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A版(2019) 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A版(2019) 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13 16: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A版(2019)
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一、单选题
1.分类是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漂白粉、氯化铁 B.电解质:碳酸钠、食盐水
C.碱性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钠 D.强酸:次氯酸、硫酸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B.互为同位素
C.次氯酸的结构式为 D.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Cl的熔点高,可用于制取Na B.Na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
C.Na2CO3呈白色,可用于去除油污 D.NaHCO3呈碱性,可用于作发酵粉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B.向硫酸酸化的溶液中通入:
C.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
D.溶于稀硫酸:
5.下列对实验装置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用甲图装置可鉴别纯碱与小苏打固体
B.用乙图装置制备
C.丙图中:充分光照后,量筒中液体酸性增强
D.用丁图装置制取氯气
6.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碱性强弱:NaOH>Mg(OH)2>Al(OH)3
B.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HCl>H2S>H2O
C.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
D.氧化性强弱:Cl2>Br2>I2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能实现转化的是
A.稀盐酸 B.
C.溶液 D.
8.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相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84”消毒液清洁家居用品 具有氧化性
B 焙制蛋糕时加入小苏打作膨松剂 可与酸反应
C 工人用明矾处理废水 是两性氢氧化物
D 用氢氧化钠固体和铝粉制成疏通剂,疏通被油脂、毛发、菜渣等堵塞的管道 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
A.A B.B C.C D.D
9.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a先通入,然后b通入,c中放蘸有稀硫酸的脱脂棉
B.b先通入,然后a通入,c中放碱石灰
C.a先通入,然后b通入,c中放碱石灰
D.b先通入,然后a通入,c中放蘸有稀硫酸的脱脂棉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元素处于第ⅥA族,最高化合价为
B.X与Y只能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
C.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
D.W形成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gO固体(Al2O3) 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C FeCl3溶液(FeCl2) 通入适量的Cl2
D CO2气体(HCl) 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干燥
A.A B.B C.C D.D
12.纳米级Fe3O4可用于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水制H2,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O2是氧化产物
B.过程II的反应:
C.过程I中每消耗232gFe3O4转移3mol电子
D.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
二、非选择题
13.生活中离不开化学,家庭厨卫中有许多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括号内为厨卫商品的主要成分:
①食盐(NaCl);②料酒(乙醇);③食醋(乙酸);④碱面();⑤小苏打();⑥84消毒液(NaClO);⑦洁厕灵(HCl);⑧净水剂(明矾);⑨铁锅(Fe)
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化学式为,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水溶液的电离方程式: 。
(3)厨卫用品的主要成分(括号内的物质)是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下同),是非电解质的有 ,能够导电的有 。
(4)⑥和⑦不能混用,原理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5)已知和碱反应生成,故为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故为碱性氧化物.可以形成两种盐:、(微溶物),则属于 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两性”、“不成盐”).写出与浓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4.如图为制取无水氯化铁粉末的装置,已知氯化铁粉末很容易吸水生成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气体流向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仪器应是(填仪器接口顺序): 。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E的作用是 。
(4)这套实验装置的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应增加一个装有溶液的烧杯吸收尾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利用制取的无水氯化铁固体配制少量饱和溶液并制备胶体。
①溶解制取的无水氯化铁固体时,发现溶液偏浅绿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现高锰酸钾颜色褪去,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溶解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原因可能是 。
②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 (填实验现象)时停止,得到胶体。
15.人体内含有60多种元素,其中C、O、等为大量元素,、I等为微量元素。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元素中位于同周期的是 (填名称);C、O构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电子式为 。
(2)根据图1,铁元素所有核素的质子数均为 。
(3)根据图2,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4)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用“>”、“<”、“=”填空。
①碱性: ;②还原性:
(5)实验比较金属性以及、I非金属性。
目的 比较的金属性 比较、I的非金属性
选择试剂 氨水、溶液、溶液、溶液、盐酸 新制氯水、溶液、蒸馏水
装置
操作及现象 Ⅰ.①向试管中加入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 ,直至不再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②将生成分装两只试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盐酸,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溶液。观察到两只试管中沉淀均完全溶解。 ③换成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只能在盐酸中溶解。 Ⅱ.如图所示,向点滴板孔穴1、2中滴加溶液。 孔穴1内现象是 孔穴2的作用是
解释 Ⅲ.由上述操作 (填“①”、“②”或“③”)可知: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结论:金属性 Ⅳ.由孔穴1内的反应可得到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
1.C
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属于混合物,A错误;
B.食盐水属于混合物,电解质或非电解质都必须是纯净物,B错误;
C.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铁盐和水,氧化钠也是如此,C正确;
D.次氯酸是弱酸,D错误;
故选C。
2.C
A.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碘原子的质量数,即,A错误;
B.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是单质,B错误;
C.结构式是指用一根“-”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故的结构式为,C正确;
D.结构示意图应为,D错误;
故选C。
3.B
A.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是氯化钠易得、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熔点低等,A错误;
B.Na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B正确;
C.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C错误;
D.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作发酵粉,D错误;
故答案为:B。
4.A
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和的反应比为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向硫酸酸化的溶液中通入,硫酸亚铁被氧化为硫酸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选A。
5.A
A.利用甲图装置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A错误;
B.先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硫酸,稀硫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利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可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再用插入液面以下的长胶头滴管加入溶液,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则用乙图装置能制备Fe(OH)2,B正确;
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和,见光易分解生成和,则充分光照后,完全分解,量筒中得到盐酸,液体酸性增强,C正确;
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MnCl2、Cl2和H2O,则能用丁图装置制取氯气,D正确;
故选A。
6.B
A.金属性:Na >Mg >Al,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碱性强弱:NaOH>Mg(OH)2>Al(OH)3,A正确;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氢化物稳定性:H2O >HCl>H2S,B错误;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C正确;
D.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氧化性:Cl2>Br2>I2,D正确;
答案选B。
7.B
A.稀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不发生反应,则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A错误;
B.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再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则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故B正确;
C.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氯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则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C错误;
D.铁与氯气共热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则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B。
8.A
A. “84”消毒液利用了的强氧化性,A项正确;
B. 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作膨松剂是由于其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B项错误;
C. 明矾处理废水利用了其水解产生的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并使其沉降,C项错误;
D. 氢氧化钠溶于水可以与铝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利用生成的气体疏通管道,D项错误。
故选A。
9.A
“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原理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而得到NaHCO3,为防止倒吸,a管通NH3,b管通CO2,故B、 C错误;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NH3的溶解度较大,所以要在食盐水先通NH3然后再通 CO2,否则CO2通入后会从水中逸出,等再通 NH3时溶液中CO2的量就很少了,这样得到的产品也很少,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
10.C
A.Y为O元素,处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无最高正化合价,故A项错误;
B.X为H元素,Y为O元素,X与Y能形成共价化合物:H2O、H2O2,故B项错误;
C.Z为Mg元素,W为Cl元素,则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MgCl2为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故C项正确;
D.W为Cl元素,W形成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HClO、HClO4等,HClO是弱酸,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11.B
A.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氧化镁不反应,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A正确;
B.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会引入新杂质NaOH,故不能用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的操作来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应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然后加热煮沸,B错误;
C.已知2FeCl2+Cl2=2FeCl3,故可以向混有少量FeCl2的FeCl3溶液中通入适量Cl2的方法来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C正确;
D.HCl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依次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洗气可分离,D正确;
故选B。
12.C
A.由分析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Fe3O4在太阳能作用下反应产生FeO、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O46FeO+O2↑,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O2是氧化产物,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过程II发生的反应为FeO与H2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Fe3O4、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过程I发生的反应为Fe3O4在太阳能作用下反应产生FeO、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O46FeO+O2↑,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232gFe3O4时,即消耗1molFe3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mol,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故D正确;
故选C。
13.(1)纯净物
(2)
(3) ①③④⑤⑥⑦⑧ ② ⑨
(4)NaClO+2HCl=NaCl+Cl2↑+H2O
(5) 两性 TiO2+2NaOH=Na2TiO3+H2O
(1)明矾是一种复盐,为纯净物。
(2)为弱酸的酸式盐,因此电离方程式为:。
(3)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因此①③④⑤⑥⑦⑧为电解质,②为非电解质,⑨可以导电。
(4)84消毒液是次氯酸钠(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HCl),氯离子和次氯酸跟离子在酸性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H2O。
(5)由于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因此为两性氧化物;与浓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NaOH=Na2TiO3+H2O。
14.(1)agfdeb(c)
(2)
(3)除去中混有的HCl杂质
(4)
(5) 制备时,有剩余,溶解时,Fe与反应生成 液体呈红褐色
(1)根据分析,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连接仪器的顺序:agfdeb(c);
故答案为:agfdeb(c);
(2)A中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故答案为:;
(3)E中用饱和食盐水去除氯气中的HCl气体;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杂质;
(4)因氯气有毒,用NaOH进行处理,;
故答案为:;
(5)①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和铁离子,;
②向沸水中滴加少量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得到Fe(OH)3胶体;
故答案为:液体呈红褐色;
故答案为:;液体呈红褐色。
15.(1) 碳、氧
(2)26
(3)第四周期ⅥA族
(4) > <
(5) 氨水 颜色变为棕黄色 作空白对照组 ② 的非金属性强于I(或者的氧化性大于)
(1)
C、O、等为大量元素,Ca位于第四周期,Mg位于第三周期,其中碳、氧元素都位于第二周期;C、O构成的三原子分子为CO2,其中C和O共用2对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2)质子数=原子序数=26,铁元素所有核素的质子数均为26;
(3)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ⅥA族;
(4)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Ca>Mg,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②卤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氧化性减弱,则氧化性:Cl2>I2,则还原性Cl-(5)AlCl3与过量弱碱反应生成Al(OH)3沉淀,则滴加过量氨水,直至不再生成白色絮状沉淀,Al(OH)3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均能反应,沉淀溶解,只能在盐酸中溶解,由操作②可知:属于两性氢氧化物。KI溶液无色,若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水为棕黄色,可证明非金属性Cl强于I,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孔穴1内现象是颜色变为棕黄色,孔穴2的作用是作空白对照组,由孔穴1内的反应可得到的结论是的非金属性强于I(或者的氧化性大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