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10:30:17

文档简介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1)因为这样,ɡé wù zhì zhī 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2)最使我pánɡ huánɡ 彷徨 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绝不是xiù shǒu pánɡ ɡuān 袖手旁观 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4)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 zhī suǒ cuò 不知所措 了。
(5)在环境jī biàn 激变 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6)我非常荣幸地接受《liào wànɡ 瞭望 》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7)miǎn huái 缅怀 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次试验因为准备不足,只能宣告失败。
B.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C.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D.每当我练琴时,妈妈总是安静地袖手旁观,认真为我把关。
提示:“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与后文矛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通过双龙中学积极开展劳动课外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B.《虎门销烟》特展为广大市民朋友,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带来毒品预防宣传教育。
C.雨季的响水滩瀑布,巨瀑飞流,气势宏伟,是旅游的好时节。
D.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取决于平时经验的积累。
4.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
A.明日搬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欢迎拜访!
B.兹介绍我校甄鸿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
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学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
提示:A项,“拜访”是敬辞,使用不当;C项,“拨冗”是客套话,指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做某事,这里用来形容自己,谦敬失当;D项,“钧裁”是敬辞,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做出决定,使用不当。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5~7题。
5.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 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 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事例: 示例一:王阳明“格”竹子示例二:“我”(作者)到美国学习的“遭遇”(经历)
作用: 示例一:作为论据直接证明前文的“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同时又从反面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示例二:论证文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的观点,突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7.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
示例: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实践出真知。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课外阅读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心灵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认识,是因为他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缘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陈凌,有删改)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的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加严密。
9.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
10.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影响。第④⑤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两个分论点。且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
11.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是递进关系,强调了“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12.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提升民族创造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班级同学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信息。
材料一: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然而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
中国学生学习成绩突出,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2)下面是某位同学拟写的演讲稿的一部分,其中有两处错误,请进行改正。
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①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②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而且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第①句修改: 在“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后加“的思维方式”。
第②句修改: 把“既”改成“不但”,或者把“而且”改成“也”。
(3)材料:据报载,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创造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读了这则材料,你向老师提出的建议是: 示例: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改变“追求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观念。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1)因为这样,ɡé wù zhì zhī 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2)最使我pánɡ huánɡ 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绝不是xiù shǒu pánɡ ɡuān 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4)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 zhī suǒ cuò 了。
(5)在环境jī biàn 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6)我非常荣幸地接受《liào wànɡ 》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7)miǎn huái 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试验因为准备不足,只能宣告失败。
B.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C.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D.每当我练琴时,妈妈总是安静地袖手旁观,认真为我把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双龙中学积极开展劳动课外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B.《虎门销烟》特展为广大市民朋友,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带来毒品预防宣传教育。
C.雨季的响水滩瀑布,巨瀑飞流,气势宏伟,是旅游的好时节。
D.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取决于平时经验的积累。
4.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明日搬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欢迎拜访!
B.兹介绍我校甄鸿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
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学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5~7题。
5.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 ;第二,探索应该有 。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事例:
作用:
7.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
课外阅读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心灵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认识,是因为他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缘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作者陈凌,有删改)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的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加严密。
9.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1.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2.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提升民族创造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班级同学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提炼出一条信息。
材料一: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然而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的。
(2)下面是某位同学拟写的演讲稿的一部分,其中有两处错误,请进行改正。
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①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②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而且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第①句修改: 第②句修改:
(3)材料:据报载,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创造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读了这则材料,你向老师提出的建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