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聚焦突破8 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是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可有效地考查抽象、求异、发散和收敛等思维能力。
1.解题“五步曲”
(1)审:审清题意,从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
(2)找: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
(3)析: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和收敛思维、横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
(4)验:验证确认,将结果代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5)答: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2.寻找解题“突破口”
(1)部分常见物质的颜色
淡黄色固体——S、Na2O2;
红棕色粉末——Fe2O3;
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Cu(OH)2;
黑色固体——Fe3O4、CuO等;
红色溶液——Fe(SCN)3;
红棕色气体——NO2;
黄绿色气体——Cl2。
(4)特殊性质
①SO2具有漂白性、较强的还原性,可被氯水、酸性KMnO4溶液氧化。
②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③稀硝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均不生成H2。
②“三角”型转化
√
【突破集训】
1.A、B、C是中学所学过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的水溶液呈棕黄色,B的水溶液呈酸性。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 )
A.Fe、Cl2、Cu B.Fe、Cl2、H2
C.Cu、Cl2、Fe D.Fe、Cl2、Mg
解析:B的水溶液呈酸性,且常温下为气态,则B为Cl2,D的水溶液呈棕黄色,则D为FeCl3,结合转化关系可推出,A、C、E、F分别为Fe、Cu、CuCl2、FeCl2。
√
2.(2024·河南名校联盟高一月考)下图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3.(2024·淮北高一月考)下图所示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金属单质,且焰色试验为黄色,Y是非金属单质,且呈黄绿色,X为常见温室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__________。
解析:A是金属单质,且焰色试验为黄色,则A为Na;Y是非金属单质,且呈黄绿色,则Y为Cl2;X为常见温室气体,则X为CO2。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B为NaOH、C为H2、D为Na2CO3、E为NaHCO3、H为HCl。(1)根据分析可知,D为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Na2CO3
(2)A―→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B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2Na+2H2O===2Na++2OH-+H2↑
(3)C在Y中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在Y中燃烧即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其实验现象为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D、E两种溶液,既可以通过滴加氢氧化钙溶液鉴别,也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鉴别
b.A在Y中加热,有黄色火焰产生
c.若G是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则在一定条件下G能转化为B,但不能转化为D
d.将A投入E的溶液中,也会有D生成
bd
解析:D(碳酸钠)、E(碳酸氢钠)两种溶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a错误;
A(Na)在Y(Cl2)中加热,有黄色火焰产生,生成白烟,故b正确;
若G是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则G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B)和氧气,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D)和氧气,故c错误;
将A(Na)投入E(NaHCO3)的溶液中,Na先与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D),故d正确。
(5)C与Y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2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中,NaOH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存在YO-(与消毒液有效成分相同的阴离子),其物质的量为0.1 mol,则C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1∶2
解析:C(H2)与Y(Cl2)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2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中,NaOH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存在YO-(与消毒液有效成分相同的阴离子),其物质的量为0.1 mol,则根据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氯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而2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4 mol,故还有0.2 mol NaOH与HCl反应,则HC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生成0.2 mol HCl需要0.1 mol H2和0.1 mol Cl2,故C(H2)与Y(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 mol∶(0.1 mol+0.1 mol)=1∶2。
4.(2024·济宁嘉祥一中高一月考)A~H等8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未标出)。已知:A是酸式盐,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G是红棕色气体。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G―→H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NO3+H2O===2HNO3+NO
(3)写出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A中阳离子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黄绿色气体、C为无色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其水溶液是一种无氧强酸溶液,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X__________。
解析:由题给条件及转化关系图可知,A为Fe,B为Cl2,C为O2,D为FeCl3,E为Fe3O4,F为含SCN-的化合物,G为FeCl2,H为H2O,X为HCl。
FeCl3
HCl
(2)在反应①~⑦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 (填序号)。
解析:①为铁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②为铁和氧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③为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发生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④为氯化铁和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⑤为氯化亚铁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⑥为氯化铁和SCN-发生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⑦为铁和水蒸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⑥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反应⑥是氯化铁和SCN-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Fe3++3SCN-===Fe(SCN)3
(4)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 A转移_____________mol电子。
0.8
(6)写出除去D溶液中混有少量G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2++Cl2===2Fe3++2Cl-
解析:氯化亚铁易被氯气氧化为氯化铁,则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的方法是向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聚焦突破8LLL.TIF" INCLUDEPICTURE "聚焦突破8LLL.TIF" \* MERGEFORMAT ),\s\do5( 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学生用书P131]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是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可有效地考查抽象、求异、发散和收敛等思维能力。
1.解题“五步曲”
(1)审:审清题意,从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
(2)找: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
(3)析: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和收敛思维、横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
(4)验:验证确认,将结果代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5)答: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2.寻找解题“突破口”
(1)部分常见物质的颜色
淡黄色固体——S、Na2O2;
红棕色粉末——Fe2O3;
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Cu(OH)2;
黑色固体——Fe3O4、CuO等;
红色溶液——Fe(SCN)3;
红棕色气体——NO2;
黄绿色气体——Cl2。
(2)特殊的反应现象
①Fe2+遇碱出现沉淀的颜色变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Fe3+遇SCN-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高中阶段所学的气体中溶于水显碱性的只有NH3,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只有NO。
③能与盐酸、稀硫酸作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且该气体能使溴水、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一般为含SO或HSO的物质。
(3)特殊的反应条件
①N2+3H22NH3;
②2SO2+O22SO3;
③4NH3+5O24NO+6H2O;
④N2+O22NO。
(4)特殊性质
①SO2具有漂白性、较强的还原性,可被氯水、酸性KMnO4溶液氧化。
②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③稀硝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均不生成H2。
(5)特征转化关系
①“线”型转化
ABC酸或碱
符合此条件的常见A物质有NH3、H2S、S、CH4、C、Na等,如
NH3NONO2HNO3;
H2S(S)SO2SO3H2SO4;
CH4(C)COCO2H2CO3;
NaNa2ONa2O2NaOH。
②“三角”型转化
INCLUDEPICTURE "ASX70.TIF" INCLUDEPICTURE "ASX70.TIF" \* MERGEFORMAT
③ INCLUDEPICTURE "25F82A.TIF" INCLUDEPICTURE "25F82A.TIF" \* MERGEFORMAT
X可能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等。
【突破集训】
1.A、B、C是中学所学过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的水溶液呈棕黄色,B的水溶液呈酸性。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 )
INCLUDEPICTURE "JR40.TIF" INCLUDEPICTURE "JR40.TIF" \* MERGEFORMAT
A.Fe、Cl2、Cu B.Fe、Cl2、H2
C.Cu、Cl2、Fe D.Fe、Cl2、Mg
解析:选A。B的水溶液呈酸性,且常温下为气态,则B为Cl2,D的水溶液呈棕黄色,则D为FeCl3,结合转化关系可推出,A、C、E、F分别为Fe、Cu、CuCl2、FeCl2。
2.(2024·河南名校联盟高一月考)下图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F82.TIF" INCLUDEPICTURE "25F82.TIF" \* MERGEFORMAT
A.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
B.B、C、D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碱、盐
C.E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CO+H2O
D.加热5.00 g D和E的固体混合物,使E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4.16 g
解析:选B。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则A为Na,B、C、D、E为钠的化合物,结合转化关系可知,B为Na2O2,C为NaOH,D为Na2CO3,E为NaHCO3。反应中①②③④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B项错误。E为NaHCO3,C为NaOH,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CO+H2O,C项正确。利用差量法计算,根据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
2NaHCO3Na2CO3+CO2↑+H2O↑ Δm
2×84 62
x 0.31 g
=,解得x=0.84 g,即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84 g,碳酸钠的质量为5.00 g-0.84 g=4.16 g,D项正确。
3.(2024·淮北高一月考)下图所示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金属单质,且焰色试验为黄色,Y是非金属单质,且呈黄绿色,X为常见温室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25F83.TIF" INCLUDEPICTURE "25F83.TIF" \* MERGEFORMAT
(1)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在Y中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D、E两种溶液,既可以通过滴加氢氧化钙溶液鉴别,也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鉴别
b.A在Y中加热,有黄色火焰产生
c.若G是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则在一定条件下G能转化为B,但不能转化为D
d.将A投入E的溶液中,也会有D生成
(5)C与Y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2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中,NaOH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存在YO-(与消毒液有效成分相同的阴离子),其物质的量为0.1 mol,则C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解析:A是金属单质,且焰色试验为黄色,则A为Na;Y是非金属单质,且呈黄绿色,则Y为Cl2;X为常见温室气体,则X为CO2。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B为NaOH、C为H2、D为Na2CO3、E为NaHCO3、H为HCl。(1)根据分析可知,D为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2)A―→B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3)C在Y中燃烧即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其实验现象为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4)D(碳酸钠)、E(碳酸氢钠)两种溶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a错误;A(Na)在Y(Cl2)中加热,有黄色火焰产生,生成白烟,故b正确;若G是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则G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B)和氧气,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D)和氧气,故c错误;将A(Na)投入E(NaHCO3)的溶液中,Na先与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D),故d正确。(5)C(H2)与Y(Cl2)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2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中,NaOH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存在YO-(与消毒液有效成分相同的阴离子),其物质的量为0.1 mol,则根据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氯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而2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4 mol,故还有0.2 mol NaOH与HCl反应,则HC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生成0.2 mol HCl需要0.1 mol H2和0.1 mol Cl2,故C(H2)与Y(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 mol∶(0.1 mol+0.1 mol)=1∶2。
答案:(1)Na2CO3 (2)2Na+2H2O===2Na++2OH-+H2↑ (3)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4)bd (5)1∶2
4.(2024·济宁嘉祥一中高一月考)A~H等8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未标出)。已知:A是酸式盐,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G是红棕色气体。按要求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25F84.TIF" INCLUDEPICTURE "25F84.TIF" \* MERGEFORMAT
(1)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A中阳离子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G是红棕色气体,则G是NO2,F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F是NO,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H是HNO3。A是酸式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E,E和氧气反应生成NO,则E是NH3。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B能和氧气反应生成C,所以B是SO2,C是SO3,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的D为H2SO4,A是酸式盐且是铵盐,所以A是NH4HSO3。(1)E是NH3,F是NO,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2)G―→H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3)A是NH4HSO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水和亚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NH+HSO+2OH-SO+NH3↑+2H2O。(4)A是NH4HSO3,阳离子为NH,NH的检验方法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NaOH,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含有NH。
答案:(1)4NH3+5O24NO+6H2O
(2)3NO3+H2O===2HNO3+NO
(3)NH+HSO+2OH-SO+NH3↑+2H2O
(4)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NaOH,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含有NH
5.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黄绿色气体、C为无色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其水溶液是一种无氧强酸溶液,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INCLUDEPICTURE "24CH44.TIF" INCLUDEPICTURE "24CH44.TIF" \* MERGEFORMAT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①~⑦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 A转移_____________mol电子。
(6)写出除去D溶液中混有少量G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给条件及转化关系图可知,A为Fe,B为Cl2,C为O2,D为FeCl3,E为Fe3O4,F为含SCN-的化合物,G为FeCl2,H为H2O,X为HCl。(2)①为铁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②为铁和氧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③为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发生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④为氯化铁和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⑤为氯化亚铁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⑥为氯化铁和SCN-发生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⑦为铁和水蒸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3)反应⑥是氯化铁和SCN-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5)反应⑦是高温下铁在水蒸气中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 Fe转移0.8 mol电子。(6)氯化亚铁易被氯气氧化为氯化铁,则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的方法是向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答案:(1)FeCl3 HCl (2)③⑥ (3)Fe3++3SCN-===Fe(SCN)3 (4)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5)3Fe+4H2O(g)Fe3O4+4H2 0.8 (6)2Fe2++Cl2===2Fe3++2Cl-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聚焦突破8LLL.TIF" INCLUDEPICTURE "聚焦突破8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聚焦突破8LLL.TIF" \* MERGEFORMAT ),\s\do5( 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学生用书P131]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是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可有效地考查抽象、求异、发散和收敛等思维能力。
1.解题“五步曲”
(1)审:审清题意,从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
(2)找: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
(3)析: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和收敛思维、横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
(4)验:验证确认,将结果代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5)答: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2.寻找解题“突破口”
(1)部分常见物质的颜色
淡黄色固体——S、Na2O2;
红棕色粉末——Fe2O3;
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Cu(OH)2;
黑色固体——Fe3O4、CuO等;
红色溶液——Fe(SCN)3;
红棕色气体——NO2;
黄绿色气体——Cl2。
(2)特殊的反应现象
①Fe2+遇碱出现沉淀的颜色变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Fe3+遇SCN-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高中阶段所学的气体中溶于水显碱性的只有NH3,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只有NO。
③能与盐酸、稀硫酸作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且该气体能使溴水、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一般为含SO或HSO的物质。
(3)特殊的反应条件
①N2+3H22NH3;
②2SO2+O22SO3;
③4NH3+5O24NO+6H2O;
④N2+O22NO。
(4)特殊性质
①SO2具有漂白性、较强的还原性,可被氯水、酸性KMnO4溶液氧化。
②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③稀硝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均不生成H2。
(5)特征转化关系
①“线”型转化
ABC酸或碱
符合此条件的常见A物质有NH3、H2S、S、CH4、C、Na等,如
NH3NONO2HNO3;
H2S(S)SO2SO3H2SO4;
CH4(C)COCO2H2CO3;
NaNa2ONa2O2NaOH。
②“三角”型转化
INCLUDEPICTURE "ASX70.TIF" INCLUDEPICTURE "ASX7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SX70.TIF" \* MERGEFORMAT
③ INCLUDEPICTURE "25F82A.TIF" INCLUDEPICTURE "25F82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2A.TIF" \* MERGEFORMAT
X可能为弱酸的铵盐:(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等。
【突破集训】
1.A、B、C是中学所学过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的水溶液呈棕黄色,B的水溶液呈酸性。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 )
INCLUDEPICTURE "JR40.TIF" INCLUDEPICTURE "JR4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JR40.TIF" \* MERGEFORMAT
A.Fe、Cl2、Cu B.Fe、Cl2、H2
C.Cu、Cl2、Fe D.Fe、Cl2、Mg
2.(2024·河南名校联盟高一月考)下图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F82.TIF" INCLUDEPICTURE "25F8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2.TIF" \* MERGEFORMAT
A.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
B.B、C、D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碱、盐
C.E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CO+H2O
D.加热5.00 g D和E的固体混合物,使E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4.16 g
3.(2024·淮北高一月考)下图所示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金属单质,且焰色试验为黄色,Y是非金属单质,且呈黄绿色,X为常见温室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25F83.TIF" INCLUDEPICTURE "25F8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3.TIF" \* MERGEFORMAT
(1)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在Y中燃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D、E两种溶液,既可以通过滴加氢氧化钙溶液鉴别,也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鉴别
b.A在Y中加热,有黄色火焰产生
c.若G是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则在一定条件下G能转化为B,但不能转化为D
d.将A投入E的溶液中,也会有D生成
(5)C与Y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20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中,NaOH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存在YO-(与消毒液有效成分相同的阴离子),其物质的量为0.1 mol,则C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4.(2024·济宁嘉祥一中高一月考)A~H等8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未标出)。已知:A是酸式盐,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G是红棕色气体。按要求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25F84.TIF" INCLUDEPICTURE "25F8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4.TIF" \* MERGEFORMAT
(1)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A中阳离子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黄绿色气体、C为无色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其水溶液是一种无氧强酸溶液,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INCLUDEPICTURE "24CH44.TIF" INCLUDEPICTURE "24CH4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4CH44.TIF" \* MERGEFORMAT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①~⑦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每消耗0.3 mol A转移_____________mol电子。
(6)写出除去D溶液中混有少量G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