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课件+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课件+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14 14:35:53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学习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分散系及其分类,知道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特点、性质及其应用,会分析提纯胶体,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学生用书P48]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 MERGEFORMAT
1.分散系
(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____________)里形成的体系。
(2)分类: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____________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滤纸 能 ________ 不能
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________ 不能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INCLUDEPICTURE "概念演绎LLL.TIF" INCLUDEPICTURE "概念演绎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概念演绎LLL.TIF" \* MERGEFORMAT  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为胶体,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请加以解释。
提示:不对。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并不是说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则其一定不是胶体。例如,不能说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2.胶体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1)分类
①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可分为气溶胶(如烟、云、雾)、液溶胶(如豆浆、稀牛奶、墨水)、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玛瑙)。
②根据分散质的构成,胶体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分子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
(2)性质和应用
性质 定义 原因 应用
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__________而形成的 可用于实验室鉴别______________
电泳 在通电的情况下,带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的分散质具有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能吸附带有某种电荷的离子,从而形成___________ 工业上用于电泳电镀、电泳除尘等
续 表
性质 定义 原因 应用
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____________析出的现象 ①向胶体中加入________等物质②对胶体加热③对胶体搅拌 豆腐的制作、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 MERGEFORMAT
(1)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2)直径介于1~100 nm的纳米粒子是胶体(  )
(3)胶体带电荷,在通电时会发生电泳现象(  )
(4)“卤水点豆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5)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现象(  )
(1)丁达尔现象是光的散射现象,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而不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2)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是一个有机大分子(如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也可以是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如氢氧化铁胶体)。
(3)纳米材料不是胶体,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才属于胶体。  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反思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反思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反思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 )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 MERGEFORMAT
1.(2024·惠州一中高一月考)劳动场景是古代诗人常常描写的画面。刘禹锡在《浪淘沙》中描写到“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属于胶体,日照时出现丁达尔现象
B.浪沙中淘金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真假黄金(假黄金为铜锌合金)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
D.江水属于分散系
2.AlCl3溶液、Al(OH)3胶体和Al(OH)3浊液是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分散系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光线透过三种分散系时,只有Al(OH)3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C.Al(OH)3胶体能透过滤纸
D.Al(OH)3胶体能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3.(2024·张家口宣化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溶液,可得到Fe(OH)3沉淀
B.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
C.烟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微小的液滴
D.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微粒,这种微粒的直径介于10-9~10-7 m
知识点二 胶体的制备、提纯[学生用书P50]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 MERGEFORMAT
1.Fe(OH)3胶体的制备
(1)制备实验
INCLUDEPICTURE "25LX25.TIF" INCLUDEPICTURE "25LX2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LX25.TIF" \* MERGEFORMAT
(2)制备操作
①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②向烧杯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事项
①一般使用饱和FeCl3溶液,稀溶液难以形成胶体。
②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后,不能长时间煮沸,否则氢氧化铁胶体会发生聚沉。
③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发生聚沉,得到氢氧化铁沉淀。
INCLUDEPICTURE "教材深研LLL.TIF" INCLUDEPICTURE "教材深研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教材深研LLL.TIF" \* MERGEFORMAT  (1)如何检验制备的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若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在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不用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3)若1 mL 1 mol/L的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胶体分散质微粒数目是否为0.001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提示:(1)用一束光线照射所得到的分散系,从侧面观察,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成功制得Fe(OH)3胶体。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后,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2)NaOH与FeCl3反应产生Fe(OH)3沉淀而得不到Fe(OH)3胶体。
(3)不是。若干个Fe(OH)3分子才能形成一个胶体分散质微粒,所以生成的胶体分散质微粒数目远小于0.001NA。
2.胶体的分离和提纯
INCLUDEPICTURE "25LX26.TIF" INCLUDEPICTURE "25LX2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LX26.TIF" \* MERGEFORMAT
(1)胶体与悬浊液的分离(如图1)
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而悬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胶体的净化(如图2)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如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 MERGEFORMAT
(1)光线通过时,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
(2)可以用滤纸通过过滤的方法,将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分离出来(  )
(3)渗析是用半透膜把小分子或离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胶体的目的(  )
(4)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制备Fe(OH)3胶体(  )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 MERGEFORMAT
1.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LX27.TIF" INCLUDEPICTURE "25LX2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LX27.TIF" \* MERGEFORMAT
A.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
B.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可能为200 nm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豆浆
D.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
2.(教材习题变式)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少量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几滴________溶液,继续加热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即发生了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将淀粉与NaCl形成的混合溶液放入半透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INCLUDEPICTURE "25LX28.TIF" INCLUDEPICTURE "25LX2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LX28.TIF" \* MERGEFORMAT
A.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淀粉胶体和泥浆
B.该操作需要若干次更换烧杯内的蒸馏水
C.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后溶液变蓝色
INCLUDEPICTURE "课堂检测巩固落实LLL.TIF" INCLUDEPICTURE "课堂检测巩固落实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检测巩固落实LLL.TIF" \* MERGEFORMAT [学生用书P51]
1.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分散质一定是纯净物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的分散质一定是液体
D.过滤可以分离浊液和胶体的混合物
2.在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
A.电泳         B.渗析
C.聚沉 D.丁达尔现象
3.(2024·淄博实验中学高一月考)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直径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B.将该分散系静置会立即出现沉淀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氯化钡溶液与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分离
4.(2024·周口恒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鉴别胶体和溶液常用丁达尔现象
B.将一束强光通过蔗糖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是一种混合物
D.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5.胶体金即金溶胶,具有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可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
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操作步骤如下:
a.取0.5 mL 20%白磷(①)的乙醚溶液,向其中加入60 mL蒸馏水(②)。
b.先滴加0.75 mL 1%的氯化金水溶液(③),再滴加0.6 mL 0.1 mol·L-1的K2CO3(④)溶液,振荡变成棕红色。
c.加热煮沸至液体变成透明红色。
d.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介于5~12 nm。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①②③④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
(2)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分散质是________。
(3)步骤a过程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下同)变化,步骤b属于________变化。(共45张PPT)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学习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分散系及其分类,知道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特点、性质及其应用,会分析提纯胶体,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PART
01
第一部分
知识点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分散系
(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____________)里形成的体系。
(2)分类: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3)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种类 分子、 离子 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_________________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1 nm
1~100 nm
>100 nm
均一、透明、较稳定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滤纸 能 ________ 不能
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________ 不能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不能
      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为胶体,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请加以解释。
提示:不对。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并不是说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则其一定不是胶体。例如,不能说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2.胶体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1)分类
①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可分为气溶胶(如烟、云、雾)、液溶胶(如豆浆、稀牛奶、墨水)、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玛瑙)。
②根据分散质的构成,胶体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分子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
(2)性质和应用
性质 定义 原因 应用
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 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__________而形成的 可用于实验室鉴别_____________
光亮的“通路”
散射
溶液和胶体
性质 定义 原因 应用
电泳 在通电的情况下,带电的______________ 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的分散质具有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能吸附带有某种电荷的离子,从而形成___________ 工业上用于电泳电镀、电泳除尘等
胶体分散质微粒
比表面积
带电微粒
性质 定义 原因 应用
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____________析出的现象 ①向胶体中加入__________等物质 ②对胶体加热 ③对胶体搅拌 豆腐的制作、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沉淀
酸、碱、盐
(1)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2)直径介于1~100 nm的纳米粒子是胶体(  )
(3)胶体带电荷,在通电时会发生电泳现象(  )
(4)“卤水点豆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5)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现象(  )

×
×


(1)丁达尔现象是光的散射现象,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而不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2)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是一个有机大分子(如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也可以是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如氢氧化铁胶体)。
(3)纳米材料不是胶体,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才属于胶体。 

1.(2024·惠州一中高一月考)劳动场景是古代诗人常常描写的画面。刘禹锡在《浪淘沙》中描写到“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属于胶体,日照时出现丁达尔现象
B.浪沙中淘金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真假黄金(假黄金为铜锌合金)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
D.江水属于分散系
解析:雾这种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是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
沙里淘金的原理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留在容器里,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在空气中灼烧黄金无颜色变化,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因此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故C正确;
江水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属于分散系,故D正确。
2.AlCl3溶液、Al(OH)3胶体和Al(OH)3浊液是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分散系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光线透过三种分散系时,只有Al(OH)3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C.Al(OH)3胶体能透过滤纸
D.Al(OH)3胶体能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解析:Al(OH)3浊液不是无色透明的液体,A错误;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性质,B正确;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比浊液的小,能透过滤纸,C正确;
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D正确。
3.(2024·张家口宣化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溶液,可得到Fe(OH)3沉淀
B.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
C.烟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微小的液滴
D.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微粒,这种微粒的直径介于
10-9~10-7 m

解析: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Na2SO4溶液,可得到Fe(OH)3沉淀,属于胶体的聚沉,故A正确;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为溶液,大于100 nm的分散系为浊液,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为胶体,故B正确;
烟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微小的固体颗粒,故C错误;
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微粒,这种微粒的直径应介于1~100 nm,故D正确。
知识点二
PART
02
第二部分
知识点二 胶体的制备、提纯

1.Fe(OH)3胶体的制备
(1)制备实验
(2)制备操作
①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②向烧杯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FeCl3溶液
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3)注意事项
①一般使用饱和FeCl3溶液,稀溶液难以形成胶体。
②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后,不能长时间煮沸,否则氢氧化铁胶体会发生聚沉。
③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发生聚沉,得到氢氧化铁沉淀。
     (1)如何检验制备的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若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在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不用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3)若1 mL 1 mol/L的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胶体分散质微粒数目是否为0.001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提示:(1)用一束光线照射所得到的分散系,从侧面观察,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成功制得Fe(OH)3胶体。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后,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2)NaOH与FeCl3反应产生Fe(OH)3沉淀而得不到Fe(OH)3胶体。
(3)不是。若干个Fe(OH)3分子才能形成一个胶体分散质微粒,所以生成的胶体分散质微粒数目远小于0.001NA。
2.胶体的分离和提纯
(1)胶体与悬浊液的分离(如图1)
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而悬浊液中的
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胶体的净化(如图2)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如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混合物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1)光线通过时,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
(2)可以用滤纸通过过滤的方法,将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分离出来(  )
(3)渗析是用半透膜把小分子或离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胶体的目的(  )
(4)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制备Fe(OH)3胶体(  )

×

×

1.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
B.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可能为200 nm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豆浆
D.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
解析: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蛋白质分子不能,说明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因此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为200 nm,应小于1 nm,故B错误;
豆浆属于胶体,胶体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豆浆,故C正确;
泥沙和淀粉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都大于该半透膜的孔径,因此该半透膜不能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故D错误。
2.(教材习题变式)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少量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____溶液,继续加热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即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FeCl3
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或丁达尔现象)
解析:Fe(OH)3胶体能使光发生散射,当用激光笔照射时,在侧面会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即发生了丁达尔效应(或丁达尔现象)。
(3)如下图所示,将淀粉与NaCl形成的混合溶液放入半透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淀粉胶体和泥浆
B.该操作需要若干次更换烧杯内的蒸馏水
C.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后溶液变蓝色
B
解析:泥浆中含有土壤胶体,淀粉胶体和土壤胶体都可以使光发生散射,因此二者用激光笔照射时都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故不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淀粉胶体和泥浆,A错误;
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要提纯胶体,该操作需要若干次更换烧杯内的蒸馏水,这样可以使胶体分散质微粒与溶液中的微粒充分分离,B正确;
淀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后溶液不会变蓝色,C错误。
课堂检测 巩固落实
PART
03
第三部分
1.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分散质一定是纯净物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的分散质一定是液体
D.过滤可以分离浊液和胶体的混合物

解析:A选项,根据分散系的定义可知,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但分散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错误;
B选项,均一、稳定的液体也可能是纯液体,错误;
C选项,溶液的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错误;
D选项,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知,胶体的分散质可透过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透过滤纸,正确。
2.在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
A.电泳   B.渗析
C.聚沉 D.丁达尔现象
解析:气溶胶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一定电荷,在高压电场中能发生定向移动,从而达到减少气溶胶对空气污染的目的。

3.(2024·淄博实验中学高一月考)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直径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B.将该分散系静置会立即出现沉淀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氯化钡溶液与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分离

解析: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直径较小,溶于水后形成胶体,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孔隙,A不正确;
该分散系属于胶体,静置不会立即出现沉淀,B不正确;
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对光能产生散射作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C正确;
胶体微粒和钡离子、氯离子都能够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氯化钡溶液与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分离,D不正确。
4.(2024·周口恒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鉴别胶体和溶液常用丁达尔现象
B.将一束强光通过蔗糖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是一种混合物
D.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解析:鉴别胶体和溶液常用丁达尔现象,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能,故A正确;
将一束强光通过蔗糖溶液,蔗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叫作胶体,胶体是一种混合物,故C正确;
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但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属于胶体,故D错误。
5.胶体金即金溶胶,具有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可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
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操作步骤如下:
a.取0.5 mL 20%白磷(①)的乙醚溶液,向其中加入60 mL蒸馏水(②)。
b.先滴加0.75 mL 1%的氯化金水溶液(③),再滴加0.6 mL 0.1 mol·L-1的K2CO3(④)溶液,振荡变成棕红色。
c.加热煮沸至液体变成透明红色。
d.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介于5~12 nm。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①②③④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
(2)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分散质是________。
(3)步骤a过程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下同)变化,步骤b属于________变化。

②④

胶体

物理
化学
解析:(1)题述物质中,①为白磷,由P元素组成,为单质;②为蒸馏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③为氯化金水溶液,由氯化金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④为K2CO3,属于纯净物,也属于化合物。
(2)由金颗粒直径介于5~12 nm,可确定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质是金颗粒。
(3)由题中描述可知,步骤a是物质的溶解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步骤b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学习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分散系及其分类,知道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特点、性质及其应用,会分析提纯胶体,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学生用书P48]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 MERGEFORMAT
1.分散系
(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_)分散到另一种物质(____________)里形成的体系。
(2)分类: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____________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滤纸 能 ________ 不能
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________ 不能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INCLUDEPICTURE "概念演绎LLL.TIF" INCLUDEPICTURE "概念演绎LLL.TIF" \* MERGEFORMAT  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为胶体,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请加以解释。
提示:不对。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并不是说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则其一定不是胶体。例如,不能说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2.胶体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1)分类
①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可分为气溶胶(如烟、云、雾)、液溶胶(如豆浆、稀牛奶、墨水)、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玛瑙)。
②根据分散质的构成,胶体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分子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
(2)性质和应用
性质 定义 原因 应用
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__________而形成的 可用于实验室鉴别______________
电泳 在通电的情况下,带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的分散质具有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能吸附带有某种电荷的离子,从而形成___________ 工业上用于电泳电镀、电泳除尘等
续 表
性质 定义 原因 应用
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____________析出的现象 ①向胶体中加入________等物质②对胶体加热③对胶体搅拌 豆腐的制作、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答案自填]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1 nm 1~100 nm >100 nm 均一、透明、较稳定 能 不能 光亮的“通路” 散射 溶液和胶体 胶体分散质微粒 比表面积 带电微粒 沉淀 酸、碱、盐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 MERGEFORMAT
(1)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2)直径介于1~100 nm的纳米粒子是胶体(  )
(3)胶体带电荷,在通电时会发生电泳现象(  )
(4)“卤水点豆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5)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现象(  )
答案:(1)√ (2)× (3)× (4)√ (5)√
(1)丁达尔现象是光的散射现象,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而不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2)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是一个有机大分子(如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也可以是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如氢氧化铁胶体)。
(3)纳米材料不是胶体,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才属于胶体。  eq \a\vs4\al( INCLUDEPICTURE "反思归纳LLL.TIF" INCLUDEPICTURE "反思归纳LLL.TIF" \* MERGEFORMAT )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 MERGEFORMAT
1.(2024·惠州一中高一月考)劳动场景是古代诗人常常描写的画面。刘禹锡在《浪淘沙》中描写到“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属于胶体,日照时出现丁达尔现象
B.浪沙中淘金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真假黄金(假黄金为铜锌合金)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
D.江水属于分散系
解析:选B。雾这种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是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沙里淘金的原理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留在容器里,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在空气中灼烧黄金无颜色变化,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因此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故C正确;江水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属于分散系,故D正确。
2.AlCl3溶液、Al(OH)3胶体和Al(OH)3浊液是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分散系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光线透过三种分散系时,只有Al(OH)3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C.Al(OH)3胶体能透过滤纸
D.Al(OH)3胶体能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解析:选A。Al(OH)3浊液不是无色透明的液体,A错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性质,B正确;胶体的分散质微粒比浊液的小,能透过滤纸,C正确;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D正确。
3.(2024·张家口宣化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溶液,可得到Fe(OH)3沉淀
B.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
C.烟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微小的液滴
D.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微粒,这种微粒的直径介于10-9~10-7 m
解析:选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Na2SO4溶液,可得到Fe(OH)3沉淀,属于胶体的聚沉,故A正确;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为溶液,大于100 nm的分散系为浊液,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为胶体,故B正确;烟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微小的固体颗粒,故C错误;胶态磁流体治癌术是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微粒,这种微粒的直径应介于1~100 nm,故D正确。
知识点二 胶体的制备、提纯[学生用书P50]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INCLUDEPICTURE "教材自主预习LLL.TIF" \* MERGEFORMAT
1.Fe(OH)3胶体的制备
(1)制备实验
INCLUDEPICTURE "25LX25.TIF" INCLUDEPICTURE "25LX25.TIF" \* MERGEFORMAT
(2)制备操作
①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②向烧杯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事项
①一般使用饱和FeCl3溶液,稀溶液难以形成胶体。
②形成氢氧化铁胶体后,不能长时间煮沸,否则氢氧化铁胶体会发生聚沉。
③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发生聚沉,得到氢氧化铁沉淀。
INCLUDEPICTURE "教材深研LLL.TIF" INCLUDEPICTURE "教材深研LLL.TIF" \* MERGEFORMAT  (1)如何检验制备的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若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在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不用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3)若1 mL 1 mol/L的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胶体分散质微粒数目是否为0.001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提示:(1)用一束光线照射所得到的分散系,从侧面观察,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成功制得Fe(OH)3胶体。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后,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2)NaOH与FeCl3反应产生Fe(OH)3沉淀而得不到Fe(OH)3胶体。
(3)不是。若干个Fe(OH)3分子才能形成一个胶体分散质微粒,所以生成的胶体分散质微粒数目远小于0.001NA。
2.胶体的分离和提纯
INCLUDEPICTURE "25LX26.TIF" INCLUDEPICTURE "25LX26.TIF" \* MERGEFORMAT
(1)胶体与悬浊液的分离(如图1)
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而悬浊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胶体的净化(如图2)
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如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填] 饱和FeCl3溶液 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将混合物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INCLUDEPICTURE "自我诊断LLL.TIF" \* MERGEFORMAT
(1)光线通过时,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
(2)可以用滤纸通过过滤的方法,将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分离出来(  )
(3)渗析是用半透膜把小分子或离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胶体的目的(  )
(4)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制备Fe(OH)3胶体(  )
答案:(1)√ (2)× (3)√ (4)×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INCLUDEPICTURE "多维迁移应用LLL.TIF" \* MERGEFORMAT
1.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LX27.TIF" INCLUDEPICTURE "25LX27.TIF" \* MERGEFORMAT
A.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
B.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可能为200 nm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豆浆
D.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
解析:选C。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蛋白质分子不能,说明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因此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为200 nm,应小于1 nm,故B错误;豆浆属于胶体,胶体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豆浆,故C正确;泥沙和淀粉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都大于该半透膜的孔径,因此该半透膜不能用来分离泥沙和淀粉溶液,故D错误。
2.(教材习题变式)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少量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几滴________溶液,继续加热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即发生了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所示,将淀粉与NaCl形成的混合溶液放入半透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INCLUDEPICTURE "25LX28.TIF" INCLUDEPICTURE "25LX28.TIF" \* MERGEFORMAT
A.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淀粉胶体和泥浆
B.该操作需要若干次更换烧杯内的蒸馏水
C.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后溶液变蓝色
解析:(2)Fe(OH)3胶体能使光发生散射,当用激光笔照射时,在侧面会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即发生了丁达尔效应(或丁达尔现象)。(3)泥浆中含有土壤胶体,淀粉胶体和土壤胶体都可以使光发生散射,因此二者用激光笔照射时都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故不能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淀粉胶体和泥浆,A错误;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要提纯胶体,该操作需要若干次更换烧杯内的蒸馏水,这样可以使胶体分散质微粒与溶液中的微粒充分分离,B正确;淀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后溶液不会变蓝色,C错误。
答案:(1)饱和FeCl3 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或丁达尔现象) (3)B
INCLUDEPICTURE "课堂检测巩固落实LLL.TIF" INCLUDEPICTURE "课堂检测巩固落实LLL.TIF" \* MERGEFORMAT [学生用书P51]
1.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分散质一定是纯净物
B.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的分散质一定是液体
D.过滤可以分离浊液和胶体的混合物
解析:选D。A选项,根据分散系的定义可知,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但分散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错误;B选项,均一、稳定的液体也可能是纯液体,错误;C选项,溶液的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错误;D选项,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知,胶体的分散质可透过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透过滤纸,正确。
2.在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
A.电泳         B.渗析
C.聚沉 D.丁达尔现象
解析:选A。气溶胶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一定电荷,在高压电场中能发生定向移动,从而达到减少气溶胶对空气污染的目的。
3.(2024·淄博实验中学高一月考)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直径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B.将该分散系静置会立即出现沉淀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氯化钡溶液与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分离
解析:选C。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直径较小,溶于水后形成胶体,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孔隙,A不正确;该分散系属于胶体,静置不会立即出现沉淀,B不正确;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对光能产生散射作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C正确;胶体微粒和钡离子、氯离子都能够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氯化钡溶液与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分离,D不正确。
4.(2024·周口恒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鉴别胶体和溶液常用丁达尔现象
B.将一束强光通过蔗糖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是一种混合物
D.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解析:选D。鉴别胶体和溶液常用丁达尔现象,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能,故A正确;将一束强光通过蔗糖溶液,蔗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叫作胶体,胶体是一种混合物,故C正确;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但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属于胶体,故D错误。
5.胶体金即金溶胶,具有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可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
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操作步骤如下:
a.取0.5 mL 20%白磷(①)的乙醚溶液,向其中加入60 mL蒸馏水(②)。
b.先滴加0.75 mL 1%的氯化金水溶液(③),再滴加0.6 mL 0.1 mol·L-1的K2CO3(④)溶液,振荡变成棕红色。
c.加热煮沸至液体变成透明红色。
d.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介于5~12 nm。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①②③④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
(2)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分散质是________。
(3)步骤a过程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下同)变化,步骤b属于________变化。
解析:(1)题述物质中,①为白磷,由P元素组成,为单质;②为蒸馏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③为氯化金水溶液,由氯化金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④为K2CO3,属于纯净物,也属于化合物。
(2)由金颗粒直径介于5~12 nm,可确定该分散系属于胶体,分散质是金颗粒。
(3)由题中描述可知,步骤a是物质的溶解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步骤b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1)① ②④ ④ (2)胶体 金 (3)物理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