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李
凭
箜
篌
引
李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中
第四单元古诗词朗诵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作为供奉朝廷的梨园弟子,李凭善于弹奏箜篌,蜚声朝野。今天,我们虽然无法亲耳聆听这动听的乐声,但李贺却用出神入化的文字将这曼妙的声音延续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凭箜篌引》。
1.了解李贺的生平、诗风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正侧面描写声音的特点。
3.鉴赏诗歌诡谲的想象和多种感官融合的手法。
4.陶冶音乐情感,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
走近作者
李贺(约791-约817年),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18岁到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本人亦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
诗歌风格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甚至超过了盛唐著名乐工李龟年。李凭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写作背景
新知探究
2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与歌、行一样,是乐府诗。
《李凭箜篌引》精品课件
《李凭箜篌引》
箜篌:又名“坎侯”、“空侯”,古代西域传来的一种弦乐器。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诵读诗歌
李
凭
箜
篌
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划分层次
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正面描写音乐,各具特色。
描写音乐效果,
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为什么从乐器的原材料和制作开始说起?
“吴丝蜀桐张高秋” 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先写琴,写声,然后再写人,时间、地点穿插其中。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演奏者--李凭 乐器--箜篌
时间--高秋 地点--国都长安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这两句是如何描写乐声?
这两句从侧面写乐声。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诗人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筷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特点:“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
“风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两句诗如何描摹 “箜篌” 的声音?
“以声类声”、“以形类声”
正面描写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比喻、拟人、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互相转化,产生新奇的效果。
构成: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引人联想;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作用。
常见有两种类型:
形容通感(甜甜的笑声)
比喻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 感
①这女孩长得好甜
视觉
味觉
③红杏枝头春意闹
视觉
听觉
②那政客名声很臭
听觉
嗅觉
④你长得辣眼睛
视觉
味觉
判 断
本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思考问题
吴丝、蜀铜、高秋、空山、云、江娥、素女、凤凰、芙蓉、露、香兰、十二门、紫皇、女娲石、天、秋雨、神妪、老鱼、瘦蛟、吴刚、桂树、月兔等,营造了奇幻神秘的意境。
箜篌图
研读文本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借指长安。
“融”: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使人觉得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清冷的月光变得温煦起来。
紫皇:一语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这首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句?
手法上,诗人凭借想象、夸张,飞向天庭,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结构上,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音乐由人间转到仙界,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天界。
借代
夸张
箜篌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
研读文本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箜篌乐声在仙界有怎样的效果?
【注释】
石破惊天:女娲所补五色石为箜篌声破裂,
天界为之震惊。
神妪:指女神成夫人。《搜神记》:“永嘉中,有
袖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
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
起舞。”
吴质:即传说中月宫的仙人吴刚,其字为质。
这几句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天上→神山→月宫
这几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音乐?
想象
用典
神话意象
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想象夸张的手法,没有直接写乐声,而是从观众们的反应来侧面烘托李凭乐声的美妙。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引来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
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侧面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音乐的感染力。
作用:诗人通过写听众们的反应,烘托了李凭箜篌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及其弹奏技艺的高超。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清冷乐声致使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且打动皇帝的场景,表现出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运用典故和夸张等手法,描绘了女娲所补石头为箜篌声破裂、天界为之震惊的场景,表现出箜篌声音之高亢和乐声的和缓忧伤。
赏析诗歌: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老鱼和瘦蛟被音乐感染的场景,表现箜篌声音之感染力。
运用想象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在音乐声中吴质忘眠、玉兔不离的场景,表现箜篌声音之感染力。
赏析诗歌:分析以下诗句的手法与作用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课堂练习
3
1.《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分别交代李凭弹奏箜篌的时间和地点。
2.《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凄伤是该曲的主色调,从总体描写音乐效果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读出。
4.《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通感修辞描写乐音清脆和缓惨淡清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凭中国弹箜篌
吴丝蜀桐张高秋
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空山凝云颓不流
情景默写
5.凄清美妙的箜篌曲让唐都长安的秋天多了一份寒意,也打动了大唐皇帝有关语句是: , 。
6.在李贺的笔下,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有关语句是: , 。
7.在李贺笔下,美妙的箜篌曲迷住了月宫的吴刚和玉兔,吴刚没了睡意,玉兔被露水打湿身体竟也不知。有关句子是: , 。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舞幽壑之潜蛟”, 《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效果: 。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
情景默写
9.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想象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刚起就使得“ ”,甚至让“ ”,可见其感染力。
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通过比喻直接描写乐声变幻多端的诗句是: , 。
11.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通过对月宫中情景的想象从侧面烘托李凭所弹奏的箜篌声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的诗句是: , 。
12.在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因乐声而“ ”,水中也出现“ ”的景象。
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江娥啼竹素女愁
老鱼跳波瘦蛟舞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石破天惊逗秋雨
拓展延伸
4
全诗描写音乐的巧妙之处在于将眼前所见实景与耳中所闻箜篌演奏之声,心中所感之情以及由音乐所唤起的种种联想、想象乃至幻觉融成浑然一体的意境。
总结全诗
同时,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事物描摹声音,这既使诗的艺术效果更为强烈而带神奇色彩,也使诗所描的声音带有某种朦胧性和多义性。
①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意象感情化。
②对物象色彩和情态的描绘和渲染:
“红”:“冷红”、“老红”、“愁红”、“笑红”
“绿”:“凝绿”、“寒绿”、“颓绿”、“静绿”
③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
幽奇冷艳的诗境、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
李贺诗歌风格:凄艳诡谲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