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5 17: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②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③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从全文的情节发展看,它属于(  )。
A.开端 B.发展 C.高潮 D.结局
2.这段记叙的主要事件是(  )。
A.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B.丁举人有钱有势。
C.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 D.众人耻笑孔乙己。
3.请填写(不抄写原文,用文中句子序号填空)
①句作用
②句作用
③句作用
4.孔乙己被打折腿的直接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
5.联系全文可以看出   ,不仅毒害了他的   ,而且也摧残了他的   。
6.店里喝酒的人和掌柜对孔乙己的态度是   ,这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   。
7.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的舞台,这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群众   、社会   的批判。
8.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点画丰厚饱满,结构端正阔大”等特点,下列属于颜真卿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A B C D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人特别指出,此次合作项目协议书的签订,标志着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对地方科教事业的支持。
B.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困难得很。
C.京剧缺少观众就会影响到这个剧种的存亡,这一简单事实就充分说明了创作与欣赏是相互依存的。
D.小说写的是两个工人的女儿,受坏人引诱误入歧途的故事。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红楼梦》,刘姥姥虽不是主要人物,却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C.《溜索》写的是一群马帮汉子在奇险的环境中溜索过河的经历。
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1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还是让我们做一个生活中朴实的人吧。
②相反,如果贪慕虚荣、趋炎附势,只会害人害己。
③所谓的真诚,是指我们做人实际、诚心、朴实,不能追求奢靡的生活,过着虚伪的日子。
④唯有朴实做人,并付诸生活之中,才能让人生大放异彩。
⑤为人处世,我们应该真诚,不慕虚荣。
A.①④②⑤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⑤①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B.爷爷有一根光亮光亮的水烟袋,一抽烟,就喊:“火”!京京赶紧拿来纸捻子,点着火,递到爷爷手上。
C.于是,一幕从来没有演出过的残酷的求生悲剧就开始了:病人一路爬着;病狼一路跛行着;两个生命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
D.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B.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我们只有锲而不舍,才能登上理想之巅。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景点有“禁止拍照”的提示,还是义无反顾地拍照留影。
D.不一会儿,妈妈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简直是妙手回春。
二、名著导读
14.
A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扶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1)选段中A是   ,最终因为   ,他才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2)选段出自名著《   》,是   小说的典范。
三、综合性学习
15.笔记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多篇。回顾已学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探究笔记小说的特点。
表2-5 笔记小说的特点探究
角度 《咏雪》 《卖油翁》 《狼》
篇幅 ① ② 短小
选材 ③ ④ 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
情节特点 ⑤ ⑥ 故事简单,但有波折,主要围绕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展开
刻画人物的手法 ⑦ ⑧ 用寥寥几笔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
⑨(探究结果)
16.《溜索》是一篇笔记小说。根据上表,你认为《溜索》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哪些特点? 结合小说内容进行阐述。
四、文言文阅读
17.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觳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觳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A.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 求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①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②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五、诗歌鉴赏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8.诗歌前两句善用对比,请具体分析该手法的作用。
19.本诗与《十五从军征》中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都写到了暮年还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
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20.选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又穿上大衣,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1.奥楚蔑洛夫的几次断案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依据,如果文章就到第五次断案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哥哥的这一部分,在表达中心上会有什么不同?
22.文中几处“哦”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什么心理?
23.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怎样的性格?
七、写作题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我们常常犯下重大失误,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要求:请以“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1.C
2.C
3.①渲染一种悲凉、阴冷的所氛。②孔乙己被打折腿后的惨状。③自欺欺人。
4.偷书;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
5.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思想;肉体
6.嘲弄;冷酷无情
7.麻木;黑暗残酷
8.A 9.A 10.D 11.C 12.A 13.B
14.(1)周进;客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
(2)儒林外史;讽刺
15.①短小 ②短小 ③谢太傅与晚辈在大雪日咏雪的故事 ④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 ⑤故事以谢太傅问、胡儿与谢道韫先后答来展开,情节十分简单 ⑥先写陈尧咨射箭,后写卖油翁酌油,故事情节简单 ⑦用寥寥几笔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 ⑧用寥寥几笔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人物形象 ⑨古代笔记小说通常篇幅短小,题材多为奇人异事、凡人俗事,情节多数较为简单,善用对比手法,简略地描写人物。
16.情节简单,题材多选凡人俗事,运用对比手法,简略地描写人物。结合内容阐述略。
17.(1)B
(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语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4)相同。天石砚无贮水之处,从形上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之德所在。苏轼以砚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18.示例一: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的时间之长。
示例二: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
示例三: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的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
19.“少小离家老大回”点明诗人客居他乡的事实,抒发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表明主人公从军之久,揭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传达出主人公思念家乡,迫切希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20.昭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点,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性格;外表的变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衬;同时扣题。
21.不写这一部分就会使读者把警官的做法和将军个人权威连在一起;有了这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22.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惊惧的心理。
23.见风使舵,趋炎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