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山坡羊 潼关怀古》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家。
答案:张养浩| 元| 散曲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即可。注意不要把朝代写错,“元明清”三代好混淆。“散曲”不要写成“曲作”。(“曲作家”说得顺口,但不是一个概念。)
点评:“张养浩”这样的古代作家不像“苏东坡”那样好记,学习时要针对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多加关注。
2、“山坡羊”是___________,“潼关怀古是: 。
答案: 曲牌名 | 题目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即可。“曲”是配乐吟唱的,“曲牌”是本是配乐的调,起个名,就成了“曲牌名”,文字上与作品的内容没有关系。
点评:了解有关诗词曲一些概念,丰富知识是必要的。
3、诗中的“西都”是指 ,“潼关”是指 。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 内有华山。
答案: 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解析:结合历史、地理知识解答即可。长安(现西安)是六朝古都,在中原的西边,所以称为“西都”。
点评:古代诗词作品中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要注意文史结合,丰富知识。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其修辞手法是: ,写作手法是: 。
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偶|对比
解析:本文的主旨句是明显的,直接作答即可。两句结构相同,所以是对偶,“兴”与“亡”是对比。
点评:“写作手法”广义上包括修辞方法,本题要求分开来判断,就针对问题解答。
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了解句子的内容,分析其结构,按字词的意义关系和朗读轻重音来判断划分。
点评:词曲虽然不像律绝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一定的规律,但也应该根据句子来正确地判断节奏停顿,以便读好词曲。
6、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答案: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秦汉”等王朝“”强大一时,最终也覆灭了,“都做了土”,即表达了题中所提示的含义。
7、诗中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
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解析:抓住“兴”“亡”“苦”字,在此提示下即可写出诗句。
点评:对古诗的背诵,要对诗中的各句理解记忆,了解诗句间的关系,不要死记硬背。
8、《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答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解析:从视觉角度来写的是“峰峦如聚”,从听觉来写的是“波涛如怒”,作者化形为声,看到山的形象,仿佛听到它们发怒的吼声,这里运用了通感的方法。注意题中还有一提示答点“地势险要”,所以默写时不要遗漏“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
点评:对古诗的学习,要了解作者一些表达手法,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9、《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答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解析:“兵家必争”即指地势险要,即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一句,注意“聚”不要写成“骤”,“潼”不要写成“童”。
点评:对古诗的理解,要注意透过文字表面的意思理解其内含的意义。
10、文中写人驻远望、感慨横生句子是: 。
答案:望西都,意踌躇。
解析:根据题中“远望”“感慨”两词即可判断出“望西都,意踌躇”一句,“踌躇”两字不要写错。
点评:理解型默写,可以根据同字关联的方法来判断所要求写的句子。
11、“秦汉经行处”指的是什么?
答案: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解析:“秦汉”指秦汉两朝,“经行”指“经过”,把两词联系在一起,即可理解指的是秦汉两朝的故地,现在的遗址。
点评:分析诗句首先要考虑由句中的字词意义来理解,必要时再结合全篇内容来分析。
12、“踌躇”一词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心情?
答案: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这里表示心里不平静。
解析:可先了解字词的通常意义,再结合诗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从表现作者的心绪不宁,思潮起伏这一方面来理解。
点评:理解一个词所表现的情感,先要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再根据诗歌的情境来分析。
13、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答案: “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运用拟人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解析:首先点析“聚”和“怒”在表现群山之景的作用,点明写作方法,说明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点评:品析,属于赏析题,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写作方法,二是表现描写的特点,三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14、分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的作用。
答案: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解析:从两个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本句是全诗的末句,又是主旨句,所以在结构上是“归结”作用。内容方面从两个“苦”字来分析,说明其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点评:分析句子的“作用”是常考题,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向,就应该考虑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方面。“结构”与作者的写法文章的构成有关系,“内容”指思想情感与关。
15、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案: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朝代兴亡的感慨。
解析:本诗前面都是铺垫,根据最后一句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可理解诗人“伤心”是什么。
点评: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常常根据前后内容来综合分析。
16、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案: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解析:了解“兴”的是什么,这里不仅是指朝代的兴起,同时也指“大兴土木”建造供帝王享受的“宫殿”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城阕”,从这个方面来理解“兴,百姓苦”是劳役之苦。
点评:理解诗句的含义,必要时要结合历史社会的知识来分析理解。
17、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解析:
1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万口皆赞的千古名句,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
答案:在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解析:“历史规律”一词,是提示要从深层次的概括性的解答。“兴”与“亡”概括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一个“苦”字将这个进程中天下百姓的生存状况高度概括。
点评:本题是这首曲作品深刻的问题,好在作品最后的主旨句表达了明确的思想,对“历史规律”作了很好的揭示。
三、阅读理解
19.
比较阅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和《赤壁》两篇作品,回答问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山坡羊 潼关怀古》和《赤壁》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又之处,简要分析。
答案:都是借物兴感,托古说今。前者借秦汉“西都”“宫阙”说历史的兴衰,后者借“沉沙的折戟”说当朝时政。
解析:本题的答点是“写作方法相同之处”,分析诗歌,了解诗歌写了什么,表达什么,两者之间什么联系,即可理解都是用了借物兴感,托古说今。
点评:比较两篇作品的写作方法,便于强化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认识。
(2)《山坡羊 潼关怀古》和《赤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都是借物兴感,托古说今。前者借秦汉“西都”“宫阙”说历史的兴衰,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后者借“沉沙的折戟”讽谕当朝时政。
解析:本题是要求比较表达思想情感不同之处。了解两篇作品的内容,根据作品中主要句子的含义来分析判断。
点评:比较阅读,能够加强对两篇作品的理解,在比较中强调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