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9 17: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注音:
凄凉 赋 柯 畔 长 精神
答案:qīliáng | fù| kē| pàn | zhǎng
解析:“凄”的声母为q不是j,“凉”的声母是l不是n,“柯”的声母是k不是g,“畔”的声母是p不是b,“长”声母是zh不是 ch。
点评:古文中的字音,要注意与现代汉语中字音的区别,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2、解词:
(1)酬 (2) 巴山楚水 (3)弃置身 (4)翻似 (5)怀旧 (6)长精神
答案: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怀念故友。|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解析:与诗词内容有关的字词,要根据语境来解释,如“酬”本义是以物质相回报的意思,但在本诗是以诗想答的意思,并含有“谢”意。“长”字读zhǎng,读对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为“振作”。
点评:古诗词也属于文言,解释字词要注意在文言的环境中判断,与现代意义有不同的,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以今义替代古义。
3、这首诗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题目中的“乐天”指________。
答案:刘禹锡 | 梦得 | 白居易
解析:注意不要把作者的名与字填写错位,“禹”字不要写成“遇”,“得”字不要写成“的”。白居易字“乐天”。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点评:本题不难,文学常识题常考题,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4、指出下典故的内容
(1)闻笛赋 (2)烂柯人
答案: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注意课文中对典故的介绍,简要与典故有关的事实即可。
点评:学习古诗文,了解典故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帮助理解诗文的内容,一方面掌握文化知识。
5、填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________,到乡翻似______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 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案:闻笛赋 | 烂柯人 |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前两空是要求默写两个用曲的词,第三空是要求默写本诗中的名句,注意前两空不要填写错位。
点评:要求背诵的诗词,一定要清楚的记忆,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记忆。
6、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答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解析:本诗是七言律诗,根据格律要求,七言诗的诵读节奏应该是“四三”,按要求划分即可。
点评:了解诗句的朗读的节奏,读好诗歌,是学习古诗词必须做到的。
7、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弃置身 ②怀旧 ③翻似
答案: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身 | 怀念老朋友 | 反倒像。
解析:“弃”意为“抛弃”,“置”意为“放置”,“身”指自己。作者被贬到边地,作者说自己就像被抛弃的东西。“翻”通“反”。
点评:了解诗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很有帮助。
8、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__ ______。这一联的意思是:__ ______。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人物大批出现。
解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本诗中名句,含义丰富,即有诗人自己被抛弃落后于时代的感叹,又有诗人认识到新陈代谢是必然规律的自慰。
点评:对于诗词中的名句,要深刻地理解其中丰富的含义,思考其人生的哲理,加强理解记忆。
9、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 。它的含义有二:其一是: ;其二是: 。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是以沉舟,病树自喻,抒发了诗人的坎坷失意之感;| 二是反映出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解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本诗中名句,根据记忆直接填写即可。含义一方面联系作者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从其个人情感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从作者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理解。
点评:对于诗词中的名句,要深刻地理解其中丰富的含义,思考其人生的哲理,加强理解记忆。
10、诗歌的内容表现出 关系,感情基调是 。
答案:层层递进 | 愤激
解析:题目中“关系”一词是指诗歌前后层次的关系,抓住“凄凉”“空吟”“万木春”“长精神”,作者表达的主要的情感在诗的后面,可见本诗内容上是“层层递进”的,情感并非一昧的低沉而是“愤激”。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太容易了解“关系”指什么,学习中要注意听老师的讲解。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病树”是比喻 ,“千帆过”“万木春”是比喻 。
答案:诗人自己 | 仕途得意的人
解析: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生活经历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被贬“凄凉地”为“弃置身”,即像一“病树”,长生着都没有生机;“千帆过”的一路顺风和“万木春”的生机勃发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即身边的人都是仕途得意,以此即可理解诗中的比喻内容。
点评:关于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首先要从作者个人的情感角度来理解,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
二、诗歌赏析
12、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答案:C
解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在诗中是作者情感的过渡句,从“凄凉”过渡到“长精神”,其情感的重点还是在后者,句中虽然有自叹命运不济的内容,但表达的还是对社会的展望,所以C项对诗人情感的评定“无奈、惆怅与叹息”的不妥的。且“千帆过”和“万木春”也不是写实景,是用作比喻的。
点评:此类涉及诗歌各方面知识内容的选择题,解答时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比较诗歌的内容,判断正误。判断C项错误,关键在分析诗人情感表达的分寸,联系诗歌的主旨句了解诗人情感的主体即可判断其错误。
1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答案: B
解析:B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点评:此类涉及诗歌各方面知识内容的选择题,解答时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比较诗歌的内容,判断正误。判断C项错误,关键在了解典故的内容,比较分析典故内容与作者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即可发生本句中诗人表达并非是欣慰之情,而与“凄凉”有关。
1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答案:D
解析:D项错误是明显的,根据“长精神”一词,即可理解诗人在看到“千帆过”“万木春”社会的发展之后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所以要“振作精神”,并没有“消极低沉”。
点评:此类涉及诗歌各方面知识内容的选择题,解答时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比较诗歌的内容,判断正误。首先综观四个选择,对明显符合答题要求的就直接作答。
15、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答案:C
解析:C项错误是明显的,“沉舟”是比喻诗人自己被贬无所作为的境况,“病树”是比喻诗人被贬后怀才不遇的心情,都是自比,而不是比喻前人。
点评:此类涉及诗歌各方面知识内容的选择题,解答时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比较诗歌的内容,判断正误。本题关键是理解诗句中比喻的对象,根据诗歌内容和作者生活经历作品写作背景不难判断比喻的含义。
16、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答案:A
解析:“二十三年”是指作者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的时间。
点评:本题有难度,A项的问题不容易看出来,“二十三年”与作者生活的经历有关,学生不容易了解。
二、问题解答
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解析:首先要搞清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巴山楚水”指偏远的四川一带,“凄凉”即指边地环境的凄凉,又指作者自己心情的凄凉。“弃置身”指被贬的自己。在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即可理解诗人表现的心情。
点评:理解诗句中作者的情感,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来分析。
18、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案: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点明典故,根据典故的内容来结合全诗内容联系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点评:古诗文中,作者用典故一般是借古事喻新义,表达自己思想,学习时要分析典故中与作者生活现状的相似点,从“喻”的角度来理解作者用典的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19、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
答案: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品质
解析:首先要了解尾联即“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句,根据“长精神”一词结合上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内容来理解诗人坚强的品质。
点评: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凄凉”与“长精神”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诗人即有现实的忧患,又有对未来的希望。
三、比较阅读
20.(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
答案: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
解析:诗题中的“迁”根据诗中“夕贬潮阳路八千”即可了解指诗人当时为“贬官”。了解乙诗中典故的内容即可知其中的人物。
点评:理解诗中的知识点,要抓住与知识点有关的词句来理解。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解析:首先根据两位诗人的生活经历来了解其同为被贬的官员,根据诗的内容来抓住“凄凉地”“惜残年”两词理解他们共同的心情。再根据两诗中最后两联来比较诗人情感的不同,一是悲壮,一是豁达。
点评:本题比较诗人情感的不同点有难度,学生难以区别,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好好体会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