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拔尖测评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积累与运用
一、用楷书认真书写,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2分)
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节选)
刘湛秋
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没有人去怀疑春天的美丽,只会为春天的虚度而惋惜。
二、读语段,完成练习。(12分)
生活中有许多不能被疑忘的经历。还记得去年我bēn fù( )由姑姑带队的野外夏令营锻练自我,其间,我从不gǎo tè shū( )。手肘关节 shòu
sǔn( ),被缠上绷带,我坚持着;和nián líng( )比我大的伙伴一起探险,我为大家出谋划策。最终,我获得了“最佳队员”的 guāng róng( )称号,也收获了一个zhǎn xīn( )的自己。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词语。(6分)
2.用“ ”画出语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 。(4分)
3.请你写一两句古诗或名言送给语段中的“我”。(2分)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衷心(zhōng) 踌躇(chóu) 矜持(jīn) 蓟北(jì)
B. 筹集(chóu) 褂子(guà) 涕泪(tì) 黯然(àn)
C. 拟定(nǐ) 土匪(fěi) 船坞(wū) 战俘(fú)
D. 裤裆(dāng) 难堪(kān) 企望(qǐ) 彼此(bǐ)
2.在整理榜样事迹的时候,小语看到一段阅读链接,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
看着被日军扫荡过的村庄,连长 地站立良久,他在为老乡们哀悼,也在盘算着为他们复仇。晚上,他召集大家讨论反攻计划。一向头脑清醒的他,分析问题总是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很快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连长按计划 地指挥军队作战,把敌人打得节节败退。
A.一声不吭 开门见山 从容不迫 B.一声不吭 一针见血 从容镇定
C.默默无闻 开门见山 从容不迫 D.默默无闻 一针见血 从容镇定
3.就要轮到明明上场表演了,他既开心又紧张。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他的心情的是 ( )
A.他轻轻地笑了,嘴角仿佛飘过一抹淡淡的霞光。
B.他枯坐着,把头深深地埋进臂弯,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C.他的手已微微出汗,但嘴角还是浮现了一丝笑意。
D.他瘫倒在椅子上,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
4.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可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下列对句子表现的人物内心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悲痛万分)
B.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冷漠、置之不理)
C.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钦佩、敬仰)
D.“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不卑不亢、嘲讽)
5.小语要参加“传承红色经典”的活动,他选的是“讲述方志敏的故事”,可是他讲故事的语气有问题。你能根据老师的指导,说出他读的是哪句话吗 ( )
A.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B.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走吧!”
C.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D.“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四、小语为大家介绍了与北京大学红楼相关的人物——李大钊。(5分)
李大钊生活上艰苦朴素,却总是懡慨助人。冬天,有位革命青年来李大钊家中向他告别。细心的李大钊发现这位青年的身上还穿着单衣,便心疼地说:“这怎么能过冬呢 ”说完就让李夫人把刚刚给大儿子缝好的棉衣送给了他。
1.上面的语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分)
2.请你在以下情景中选择一个,通过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当时情景下同学们的内心。(3分)
①得知要参观北京大学红楼的消息 ② 进到北京大学红楼内 ③ 听完李大钊的英雄事迹后
我选 (填序号):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中华诗词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人的家国情怀。王昌龄在《从军行》中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 , 。”诗人以此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宋代诗人陆游感慨:“ , 。”他借此表达自己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唐代诗人杜甫在听到蓟北被收复的消息后,喜道“ ,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
2.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 ”这两句诗仿佛让人看到诗人伫立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情景。
阅读与理解
六、课内外对比阅读。(11分)
凉 州 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卢 纶
林暗草惊风①,将军夜引弓。
平明②寻白羽③,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②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③白羽:这里指箭。
1.这两首诗描写的是边塞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紧张危险,表达诗人宽广豪迈的胸怀和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从诗中的( )可以看出来。(多选)(3分)
A.孤城 B.杨柳 C.草惊风 D.夜引弓
2.《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中最能体现将军英勇的诗句是“ , ”。(2分)
3.这两首边塞诗仿佛让人看到了辽阔的边塞和英勇的将士,我能根据古诗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6分)
七、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9分)
[材料一]
① 木棉开出的花称为木棉花,花开时灿烂热烈,花色鲜艳,通常有红、橙红、黄三种花色,花期在3月至4月。木棉主要生长于海拔1400米以下,北纬26度为其分布的北限,我国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② 木棉花和岭南渊源深厚,当地人钟爱木棉。《西京杂记》中记载,南越王赵佗献汉室木棉树以作进贡。宋代《南海百咏》中曾记载,唐代会昌年间,时任广州节度使的卢钧带领百姓疏通甘溪,在两岸广植木棉。明末清初,岭南的文人墨客更是用雄奇绚丽的诗句使木棉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③1982年4月,广州评选市花,木棉花以75.9%的得票率获得最高投票数。评委会一致认为,木棉花代表着广州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广州是一座散发英雄气的城市,拥有200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千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广州启动,奏响“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的雄迈序曲。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启动红色剧本游《前往南方的号召》,广州起义纪念馆推出《1927·广州起义英雄人物之高恬波》红色动漫图书及视频,华南理工大学上演原创歌剧《刑场上的婚礼》等,使红色文化史料从历史档案中“走”出来,重现英雄模范英勇事迹,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情境感召力。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1.材料一中有关木棉的内容用时间轴呈现更直观,请把时间轴补充完整。(2分)
2.关于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木棉花通常有三种花色。 B.木棉树主要生长在海拔1400米以上。
C.岭南人在汉朝时就已种植木棉树。 D.木棉花以最高投票数当选广州市市花。
3.下列最能概括材料二主要内容的一项是(2分) ( )
A.广州是一座散发英雄气的城市。
B.广州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
C.广州拥有众多革命文物。
D.广州奏响“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的雄迈序曲。
4.参观活动的低年级同学不明白木棉花为什么成了“英雄花”,为什么会被广州人选为市花。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向他们进行解说。(3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一顶军帽
俞春放
①红军长征路过村子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柴,红军是给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于是,他整天跟在战士们身后,看着红军带领乡亲们打土豪、分粮食,与乡亲们一起推磨、割草……他看到红军战士头上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军帽,越看心里越痒痒。一天,阿柴找到指导员,说:“报告指导员,我要参加红军!”看他一脸倔强的神情,指导员同意了。
② 部队走得急,军装来不及发。阿柴对指导员说:“那军帽呢 头上没有军帽,算什么红军呀!”指导员摸着他的头,说:“别急,以后一定发给你!”阿柴只能一边行军,一边惦记着那顶神气的军帽。
③就这样,他跟着部队进了雪山。巍峨壮丽的雪山寒气逼人,泛出刺眼的白光。宣传队的战士们在队伍中穿梭着,每当走过阿柴身边,他们总是会说:“坚持就是胜利!”听了宣传队战士的话,阿柴觉得翻过雪山并不困难。
④ 进入雪山后没多久,阿柴的鞋子就破得没法穿了。他的双脚很快就被冰雪冻得麻木了,双腿也慢慢被冻僵。它们开始不听他的指挥,每一步都像灌了铅一样。扑通一声,阿柴倒在了地上。他想要站起来,但是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⑤指导员从后面赶过来,大口地喘着粗气,脸冻得发青,看不出一丝血色。他急切地把阿柴无法动弹的双腿焐在怀里。阿柴摇摇头,目光黯淡地说:“指导员,这路太难走了,我实在走不动了。”指导员没说话,在干粮袋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小块煮熟的牛皮,用冻得发抖的手哆嗦着递给阿柴。阿柴没有去接,他知道这是指导员舍不得吃节省下来的口粮,更何况指导员在战斗中受过伤,现在还没恢复呢!指导员硬把牛皮塞到阿柴手里,说:“快吃,一切行动听指挥。”阿柴颤抖着接过了牛皮。牛皮下肚,阿柴感到身体暖和了一些。指导员把阿柴扶起来说:“站起来!你可以的。”阿柴慢慢地站了起来.但这时,他发现指导员的脚像是被冻在地上一样,迈不开半步。阿柴拼命帮指导员搓着双脚,又搬着指导员的脚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指导员终于缓过劲来,又能勉强迈开步子了。
⑥指导员拍拍阿柴的肩膀说:“我要跟你打个赌。我们来比一比谁先翻过雪山,你肯定比不过我。”阿柴说:“那可不一定,我行军速度可快了!”“要是你比我先翻过雪山,我的军帽送给你!”指导员认真地说。阿柴的眼睛亮了,二话不说,拉起木棍,迈开大步在齐膝深的大雪中走了起来。虽然又冷又饿,可一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帽,他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指导员渐渐落在后面,他停下了步子,再次叫住阿柴。他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戴到阿柴头上,又正了正,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说:“阿柴,你赢了。”阿柴拒绝道:“我可不需要你让我,我要靠自己的真本事来赢。”“哈哈,你已经赢啦!比赛到此结束,你看你比我往前多走了一大段呢。”指导员又拍拍阿柴的肩膀,微笑着说,“快走吧,不要误了下山的时间。”
⑧阿柴虽然觉得指导员说的话有点怪怪的,但是掩不住戴上军帽的满心欢喜。他乐呵呵地摸了摸军帽说:“那,那我就戴着吧。”阿柴感觉自己戴上军帽,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了。
⑨过了一会儿,阿柴意识到指导员没有跟上来,他回头看去,发现指导员一动不动地坐在雪地里。他赶紧跑过去.喊着:“指导员!指导员!”谁知,指导员就这么突然倒了下去.脸上还留着刚才的笑容。阿柴一下子跪倒在指导员身边,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指导员那冰冷的脸上。
⑩苍茫雪山,堆琼积玉,雄伟壮丽,刺眼的白光越发犀利。阿柴的眼神却越发坚定,特别是阿柴军帽上那颗红色五角星,在弥漫的风雪中显得尤为耀眼……
(选自《十四岁的长征》,有删改)
1.[思维导图]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2.[阅读要素]第⑦自然段中画“﹏”的语句主要运用了 描写、 描写,从这处描写中,我猜测指导员当时在想: 。从中我能看出指导员是一个 的人。(4分)
3.文中两处画“ ”的语句都描写了雪山,对其作用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两处描写都表现出雪山的巍峨壮丽与辽阔。
B.两处描写都表现出雪山上堆琼积玉的美丽。
C.两处描写都表现出雪山的美景下掩盖了危险,也表现了红军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毅力。
D.两处描写都表现雪山上的阳光格外的刺眼。
4.文章为什么以《一顶军帽》为题 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4分)
习作与表达
九、习作。(30分)
有志不在年高,英雄不分大小。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赛场上,为了集体荣誉拼尽全力;舞台上,为了实现梦想挑战自我;学习时,面对失败不轻言放弃;生活中,许下承诺能努力兑现……请以“做自己的英雄”为话题,选择成长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把当时的情形写具体。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45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第四单元拔尖测评
一、 略
二、1.奔赴 搞特殊 受损 年龄 光荣 崭新
2.疑 练 遗 炼
3.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 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 B
四、 1.语言描写。
2.示例:③ 听完李大钊的英雄事迹后,同学们神情严肃,有的同学甚至流下了眼泪。班长感慨地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先生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五、1.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五、2.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六、答案1. ACD
2.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3.荒凉 艰苦 示例:王昌龄 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答案1.汉代 唐代会昌年间 岭南的文人墨客用诗句使木棉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木棉花以75.9%的得票率当选为广州市市花
2. B
3. B
4.示例:首先,木棉花通常有红、橙红、黄三种鲜艳的花色,花开时灿烂热烈。在历史上,从汉代开始南越王赵佗就曾献木棉树给汉室,唐代会昌年间卢钧带领百姓广植木棉,明末清初文人墨客也用诗句描绘木棉花,可见木棉花和岭南渊源深厚,当地人也很钟爱它。其次,广州是一座散发英雄气的城市,拥有众多革命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还开展了"英雄花开英雄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木棉花正好代表着广州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所以它被广州人选为市花,也被称为"英雄花"。
八、答案1.(1)阿柴想参军
(2)指导员牺牲
(3)满心欢喜
2.动作 语言 示例:年轻人是希望,是未来,我已经走不下去了,把希望给阿柴,他一定能到达胜利的终点。这顶军帽一直是阿柴所向往的,以打赌为借口,既能激励他坚持下去,也能实现他的愿望 舍己为人
3. C
4.文章之所以以《一顶军帽》为题,是因为指导员用一顶军帽不断地激励阿柴,使阿柴最终鼓起勇气,继续前行。这"一顶军帽"是串联阿柴成长经历的线索,寄托了革命前辈对年轻战士的期望。
九、本题为话题作文。首先,确定中心思想,"做自己的英雄"可以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最终取得成功。其次,选择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支撑中心思想,如自己在比赛中受伤但坚持完成比赛等。最后,在结尾呼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成为自己的英雄。文章中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语言表达上可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使文章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