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Cu—64 Ba—137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题。
1. (2023无锡江阴期末)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B. 医用口罩所用的熔喷布是一种聚丙烯材料,聚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
C. 防晒衣通常采用聚酯纤维材料制作,不宜长期用碱性洗涤剂洗涤
D. 疫苗是人体健康的“安全屏障”,疫苗需要冷藏储运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变性
2. (2024无锡江阴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最简式为 CH2===CH2
B. 羟基的电子式为
C. 乙醇和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乙酸和乙酸乙酯属于同系物
3.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CH4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B. 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C. 氮气的电子式: N N
D. S2- 的结构示意图:
4. (2023常州高级中学期末)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苯常温呈液态,密度比水大,且易溶于水
B. 乙醇极易溶于水,可用于溴水中溴的萃取
C.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 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洗气除去
5. (2024苏州木渎高级中学月考)反应2CO2(g)+6H2(g) C2H4(g)+4H2O(g)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催化加氢合成乙烯的重要反应。该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下列有关几种低碳烯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空间结构为平面形
B. 丙烯和聚丙烯都可发生加成反应
C. 正丁烷中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D. 乙烯、丙烯和丁烯都不溶于水
6. (2024南通海安高级中学月考)已知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2种,对二甲苯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如图,则对二甲苯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的种类为(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7. (2023淮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向红色布条上滴加几滴新制氯水 红色布条褪色 新制氯水有漂白性
B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铵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C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加热,待冷却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无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发生水解
D 向FeCl3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 溶液变为浅绿色 维生素C有氧化性
8.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 CH3CH2OH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乙烷(CH3CH2Cl);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取氯乙烷
D.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9. (2023镇江丹阳中学阶段考)肉桂酸()是一种合成有机光电材料的中间体。下列关于肉桂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式为C9H8O2
B. 可发生加成、取代、加聚反应
C. 与安息香酸()互为同系物
D. 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二者原理不相同
10. (2024南通海安实验中学学情检测)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11. (2024南通海安高级中学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石蜡裂解产 B. 观察甲烷取代
物中含有烯烃 反应的现象
C. 除乙烷中乙烯,并得 D. 实验室制备
到纯净干燥的乙烷 乙酸乙酯
12. (2023徐州铜山期中)抗癌药物“6 Azulenol”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
B. 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
C. 1 mol该分子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 2 mol H2
D. 1 mol该分子最多可以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3. 某有机化合物3.2 g,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一定是烃
B.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H4O
C. 该有机物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D. 该有机物一定不能与钠反应
14. (2024南通启东东南中学质量检测)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淀粉,这是实现碳的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和H2合成甲醇(CH3OH)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为使反应持续发生,反应Ⅰ需要不断补充H2O2以提供氧气
C. 反应Ⅰ中生成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
D.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O22HCHO+2H2O
二、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题。
15.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在实验室里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硫,老师启发他们并由他们自己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2H4和S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 Ⅰ、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Ⅰ (填字母,下同);Ⅱ ;Ⅲ ;Ⅳ 。
A. 品红溶液 B. NaOH溶液
C. 浓硫酸 D. 酸性KMnO4溶液
(2) 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3) 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 。
(5) 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乙烯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乙烯为原料合成部分化工产品的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 A―→B的反应类型为 ,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 物质X的结构简式为 ,条件1为 。
(3) 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类,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4) 丙烯(结构简式为CH3CH===CH2)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加聚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 实验室中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前向试管乙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实验结束后继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然后振荡,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图1 图2
①开始时,试管乙中所加的试剂为饱和的 (填化学式)溶液。
②图2中试管中部变成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振荡时有少量气泡产生,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2024扬州新华中学适应性练习)酯F常用于合成人工香料。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 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 ,化合物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 A―→B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过程中还会生成一种副产物。该副产物与物质B互为同分异构体,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C的反应类型为 ,转化过程除生成物质C,还有一种无机物生成,其化学式为 。
(4) 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酯F的化学名称为 ,结构简式为 。
18. 中草药金银花对肺炎有一定的疗效,其有效成分是绿原酸。E 是人工合成绿原酸的中间体,E 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
(1) 中间体E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 C―→D 的反应类型为 。
(3) D 经过①②两步反应转化为 E,反应①的条件是 。
(4) 选择适当的试剂能将 B、C 区分开来,下列试剂能将两者加以区分的是
(填字母)。
a. 酸性 KMnO4 溶液 b. 浓硝酸 c. FeCl3溶液
(5) 写出以乙醇和 1,3-丁二烯为原料合成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示例见题干,无机试剂可任选)。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检测卷
1. B 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多糖类物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A正确;聚丙烯材料中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使溴水褪色,B错误;聚酯纤维材料属于聚酯类物质,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则聚酯纤维材料不能长期用碱性洗涤剂洗涤,C正确;蛋白质高温会变性,疫苗需要冷藏运输主要是防止蛋白质变性,D正确。
2. B 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最简式为CH2,A错误;羟基中存在一个氢氧共用电子对,羟基的电子式为,B正确;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醚的分子式为C4H10O,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乙酸和乙酸乙酯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类物质,不属于同系物,D错误。
3. A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错误;氮气的电子式为,C错误;S2-的核电荷数是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结构示意图为 ,D错误。
4. C 苯常温呈液态,密度比水小,且不易溶于水,A错误;溴易溶于乙醇,而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因此不可用乙醇作溴水中溴的萃取剂,B错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CH4与酸性KMnO4溶液不能反应,其中混有的杂质乙烯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气体而导致CH4中混有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错误。
5. B 乙烯中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即乙烯的空间结构为平面形,A正确;丙烯中含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丙烯是丙烯的加聚产物,聚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正丁烷中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C正确;乙烯、丙烯和丁烯等烯烃都不溶于水,D正确。
6. B 对二甲苯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为对二甲基环己烷,结构对称,分子结构中有三种等效氢,如图:,所以一氯代物有3种,B正确。
7. A 向红色布条上滴加几滴新制氯水,红色布条褪色,则表明氯水具有漂白性,实质上是新制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A正确;硫酸铵不为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胶体发生盐析而非变性,B错误;检验淀粉水解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应往水解液中先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C错误;向FeCl3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Fe3+被还原为Fe2+,维生素C表现出还原性,D错误。
8. C 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气体颜色变浅,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都是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H3CH2OH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乙烷(CH3CH2Cl),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取氯乙烷,发生的是加成反应,C正确。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是萃取造成,未发生化学反应;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是加聚反应,D错误。
9. C 由结构简式可知,肉桂酸的分子式为C9H8O2,A正确;肉桂酸分子含有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和加聚反应,B正确;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类有机化合物,肉桂酸与安息香酸的分子组成相差两个“CH”,因此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肉桂酸使溴水褪色,是发生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反应,二者原理不完全相同,D正确。
10. A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A正确;乙醇与钠反应没有水与钠反应剧烈,说明乙醇—OH中H的活泼性比水中的H的活泼性弱,B错误;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乙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D错误。
11. B 石蜡的主要成分是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加热和碎瓷片的催化下石蜡发生分解反应(裂化),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逐步取代,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但题目中的实验用强光直射,反应过于剧烈有可能会引发爆炸,观察不到前面所描述的现象,B错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水和CO2被碱石灰吸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C正确;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加入沸石防止暴沸,饱和碳酸钠会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析出,D正确。
12. C 该有机物中含有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A正确;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醇羟基和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B正确;羧基和醇羟基都能和钠反应生成H2,则1 mol该分子与足量钠反应最多生成1 mol H2,C错误;碳碳双键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分子含有2 mol碳碳双键,故最多可以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3. B 3.2 g有机化合物燃烧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根据元素守恒则有机物中含m(C)=4.4×=1.2(g),m(H)=3.6×=0.4(g),由于m(C)+m(H)=1.2 g+0.4 g=1.6 g<3.2 g,所以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该化合物为烃的含氧衍生物,n(O)==0.1 mol,故化合物中n(C)∶n(H)∶n(O)=0.1 mol∶0.4 mol∶0.1 mol=1∶4∶1,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O,因C、H关系已达饱和,则其分子式只能为CH4O。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A错误;分子式为CH4O,B正确;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C错误;分子式为CH4O的物质只能为CH3OH,一定能与Na发生反应生成CH3ONa和H2,D错误。
14. D CO2和H2合成CH3OH的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反应 Ⅱ 为CH3OH+O2HCHO+H2O2,反应Ⅰ为2H2O2===2H2O+O2↑,反应Ⅱ每消耗1 mol O2生成1 mol H2O2,而反应Ⅰ每消耗1 mol H2O2只生成0.5 mol O2,故为使反应持续发生,反应Ⅰ需要不断补充H2O2以提供氧气,B正确,D错误;反应 Ⅰ 为2H2O2===2H2O+O2↑,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1升至0、部分由-1降至-2,反应中生成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C正确。
15. (1) A B A D (2) 装置Ⅰ中品红溶液褪色 (3) 除去SO2 (4) 检验SO2是否除尽
(5) 装置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Ⅳ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6. (1) 加成反应 羧基 (2) HCOOH 浓硫酸、加热 (3) CH3COOCH3
(4) nCH3CH===CH2
(5) ①Na2CO3
②无色液体中含有蒸发出来的乙酸
③2CH3COOH+CO―→2CH3COO-+CO2↑+H2O
17. (1) C3H8O 羧基 (2) 加成反应 CH3CHBrCH3 (3) 取代反应 NaBr
(4) 2CH3CH2CH2OH+O22CH3CH2CHO+2H2O (5) 丙酸乙酯 CH3CH2COOCH2CH3
解析:由A和B的结构可知A→B的反应是A和HBr发生加成反应,则X为HBr,C→D的反应为丙醇的催化氧化,则D为CH3CH2CHO,E为丙酸,E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则F为CH3CH2COOCH2CH3。(1) 化合物C为丙醇,其分子式为C3H8O,化合物E为丙酸,其官能团名称为羧基。(2) A→B的反应为丙烯和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 溴丙烷,反应过程中还会生成一种副产物B,则B为2 溴丙烷,其结构简式为CH3CHBrCH3。(3) B→C的反应为1 溴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其中1 溴丙烷中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丙醇,故其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为NaBr。(4) C→D的反应为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丙醛,其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CH2OH+O22CH3CH2CHO+2H2O。(5) F是由丙酸和乙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酯,其名称为丙酸乙酯,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OOCH2CH3。
(1) 羟基、羧基 (2) 取代反应 (3) NaOH水溶液、加热 (4) a
(5) CH3CH2OHCH2===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