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3课时 课后达标 素养提升(课件+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第3课时 课后达标 素养提升(课件+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14 15:23:40

文档简介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学生用书P202(单独成册)]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 MERGEFORMAT
1.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
C.汽车尾气中的NOx仅包括NO2
D.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解析:选C。A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正确;B项,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正确;C项,汽车尾气中的NOx包括NO、NO2,错误;D项,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发生反应:CaCO3CaO+CO2↑、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正确。
2.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环境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的高消耗,森林面积的锐减是造成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冬季取暖燃烧大量的煤所释放的有害气体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D.机动车尾气排放物有CO、NO、NO2,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选B。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A错误;冬季取暖排放物主要为CO2、CO和SO2,而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和氟氯烃,C错误;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NO2为特殊的氧化物,它们都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3.下列说法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对工业生产硝酸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严格处理
B.开发利用仿生固氮技术以减少氮肥使用
C.验证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
D.建设“花园式工厂”
解析:选B。A项,对废气、废水严格处理是补救措施,没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B项,利用仿生固氮技术能减少氮肥使用,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C项,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并不能减轻对大气的污染;D项,“花园式工厂”也只是对环境的美化,没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4.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小,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产生。此盐可能是(  )
A.KCl        B.FeCl3
C.NaNO3 D.K2CO3
解析:选C。铜粉不能与盐酸反应,HNO3可以氧化铜粉,使之形成Cu2+,而FeCl3与铜粉反应无气体放出,故加入的应是硝酸盐。
5.某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试管③中的现象是(  )
INCLUDEPICTURE "25F78B.TIF" INCLUDEPICTURE "25F78B.TIF" \* MERGEFORMAT
A.无明显现象,因稀H2SO4不与铜反应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解析:选D。加入稀H2SO4相当于加入H+,溶液中的H+和NO使铜片继续溶解并生成NO,NO遇空气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
6.(2024·赣州高一联考)3.2 g Cu与30 mL 8 mol·L-1 HNO3溶液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2和NO,若反应后溶液中H+为a 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NO的物质的量为(  )
A.a/2 mol B.2a mol
C.0.1a mol D.(a+0.1) mol
解析:选D。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的氢离子,就有a mol的硝酸,3.2 g铜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反应后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与其结合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硝酸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1+a)mol。
7.现有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稀硫酸的浓度为4 mol·L-1,稀硝酸的浓度为2 mol·L-1。取10 mL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结束后,在标准状况下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假设HNO3只被还原为NO)(  )
A.0.244 L B.0.448 L
C.0.672 L D.0.896 L
解析:选C。由于Fe过量,所以Fe和硝酸发生反应:3Fe+8H++2NO===3Fe2++2NO↑+4H2O,NO的物质的量为10×10-3 L×2 mol·L-1=0.02 mol,H+的总物质的量为0.1 mol,可计算出产生的NO气体为0.02 mol,此时溶液中还剩下0.02 mol H+,Fe与H+继续反应:Fe+2H+===Fe2++H2↑,此时产生0.01 mol H2,所以该过程共产生0.03 mol气体,即0.672 L(标准状况)。
8.(2024·洛阳高一质检)部分含N及S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F79.TIF" INCLUDEPICTURE "25F79.TIF" \* MERGEFORMAT
A.常温下,Fe能溶于浓的e溶液,不能溶于浓的e′溶液
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a可将c、d氧化为b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a溶液和浓的e′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a→b→c→d→e的转化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a为氨气、b为氮气、c为一氧化氮、d为二氧化氮、e为硝酸、a′为硫化氢、b′为硫、c′为二氧化硫、d′为亚硫酸、e′为硫酸。常温下,铁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均发生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铁常温下不能溶于浓硝酸和浓硫酸,故A错误;由化合价变化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能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还原为氮气,故B错误;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所以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硫酸,将玻璃棒靠近时没有白烟产生,故C错误;氨气→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的转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9.如下图所示甲是某学生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另外两位同学对甲装置改进后的装置。
INCLUDEPICTURE "22ch76.TIF" INCLUDEPICTURE "22ch76.TIF" \* MERGEFORMAT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打开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根据题图可知乙装置有尾气处理装置,同时可以通过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再打开活塞a、b,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停止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②试管。
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①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c a、b 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②试管
10.(2024·马鞍山高一统考)探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25F79B.TIF" INCLUDEPICTURE "25F79B.TIF" \* MERGEFORMAT
(1)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物质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NO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C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无害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与NO2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0 mL浓硝酸与12.8 g Cu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8 L(标准状况下)NO、NO2混合气体:
①反应生成NO、NO2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
②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
解析:A为-3价的氢化物,即NH3,B为+4价氮的氧化物,即NO2,C为+5价酸,即为HNO3。(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NH3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被O2氧化为NO,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3)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4H2O+2NO↑。(4)NH3和N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无害物质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5)NO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设混合气体中含有x mol N2、y mol NO2,则气体减少y mol,所以有2(x+y)=x+y,解得x∶y=1∶3。(6)①4.48 L NO、N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 mol,设NO为x mol,NO2为y mol,则x+y=0.2 mol,12.8 g Cu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共失去0.4 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有3x+y=0.4,解得x=0.1、y=0.1,反应生成NO、NO2的体积比为1∶1。②反应后生成0.2 mol Cu(NO3)2,根据N原子守恒可知,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 mol×2+0.2 mol=0.6 mol,物质的量浓度为=12 mol/L。
答案:(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4NH3+5O24NO+6H2O
(3)3Cu+8H++2NO===3Cu2++4H2O+2NO↑
(4)8NH3+6NO27N2+12H2O (5)1∶3
(6)①1∶1 ②12 mol/L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 MERGEFORMAT
11.(2024·河北高一联考)某煤炭化工公司采用氨法脱硫来脱去尾气中的SO2,反应机理如下:
①2NH3(g)+2SO2(g)+H2O(g)===(NH4)2S2O5(s)
②2NH3(g)+SO2(g)+H2O(g)===(NH4)2SO3(s)
③NH3(g)+SO2(g)+H2O(g)===NH4HS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②③均属于氮的固定
B.反应①②③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NH4)2SO3经氧化后生成的(NH4)2SO4可用作氮肥
D.NH4HSO3受热易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解析:选A。氮元素由游离态(单质)变成化合态(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而反应①②③为NH3发生的化合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反应①②③为NH3发生的化合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铵盐常用作氮肥,(NH4)2SO3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NH4)2SO4,稳定的(NH4)2SO4可用作氮肥,C正确;NH4HSO3受热易分解:NH4HSO3NH3↑+SO2↑+H2O,生成有毒气体,D正确。
12.(2024·安庆高一月考)将64 g铜放入300 mL某浓度硝酸中,当铜反应完全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NO2混合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在反应中只表现强氧化性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3 mol
C.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NA表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
D.原硝酸的浓度一定为10 mol/L
解析:选B。发生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硝酸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硝酸表现氧化性,反应生成盐,硝酸表现酸性,故A错误; 64 g Cu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硝酸铜为1 mol,其中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NO和N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3 mol,故B正确;反应中Cu全部消耗,Cu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1 mol Cu转移2 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C错误;没有说明硝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计算溶液中硝酸的总物质的量,所以原硝酸的浓度无法计算,故D错误。
13.某稀溶液中含有4 mol KNO3和2.5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1.5 mol Fe,充分反应(已知NO被还原为NO),最终溶液体积为1 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中c(NO)=2.75 mol·L-1
B.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
C.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 L(标准状况下)
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解析:选D。第一步反应:从比例关系来看,只有H+ 完全反应。
Fe + 4H++NO ===Fe3+ +  NO↑+2H2O
1 4 1 1 1
1.25 mol 5 mol 1.25 mol 1.25 mol 1.25 mol
铁粉剩余物质的量为1.5 mol-1.25 mol=0.25 mol,NO剩余物质的量为4 mol-1.25 mol=2.75 mol,生成n(Fe3+)=1.25 mol,V(NO)=n(NO)×Vm=1.25 mol×22.4 L·mol-1=28 L(标准状况下);
第二步反应:从比例关系来看,铁粉完全反应。
Fe  +  2Fe3+ === 3Fe2+
1 2 3
0.25 mol 0.5 mol 0.75 mol
Fe3+剩余物质的量为1.25 mol-0.5 mol=0.75 mol,生成n(Fe2+)=0.75 mol。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所得溶液中c(NO)==2.75 mol·L-1,故A正确;所得溶液中c(Fe2+)∶c(Fe3+)=0.75 mol·L-1∶0.75 mol·L-1=1∶1,故B正确;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 L(标准状况下),故C正确;反应所得溶液中阳离子为铁离子、亚铁离子和钾离子,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故D错误。
14.(2024·厦门高一月考)城市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NH、NO,向污水中加入菌体和FeCl3溶液,在菌体的作用下依次发生过程Ⅰ、过程Ⅱ,从而实现NH、NO的脱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F80.TIF" INCLUDEPICTURE "25F80.TIF" \* MERGEFORMAT
A.过程Ⅰ中Fe3+为催化剂
B.NO的氧化性强于Fe3+的
C.过程Ⅰ中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H===2H2O+N2↑
解析:选D。过程Ⅰ的离子方程式为12Fe3++3NH+2H2O===12Fe2++N2+NO+16H+,过程Ⅱ的离子方程式为NO+NH===N2↑+2H2O,过程Ⅰ中Fe3+为氧化剂,被还原为Fe2+,A错误,D正确;过程Ⅰ中Fe3+将NH氧化为N2、NO,故Fe3+的氧化性强于NO,B错误;由分析可知,N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Fe3+为氧化剂,NH为还原剂,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4∶1,C错误。
15.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H2S,均会污染大气,需采用有效措施对烟气和生产过程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Ⅰ.脱H2S
(1)一种脱除H2S回收硫工艺的两个阶段主要反应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2H2S(g)+3O2(g)===2SO2(g)+2H2O(g)
第二阶段:4H2S(g)+2SO2(g)===3S2(s)+4H2O(g)
该工艺需控制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参加反应的H2S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______,若物质的量之比过大,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脱SO2和NOx
已知:SO2易溶于水,NO不溶于水。
(2)反应a中通入含有SO2的烟气,经以下流程制备NaClO2。
INCLUDEPICTURE "25F81.TIF" INCLUDEPICTURE "25F81.TIF" \* MERGEFORMAT
①反应a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
②反应b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O2溶液可同时吸收含有SO2、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 mol/L。在碱性环境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 SO NO NO Cl-
c/(mol/L) 8.35×10-4 6.87×10-6 1.5×10-4 1.2×10-6 3.4×10-3
①脱硫过程中SO2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脱硝过程中NO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效果明显优于脱硝。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若n1(H2S)∶n2(H2S)过大,第一步反应生成的SO2过多,在第二步反应中SO2不能完全转化为S2,多余的SO2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所以工艺需控制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参加反应的H2S的物质的量之比n1(H2S)∶n2(H2S)约为1∶2。(2)①根据题图可知,反应a中NaClO3与H2SO4及SO2反应生成NaHSO4和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H2SO4+SO2===2NaHSO4+2ClO2,氧化剂是NaClO3,还原剂是SO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②反应b中ClO2被H2O2还原成ClO,故H2O2的作用是将ClO2还原为ClO。(3)①根据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可知,脱硫过程中SO2主要转化为SO;亚氯酸钠具有氧化性,且反应在碱性环境中进行,则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4NO+4OH-===4NO+3Cl-+2H2O,NO主要转化为NO。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加的多,因此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原因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SO2比NO溶解度更大或在此条件下SO2还原性更强等。
答案:(1)1∶2 SO2不能完全转化为S2而污染大气
(2)①2∶1 ②将ClO2还原为ClO
(3)①SO NO 3ClO+4NO+4OH-===4NO+3Cl-+2H2O
②SO2比NO溶解度更大(或在此条件下SO2还原性更强,答案合理即可)(共47张PPT)
课后达标 素养提升
1.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
C.汽车尾气中的NOx仅包括NO2
D.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解析:A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正确;
B项,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正确;
C项,汽车尾气中的NOx包括NO、NO2,错误;
2.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环境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的高消耗,森林面积的锐减是造成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冬季取暖燃烧大量的煤所释放的有害气体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D.机动车尾气排放物有CO、NO、NO2,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A错误;
冬季取暖排放物主要为CO2、CO和SO2,而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和氟氯烃,C错误;
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NO2为特殊的氧化物,它们都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3.下列说法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对工业生产硝酸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严格处理
B.开发利用仿生固氮技术以减少氮肥使用
C.验证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
D.建设“花园式工厂”

解析:A项,对废气、废水严格处理是补救措施,没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B项,利用仿生固氮技术能减少氮肥使用,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C项,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并不能减轻对大气的污染;D项,“花园式工厂”也只是对环境的美化,没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4.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小,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产生。此盐可能是(  )
A.KCl        B.FeCl3
C.NaNO3 D.K2CO3
解析:铜粉不能与盐酸反应,HNO3可以氧化铜粉,使之形成Cu2+,而FeCl3与铜粉反应无气体放出,故加入的应是硝酸盐。

A.无明显现象,因稀H2SO4不与铜反应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5.某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试管③中的现象是(  )


解析: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的氢离子,就有a mol的硝酸,3.2 g铜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反应后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与其结合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硝酸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1+a)mol。
7.现有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稀硫酸的浓度为4 mol·L-1,稀硝酸的浓度为2 mol·L-1。取10 mL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结束后,在标准状况下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假设HNO3只被还原为NO)(  )
A.0.244 L B.0.448 L
C.0.672 L D.0.896 L

A.常温下,Fe能溶于浓的e溶液,不能溶于浓的e′溶液
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a可将c、d氧化为b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a溶液和浓的e′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a→b→c→d→e的转化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8.(2024·洛阳高一质检)部分含N及S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解析:由题图可知,a为氨气、b为氮气、c为一氧化氮、d为二氧化氮、e为硝酸、a′为硫化氢、b′为硫、c′为二氧化硫、d′为亚硫酸、e′为硫酸。常温下,铁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均发生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铁常温下不能溶于浓硝酸和浓硫酸,故A错误;
由化合价变化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能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还原为氮气,故B错误;
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所以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硫酸,将玻璃棒靠近时没有白烟产生,故C错误;
氨气→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的转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9.如下图所示甲是某学生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另外两位同学对甲装置改进后的装置。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乙装置有尾气处理装置,同时可以通过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_______,再打开活塞___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再打开活塞a、b,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停止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②试管。
c
a、b
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②试管
10.(2024·马鞍山高一统考)探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物质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NO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C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无害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与NO2的体积比是________。
1∶3
(6)50 mL浓硝酸与12.8 g Cu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8 L(标准状况下)NO、NO2混合气体:
①反应生成NO、NO2的体积比是______;
②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1∶1
12 mol/L
11.(2024·河北高一联考)某煤炭化工公司采用氨法脱硫来脱去尾气中的SO2,反应机理如下:
①2NH3(g)+2SO2(g)+H2O(g)===(NH4)2S2O5(s)
②2NH3(g)+SO2(g)+H2O(g)===(NH4)2SO3(s)
③NH3(g)+SO2(g)+H2O(g)===NH4HS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②③均属于氮的固定
B.反应①②③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NH4)2SO3经氧化后生成的(NH4)2SO4可用作氮肥
D.NH4HSO3受热易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解析:氮元素由游离态(单质)变成化合态(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而反应①②③为NH3发生的化合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
反应①②③为NH3发生的化合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铵盐常用作氮肥,(NH4)2SO3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NH4)2SO4,稳定的(NH4)2SO4可用作氮肥,C正确;
12.(2024·安庆高一月考)将64 g铜放入300 mL某浓度硝酸中,当铜反应完全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NO2混合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在反应中只表现强氧化性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3 mol
C.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NA表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
D.原硝酸的浓度一定为10 mol/L

解析:发生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硝酸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硝酸表现氧化性,反应生成盐,硝酸表现酸性,故A错误;
反应中Cu全部消耗,Cu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1 mol Cu转移2 mol电子,即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C错误;
没有说明硝酸是否完全反应,不能计算溶液中硝酸的总物质的量,所以原硝酸的浓度无法计算,故D错误。

所得溶液中c(Fe2+)∶c(Fe3+)=0.75 mol·L-1∶0.75 mol·L-1=1∶1,故B正确;
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 L(标准状况下),故C正确;
反应所得溶液中阳离子为铁离子、亚铁离子和钾离子,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故D错误。

15.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H2S,均会污染大气,需采用有效措施对烟气和生产过程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Ⅰ.脱H2S
(1)一种脱除H2S回收硫工艺的两个阶段主要反应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2H2S(g)+3O2(g)===2SO2(g)+2H2O(g)
第二阶段:4H2S(g)+2SO2(g)===3S2(s)+4H2O(g)
该工艺需控制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参加反应的H2S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若物质的量之比过大,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SO2不能完全转化为S2而污染大气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若n1(H2S)∶n2(H2S)过大,第一步反应生成的SO2过多,在第二步反应中SO2不能完全转化为S2,多余的SO2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所以工艺需控制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参加反应的H2S的物质的量之比n1(H2S)∶n2(H2S)约为1∶2。
Ⅱ.脱SO2和NOx
已知:SO2易溶于水,NO不溶于水。
(2)反应a中通入含有SO2的烟气,经以下流程制备NaClO2。
①反应a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②反应b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3)NaClO2溶液可同时吸收含有SO2、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 mol/L。在碱性环境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①脱硫过程中SO2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脱硝过程中NO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效果明显优于脱硝。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SO2比NO溶解度更大(或在此条件下SO2还原性更强,答案合理即可)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学生用书P202(单独成册)]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 MERGEFORMAT
1.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
C.汽车尾气中的NOx仅包括NO2
D.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2.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环境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的高消耗,森林面积的锐减是造成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冬季取暖燃烧大量的煤所释放的有害气体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D.机动车尾气排放物有CO、NO、NO2,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3.下列说法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对工业生产硝酸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严格处理
B.开发利用仿生固氮技术以减少氮肥使用
C.验证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
D.建设“花园式工厂”
4.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小,溶液变蓝,同时有气体产生。此盐可能是(  )
A.KCl        B.FeCl3
C.NaNO3 D.K2CO3
5.某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试管③中的现象是(  )
INCLUDEPICTURE "25F78B.TIF" INCLUDEPICTURE "25F78B.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78B.TIF" \* MERGEFORMAT
A.无明显现象,因稀H2SO4不与铜反应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6.(2024·赣州高一联考)3.2 g Cu与30 mL 8 mol·L-1 HNO3溶液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2和NO,若反应后溶液中H+为a 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NO的物质的量为(  )
A.a/2 mol B.2a mol
C.0.1a mol D.(a+0.1) mol
7.现有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稀硫酸的浓度为4 mol·L-1,稀硝酸的浓度为2 mol·L-1。取10 mL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结束后,在标准状况下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假设HNO3只被还原为NO)(  )
A.0.244 L B.0.448 L
C.0.672 L D.0.896 L
8.(2024·洛阳高一质检)部分含N及S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F79.TIF" INCLUDEPICTURE "25F7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79.TIF" \* MERGEFORMAT
A.常温下,Fe能溶于浓的e溶液,不能溶于浓的e′溶液
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a可将c、d氧化为b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a溶液和浓的e′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a→b→c→d→e的转化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9.如下图所示甲是某学生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另外两位同学对甲装置改进后的装置。
INCLUDEPICTURE "22ch76.TIF" INCLUDEPICTURE "22ch7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2ch76.TIF" \* MERGEFORMAT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打开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4·马鞍山高一统考)探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25F79B.TIF" INCLUDEPICTURE "25F79B.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79B.TIF" \* MERGEFORMAT
(1)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物质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NO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C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无害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盛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与NO2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0 mL浓硝酸与12.8 g Cu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8 L(标准状况下)NO、NO2混合气体:
①反应生成NO、NO2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
②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 MERGEFORMAT
11.(2024·河北高一联考)某煤炭化工公司采用氨法脱硫来脱去尾气中的SO2,反应机理如下:
①2NH3(g)+2SO2(g)+H2O(g)===(NH4)2S2O5(s)
②2NH3(g)+SO2(g)+H2O(g)===(NH4)2SO3(s)
③NH3(g)+SO2(g)+H2O(g)===NH4HS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②③均属于氮的固定
B.反应①②③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NH4)2SO3经氧化后生成的(NH4)2SO4可用作氮肥
D.NH4HSO3受热易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12.(2024·安庆高一月考)将64 g铜放入300 mL某浓度硝酸中,当铜反应完全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 NO、NO2混合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在反应中只表现强氧化性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3 mol
C.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3NA(NA表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
D.原硝酸的浓度一定为10 mol/L
13.某稀溶液中含有4 mol KNO3和2.5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1.5 mol Fe,充分反应(已知NO被还原为NO),最终溶液体积为1 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中c(NO)=2.75 mol·L-1
B.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
C.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 L(标准状况下)
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14.(2024·厦门高一月考)城市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NH、NO,向污水中加入菌体和FeCl3溶液,在菌体的作用下依次发生过程Ⅰ、过程Ⅱ,从而实现NH、NO的脱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F80.TIF" INCLUDEPICTURE "25F8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0.TIF" \* MERGEFORMAT
A.过程Ⅰ中Fe3+为催化剂
B.NO的氧化性强于Fe3+的
C.过程Ⅰ中N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H===2H2O+N2↑
15.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H2S,均会污染大气,需采用有效措施对烟气和生产过程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Ⅰ.脱H2S
(1)一种脱除H2S回收硫工艺的两个阶段主要反应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2H2S(g)+3O2(g)===2SO2(g)+2H2O(g)
第二阶段:4H2S(g)+2SO2(g)===3S2(s)+4H2O(g)
该工艺需控制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参加反应的H2S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______,若物质的量之比过大,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脱SO2和NOx
已知:SO2易溶于水,NO不溶于水。
(2)反应a中通入含有SO2的烟气,经以下流程制备NaClO2。
INCLUDEPICTURE "25F81.TIF" INCLUDEPICTURE "25F8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25F81.TIF" \* MERGEFORMAT
①反应a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
②反应b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O2溶液可同时吸收含有SO2、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 mol/L。在碱性环境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 SO NO NO Cl-
c/(mol/L) 8.35×10-4 6.87×10-6 1.5×10-4 1.2×10-6 3.4×10-3
①脱硫过程中SO2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脱硝过程中NO主要转化为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效果明显优于脱硝。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