性语段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扩写的着重点是什么
【点拨】:议论性文章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联系平日积累的材料,仔细思考有哪些事实方面的、道理方面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
3. 小组合作,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支架设计扩写提纲。
论点:
做事情贵在坚持
分论点1:
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平日积累
分论点2: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正面:
反面: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正面:
反面:
如何
做到
持之以恒
学习议论性文章扩写
论点:
做事情贵在坚持
分论点1:
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平日积累
分论点2: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
道理
论据
“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事实
论据
正面:李贺“锦藏诗”
反面:江郎才尽”的典故
道理
论据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事实
论据
正面: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著《红楼梦》
反面: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中止海菜实验,与“溴”擦肩而过
课堂小结
扩写是将原本简单、概括性的文字变得更丰富,它不是单纯地增加字数,而是让原文更充实。在写作中,我们一定要在扩写前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简单地堆砌文字以充数。
课后作业
依据自己列出的思维导图,课后扩写文段,完成教材P16“写作实践三”。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
第一单元《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习扩写》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教材在写作指导里详细地讲述了扩写的概念以及扩写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忠于原文,找准扩写点,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它注重对写作思维过程的训练,从写作的一般要求,到用不同文体进行写作,到有创意的表达,层层深入。扩写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扩写训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阅读不同的材料,能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2.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与方法,将其应用到作文当中。
3.通过扩写训练,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1.阅读不同的材料,能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2.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与方法,将其应用到作文当中。
【教学难点】
通过扩写训练,培养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先小组内交流课前温习七年级上册课文《女娲造人》的学习成果,小组共同回忆并梳理课文《女娲造人》在《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课后的“阅读提示”部分录有)基础上主要 增添的内容。学生代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课文增添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女娲造人的原因和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教师予以明确,这种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
二、写作指导
默读文本,勾画出关键语句,全班交流,教师明确。
明确:
扩写要求:首先要忠于原文;还要找准扩写点;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
不同体裁的文章的扩写着重点:①记叙性文章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 写等;②说明性文章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③议论性文章, 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时忠于原文的具体做法:①记叙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②说明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③议论性文章要忠于原文的观点。
三、学习记叙性文章
1.引导学生回顾导入环节,明确《女娲造人》对《风俗通》中相关记载的哪些内容要点进行了扩写,找准扩写点。
明确:作者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具体过程”,增加了对人物、环境的描写,如补充了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等描写。
2. 阅读下面材料,尝试将其口头扩写为一篇记叙性文章。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 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1)小组合作把握材料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确定扩写点。
预设:
确定短文的中心思想:土块是国土的象征,对于晋公子重耳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把握人物形象:重耳、狐偃、乡下人。
确定扩写着重点:①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如,重耳一行在五鹿如何遇到乡下人,如何讨要 吃食,乡下人为何给土块,重耳怎样发怒,狐偃怎么劝说等方面都可以补充情节;②对人物、环 境的描写,即发挥想象,增加重耳、乡下人、狐偃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
(2)设计扩写提纲。
(3)尝试口头扩写,同桌之间交流。
四、学习说明性文章
1.阅读下面一句话,找出它的说明对象,确定扩写着重点。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预设: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是诗歌的特点;确定扩写着重点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围绕对应的特点,各举一两个恰当的例子。
2. 教师点拨与指导。
教师指导点拨:还要注意两点,要对每个例子作具体的分析,三个特点之间要有必要的过渡。
3.教师出示范文。学生从是否忠于原文,是否找准了扩写点是否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等角度评析范文。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
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舒婷的《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一诗中,诗人用“水车”“矿灯”等一组意象表达了对曾经落后的祖国的痛惜;用“起跑线”“黎明”等一组意象来表达 对祖国新生的欣喜。
语言凝练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中,简短的定语与“我”之间的搭配,便撑起了舒婷心中所有的激昂。还有《萧红墓畔口占》中的“山茶”,被赋予了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诗人以“红山茶”这一隐喻,生动地传达出自己对萧红感情的细腻、深沉、节制,委婉中又蕴含着激情。涵泳品味,就能体会到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
节奏韵律也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梅岭三章》的偶句押韵、句式整齐,读起来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还有的诗歌建行自由,押韵宽泛,句式自主性较强,但都有其内在的韵律节奏。例如,《统一》中“所有……是……”“所有……无非……”“整片…… 是……"的句式较为统一,呈现出一种整齐美,但诗中又夹杂着两个句式不同、长短不一的散句,体现出一种参差错落之美。
学生当堂练笔,完成“写作实践一”的扩写训练。
提示:学生所举例子不要与范文重复。
五、学习议论性文章
1.学生自主阅读议论性语段,把握材料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述思路,学生代表全班交流后,教师予以明确。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 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明确:这段材料的主要观点为“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做到持之以恒呢 接 着从“要注重平日积累”和“要坚持不懈”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得出“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 的结论。最后,提出“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的号召。
2.如把上述议论性语段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扩写的着重点是什么
指导:议论性文章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联系平日积累的材料,仔细思考有哪些事 实方面的、道理方面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
3.小组合作,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支架设计扩写提纲。
课堂小结
扩写是将原本简单、概括性的文字变得更丰富,它不是单纯地增加字数,而是让原文更充实。在写作中,我们一定要在扩写前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简单地堆砌文字以充数。
课后作业
依据自己列出的思维导图,课后扩写文段,完成教材P16“写作实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