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课后达标 素养提升
1.下列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运用观察法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
B.运用比较法可以认识物质的异同与内在联系
C.运用分类法不可以总结物质的共性
D.通过建构模型可以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化模拟
解析:运用观察法可以了解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等性质,A项正确;
运用比较法可以了解不同物质的异同和内在联系,B项正确;
运用分类法可以总结物质的共性,C项错误;
通过建构模型可以形象地了解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D项正确。
√
2.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发现实验室中暂时没有稀盐酸,经过思考,他选择了稀硝酸。仅选择稀硝酸这一环节,该同学运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比较法
C.观察法 D.分类法
解析:该反应为用强酸制取二氧化碳,从物质类别及其性质规律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稀硝酸代替稀盐酸,这个过程运用的是分类法。
√
3.下列关于钠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
B.钠可用于制造氢氧化钠等化合物
C.钠和钾组成的合金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D.钠可将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解析:钠蒸气放电而产生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A正确;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钠可用于制造氢氧化钠等化合物,B正确;
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热的良导体,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正确;
钠和钛、锆、铌、钽等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先和水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D错误。
4.对于下列事实和相应解释有错误的是( )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钠保存在煤油中 煤油可以隔绝空气
B 将一小块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Na+数目增多 钠与水反应有NaOH生成
C 金属钠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子扑灭 钠与水反应生成H2,不安全
D 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蓝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解析: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消耗少量水,恢复到室温后,原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还是饱和溶液,钠离子数目减少。
5.(2024·唐山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是银白色固体,硬度很大
B.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扔进垃圾桶
C.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烧杯底部有固体析出
D.将一小块钠放入Na2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
解析:金属钠是银白色固体,质软,A错误;
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应放回原试剂瓶,B错误;
Na2SO4和Na溶于水生成的NaOH不反应,所以Na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有明显现象产生,D错误。
6.在坩埚中放一小块钠加热,钠很快熔成圆球,停止加热,立即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产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轻微爆鸣声,同时有红色固体生成,经检验该红色固体与稀硫酸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受热易熔成圆球,说明钠的熔点低
B.钠与CuSO4粉末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C.将无水CuSO4粉末改为CuSO4溶液,反应现象相同
D.一定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生成Cu
√
解析:A.钠受热易熔成圆球,说明钠的熔点低,A正确;
B.钠与CuSO4粉末反应时,产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轻微爆鸣声,表明反应放出大量热,B正确;
C.若将无水CuSO4粉末改为CuSO4溶液,则钠将先与水反应,没有铜生成,但会生成H2和Cu(OH)2沉淀,C错误;
D.在无水条件下,熔融的Na可以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D正确。
A.安全漏斗的作用是“液封”
B.装置A中的试剂是稀硫酸和粗锌
C.装置B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D.实验开始后先点燃C处酒精灯,再启动装置A中反应
7.(2024·新泰一中高一质检)NaH是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泛的物质。已知NaH遇水蒸气剧烈反应,某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Na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Na能与O2反应)( )
√
解析:加入液体后,部分液体储存于安全漏斗上部弯管中起液封作用,避免氢气从漏斗中逸出,故A正确;
稀硫酸与粗锌反应生成氢气,用于后续与Na的反应,故B正确;
装置B用于干燥氢气,所盛试剂应该为浓硫酸,故C正确;
先启动装置A中反应,利用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钠与氧气反应,再点燃C处酒精灯,故D错误。
8.某同学为研究钠的性质,在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
(1)取用浸没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钠保存在煤油中,沉在煤油的底部,取用时需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然后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膜,切一小块内部的钠备用,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再切下一小粒备用,余下的钠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
解析:煤油和水互不相溶,煤油在上层,加入钠后,因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比水的小,因此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与水反应生成气泡,故选A。
A
(3)将一小块钠投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一小块钠投入FeCl3溶液中,首先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
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
9.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钠块,再从U形管高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赶出空气,一段时间后加热表面有CuO的铜丝。
(1)U形管中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有________生成。
(2)铜丝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U形管中有________生成;若去掉后面的装置,简述检验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g钠与b g水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到下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
由黑色变为红色
H2
在玻璃管口处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火焰产生
10.分别向盛有100 mL水、100 mL盐酸、100 mL硫酸铜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投入1.15 g Na,Na均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中一定会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
B.X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Z烧杯中一定会有Cu(OH)2沉淀生成
D.三个烧杯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同
√
解析:钠与盐酸反应的本质是Na与HCl电离出的H+反应,当酸反应完后才与溶剂水反应,当酸足量时,钠只与酸反应,A项错误;
Y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B项错误;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所以Z烧杯中一定会有Cu(OH)2沉淀生成,C项正确;
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的钠的质量相同且钠完全反应,故生成H2的质量相同,D项错误。
11.为研究Na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 实验
液体a 现象
蒸馏水 Ⅰ.Na浮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产生少量白雾
稀盐酸 Ⅱ.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剧烈,产生白雾
浓盐酸 Ⅲ.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现象说明Na与水反应放热
B.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C.Ⅲ中白雾比Ⅱ中多,说明Ⅲ中反应放热比Ⅱ中的多
D.推测Ⅲ中反应缓慢可能与Cl-的浓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
√
解析:Ⅰ中Na投入蒸馏水中,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少量白雾,说明反应剧烈且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A、B正确;
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对照实验Ⅲ和Ⅱ,钠与HCl反应放热,除了有挥发的水蒸气以外,还有HCl,它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呈现更多的白雾,C错误;
实验Ⅲ和Ⅱ经对照可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反应,之所以实验Ⅲ反应缓慢,可能与Cl-的浓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D正确。
12.为探究钠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操作如下:①向如右图所示的试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为0.86 g·cm-3,苯不溶于水);②拔出大头针,使Na(密度为0.97 g·cm-3)落入苯中(钠与苯不反应);③从长颈漏斗中加入MgCl2溶液(密度约为1 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MgCl2溶液加入苯中,MgCl2溶液在上层
B.钠一直停留在苯层不发生反应
C.Na在MgCl2溶液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直至消失,下层有白色沉淀产生
D.Na在MgCl2溶液底部四处游动,Mg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
解析:MgCl2溶液的密度比苯的大,分层后MgCl2溶液在下层,A项错误;
Na的密度介于苯和MgCl2溶液之间,故Na在MgCl2溶液与苯的界面处与水反应,生成的H2附着在Na表面,在H2逸出的过程中带动Na上浮至苯层,H2逸出后,Na在重力作用下又回到界面处,故可观察到Na在MgCl2溶液与苯的界面处上下跳动直至消失,又因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能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故下层有白色沉淀产生,C项正确,B、D项错误。
13.某学生为了探究钠与CO2的反应,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PdCl2能与CO反应得到黑色的P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
(1)请将图中各装置连接完整(填写装置中字母):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h。
f
g
d
e
解析:探究钠与CO2的反应时,首先要制取CO2,然后进行除杂和净化,再做CO2与Na反应的实验,最后还要检验反应的产物。①为CO2与Na反应的装置,②为制取CO2的装置,③为CO2的干燥装置,④为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的装置,⑤为检验CO2和吸收CO的装置。(1)依据实验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c→f→g→d→e→a→b→h。
(2)若用稀盐酸与CaCO3反应制备CO2,在加入稀盐酸时,发现CaCO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A.H2SO4溶液 B.CCl4
C.煤油 D.稀硝酸
BD
解析:H2SO4溶液与CaCO3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A不符合题意;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虽然与CaCO3不反应,但可增大液体体积,使盐酸能与CaCO3接触并发生反应,B符合题意;煤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浮在水面上,不能使盐酸与CaCO3接触,不能使反应顺利发生,C不符合题意;稀硝酸与CaCO3也能反应并生成CO2气体,D符合题意。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使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再点燃酒精灯。
解析:装置内的空气会干扰CO2与Na的反应,因此在点燃酒精灯之前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使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
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
(4)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装置①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溶液中仍有黑色固体剩余,将溶液中剩余的固体过滤、干燥,灼烧后又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s\do5([学生用书P145(单独成册)]))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A基础检测.TIF" \* MERGEFORMAT
1.下列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运用观察法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
B.运用比较法可以认识物质的异同与内在联系
C.运用分类法不可以总结物质的共性
D.通过建构模型可以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化模拟
2.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发现实验室中暂时没有稀盐酸,经过思考,他选择了稀硝酸。仅选择稀硝酸这一环节,该同学运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比较法
C.观察法 D.分类法
3.下列关于钠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
B.钠可用于制造氢氧化钠等化合物
C.钠和钾组成的合金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D.钠可将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对于下列事实和相应解释有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钠保存在煤油中 煤油可以隔绝空气
B 将一小块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Na+数目增多 钠与水反应有NaOH生成
C 金属钠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子扑灭 钠与水反应生成H2,不安全
D 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蓝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5.(2024·唐山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是银白色固体,硬度很大
B.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扔进垃圾桶
C.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烧杯底部有固体析出
D.将一小块钠放入Na2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6.在坩埚中放一小块钠加热,钠很快熔成圆球,停止加热,立即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产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轻微爆鸣声,同时有红色固体生成,经检验该红色固体与稀硫酸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受热易熔成圆球,说明钠的熔点低
B.钠与CuSO4粉末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C.将无水CuSO4粉末改为CuSO4溶液,反应现象相同
D.一定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生成Cu
7.(2024·新泰一中高一质检)NaH是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泛的物质。已知NaH遇水蒸气剧烈反应,某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Na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Na能与O2反应)( )
INCLUDEPICTURE "HKDX8.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KDX8.tif" \* MERGEFORMAT
A.安全漏斗的作用是“液封”
B.装置A中的试剂是稀硫酸和粗锌
C.装置B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D.实验开始后先点燃C处酒精灯,再启动装置A中反应
8.某同学为研究钠的性质,在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
(1)取用浸没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
INCLUDEPICTURE "HKDX6.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KDX6.tif" \* MERGEFORMAT
(3)将一小块钠投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钠块,再从U形管高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赶出空气,一段时间后加热表面有CuO的铜丝。
INCLUDEPICTURE "24ZJ2.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24ZJ2.TIF" \* MERGEFORMAT
(1)U形管中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有________生成。
(2)铜丝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U形管中有________生成;若去掉后面的装置,简述检验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g钠与b g水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A素养提升.TIF" \* MERGEFORMAT
10.分别向盛有100 mL水、100 mL盐酸、100 mL硫酸铜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投入1.15 g Na,Na均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中一定会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
B.X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Z烧杯中一定会有Cu(OH)2沉淀生成
D.三个烧杯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同
11.为研究Na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 实验
INCLUDEPICTURE "HKDX7.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KDX7.tif" \* MERGEFORMAT 液体a 现象
蒸馏水 Ⅰ.Na浮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产生少量白雾
稀盐酸 Ⅱ.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剧烈,产生白雾
浓盐酸 Ⅲ.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现象说明Na与水反应放热
B.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C.Ⅲ中白雾比Ⅱ中多,说明Ⅲ中反应放热比Ⅱ中的多
D.推测Ⅲ中反应缓慢可能与Cl-的浓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
12.
INCLUDEPICTURE "HYYG17.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YYG17.TIF" \* MERGEFORMAT
为探究钠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操作如下:①向如右图所示的试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为0.86 g·cm-3,苯不溶于水);②拔出大头针,使Na(密度为0.97 g·cm-3)落入苯中(钠与苯不反应);③从长颈漏斗中加入MgCl2溶液(密度约为1 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MgCl2溶液加入苯中,MgCl2溶液在上层
B.钠一直停留在苯层不发生反应
C.Na在MgCl2溶液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直至消失,下层有白色沉淀产生
D.Na在MgCl2溶液底部四处游动,Mg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13.某学生为了探究钠与CO2的反应,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INCLUDEPICTURE "HKDX9.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KDX9.tif" \* MERGEFORMAT
已知PdCl2能与CO反应得到黑色的P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
(1)请将图中各装置连接完整(填写装置中字母):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h。
(2)若用稀盐酸与CaCO3反应制备CO2,在加入稀盐酸时,发现CaCO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A.H2SO4溶液 B.CCl4
C.煤油 D.稀硝酸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使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再点燃酒精灯。
(4)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装置①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溶液中仍有黑色固体剩余,将溶液中剩余的固体过滤、干燥,灼烧后又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课后达标素养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s\do5([学生用书P145(单独成册)]))
INCLUDEPICTURE "A基础检测.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A基础检测.TIF" \* MERGEFORMAT
1.下列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运用观察法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
B.运用比较法可以认识物质的异同与内在联系
C.运用分类法不可以总结物质的共性
D.通过建构模型可以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化模拟
解析:选C。运用观察法可以了解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等性质,A项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了解不同物质的异同和内在联系,B项正确;运用分类法可以总结物质的共性,C项错误;通过建构模型可以形象地了解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D项正确。
2.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发现实验室中暂时没有稀盐酸,经过思考,他选择了稀硝酸。仅选择稀硝酸这一环节,该同学运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比较法
C.观察法 D.分类法
解析:选D。该反应为用强酸制取二氧化碳,从物质类别及其性质规律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稀硝酸代替稀盐酸,这个过程运用的是分类法。
3.下列关于钠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
B.钠可用于制造氢氧化钠等化合物
C.钠和钾组成的合金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D.钠可将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选D。钠蒸气放电而产生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故钠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A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钠可用于制造氢氧化钠等化合物,B正确;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热的良导体,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正确;钠和钛、锆、铌、钽等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先和水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D错误。
4.对于下列事实和相应解释有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钠保存在煤油中 煤油可以隔绝空气
B 将一小块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Na+数目增多 钠与水反应有NaOH生成
C 金属钠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子扑灭 钠与水反应生成H2,不安全
D 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蓝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解析:选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消耗少量水,恢复到室温后,原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还是饱和溶液,钠离子数目减少。
5.(2024·唐山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是银白色固体,硬度很大
B.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扔进垃圾桶
C.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烧杯底部有固体析出
D.将一小块钠放入Na2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解析:选C。金属钠是银白色固体,质软,A错误;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应放回原试剂瓶,B错误;Na2SO4和Na溶于水生成的NaOH不反应,所以Na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有明显现象产生,D错误。
6.在坩埚中放一小块钠加热,钠很快熔成圆球,停止加热,立即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产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轻微爆鸣声,同时有红色固体生成,经检验该红色固体与稀硫酸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受热易熔成圆球,说明钠的熔点低
B.钠与CuSO4粉末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C.将无水CuSO4粉末改为CuSO4溶液,反应现象相同
D.一定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生成Cu
解析:选C。A.钠受热易熔成圆球,说明钠的熔点低,A正确;B.钠与CuSO4粉末反应时,产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轻微爆鸣声,表明反应放出大量热,B正确;C.若将无水CuSO4粉末改为CuSO4溶液,则钠将先与水反应,没有铜生成,但会生成H2和Cu(OH)2沉淀,C错误;D.在无水条件下,熔融的Na可以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D正确。
7.(2024·新泰一中高一质检)NaH是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泛的物质。已知NaH遇水蒸气剧烈反应,某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Na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Na能与O2反应)( )
INCLUDEPICTURE "HKDX8.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KDX8.tif" \* MERGEFORMAT
A.安全漏斗的作用是“液封”
B.装置A中的试剂是稀硫酸和粗锌
C.装置B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D.实验开始后先点燃C处酒精灯,再启动装置A中反应
解析:选D。加入液体后,部分液体储存于安全漏斗上部弯管中起液封作用,避免氢气从漏斗中逸出,故A正确;稀硫酸与粗锌反应生成氢气,用于后续与Na的反应,故B正确;装置B用于干燥氢气,所盛试剂应该为浓硫酸,故C正确;先启动装置A中反应,利用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钠与氧气反应,再点燃C处酒精灯,故D错误。
8.某同学为研究钠的性质,在实验室里做了如下实验:
(1)取用浸没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一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
INCLUDEPICTURE "HKDX6.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KDX6.tif" \* MERGEFORMAT
(3)将一小块钠投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钠保存在煤油中,沉在煤油的底部,取用时需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然后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膜,切一小块内部的钠备用,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2)煤油和水互不相溶,煤油在上层,加入钠后,因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比水的小,因此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与水反应生成气泡,故选A。(3)将一小块钠投入FeCl3溶液中,首先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
答案:(1)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再切下一小粒备用,余下的钠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2)A
(3)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
9.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钠块,再从U形管高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赶出空气,一段时间后加热表面有CuO的铜丝。
INCLUDEPICTURE "24ZJ2.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24ZJ2.TIF" \* MERGEFORMAT
(1)U形管中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有________生成。
(2)铜丝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U形管中有________生成;若去掉后面的装置,简述检验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g钠与b g水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解析:钠位于水和煤油界面上,与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生成的H2与CuO发生反应H2+CuOCu+H2O。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2Na+2H2O===2NaOH+H2↑
2×23 2×40 2
a g g g
w(NaOH)=×100%=×100%。
答案:(1)从上到下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 (2)由黑色变为红色 H2 在玻璃管口处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火焰产生 (3)×100%
INCLUDEPICTURE "A素养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A素养提升.TIF" \* MERGEFORMAT
10.分别向盛有100 mL水、100 mL盐酸、100 mL硫酸铜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投入1.15 g Na,Na均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中一定会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
B.X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Z烧杯中一定会有Cu(OH)2沉淀生成
D.三个烧杯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同
解析:选C。钠与盐酸反应的本质是Na与HCl电离出的H+反应,当酸反应完后才与溶剂水反应,当酸足量时,钠只与酸反应,A项错误;Y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B项错误;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所以Z烧杯中一定会有Cu(OH)2沉淀生成,C项正确;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的钠的质量相同且钠完全反应,故生成H2的质量相同,D项错误。
11.为研究Na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 实验
INCLUDEPICTURE "HKDX7.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KDX7.tif" \* MERGEFORMAT 液体a 现象
蒸馏水 Ⅰ.Na浮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产生少量白雾
稀盐酸 Ⅱ.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剧烈,产生白雾
浓盐酸 Ⅲ.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现象说明Na与水反应放热
B.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C.Ⅲ中白雾比Ⅱ中多,说明Ⅲ中反应放热比Ⅱ中的多
D.推测Ⅲ中反应缓慢可能与Cl-的浓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
解析:选C。Ⅰ中Na投入蒸馏水中,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少量白雾,说明反应剧烈且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A、B正确;浓盐酸易挥发,所以对照实验Ⅲ和Ⅱ,钠与HCl反应放热,除了有挥发的水蒸气以外,还有HCl,它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呈现更多的白雾,C错误;实验Ⅲ和Ⅱ经对照可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反应,之所以实验Ⅲ反应缓慢,可能与Cl-的浓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D正确。
12.
INCLUDEPICTURE "HYYG17.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YYG17.TIF" \* MERGEFORMAT
为探究钠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操作如下:①向如右图所示的试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为0.86 g·cm-3,苯不溶于水);②拔出大头针,使Na(密度为0.97 g·cm-3)落入苯中(钠与苯不反应);③从长颈漏斗中加入MgCl2溶液(密度约为1 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MgCl2溶液加入苯中,MgCl2溶液在上层
B.钠一直停留在苯层不发生反应
C.Na在MgCl2溶液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直至消失,下层有白色沉淀产生
D.Na在MgCl2溶液底部四处游动,Mg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选C。MgCl2溶液的密度比苯的大,分层后MgCl2溶液在下层,A项错误;Na的密度介于苯和MgCl2溶液之间,故Na在MgCl2溶液与苯的界面处与水反应,生成的H2附着在Na表面,在H2逸出的过程中带动Na上浮至苯层,H2逸出后,Na在重力作用下又回到界面处,故可观察到Na在MgCl2溶液与苯的界面处上下跳动直至消失,又因为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能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故下层有白色沉淀产生,C项正确,B、D项错误。
13.某学生为了探究钠与CO2的反应,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INCLUDEPICTURE "HKDX9.tif" INCLUDEPICTURE "../../../化学鲁科必修第一册/HKDX9.tif" \* MERGEFORMAT
已知PdCl2能与CO反应得到黑色的P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
(1)请将图中各装置连接完整(填写装置中字母):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h。
(2)若用稀盐酸与CaCO3反应制备CO2,在加入稀盐酸时,发现CaCO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A.H2SO4溶液 B.CCl4
C.煤油 D.稀硝酸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使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再点燃酒精灯。
(4)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分别写出两种情况下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装置①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溶液中仍有黑色固体剩余,将溶液中剩余的固体过滤、干燥,灼烧后又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探究钠与CO2的反应时,首先要制取CO2,然后进行除杂和净化,再做CO2与Na反应的实验,最后还要检验反应的产物。①为CO2与Na反应的装置,②为制取CO2的装置,③为CO2的干燥装置,④为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的装置,⑤为检验CO2和吸收CO的装置。(1)依据实验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c→f→g→d→e→a→b→h。(2)H2SO4溶液与CaCO3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A不符合题意;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虽然与CaCO3不反应,但可增大液体体积,使盐酸能与CaCO3接触并发生反应,B符合题意;煤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浮在水面上,不能使盐酸与CaCO3接触,不能使反应顺利发生,C不符合题意;稀硝酸与CaCO3也能反应并生成CO2气体,D符合题意。(3)装置内的空气会干扰CO2与Na的反应,因此在点燃酒精灯之前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使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4)Ⅰ.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表明生成了CO,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固体为Na2CO3,Na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2Na2CO3+CO。Ⅱ.装置①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固体为Na2CO3;将溶液中剩余的固体过滤、干燥,灼烧后又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固体为C,Na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答案:(1)f g d e (2)BD (3)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 (4)Ⅰ.2Na+2CO2Na2CO3+CO Ⅱ.4Na+3CO22Na2CO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