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 3 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第 3 节 氮的循环
第 2 课时 氨的转化与生成
一、氨的性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气态 极易溶于水 (1:700) 比空气小
液氨作制冷剂是因为:
NH3沸点高,汽化吸热
易液化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一、氨的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1)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NH3 、 H2O 、 NH3·H2O 、
NH4+ 、 OH- 、H+
弱电解质电离,可逆号
一、氨的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实验1】喷泉实验
NH3+H2O NH3·H2O NH4++OH-
打开止水夹并轻轻挤压滴管,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溶液中滴有酚酞):
形成喷泉,
且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一、氨的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实验1】喷泉实验
NH3+H2O NH3·H2O NH4++OH-
①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②溶液变红说明什么?
③具有什么性质的气体可以发生喷泉实验
NH3极易溶于水
氨水呈碱性
气体 HCl NH3 CO2、SO2、Cl2、H2S NO2
吸收剂 水或NaOH溶液 水或盐酸 浓NaOH溶液 水 2/3
溶于水 / 与溶液反应
①用浓硝酸代替浓盐酸会有相同的现象吗?
②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会有相同的现象吗
一、氨的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NH4Cl (白烟)
现象:产生白烟
会。HNO3+NH3==NH4NO3
氨气与盐酸:
【实验2】: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盐酸和浓氨水,靠近玻璃棒观察现象。
浓氨水与挥发性酸反应,都可生成白烟
否。2NH3+H2SO4== (NH4)2SO4
气体挥发
一、氨的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小结】氨气的检验方法:
干燥?
法①: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若产生白烟,则证明有NH3
法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3
NH3溶于水,显碱性
一、氨的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思考】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3)氨气的催化氧化:
4NH3+5O2 4NO+6H2O
工业合成硝酸的第一步
记忆:“4546”
O2
NO
NO2
HNO3
H2O
一、氨的性质
3.氨的用途
(1)工业上:主要应用于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
铵态氮肥→主要成分NH4+
硝态氮肥→主要成分NO3-
有机态氮肥→尿素
(2)生活中:NH3沸点高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易溶于水,白色晶体
定义: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易溶于水的盐:
K+、Na+、NH4+、NO3-
二、铵盐
2.化学性质
预期转化:铵盐(NH4+)→氨气(NH3)
(1)不稳定性 → 易分解
方程式:
现象:
结论:
NH4Cl === NH3+ HCl
△
实验1:加热NH4Cl
固体逐渐减少,
在试管上端内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
受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NH3、HCl;
冷却时,两者在管口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氯化铵受热分解过程和碘的升华过程相同吗
NH4Cl由固体到气体,实际经历了化学变化,而I2的升华只是物质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二、铵盐
2.化学性质
预期转化:铵盐(NH4+)→氨气(NH3)
(1)不稳定性 → 易分解
方程式:
现象:
结论:
实验2:加热NH4HCO3
NH4HCO3 === NH3↑+CO2 ↑ + H2O
△
NH4HCO3分解产生NH3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试纸变蓝
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
二、铵盐
2.化学性质
预期转化:铵盐(NH4+)→氨气(NH3)
(1)不稳定性 → 易分解
实验2:加热NH4HCO3
NH4HCO3 === NH3↑+CO2 ↑ + H2O
△
实验1:加热NH4Cl
NH4Cl === NH3+ HCl
△
是不是所有铵盐加热都生成NH3?
NH4NO3
二、铵盐
2.化学性质
(2)与碱反应
预期转化:铵盐(NH4+)→氨气(NH3)
方程式:
现象:
结论:
实验3:加热NH4Cl固体和NaOH溶液
NH4+ +OH- === NH3↑ + H2O
△
NH4Cl和NaOH反应生成NH3
试管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试纸变蓝
溶液中不加热?
== NH3·H2O
NH4+ 、OH-不共存
不△ → NH3·H2O
△ → NH3
二、铵盐
2.化学性质
(2)与碱反应
预期转化:铵盐(NH4+)→氨气(NH3)
方程式:
实验3:加热NH4Cl固体和NaOH溶液
NH4+ +OH- === NH3↑ + H2O
△
尾气处理
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
注意:防倒吸!
二、铵盐
3 .实验室氨气的制备
实验室制氨气
不能单孔橡胶塞:
空气无法排出,收集的氨气不纯
棉花:防止
空气对流
二、铵盐
【迁移应用】
1. 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为什么?
2.如何检验铵盐(含NH4+),请说明具体操作步骤和现象
3. 铵态氮肥应当怎样合理的储存和施用 课本P114
浓NaOH,加热
在试管口冷却重新形成NH4Cl
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
不能用NH4Cl 制 NH3
稀NaOH不行
方 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 NH3↑+H2O
归纳总结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方 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浓氨水+ 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NH3·H2O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逸出
浓氨水+ 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NH3·H2O分解,NH3逸出。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浓氨水+碱石灰
归纳总结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