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考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考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13 17:59:10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考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1.(2025三上·龙岗期末)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倒同样多的水,一个顶部盖上塑料薄膜,另一个无膜,几天后发现如图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薄膜的杯子没有蒸发现象
B.实验中两个杯子要放在同一个地方
C.几天后,看到薄膜上的水珠就是水蒸气
2.(2025三上·龙岗期末)现在许多汽车都配备了后视镜加热功能,可让后视镜上的小水珠快速消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热能加快小水珠蒸发
B.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冰
C.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雾气
3.(2025三上·龙岗期末) 实验检测时,老师叫某同学测量三杯不同温度的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测量时可以把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
B.②号水杯温度最低
C.放置在教室一天后,三杯水的温度会相同
4.(2025三上·龙岗期末)夏天,欢欢把装满水的玻璃瓶放进冰箱的冷冻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变大,瓶子容易破裂
B.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变小,更方便保存
C.水在结冰时体积没有变化
5.(2025三上·龙岗期末)将食盐放入水中,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水会慢慢变咸 B.食盐颗粒逐渐变小 C.食盐颗粒逐渐变大
6.(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做溶解实验时,欢欢发现下列物质中能溶解于水的是 (  )。
A.沙子 面粉 B.食用碱 面粉 C.食用碱 味精
7.(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实验过程中,欢欢不小心将泡沫小球和沙子混在一起,要想把它们快速分离开来,下面方法中合理的是 (  )。
A.将混合物放进水 B.用磁铁吸引 C.用滤纸过滤
8.(2025三上·龙岗期末)欢欢想要让白糖溶解得快些,最好的方法是(  )。
A. B. C.
9.(2025三上·龙岗期末)下面三幅图中,能合理地表示食用油倒入水中,静置2小时后所呈现的状态的是(  ) 。
A. B. C.
10.(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C.水即将完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
11.(2025三上·龙岗期末)冰变成水的过程是 (  )。
A.蒸发 B.融化 C.溶解
12.(2025三上·龙岗期末)如图,在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为了更好地观察水位变化,我们可以在水槽中加入的物品不包括(  )。
A.蓝墨水 B.塑料小球 C.回形针
13.(2025三上·龙岗期末)小科学习“空气”单元时,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了以下表格。
  抽取空气 向上拉活塞 向下压活塞
注射器的变化 10毫升 18毫升
记录表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18毫升,比原来多了8毫升,这是因为(  )。
A.空气微粒变多了
B.空气微粒变大了
C.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了
14.(2025三上·龙岗期末)给天平的两端分别挂上充气的气球和小铁丝,天平平衡,将气球中的空气放掉一些后,天平会(  )。
A.向气球的一端倾斜 B.依然平衡 C.向小铁丝一端倾斜
15.(2025三上·龙岗期末)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 “流感”病毒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出,并通过空气传播,这是因为空气 (  )。
A.可以被压缩 B.会流动 C.没有固定的形状
16.(2025三上·龙岗期末)相传孔明灯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发明,用以传递信号,故而称为“孔明灯”。孔明灯的原理是:空气变热以后会 (  )。
A.上升 B.下降 C.原地不动
17.(2025三上·龙岗期末)将一个被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我们发现乒乓球鼓起来了,这是因为(  )。
A.乒乓球的材质遇水能自动修复
B.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C.乒乓球里进入了热水
18.(2025三上·龙岗期末)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没有利用空气特征的是 (  )。
A.利用风车进行风力发电
B.给鱼缸中的鱼供给氧气
C.家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19.(2025三上·龙岗期末)欢欢发现固体的石头、液体的水,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  )。
A.有固定的形状 B.会流动 C.有质量
20.(2025三上·龙岗期末)右图中的物品都利用了空气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是 (  )。
A.空气有固定形状
B.空气可以流动
C.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且容易被压缩
21.(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制作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C.周末和节假日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22.(2025三上·龙岗期末)某天气温计的示数如右图所示,读数是 (  )。
A.九摄氏度 B.十一摄氏度 C.零下二十八摄氏度
23.(2025三上·龙岗期末)百叶箱是常见的仪器,观察右图,下列不属于百叶箱的作用的是(  ) 。
A.防雨 B.防暴晒 C.不透风
24.(2025三上·龙岗期末)同一时间,三位同学分别测出教室内温度21℃,阳光下温度25℃,室外阴凉处温度22℃,这时的气温应记为(  )。
A.21℃ B.25℃ C.22℃
25.(2025三上·龙岗期末)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 (  )。
A.下午14时 B.半夜12时 C.清晨日出前后
26.(2025三上·龙岗期末)感冒发烧时经常使用温度计来获取体温信息,下列哪个工具最合适 (  )
A. B. C.
27.(2025三上·龙岗期末)下面三种形状的容器,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  )。
A. B. C.
28.(2025三上·龙岗期末)某天的天气预报中,小科得知明天风力等级为10级,在这一天中,最适合的活动是(  )。
A.和同学外出野餐 B.在家中学习 C.晾晒谷物
29.(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记录某一天的天气情况时,小科判断天气为多云,下面的天气符号中,他应该选择用(  )来记录。
A. B. C.
30.(2025三上·龙岗期末)下列关于制作天气预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数值天气预报 ②天气会商 ③气象员做出预报④发布天气预报 ⑤数据收集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⑤②①④③
31.(2025三上·龙岗期末)回忆“对比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完成后面的问题。
(1)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时, 实验操作不准确的是(  )。(多选)
A.两杯水同样多
B.放食盐的水温度为40摄氏度,放小苏打的水温度为20摄氏度
C.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D.每次加入的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
(2)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小苏打最合适 (  )
A.等第一份小苏打被搅拌一会儿之后
B.等第一份小苏打溶解一些之后
C.等第一份小苏打完全溶解之后
(3)能说明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是 (  )。
A.搅拌后,小苏打水变成了不太透明的白色
B.搅拌停止后,水是清澈透明的,杯底有白色的物质
C.搅拌停止后,水是清澈透明的,杯底什么都没有
(4)在实验中,食盐完全溶解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这杯水底部比较咸 B.这杯水上下一样咸 C.这杯水顶部比较咸
(5)实验最后的记录单如下: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第5份 第6份 第7份 第8份
食盐                
小苏打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选填“强”或 “弱”)。
32.(2025三上·龙岗期末)欢欢不小心将沙子混入了食盐,她想将食盐和沙子分开,得到干净的食盐。
(1)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用滤纸过滤,可以发现(  )。
A.滤纸上留下了食盐 B.滤纸上留下了沙子 C.滤纸上什么都没有
(2)分离食盐和水时,欢欢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  )
A.加热过程中不用进行搅拌
B.实验过程中佩戴护目镜
C.使用完毕后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3)加热时,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的实验器材是 (  )。
A. B. C.
(4)经过酒精灯加热后,分离出的水去哪里了 我认为   。
33.(2025三上·龙岗期末)右图是探究“风的成因”的实验装置,请观察并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中放置蚊香的作用是 (  )。
A.加热空气 B.干燥空气 C.观察风的流动方向
(2)点燃箱子内的蜡烛,蚊香的烟雾会向   (选填“箱内”或“箱外”)飘。请在图中画出风的流动方向。
(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大自然中的风是由(  )形成的。
A.人类活动 B.雨水的冲刷 C.冷热空气的流动
(4)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空气的地方一定有风
B.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月球上无法形成风
C.风对于人类来说,有很多的好处,没有弊端
34.(2025三上·龙岗期末)请根据下面天气日历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时间 气温 降雨量 风旗情况
9月 5日 29~36℃ 8毫米 北 西 东 南
(1)由上表可知,我们可以预计当天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
(2)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 当天的降雨量等级属于   。
(3)根据风旗判断, 当天风向属于   。
(4)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当天小科和朋友相约外出,他适合穿着哪类衣服 需要带哪些物品 请你为他设计一份出行物品清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A、有薄膜的杯子虽然覆盖了塑料薄膜,但由于水蒸气蒸发不能完全被抑制,可以在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说明还是有蒸发作用,错误。
B、实验为了保持变量一致,除了有无薄膜这一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如位置、温度等应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正确。
C、薄膜上的水珠是水蒸气冷凝后形成的液态水,而不是水蒸气,错误。
2.【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后视镜加热功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加快水珠的蒸发速度,使得水珠快速消失。选项A“加热能加快小水珠蒸发”是正确的。选项B“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冰”不可能,因为加热不会让水变成冰;选项C“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雾气”也不正确,因为雾气是由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形成的,与蒸发的过程不符。
3.【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热传递
【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测量水温时,温度计应该始终在水中才能确保读数准确,如果拿出水面再读数可能会导致温度计的示数变化。B选项与题干无关,但非错误。C选项是正确的,在一个封闭且无外界干扰的环境中,三杯水长时间放置在同一环境中会逐渐达到与环境一致的温度。
4.【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结冰过程中,水分子形成规则的结构,导致体积增大。因此,当水在玻璃瓶中结冰时,其体积会增大,可能会导致瓶子破裂。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选项C错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化。
5.【答案】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A.将食盐放入水中,食盐会逐渐溶解在水中,导致水慢慢变咸、A正确,
B.食盐颗粒逐渐变小直至完全溶解,B正确。
C.食盐颗粒不可能在水中逐渐变大,而是会慢慢变小,C错误。
6.【答案】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食用碱和味精在水中都能够溶解。沙子和面粉则不溶于水,所以A和B选项中的至少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因此正确答案是C。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泡沫小球的密度小于水,而沙子的密度大于水,将混合物放入水中,泡沫小球会浮在水面上,而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样可以将两者分离。用磁铁吸引和用滤纸过滤都无法区分泡沫小球和沙子。
8.【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通过实验,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以让溶解最快。所以放入热水中搅拌的方法能使糖在水中溶解最快。
9.【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由于同体积的食用油比水轻,且不溶于水,因此食用油倒入水中,静置2小时后所呈现的状态的是B,即食用油在水的上边。
10.【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观察,同时避免食盐晶体飞溅,造成烫伤。
11.【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2.【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为了更好地观察水位变化,加入的物品应是可以与水充分接触且沉于水底的实体,这样可以有效地排水。蓝墨水能改变水的颜色,帮助观察到水位的细微变化;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撒一些泡沫塑料,利用它的漂浮来判断水位变化。回形针放入水中下沉,所以不能借用它们观察水位的变化。
13.【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大量的空气微粒组成,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着间隙。当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间变大,而空气微粒的数量并没有增加,空气微粒本身的大小也不会改变,只是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了,所以空气占据的空间增大,活塞指向18毫升,比原来多了8毫升。故答案选C。
14.【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气球中的空气被放掉后,气球一端的重量减少,而小铁丝一端的重量未变,因此天平会向小铁丝一端倾斜。空气虽然质量很小,但也是有重量的。
15.【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比如“流感”病毒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出,并通过空气传播,这是因为空气会流动。
16.【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相传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他根据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点燃蜡烛上加一个罩,就使整个装置在空中飘起来,用于传递作战信息。
17.【答案】B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遇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缩小。把压瘪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乒乓球自然就鼓起来了。
18.【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风力发电和给鱼供氧都直接涉及空气的特征。风车发电借助空气流动(风能),鱼缸供氧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太阳能热水器的功能是利用太阳光加热水,不依赖于空气特征。
19.【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固体和液体均有质量,这是它们的共同物理性质。固体有固定的形状而液体没有,液体会流动而固体通常不会流动,因此选项A和B不正确。
20.【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空气占据空间且易被压缩。空气的这种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被用于气球、气垫等物品。
21.【答案】C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天气日历是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的表格,以便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制作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时,我们要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22.【答案】B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气温计是用来测量气温的工具,读数时,保持气温计竖直,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保持齐平。因此图中气温计的示数是11℃,读作是十一摄氏度。
23.【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百叶箱用于放置气象仪器,其设计特点包括有通风百叶以保障空气流通,这样可以使温度和湿度计量更准确,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因素干扰。因此,它具备防雨和防暴晒的作用,但设计上就是为了透风的,所以不会有不透风的作用。
24.【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因此这时的气温应记为22℃。
25.【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26.【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体温计通常用来用来测体温。
27.【答案】B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制作雨量器要选择透明直筒的容器。首先,选择透明容器,容易读取容器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其次,直筒容器刻度均匀,不容易产生误差。所以选项中适合用来作雨量器的是透明直筒的B。
28.【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10级风属于强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在这种天气条件下,不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如外出野餐和晾晒谷物,可能会导致危险或损失。因此,在家中学习是最安全的选择。
29.【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A是晴,B是阴,C是多云,因此他应该选择用C来记录。
30.【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有五个步骤,分别是: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⑤①③②④。
31.【答案】(1)B;C
(2)C
(3)C
(4)B
(5)强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1)在进行对比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实验时,需要遵循控制变量法,确保只有被研究的变量(即溶质种类,小苏打和食盐)不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都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在比较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中,为了准确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需要遵循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以确保每次加入物质时的条件一致。只有等第一份小苏打完全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份,才能准确判断在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能够溶解小苏打的具体量,进而准确比较它和食盐的溶解能力。如果在第一份小苏打还没有完全溶解时就加入第二份,会导致无法确定每一份小苏打到底溶解了多少,也就无法准确得出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答案是C。
(3)溶解是指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当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的溶液应该是均一、稳定的,具体表现为搅拌停止后,水是清澈透明的,杯底什么都没有,说明小苏打已经完全分散在水中,以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均匀存在,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剩余。
(4)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的过程。当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后,会形成一个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意味着溶液中各处的组成和性质都是相同的,包括浓度、味道等。所以这杯食盐溶液上下的咸度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底部比较咸或者顶部比较咸的情况。故答案选B。
(5)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溶解实验时,通常在水中能够溶解的食盐的份数会比小苏打多,这表明食盐在水中能够溶解的量相对更多,即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32.【答案】(1)B
(2)A
(3)C
(4)水蒸发了
【知识点】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过滤是一种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在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食盐会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而沙子不溶于水,仍然以固体颗粒的形式存在。当通过滤纸过滤时,液体(包含溶解的食盐)能够透过滤纸,而沙子颗粒由于不能通过滤纸,会被截留在滤纸上。所以滤纸上留下的是沙子,故答案为B。
(2)在分离食盐和水的蒸发操作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所以A选项的做法是错误的。
(3)石棉网是用于加热的实验器材,它由铁丝编成的网和中间的石棉组成。在加热蒸发皿时,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火焰通过加热石棉网,能使热量均匀地传递给蒸发皿,从而使蒸发皿均匀受热,防止因局部过热而导致液体飞溅或蒸发皿破裂等情况发生。
33.【答案】(1)C
(2)箱内
(3)C
(4)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1)在探究 “风的成因” 的实验中,放置蚊香主要是为了通过蚊香产生的烟雾来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从而直观地展示风的形成过程和流动路径。烟雾可以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标记,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空气是如何流动的,以此来探究风是怎样形成的。它并不是用于加热空气或干燥空气,故答案选C。
(2)点燃箱子内的蜡烛,蚊香的烟雾会向 箱内 飘。 原因是蜡烛点燃后,使箱内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箱内空气密度变小,气压降低,而箱外空气温度相对较低,密度较大,气压较高,于是箱外空气就会流入箱内补充,形成风,所以蚊香的烟雾会被箱外流入的空气带动向箱内飘。
(3)大自然中的风主要是由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吸收的太阳热量不同,导致空气受热程度不同。受热多的地方空气温度高,会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区;受热少的地方空气温度低,密度较大,会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区。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空气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了风。人类活动对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雨水的冲刷与风的形成基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答案选C。
(4)风的形成需要空气的流动,而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不存在空气的流动,因此无法形成风,B选项正确。
34.【答案】(1)36℃;9℃
(2)小雨
(3)西风
(4)需要穿着短袖、带好雨伞。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认识气温计;测量降水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1)由上表可知,我们可以预计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6℃,最低气温是29℃。
(2)通常来说,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8毫米的降雨量符合小雨的等级标准。
(3)根据风旗判断,当天风向属于西风。风旗所指的方向为风的来向,从所给信息看风旗指向东方,即风从西方吹来,所以是西风。
(4)通过天气预报可知,有小雨,且气温较高,需要携带雨伞,穿短袖等。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联考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1.(2025三上·龙岗期末)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倒同样多的水,一个顶部盖上塑料薄膜,另一个无膜,几天后发现如图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薄膜的杯子没有蒸发现象
B.实验中两个杯子要放在同一个地方
C.几天后,看到薄膜上的水珠就是水蒸气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A、有薄膜的杯子虽然覆盖了塑料薄膜,但由于水蒸气蒸发不能完全被抑制,可以在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说明还是有蒸发作用,错误。
B、实验为了保持变量一致,除了有无薄膜这一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如位置、温度等应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正确。
C、薄膜上的水珠是水蒸气冷凝后形成的液态水,而不是水蒸气,错误。
2.(2025三上·龙岗期末)现在许多汽车都配备了后视镜加热功能,可让后视镜上的小水珠快速消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热能加快小水珠蒸发
B.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冰
C.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雾气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后视镜加热功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加快水珠的蒸发速度,使得水珠快速消失。选项A“加热能加快小水珠蒸发”是正确的。选项B“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冰”不可能,因为加热不会让水变成冰;选项C“小水珠消失是变成了雾气”也不正确,因为雾气是由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形成的,与蒸发的过程不符。
3.(2025三上·龙岗期末) 实验检测时,老师叫某同学测量三杯不同温度的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测量时可以把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
B.②号水杯温度最低
C.放置在教室一天后,三杯水的温度会相同
【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热传递
【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测量水温时,温度计应该始终在水中才能确保读数准确,如果拿出水面再读数可能会导致温度计的示数变化。B选项与题干无关,但非错误。C选项是正确的,在一个封闭且无外界干扰的环境中,三杯水长时间放置在同一环境中会逐渐达到与环境一致的温度。
4.(2025三上·龙岗期末)夏天,欢欢把装满水的玻璃瓶放进冰箱的冷冻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变大,瓶子容易破裂
B.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变小,更方便保存
C.水在结冰时体积没有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结冰过程中,水分子形成规则的结构,导致体积增大。因此,当水在玻璃瓶中结冰时,其体积会增大,可能会导致瓶子破裂。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选项C错误,因为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化。
5.(2025三上·龙岗期末)将食盐放入水中,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水会慢慢变咸 B.食盐颗粒逐渐变小 C.食盐颗粒逐渐变大
【答案】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A.将食盐放入水中,食盐会逐渐溶解在水中,导致水慢慢变咸、A正确,
B.食盐颗粒逐渐变小直至完全溶解,B正确。
C.食盐颗粒不可能在水中逐渐变大,而是会慢慢变小,C错误。
6.(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做溶解实验时,欢欢发现下列物质中能溶解于水的是 (  )。
A.沙子 面粉 B.食用碱 面粉 C.食用碱 味精
【答案】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食用碱和味精在水中都能够溶解。沙子和面粉则不溶于水,所以A和B选项中的至少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因此正确答案是C。
7.(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实验过程中,欢欢不小心将泡沫小球和沙子混在一起,要想把它们快速分离开来,下面方法中合理的是 (  )。
A.将混合物放进水 B.用磁铁吸引 C.用滤纸过滤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泡沫小球的密度小于水,而沙子的密度大于水,将混合物放入水中,泡沫小球会浮在水面上,而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样可以将两者分离。用磁铁吸引和用滤纸过滤都无法区分泡沫小球和沙子。
8.(2025三上·龙岗期末)欢欢想要让白糖溶解得快些,最好的方法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通过实验,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以让溶解最快。所以放入热水中搅拌的方法能使糖在水中溶解最快。
9.(2025三上·龙岗期末)下面三幅图中,能合理地表示食用油倒入水中,静置2小时后所呈现的状态的是(  )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由于同体积的食用油比水轻,且不溶于水,因此食用油倒入水中,静置2小时后所呈现的状态的是B,即食用油在水的上边。
10.(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C.水即将完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观察,同时避免食盐晶体飞溅,造成烫伤。
11.(2025三上·龙岗期末)冰变成水的过程是 (  )。
A.蒸发 B.融化 C.溶解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2.(2025三上·龙岗期末)如图,在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为了更好地观察水位变化,我们可以在水槽中加入的物品不包括(  )。
A.蓝墨水 B.塑料小球 C.回形针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为了更好地观察水位变化,加入的物品应是可以与水充分接触且沉于水底的实体,这样可以有效地排水。蓝墨水能改变水的颜色,帮助观察到水位的细微变化;为了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可以在装水的水槽里撒一些泡沫塑料,利用它的漂浮来判断水位变化。回形针放入水中下沉,所以不能借用它们观察水位的变化。
13.(2025三上·龙岗期末)小科学习“空气”单元时,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了以下表格。
  抽取空气 向上拉活塞 向下压活塞
注射器的变化 10毫升 18毫升
记录表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18毫升,比原来多了8毫升,这是因为(  )。
A.空气微粒变多了
B.空气微粒变大了
C.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了
【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大量的空气微粒组成,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着间隙。当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间变大,而空气微粒的数量并没有增加,空气微粒本身的大小也不会改变,只是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了,所以空气占据的空间增大,活塞指向18毫升,比原来多了8毫升。故答案选C。
14.(2025三上·龙岗期末)给天平的两端分别挂上充气的气球和小铁丝,天平平衡,将气球中的空气放掉一些后,天平会(  )。
A.向气球的一端倾斜 B.依然平衡 C.向小铁丝一端倾斜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气球中的空气被放掉后,气球一端的重量减少,而小铁丝一端的重量未变,因此天平会向小铁丝一端倾斜。空气虽然质量很小,但也是有重量的。
15.(2025三上·龙岗期末)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 “流感”病毒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出,并通过空气传播,这是因为空气 (  )。
A.可以被压缩 B.会流动 C.没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比如“流感”病毒能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出,并通过空气传播,这是因为空气会流动。
16.(2025三上·龙岗期末)相传孔明灯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发明,用以传递信号,故而称为“孔明灯”。孔明灯的原理是:空气变热以后会 (  )。
A.上升 B.下降 C.原地不动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相传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他根据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点燃蜡烛上加一个罩,就使整个装置在空中飘起来,用于传递作战信息。
17.(2025三上·龙岗期末)将一个被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我们发现乒乓球鼓起来了,这是因为(  )。
A.乒乓球的材质遇水能自动修复
B.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C.乒乓球里进入了热水
【答案】B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遇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缩小。把压瘪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乒乓球自然就鼓起来了。
18.(2025三上·龙岗期末)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没有利用空气特征的是 (  )。
A.利用风车进行风力发电
B.给鱼缸中的鱼供给氧气
C.家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风力发电和给鱼供氧都直接涉及空气的特征。风车发电借助空气流动(风能),鱼缸供氧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太阳能热水器的功能是利用太阳光加热水,不依赖于空气特征。
19.(2025三上·龙岗期末)欢欢发现固体的石头、液体的水,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  )。
A.有固定的形状 B.会流动 C.有质量
【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固体和液体均有质量,这是它们的共同物理性质。固体有固定的形状而液体没有,液体会流动而固体通常不会流动,因此选项A和B不正确。
20.(2025三上·龙岗期末)右图中的物品都利用了空气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是 (  )。
A.空气有固定形状
B.空气可以流动
C.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且容易被压缩
【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空气占据空间且易被压缩。空气的这种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被用于气球、气垫等物品。
21.(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制作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C.周末和节假日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答案】C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天气日历是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的表格,以便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制作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时,我们要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22.(2025三上·龙岗期末)某天气温计的示数如右图所示,读数是 (  )。
A.九摄氏度 B.十一摄氏度 C.零下二十八摄氏度
【答案】B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气温计是用来测量气温的工具,读数时,保持气温计竖直,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保持齐平。因此图中气温计的示数是11℃,读作是十一摄氏度。
23.(2025三上·龙岗期末)百叶箱是常见的仪器,观察右图,下列不属于百叶箱的作用的是(  ) 。
A.防雨 B.防暴晒 C.不透风
【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百叶箱用于放置气象仪器,其设计特点包括有通风百叶以保障空气流通,这样可以使温度和湿度计量更准确,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因素干扰。因此,它具备防雨和防暴晒的作用,但设计上就是为了透风的,所以不会有不透风的作用。
24.(2025三上·龙岗期末)同一时间,三位同学分别测出教室内温度21℃,阳光下温度25℃,室外阴凉处温度22℃,这时的气温应记为(  )。
A.21℃ B.25℃ C.22℃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因此这时的气温应记为22℃。
25.(2025三上·龙岗期末)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 (  )。
A.下午14时 B.半夜12时 C.清晨日出前后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26.(2025三上·龙岗期末)感冒发烧时经常使用温度计来获取体温信息,下列哪个工具最合适 (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体温计通常用来用来测体温。
27.(2025三上·龙岗期末)下面三种形状的容器,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制作雨量器要选择透明直筒的容器。首先,选择透明容器,容易读取容器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其次,直筒容器刻度均匀,不容易产生误差。所以选项中适合用来作雨量器的是透明直筒的B。
28.(2025三上·龙岗期末)某天的天气预报中,小科得知明天风力等级为10级,在这一天中,最适合的活动是(  )。
A.和同学外出野餐 B.在家中学习 C.晾晒谷物
【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10级风属于强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在这种天气条件下,不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如外出野餐和晾晒谷物,可能会导致危险或损失。因此,在家中学习是最安全的选择。
29.(2025三上·龙岗期末)在记录某一天的天气情况时,小科判断天气为多云,下面的天气符号中,他应该选择用(  )来记录。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A是晴,B是阴,C是多云,因此他应该选择用C来记录。
30.(2025三上·龙岗期末)下列关于制作天气预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数值天气预报 ②天气会商 ③气象员做出预报④发布天气预报 ⑤数据收集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⑤②①④③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有五个步骤,分别是: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⑤①③②④。
31.(2025三上·龙岗期末)回忆“对比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完成后面的问题。
(1)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时, 实验操作不准确的是(  )。(多选)
A.两杯水同样多
B.放食盐的水温度为40摄氏度,放小苏打的水温度为20摄氏度
C.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D.每次加入的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
(2)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小苏打最合适 (  )
A.等第一份小苏打被搅拌一会儿之后
B.等第一份小苏打溶解一些之后
C.等第一份小苏打完全溶解之后
(3)能说明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是 (  )。
A.搅拌后,小苏打水变成了不太透明的白色
B.搅拌停止后,水是清澈透明的,杯底有白色的物质
C.搅拌停止后,水是清澈透明的,杯底什么都没有
(4)在实验中,食盐完全溶解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这杯水底部比较咸 B.这杯水上下一样咸 C.这杯水顶部比较咸
(5)实验最后的记录单如下: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第5份 第6份 第7份 第8份
食盐                
小苏打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选填“强”或 “弱”)。
【答案】(1)B;C
(2)C
(3)C
(4)B
(5)强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1)在进行对比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实验时,需要遵循控制变量法,确保只有被研究的变量(即溶质种类,小苏打和食盐)不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都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在比较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中,为了准确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需要遵循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以确保每次加入物质时的条件一致。只有等第一份小苏打完全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份,才能准确判断在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能够溶解小苏打的具体量,进而准确比较它和食盐的溶解能力。如果在第一份小苏打还没有完全溶解时就加入第二份,会导致无法确定每一份小苏打到底溶解了多少,也就无法准确得出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答案是C。
(3)溶解是指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当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的溶液应该是均一、稳定的,具体表现为搅拌停止后,水是清澈透明的,杯底什么都没有,说明小苏打已经完全分散在水中,以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均匀存在,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剩余。
(4)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的过程。当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后,会形成一个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这意味着溶液中各处的组成和性质都是相同的,包括浓度、味道等。所以这杯食盐溶液上下的咸度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底部比较咸或者顶部比较咸的情况。故答案选B。
(5)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溶解实验时,通常在水中能够溶解的食盐的份数会比小苏打多,这表明食盐在水中能够溶解的量相对更多,即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32.(2025三上·龙岗期末)欢欢不小心将沙子混入了食盐,她想将食盐和沙子分开,得到干净的食盐。
(1)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用滤纸过滤,可以发现(  )。
A.滤纸上留下了食盐 B.滤纸上留下了沙子 C.滤纸上什么都没有
(2)分离食盐和水时,欢欢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  )
A.加热过程中不用进行搅拌
B.实验过程中佩戴护目镜
C.使用完毕后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3)加热时,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的实验器材是 (  )。
A. B. C.
(4)经过酒精灯加热后,分离出的水去哪里了 我认为   。
【答案】(1)B
(2)A
(3)C
(4)水蒸发了
【知识点】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过滤是一种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在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后,食盐会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而沙子不溶于水,仍然以固体颗粒的形式存在。当通过滤纸过滤时,液体(包含溶解的食盐)能够透过滤纸,而沙子颗粒由于不能通过滤纸,会被截留在滤纸上。所以滤纸上留下的是沙子,故答案为B。
(2)在分离食盐和水的蒸发操作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所以A选项的做法是错误的。
(3)石棉网是用于加热的实验器材,它由铁丝编成的网和中间的石棉组成。在加热蒸发皿时,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火焰通过加热石棉网,能使热量均匀地传递给蒸发皿,从而使蒸发皿均匀受热,防止因局部过热而导致液体飞溅或蒸发皿破裂等情况发生。
33.(2025三上·龙岗期末)右图是探究“风的成因”的实验装置,请观察并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中放置蚊香的作用是 (  )。
A.加热空气 B.干燥空气 C.观察风的流动方向
(2)点燃箱子内的蜡烛,蚊香的烟雾会向   (选填“箱内”或“箱外”)飘。请在图中画出风的流动方向。
(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大自然中的风是由(  )形成的。
A.人类活动 B.雨水的冲刷 C.冷热空气的流动
(4)关于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空气的地方一定有风
B.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月球上无法形成风
C.风对于人类来说,有很多的好处,没有弊端
【答案】(1)C
(2)箱内
(3)C
(4)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1)在探究 “风的成因” 的实验中,放置蚊香主要是为了通过蚊香产生的烟雾来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从而直观地展示风的形成过程和流动路径。烟雾可以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标记,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空气是如何流动的,以此来探究风是怎样形成的。它并不是用于加热空气或干燥空气,故答案选C。
(2)点燃箱子内的蜡烛,蚊香的烟雾会向 箱内 飘。 原因是蜡烛点燃后,使箱内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箱内空气密度变小,气压降低,而箱外空气温度相对较低,密度较大,气压较高,于是箱外空气就会流入箱内补充,形成风,所以蚊香的烟雾会被箱外流入的空气带动向箱内飘。
(3)大自然中的风主要是由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吸收的太阳热量不同,导致空气受热程度不同。受热多的地方空气温度高,会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区;受热少的地方空气温度低,密度较大,会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区。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空气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了风。人类活动对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雨水的冲刷与风的形成基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答案选C。
(4)风的形成需要空气的流动,而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不存在空气的流动,因此无法形成风,B选项正确。
34.(2025三上·龙岗期末)请根据下面天气日历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时间 气温 降雨量 风旗情况
9月 5日 29~36℃ 8毫米 北 西 东 南
(1)由上表可知,我们可以预计当天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
(2)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 当天的降雨量等级属于   。
(3)根据风旗判断, 当天风向属于   。
(4)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当天小科和朋友相约外出,他适合穿着哪类衣服 需要带哪些物品 请你为他设计一份出行物品清单。
   。
【答案】(1)36℃;9℃
(2)小雨
(3)西风
(4)需要穿着短袖、带好雨伞。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认识气温计;测量降水量;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1)由上表可知,我们可以预计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6℃,最低气温是29℃。
(2)通常来说,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8毫米的降雨量符合小雨的等级标准。
(3)根据风旗判断,当天风向属于西风。风旗所指的方向为风的来向,从所给信息看风旗指向东方,即风从西方吹来,所以是西风。
(4)通过天气预报可知,有小雨,且气温较高,需要携带雨伞,穿短袖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