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聚焦突破2LLL.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聚焦突破2LLL.TIF" \* MERGEFORMAT ),\s\do5(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学生用书P33]
一、关系式法
当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反应或连续反应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
例如,把一定体积(标准状况)的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m g,求参加反应的CO的体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CO2+Ca(OH)2===CaCO3↓+H2O,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上述反应中也可以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关系式为CO~CaCO3。
【突破集训】
1.在氧气中燃烧0.22 g硫和铁组成的混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成三氧化硫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用10 mL 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原混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 )
A.72% B.40%
C.36% D.0.18%
解析:选C。由S元素守恒和有关反应可得出关系式:
S~SO2~SO3~H2SO4~2NaOH
32 g 2 mol
m(S) 0.5×10×10-3 mol
=,解得m(S)=0.08 g,原混合物中w(S)=×100%≈36%。
2.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发生反应Sn+2HCl===SnCl2+H2↑,再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Cl2,发生反应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现有0.613 g金属锡试样,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16.00 mL 0.100 mol·L-1 K2Cr2O7溶液。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为(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 )
A.75.8% B.93.2%
C.68.9% D.87.6%
解析:选B。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可得出关系式:
3Sn~3SnCl2~6FeCl2~K2Cr2O7
3×119 g 1 mol
x 0.100 mol·L-1×0.016 L
=,解得x=0.571 2 g,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为w(Sn)=×100%≈93.2%。
二、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等。这种差量跟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相应量成比例关系。用差量法解题时,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已知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式,然后求解。
1.计算依据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2.解题关键
(1)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量。
(2)结合题给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差量。
3.实例分析(以质量差量法为例)
(1)2Na2O2+2CO2===2Na2CO3+O2 Δm(固体)~2CO
2×78 g 2 mol 2×106 g 56 g 2 mol
即发生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
(2)2Na2O2+2H2O===4NaOH+O2↑ Δm(固体)~2H2
2×78 g 2 mol 4×40 g 4 g 2 mol
即发生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
【突破集训】
3.铁粉可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g)Fe3O4+4H2。若反应后得到的干燥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铁粉的质量增加了32 g,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ol B.1 mol
C.1.5 mol D.2 mol
解析:选C。
3Fe+4H2O(g)Fe3O4+4H2 Δm(固)
3 mol 64 g
n(Fe) 32 g
=,解得n(Fe)=1.5 mol。
4.(2024·湖南高一质检)已知: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CO3、CO2和H2O。取22.1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粉末样品,将其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5.9 g。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 )
A.4.2 g B.5.3 g
C.8.4 g D.10.6 g
解析:选B。设原混合物中含NaHCO3的质量为x g,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2NaHCO3Na2CO3+H2O+CO2↑ Δm(减)
168 g 62 g
x g 22.1 g-15.9 g=6.2 g
=,解得x=16.8,所以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22.1 g-16.8 g=5.3 g。
三、守恒法
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
守恒关系 特征
质量守恒 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m(反应物)=m(生成物);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守恒
电荷守恒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突破集训】
5.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0.8 mol·L-1,则c(K+)为( )
A.0.1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解析:选C。由电荷守恒可得,c(H+)+3c(Al3+)+c(K+)=2c(SO),故c(K+)= 2c(SO)-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6.将a g Fe2O3、Al2O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 mL 0.05 mol·L-1的盐酸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 mL,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0.1 mol·L-1 B.0.2 mol·L-1
C.0.05 mol·L-1 D.无法计算
解析:选C。n(HCl)=0.05 mol·L-1×0.1 L=0.005 mol,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根据氯原子守恒,n(NaCl)=n(HCl)=0.005 mol,根据钠原子守恒,n(NaOH)=n(NaCl)=0.005 mol,所以c(NaOH)==0.05 mol·L-1。
7.14 g Na2O2、Na2O、NaOH的混合物与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由质量守恒可得100 g×15%×=m(NaCl)×,解得m(NaCl)≈24 g。
答案:24
四、极值法
极值法又称为极端思维法、极端假设法,就是从某种极限状态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一般思路是,先根据边界条件(极值)确定答案的取值范围,然后再结合题给条件确定答案,或将混合物假设为纯净物再进行分析比较等。
【突破集训】
8.(2024·合肥高一检测)一定条件下,0.46 g金属钠与氧气完全反应,最终产物中同时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金属增加的质量可能为( )
A.0.08 g B.0.16 g
C.0.24 g D.0.32 g
解析:选C。0.46 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当最终产物只有Na2O时,金属增加的质量最少,由钠原子守恒可知,生成0.01 mol Na2O,金属增加的质量为0.01 mol×16 g/mol=0.16 g;当最终产物只有Na2O2时,金属增加的质量最大,由钠原子守恒可知,生成0.01 mol Na2O2,金属增加的质量为0.01 mol×2×16 g/mol=0.32 g。由于最终产物中同时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故金属增加的质量大于0.16 g,小于0.32 g,故选C。
9.某金属与盐酸反应时,生成H2的质量与消耗金属的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此金属可能是( )
INCLUDEPICTURE "JR43.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JR43.TIF" \* MERGEFORMAT
A.纯锌 B.纯铁
C.镁铝合金 D.铜铁合金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消耗金属的质量为30 g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 g,即0.5 mol。用极值法:假设每一种金属都与酸反应生成0.5 mol H2,然后分别计算出消耗金属的质量。A项需32.5 g,B项需28 g,C项需9~12 g,D项需大于28 g,故选D。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聚焦突破2LLL.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聚焦突破2LLL.TIF" \* MERGEFORMAT ),\s\do5(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学生用书P33]
一、关系式法
当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反应或连续反应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
例如,把一定体积(标准状况)的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m g,求参加反应的CO的体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CO2+Ca(OH)2===CaCO3↓+H2O,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上述反应中也可以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关系式为CO~CaCO3。
【突破集训】
1.在氧气中燃烧0.22 g硫和铁组成的混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成三氧化硫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用10 mL 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原混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 )
A.72% B.40%
C.36% D.0.18%
2.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发生反应Sn+2HCl===SnCl2+H2↑,再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Cl2,发生反应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现有0.613 g金属锡试样,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16.00 mL 0.100 mol·L-1 K2Cr2O7溶液。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为(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 )
A.75.8% B.93.2%
C.68.9% D.87.6%
二、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等。这种差量跟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相应量成比例关系。用差量法解题时,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已知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式,然后求解。
1.计算依据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2.解题关键
(1)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量。
(2)结合题给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差量。
3.实例分析(以质量差量法为例)
(1)2Na2O2+2CO2===2Na2CO3+O2 Δm(固体)~2CO
2×78 g 2 mol 2×106 g 56 g 2 mol
即发生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
(2)2Na2O2+2H2O===4NaOH+O2↑ Δm(固体)~2H2
2×78 g 2 mol 4×40 g 4 g 2 mol
即发生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
【突破集训】
3.铁粉可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g)Fe3O4+4H2。若反应后得到的干燥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铁粉的质量增加了32 g,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ol B.1 mol
C.1.5 mol D.2 mol
4.(2024·湖南高一质检)已知: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CO3、CO2和H2O。取22.1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粉末样品,将其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5.9 g。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 )
A.4.2 g B.5.3 g
C.8.4 g D.10.6 g
三、守恒法
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
守恒关系 特征
质量守恒 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m(反应物)=m(生成物);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守恒
电荷守恒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突破集训】
5.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0.8 mol·L-1,则c(K+)为( )
A.0.1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6.将a g Fe2O3、Al2O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 mL 0.05 mol·L-1的盐酸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 mL,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0.1 mol·L-1 B.0.2 mol·L-1
C.0.05 mol·L-1 D.无法计算
7.14 g Na2O2、Na2O、NaOH的混合物与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极值法
极值法又称为极端思维法、极端假设法,就是从某种极限状态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一种思维方法。一般思路是,先根据边界条件(极值)确定答案的取值范围,然后再结合题给条件确定答案,或将混合物假设为纯净物再进行分析比较等。
【突破集训】
8.(2024·合肥高一检测)一定条件下,0.46 g金属钠与氧气完全反应,最终产物中同时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金属增加的质量可能为( )
A.0.08 g B.0.16 g
C.0.24 g D.0.32 g
9.某金属与盐酸反应时,生成H2的质量与消耗金属的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此金属可能是( )
INCLUDEPICTURE "JR43.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JR43.TIF" \* MERGEFORMAT
A.纯锌 B.纯铁
C.镁铝合金 D.铜铁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