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开会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13 19:4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4课时《开会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33-34页。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比较两个数的多少”可以怎样解决,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开会情境,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问题是“每人坐一把椅子,缺几把椅子?画一画”,第二个问题是“看看大家画的图,列式解决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观察大家列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核心素养】
让学生聚焦“椅子是否够的问题”引出比较的必要性,为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把实物抽象成图形,把已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抽象出算式,理解“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解决,也可以想成还需要添几把椅子,用加法解决。
【教学目标】
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的数量关系,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发展运算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的数量关系,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探究”
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9= 9-6= 13-8= 6+5= 12-4=
5+8= 11-4= 4+7= 15-7= 14-6=
导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开会啦》(板书课题)
新知探究—习“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读懂图中信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出示主题图)引出核心任务。
思路分析
师: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出示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要注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小朋友的人数,进而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需要的椅子数应等于小朋友的人数。)
根据一一对应法,画一画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把实物抽象成图形,用已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用学具帮助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视化。】
.每人坐1把椅子,缺几把椅子?画一画
画直观图比较
(2)针对椅子够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提出问题:还缺几把椅子?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一摆,想一想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1:我们组是这样摆的,用11个圆形纸片表示11个人,用7个三角形表示7把椅子,一个一个对应地摆出来,还剩下4个圆形纸片没有对应的三角形,也就是说还差4把椅子。
预设2:我们组是用○表示人数,用△表示椅子……
你能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吗?(提示:记得一一对应哦)
(3)、看看大家画的图,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猜猜在数学里是怎样用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预设1:求还缺几把椅子,就是求11比7多多少,也是求11和7相差几,列式是11-7=( )
追问:为什么你想到用减法计算?
预设2:11-( )=7
预设3:7+( )=11
讨论:第二种算式7+( )=11 有几种算法?
算法1:从7开始,顺着一个一个的数,数4个数就数到到11,所以7+(4)=11
算法2:从11开始,倒着一个一个的数,倒数4个数就数到7,所以7+(4)=11
算法3(试错法):先猜测1个答案,比如3,7加3等于10,还少1,所以,正确答案是4.
小结:还缺多少,就是求这两个数的相差数,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
也可以想成还需要几,写成加法,但是记得加括号哦。
观察大家列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观察笑笑和淘气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用到了7,4和11这3个数
生2: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
生3: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都能解决今天的这个问题,但是用加法,要把缺几把椅子的那个数打括号,才能表示我们要解决的这个问题的答案。
师:同学们真是太会总结啦,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用减法,也可以用加法,但是用加法的时候,记得写括号。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题目。
3.开火车游戏。(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3题)
4.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独立完成。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境,融“情境化”于“数学化”培养数感。从学生熟知的身边故事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计算,在实际情境中无形渗透数感。
在本节课中,第一个问题着重提出问题,第二个问题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抽象概括处算式,三个问题步步深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多少”用减法计算,发展运算能力。在第二个问题,借助画图解决“还缺多少把椅子”的问题。比较多少的本质是基于"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本节课就是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比多少的意义,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发展运算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