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课后达标 素养提升
1.《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下列关于“绿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矾的主要成分为Fe2(SO4)3·7H2O
B.绿矾的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味酸”
C.“烧之则赤”时,绿矾被氧化
D.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绿矾是否已经全部变质
√
解析:由题意知,绿矾的颜色为绿色,其主要成分为FeSO4·7H2O,故A错误;
绿矾在溶液中能电离出Fe2+和SO,无H+,故B错误;
“烧之则赤”说明绿矾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绿矾煅烧后所得固体产物为氧化铁,故C正确;
绿矾变质会产生Fe3+,Fe3+与KSCN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红色,只能用KSCN溶液检验绿矾是否已经变质,不能确定是否全部变质,故D错误。
2.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 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 ③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解析:①Cl2氧化性强,能将铁氧化为+3价,由于不是在溶液中反应,因此过量的铁不会将氯化铁还原;②Fe 与稀硫酸反应只能生成Fe2+;③在溶液中Fe2+被Cl2氧化生成Fe3+;④首先发生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的反应,但题中未给出反应物间相对量的关系,若铁是足量的,则能将生成的FeCl3全部还原为FeCl2。
3.(2024·大连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后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不含Fe3+
B.FeCl2无法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检验溶液中含有Fe2+的方法为向该溶液中先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D.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排在Fe后面,故把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不发生反应
√
解析:FeCl2可由化合反应:Fe+2FeCl3===3FeCl2得到,B错误;
检验溶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先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无Fe3+),再通入Cl2后溶液变为红色,从而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错误;
Fe3+具有氧化性,可与Cu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D错误。
4.为了验证FeCl3溶液中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
A.② B.③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铁离子与铁单质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离子,①正确;
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红色,②正确;
硫酸铜与氯化铁不发生反应,混合后溶液不会变成无色,③错误;
氯化铁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该性质不是铁离子的性质,④错误;
铁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⑤正确。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A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2Fe2++Cl2 ===2Fe3++2Cl- Fe2+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Fe2++Zn ===Fe+Zn2+ Fe2+具有还原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Fe3++Fe===2Fe2+ Fe3+具有氧化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蓝绿色溶液 Fe3++Cu===Fe2+ +Cu2+ Fe3+具有氧化性
5.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正确的是( )
√
解析:Fe2+具有还原性,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Fe2+被Cl2氧化生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故A正确;
Fe2+具有氧化性,Zn具有还原性,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Zn与Fe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和Zn2+,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故B错误;
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C错误;
氯化铁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溶液由棕黄色变成蓝绿色,说明Fe3+具有氧化性,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D错误。
6.在含有Fe3+、Fe2+、Mg2+、Cl-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下列离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Mg2+ B.Fe2+
C.Fe3+ D.Cl-
√
解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Fe2+被氧化成Fe3+,Fe3+数目增多,Fe2+数目减少;Fe3+、Mg2+均与碱反应生成相应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Fe(OH)3转化为Fe3+,Mg(OH)2转化为Mg2+,Mg2+数目没有明显变化,A项符合题意;Fe2+数目减少,Fe3+数目增多,B、C项不符合题意;加入过量稀盐酸,Cl-数目增多,D项不符合题意。
7.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粉,完全溶解,又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残余固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Cu2+
B.残余固体一定全部是铜
C.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3+
√
解析: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铜粉,发生的反应为2Fe3++Cu===2Fe2++Cu2+,若铜与Fe3+刚好反应完全,溶液中含有Fe2+和Cu2+;若铜少量,溶液中含有Fe2+、Cu2+和Fe3+;再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残余固体,一定发生反应:Cu2++Fe===Fe2++Cu,若铁少量或恰好反应完全,则残余固体为铜,若铁过量,则残余固体为铜和铁;Fe3+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不含Fe3+。
8.(2024·淄博高一月考)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3溶液 Fe2+ H2O2
B FeSO4溶液 Cu2+ Fe粉
C NaHCO3溶液 Na2CO3 CO2气体
D KNO3溶液 KOH FeCl3溶液
解析:A.Fe2+具有还原性,加入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新杂质,故A正确;
B.铁的还原性比铜的强,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Fe和Cu2+反应生成Cu和Fe2+,过滤后得到铜和铁粉的混合物,滤液为纯净的硫酸亚铁溶液,故B正确;
C.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能够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故C正确;
D.除去KNO3溶液中的KOH,加入FeCl3溶液,虽然能生成Fe(OH)3沉淀除去OH-,但引入了新杂质Cl-,故D错误。
9.(2024·烟台高一检测)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是一种重要的铁盐,常用于金属蚀刻。某同学向盛有黄色FeCl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石灰石粉末,发现有无色气泡产生。静置24小时,可观察到烧杯内液体变为透明的红褐色,猜想得到了Fe(OH)3胶体。
①证明该猜想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该红褐色液体与烧杯底部石灰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下同),除去红褐色液体中混有的FeCl3的方法是__________。
用一束光照射液体,观察有无光亮的“通路”
3CaCO3+2Fe3++3H2O===
2Fe(OH)3(胶体)+3CO2↑+3Ca2+
过滤
渗析
解析:①应用丁达尔效应验证得到的液体是否为胶体,具体操作为用一束光照射液体,观察有无光亮的“通路”;根据题中现象可知,生成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②分离胶体与沉淀的方法是过滤,分离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渗析
(2)硫酸铁铵常用作分析试剂和媒染剂。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FeO、Fe2O3等杂质)制备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xH2O]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2O2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铁铵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准确称量9.640 g硫酸铁铵晶体配成100 mL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0.5 mol·L-1 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9.320 g白色固体。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铁铵晶体中x=____。
2H++2Fe2++H2O2===2Fe3++2H2O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
BaCl2溶液已过量
12
√
解析:由题图可知,固体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棕黄色溶液B,加入试剂1变成淡红色溶液C,可以推断溶液B中含有Fe3+,加入KSCN溶液后显淡红色;加入试剂2得到深红色溶液D,可知试剂2为强氧化剂,则溶液B中还含有Fe2+,加入试剂2(强氧化剂),Fe2+被氧化为Fe3+,并进一步转化为Fe(SCN)3,所以溶液红色加深,故A、B、D项正确,C项错误。
11.(2024·广州高一测试)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2+、Fe3+、Cu2+和少量Na+。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设计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过量A,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B.固体B为混合物而固体E为纯净物
C.物质D既可以用稀硫酸也可以用稀盐酸
D.滤液C和滤液F的组成完全相同
√
解析:向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粉与废水中的Fe3+、Cu2+反应生成Fe2+、Cu,因此固体B为Fe、Cu,滤液C含Fe2+、Na+。向固体B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了FeSO4和Cu。经过滤后得到Cu(固体E)和FeSO4、H2SO4(滤液F)。滤液F和滤液C混合后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SO4·7H2O晶体。A为Fe,发生的反应有Fe+2Fe3+===3Fe2+、Fe+Cu2+===Fe2++Cu,包含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A项错误;
固体B为Fe、Cu的混合物,固体E为Cu,B项正确;
物质D只能用稀硫酸,用稀盐酸会引入杂质,制得的FeSO4·7H2O晶体不纯,C项错误;
滤液C中含Fe2+、Na+,滤液F中除含Fe2+外,还有过量的H2SO4,因此滤液C和滤液F的组成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12.(2024·枣庄高一月考)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不变
B.向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不显红色
C.溶液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
解析:n(Fe)=0.02 mol,n(FeCl3)=0.05 mol,由Fe+2Fe3+===3Fe2+可知,Fe3+过量0.01 mol,铁粉全部溶解,反应生成0.06 mol Fe2+,故A错误、C正确;
Fe3+过量,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故B错误;
氧化生成的Fe2+和还原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
1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研究Cu与Fe3+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uCl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实验 现象 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个实验中消耗的铜粉的量不完全一样
B.实验Ⅰ、Ⅱ、Ⅲ中均发生了反应:2Fe3++Cu===Cu2++2Fe2+
C.实验Ⅱ中加水后的离子反应可能是Cu2++Cu+2Cl-===2CuCl↓
D.上述实验表明能否形成白色沉淀主要取决于加入Cu的量
√
解析:实验Ⅱ中Cu部分转化为Cu(Ⅰ),消耗的铜粉的量多于另外两个实验,A正确;
实验Ⅰ、Ⅱ、Ⅲ中溶液黄色均褪去,推测都发生了反应:2Fe3++Cu===Cu2++2Fe2+,B正确;
实验Ⅱ中加水后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元素种类推测应为CuCl,离子反应可能是Cu2++Cu+2Cl-===2CuCl↓,C正确;
实验Ⅱ、Ⅲ均加入过量的铜,后者未产生白色沉淀,表明能否形成白色沉淀由Cu的量和Cl-的浓度共同决定,D不正确。
14.(2024·北京高一阶段练习)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
Ⅰ.探究FeCl2溶液的性质。
(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FeCl2属于______,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
解析:FeCl2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
盐
(2)预测FeCl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反应,此时Zn体现_______性。
解析:Zn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氯化锌,锌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化合价升高,锌体现还原性。
还原
(3)预测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解析: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FeCl2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以升高,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FeCl2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
可以升高
序号 操作
i 滴加NaOH溶液
ii 加入少量锌粉
iii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i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Zn+Fe2+===Fe+Zn2+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①Fe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②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Fe2+===Fe+Zn2+。③FeCl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
①: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因为Fe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还原性。Ⅱ.2Fe3++Fe===3Fe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逐滴滴加氯水后,2Fe2++Cl2===2Fe3+ +2Cl-,Fe3++3SCN-===Fe(SCN)3,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褪色的可能原因是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
Cl-也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操作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Ⅱ.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小组同学探究vi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
(6)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解析:为证明假设b成立可以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SCN-被转化。
滴加KSCN的溶液变红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
沉淀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学生用书P181(单独成册)]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 MERGEFORMAT
1.《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下列关于“绿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矾的主要成分为Fe2(SO4)3·7H2O
B.绿矾的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味酸”
C.“烧之则赤”时,绿矾被氧化
D.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绿矾是否已经全部变质
解析:选C。由题意知,绿矾的颜色为绿色,其主要成分为FeSO4·7H2O,故A错误;绿矾在溶液中能电离出Fe2+和SO,无H+,故B错误;“烧之则赤”说明绿矾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绿矾煅烧后所得固体产物为氧化铁,故C正确;绿矾变质会产生Fe3+,Fe3+与KSCN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红色,只能用KSCN溶液检验绿矾是否已经变质,不能确定是否全部变质,故D错误。
2.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 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 ③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①Cl2氧化性强,能将铁氧化为+3价,由于不是在溶液中反应,因此过量的铁不会将氯化铁还原;②Fe 与稀硫酸反应只能生成Fe2+;③在溶液中Fe2+被Cl2氧化生成Fe3+;④首先发生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的反应,但题中未给出反应物间相对量的关系,若铁是足量的,则能将生成的FeCl3全部还原为FeCl2。
3.(2024·大连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后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不含Fe3+
B.FeCl2无法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检验溶液中含有Fe2+的方法为向该溶液中先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D.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排在Fe后面,故把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不发生反应
解析:选A。FeCl2可由化合反应:Fe+2FeCl3===3FeCl2得到,B错误;检验溶液中含有Fe2+的方法是先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无Fe3+),再通入Cl2后溶液变为红色,从而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错误;Fe3+具有氧化性,可与Cu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D错误。
4.为了验证FeCl3溶液中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JR20.TIF" INCLUDEPICTURE "JR20.TIF" \* MERGEFORMAT
A.② B.③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C。铁离子与铁单质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离子,①正确;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红色,②正确;硫酸铜与氯化铁不发生反应,混合后溶液不会变成无色,③错误;氯化铁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该性质不是铁离子的性质,④错误;铁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⑤正确。
5.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A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2Fe2++Cl2===2Fe3++2Cl- Fe2+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Fe2++Zn===Fe+Zn2+ Fe2+具有还原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Fe3++Fe===2Fe2+ Fe3+具有氧化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蓝绿色溶液 Fe3++Cu===Fe2++Cu2+ Fe3+具有氧化性
解析:选A。Fe2+具有还原性,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Fe2+被Cl2氧化生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故A正确;Fe2+具有氧化性,Zn具有还原性,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Zn与Fe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和Zn2+,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故B错误;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C错误;氯化铁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溶液由棕黄色变成蓝绿色,说明Fe3+具有氧化性,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D错误。
6.在含有Fe3+、Fe2+、Mg2+、Cl-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下列离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Mg2+ B.Fe2+
C.Fe3+ D.Cl-
解析:选A。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Fe2+被氧化成Fe3+,Fe3+数目增多,Fe2+数目减少;Fe3+、Mg2+均与碱反应生成相应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Fe(OH)3转化为Fe3+,Mg(OH)2转化为Mg2+,Mg2+数目没有明显变化,A项符合题意;Fe2+数目减少,Fe3+数目增多,B、C项不符合题意;加入过量稀盐酸,Cl-数目增多,D项不符合题意。
7.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粉,完全溶解,又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残余固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Cu2+
B.残余固体一定全部是铜
C.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3+
解析:选C。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铜粉,发生的反应为2Fe3++Cu===2Fe2++Cu2+,若铜与Fe3+刚好反应完全,溶液中含有Fe2+和Cu2+;若铜少量,溶液中含有Fe2+、Cu2+和Fe3+;再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残余固体,一定发生反应:Cu2++Fe===Fe2++Cu,若铁少量或恰好反应完全,则残余固体为铜,若铁过量,则残余固体为铜和铁;Fe3+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不含Fe3+。
8.(2024·淄博高一月考)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3溶液 Fe2+ H2O2
B FeSO4溶液 Cu2+ Fe粉
C NaHCO3溶液 Na2CO3 CO2气体
D KNO3溶液 KOH FeCl3溶液
解析:选D。A.Fe2+具有还原性,加入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新杂质,故A正确;B.铁的还原性比铜的强,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Fe和Cu2+反应生成Cu和Fe2+,过滤后得到铜和铁粉的混合物,滤液为纯净的硫酸亚铁溶液,故B正确;C.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能够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故C正确;D.除去KNO3溶液中的KOH,加入FeCl3溶液,虽然能生成Fe(OH)3沉淀除去OH-,但引入了新杂质Cl-,故D错误。
9.(2024·烟台高一检测)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是一种重要的铁盐,常用于金属蚀刻。某同学向盛有黄色FeCl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石灰石粉末,发现有无色气泡产生。静置24小时,可观察到烧杯内液体变为透明的红褐色,猜想得到了Fe(OH)3胶体。
①证明该猜想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该红褐色液体与烧杯底部石灰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下同),除去红褐色液体中混有的FeCl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硫酸铁铵常用作分析试剂和媒染剂。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FeO、Fe2O3等杂质)制备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xH2O]的实验流程如下。
INCLUDEPICTURE "25F1.TIF" INCLUDEPICTURE "25F1.TIF" \* MERGEFORMAT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2O2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铁铵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准确称量9.640 g硫酸铁铵晶体配成100 mL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0.5 mol·L-1 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9.320 g白色固体。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铁铵晶体中x=_____________ 。
解析:(1)①应用丁达尔效应验证得到的液体是否为胶体,具体操作为用一束光照射液体,观察有无光亮的“通路”;根据题中现象可知,生成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②分离胶体与沉淀的方法是过滤,分离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渗析。(2)用稀硫酸将废铁屑(含FeO、Fe2O3等杂质)浸取后得到硫酸亚铁,为得到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xH2O],需要将+2价铁元素转化为+3价,故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硫酸铵转化为硫酸铁铵晶体。①H2O2的作用为将Fe2+氧化为Fe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H++2Fe2++H2O2===2Fe3++2H2O。②若BaCl2溶液已过量,则溶液中无SO,则只需检验溶液中有无SO即可,具体操作为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BaCl2溶液已过量。硫酸铁铵与氯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其物质的量为=0.04 mol,根据元素守恒,原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也为0.04 mol,则100 mL 硫酸铁铵溶液中硫酸铁铵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9.640 g硫酸铁铵晶体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由此求得硫酸铁铵的摩尔质量为=482 g·mol-1,结合硫酸铁铵的化学式可求得x=12。
答案:(1)①用一束光照射液体,观察有无光亮的“通路”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②过滤 渗析
(2)①2H++2Fe2++H2O2===2Fe3++2H2O
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BaCl2溶液已过量 12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 MERGEFORMAT
10.取某含铁元素的固体A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试剂1是KSCN溶液
B.试剂2可以是新制氯水
C.溶液B中只有Fe3+无Fe2+
D.溶液C到溶液D红色加深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2+被氧化剂氧化成Fe3+,使Fe3+浓度增大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固体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棕黄色溶液B,加入试剂1变成淡红色溶液C,可以推断溶液B中含有Fe3+,加入KSCN溶液后显淡红色;加入试剂2得到深红色溶液D,可知试剂2为强氧化剂,则溶液B中还含有Fe2+,加入试剂2(强氧化剂),Fe2+被氧化为Fe3+,并进一步转化为Fe(SCN)3,所以溶液红色加深,故A、B、D项正确,C项错误。
11.(2024·广州高一测试)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2+、Fe3+、Cu2+和少量Na+。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设计如下流程。
INCLUDEPICTURE "25F2.TIF" INCLUDEPICTURE "25F2.TIF" \* MERGEFORMA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过量A,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B.固体B为混合物而固体E为纯净物
C.物质D既可以用稀硫酸也可以用稀盐酸
D.滤液C和滤液F的组成完全相同
解析:选B。向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粉与废水中的Fe3+、Cu2+反应生成Fe2+、Cu,因此固体B为Fe、Cu,滤液C含Fe2+、Na+。向固体B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了FeSO4和Cu。经过滤后得到Cu(固体E)和FeSO4、H2SO4(滤液F)。滤液F和滤液C混合后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SO4·7H2O晶体。A为Fe,发生的反应有Fe+2Fe3+===3Fe2+、Fe+Cu2+===Fe2++Cu,包含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A项错误;固体B为Fe、Cu的混合物,固体E为Cu,B项正确;物质D只能用稀硫酸,用稀盐酸会引入杂质,制得的FeSO4·7H2O晶体不纯,C项错误;滤液C中含Fe2+、Na+,滤液F中除含Fe2+外,还有过量的H2SO4,因此滤液C和滤液F的组成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12.(2024·枣庄高一月考)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不变
B.向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不显红色
C.溶液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解析:选C。n(Fe)=0.02 mol,n(FeCl3)=0.05 mol,由Fe+2Fe3+===3Fe2+可知,Fe3+过量0.01 mol,铁粉全部溶解,反应生成0.06 mol Fe2+,故A错误、C正确;Fe3+过量,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故B错误;氧化生成的Fe2+和还原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
1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研究Cu与Fe3+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uCl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序号 Ⅰ Ⅱ Ⅲ
实验步骤 INCLUDEPICTURE "25F3.TIF" INCLUDEPICTURE "25F3.TIF" \* MERGEFORMAT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馏水 INCLUDEPICTURE "25F4.TIF" INCLUDEPICTURE "25F4.TIF" \* MERGEFORMAT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馏水 INCLUDEPICTURE "25F5.TIF" INCLUDEPICTURE "25F5.TIF" \* MERGEFORMAT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馏水
实验现象 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个实验中消耗的铜粉的量不完全一样
B.实验Ⅰ、Ⅱ、Ⅲ中均发生了反应:2Fe3++Cu===Cu2++2Fe2+
C.实验Ⅱ中加水后的离子反应可能是Cu2++Cu+2Cl-===2CuCl↓
D.上述实验表明能否形成白色沉淀主要取决于加入Cu的量
解析:选D。实验Ⅱ中Cu部分转化为Cu(Ⅰ),消耗的铜粉的量多于另外两个实验,A正确;实验Ⅰ、Ⅱ、Ⅲ中溶液黄色均褪去,推测都发生了反应:2Fe3++Cu===Cu2++2Fe2+,B正确;实验Ⅱ中加水后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元素种类推测应为CuCl,离子反应可能是Cu2++Cu+2Cl-===2CuCl↓,C正确;实验Ⅱ、Ⅲ均加入过量的铜,后者未产生白色沉淀,表明能否形成白色沉淀由Cu的量和Cl-的浓度共同决定,D不正确。
14.(2024·北京高一阶段练习)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
Ⅰ.探究FeCl2溶液的性质。
(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FeCl2属于_____________ ,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
(2)预测FeCl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反应,此时Zn体现
_____________ 性。
(3)预测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INCLUDEPICTURE "25F6.TIF" INCLUDEPICTURE "25F6.TIF" \* MERGEFORMAT 序号 操作
i 滴加NaOH溶液
ii 加入少量锌粉
iii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①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i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
①: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操作 INCLUDEPICTURE "25F7.TIF" INCLUDEPICTURE "25F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TIF" INCLUDEPICTURE "25F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9.TIF" INCLUDEPICTURE "25F9.TIF" \* MERGEFORMAT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小组同学探究vi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
(6)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7)进一步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SO,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FeCl2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2)Zn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氯化锌,锌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化合价升高,锌体现还原性。(3)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FeCl2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以升高,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4)①Fe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②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Fe2+===Fe+Zn2+。③FeCl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因为Fe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还原性。Ⅱ.2Fe3++Fe===3Fe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逐滴滴加氯水后,2Fe2++Cl2===2Fe3+ +2Cl-,Fe3++3SCN-===Fe(SCN)3,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褪色的可能原因是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6)为证明假设b成立可以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SCN-被转化。(7)进一步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SO,需要对SO进行检验,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CN-被氧化为SO。
答案:Ⅰ.(1)盐 (2)还原
(3)FeCl2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以升高
(4)①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②Zn+Fe2+===Fe+Zn2+
③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Cl-也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Ⅱ.(6)滴加KSCN的溶液变红
(7)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学生用书P181(单独成册)]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 MERGEFORMAT
1.《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下列关于“绿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矾的主要成分为Fe2(SO4)3·7H2O
B.绿矾的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味酸”
C.“烧之则赤”时,绿矾被氧化
D.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绿矾是否已经全部变质
2.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 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 ③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024·大连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后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不含Fe3+
B.FeCl2无法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检验溶液中含有Fe2+的方法为向该溶液中先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D.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排在Fe后面,故把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不发生反应
4.为了验证FeCl3溶液中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JR20.TIF" INCLUDEPICTURE "JR2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JR20.TIF" \* MERGEFORMAT
A.② B.③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A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2Fe2++Cl2===2Fe3++2Cl- Fe2+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Fe2++Zn===Fe+Zn2+ Fe2+具有还原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Fe3++Fe===2Fe2+ Fe3+具有氧化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蓝绿色溶液 Fe3++Cu===Fe2++Cu2+ Fe3+具有氧化性
6.在含有Fe3+、Fe2+、Mg2+、Cl-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固体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下列离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Mg2+ B.Fe2+
C.Fe3+ D.Cl-
7.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粉,完全溶解,又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残余固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Cu2+
B.残余固体一定全部是铜
C.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3+
8.(2024·淄博高一月考)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3溶液 Fe2+ H2O2
B FeSO4溶液 Cu2+ Fe粉
C NaHCO3溶液 Na2CO3 CO2气体
D KNO3溶液 KOH FeCl3溶液
9.(2024·烟台高一检测)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是一种重要的铁盐,常用于金属蚀刻。某同学向盛有黄色FeCl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石灰石粉末,发现有无色气泡产生。静置24小时,可观察到烧杯内液体变为透明的红褐色,猜想得到了Fe(OH)3胶体。
①证明该猜想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该红褐色液体与烧杯底部石灰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下同),除去红褐色液体中混有的FeCl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硫酸铁铵常用作分析试剂和媒染剂。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FeO、Fe2O3等杂质)制备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xH2O]的实验流程如下。
INCLUDEPICTURE "25F1.TIF" INCLUDEPICTURE "25F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1.TIF" \* MERGEFORMAT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2O2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铁铵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准确称量9.640 g硫酸铁铵晶体配成100 mL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0.5 mol·L-1 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9.320 g白色固体。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铁铵晶体中x=_____________ 。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 MERGEFORMAT
10.取某含铁元素的固体A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试剂1是KSCN溶液
B.试剂2可以是新制氯水
C.溶液B中只有Fe3+无Fe2+
D.溶液C到溶液D红色加深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2+被氧化剂氧化成Fe3+,使Fe3+浓度增大
11.(2024·广州高一测试)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2+、Fe3+、Cu2+和少量Na+。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设计如下流程。
INCLUDEPICTURE "25F2.TIF" INCLUDEPICTURE "25F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2.TIF" \* MERGEFORMA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过量A,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B.固体B为混合物而固体E为纯净物
C.物质D既可以用稀硫酸也可以用稀盐酸
D.滤液C和滤液F的组成完全相同
12.(2024·枣庄高一月考)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不变
B.向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不显红色
C.溶液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1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研究Cu与Fe3+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uCl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序号 Ⅰ Ⅱ Ⅲ
实验步骤 INCLUDEPICTURE "25F3.TIF" INCLUDEPICTURE "25F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3.TIF" \* MERGEFORMAT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馏水 INCLUDEPICTURE "25F4.TIF" INCLUDEPICTURE "25F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4.TIF" \* MERGEFORMAT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馏水 INCLUDEPICTURE "25F5.TIF" INCLUDEPICTURE "25F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5.TIF" \* MERGEFORMAT 充分振荡,加入2 mL蒸馏水
实验现象 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个实验中消耗的铜粉的量不完全一样
B.实验Ⅰ、Ⅱ、Ⅲ中均发生了反应:2Fe3++Cu===Cu2++2Fe2+
C.实验Ⅱ中加水后的离子反应可能是Cu2++Cu+2Cl-===2CuCl↓
D.上述实验表明能否形成白色沉淀主要取决于加入Cu的量
14.(2024·北京高一阶段练习)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
Ⅰ.探究FeCl2溶液的性质。
(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FeCl2属于_____________ ,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
(2)预测FeCl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反应,此时Zn体现
_____________ 性。
(3)预测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INCLUDEPICTURE "25F6.TIF" INCLUDEPICTURE "25F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6.TIF" \* MERGEFORMAT 序号 操作
i 滴加NaOH溶液
ii 加入少量锌粉
iii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①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i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
①: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操作 INCLUDEPICTURE "25F7.TIF" INCLUDEPICTURE "25F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TIF" INCLUDEPICTURE "25F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9.TIF" INCLUDEPICTURE "25F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9.TIF" \* MERGEFORMAT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小组同学探究vi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
(6)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7)进一步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SO,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