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赤壁》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赤壁》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
答案:《樊川诗集》|唐|杜牧
解析:注意“樊”字不要写成“攀”,“诗集”不要写成“文集”,“杜牧”不要写成“杜甫”。
点评:作家作品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积累直接作答即可,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和易混知识点的判断。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折戟 ___________ 铁未销___________
答案:jǐ|xiāo
解析:两字容易错在标调上,“戟”是第三声不是第一声,“销“是第一声不是第四声。
点评: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3、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答案:D
解析:本题用反选排除法,从句诗句的易错字上判断,排除错误的项。A“则”应该是“侧”,B“朗”应该是“郎”,C“汉”应该是“汗”,答案为D。
点评:默写古诗,好写错字,背诵时要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加强记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答案:C
解析:C句的划分应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点评: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与文言文的断句方法类似,要判断句子的层次,但也有区别,诗是韵文,节奏有格律的规定,要按格律要求来划节奏。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 ,抒发感慨,目的是 。
答案:历史(古事)|借古讽今
解析: 根据诗歌内容来理解填答,不难看出本诗句中所提到的是三国的历史事件,而作者在发表的是对当今时代的看法。
点评:古代文人由于时代的原因,往往在作品中发表意见感慨都是比较隐讳的,常用借历史事件来含蓄的表达思想,学习中要注意体会。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作方法是 ,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答案:借古讽今|赤壁之战
解析: 第一空抓住答点“写法方法”来思考,本句中提古事,目的是表达作者对眼前朝代的看法,所以是“借古讽今”。根据“周郎”指三国的周瑜,“东风”指的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以此即可判断历史事件。
点评:学习古诗词,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的必要的。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
慨叹之情。
答案:怀才不遇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作品写作背景,即可从“东风给周郎提供了机遇”这个历史事件来体会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了解“周瑜”这个人物和作者自己的处境,以此来体会作者的用意。
8、《赤壁》中以 的命运反映了 重大影响。
答案:二乔|赤壁之战
解析: 第一空抓住答点“写法方法”来思考,本句中提古事,目的是表达作者对眼前朝代的看法,所以是“借古讽今”。根据“周郎”指三国的周瑜,“东风”指的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以此即可判断历史事件。
点评:学习古诗词,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是必要的。
二、问题解答
9、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解析: 分析全诗可知,后两句是作者借古讽今含蓄的表达思想的句子,所以前两句是引起感慨的引子,引出感慨。
点评:理解诗歌中某一诗句的含义或作用,要结合全诗联系上下内容来分析理解。
10、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解析:诗歌是以形象见长的作品,古代文人由时代的原因往往表达情感思想时很含蓄,这又增加了诗的韵味,所以“铜雀春深锁二乔”“国破家亡在此朝”含蓄,更有诗味。
点评:此类问题,要了解诗歌的特点,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来解答。
1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解析:本题抓住题中的提示“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分析诗的内容即可解答第一个问题,根据诗歌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内容及其关系,即可解答第二问题。
点评:学习古代诗歌,对有关诗歌的常识作一番了解是必要的。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案:“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解析:本诗是借事兴感,借古讽今的作品,作者提到“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即可了解与其有关的“东风”即是指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这一历史事件。
点评:古代讽谕诗常借用古事发感抒情,所以学习古诗要了解一点历史,赏析时要结合有关的历史事实来理解诗歌。
1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的意思。
答案: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解析:首先要了解诗句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根据字词的含义来说明诗可的内容。
点评:本题要注意答点,“意思”只是要求解释诗句本身文字内容,而非作者隐含的思想。
1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从作者个人角度和从国家角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诗人含蓄地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同时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解析:本诗是借事兴感,借古讽今的作品,作者提到“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即可了解与其有关的“东风”即是指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这一历史事件。
点评:本题要抓住两个答点“个人的感情”“对国家的认识”来解答,不可遗漏。
1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作者提到“周郎”,作者对周瑜持怎样的态度?作者仅是在说周瑜吗?
答案:从“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来看,作者是仰慕周瑜的。作者认为周瑜得到了机遇施展了才能获得了成功,以此来反比自己怀才不遇。
解析:从“不与”一字来分析,即可了解作者对周瑜赞赏、羡慕的态度。
点评:在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有时就深今在某一词上,理解时要细心地分析诗中的字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16、本诗借古讽今,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诗中作者以周瑜反比自己的写法,从周瑜的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作者似乎看到了自己没有周瑜幸运,但仍抱希望,所以作者在感叹周瑜时所表达的即有抑郁之情又有豪爽胸襟。
点评:理解本诗作者以周瑜自比的写法,结合“周瑜”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可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三、诗歌欣赏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 ,为后两句作铺垫。
答案:七绝诗|咏史诗|折戟|三国
解析:抓住提示的答点“体裁”“内容”“引出”“铺垫”,分析诗歌内容,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填答即可。
点评:常识的了解,主要靠平时学习积累,区别概念的内涵,加强记忆。
18、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答案: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解析:仔细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的含义,即可理解作者对周瑜的才华是肯定的,只是认为有才华而没有机遇是可惜的,再结合作者自身的情况,由此来推知作者所发达的政治见解“不以成败论英雄”。
点评:本诗以古讽今,其实就是政治讽谕诗,所以可以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来理解作者的政治观点。
19、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解析:这里的说的“小”是指诗歌文字表现所说的小事件小细节,即作者说在江水中偶然发现沉埋于沙中的“折戟”,当然这也是作者的“托物”,并非真实的发生。而“大”所指提三国那个历史时代和当今的社会。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理解“小”“大”指的是什么,才能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
20、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案: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解析:了解本诗“以小写大”的特点,作者要感叹的是三国时代的形势,要讽谕是当前时代政治环境,要表达的是个人不得志的情怀,所以理解诗歌内容即可判断“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是错误的。
点评:对诗歌分析观点的正误判断,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分清主次,才能分辨清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