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登勃朗峰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9 登勃朗峰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10:32:46

文档简介

19* 登勃朗峰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1)yì rì 翌日 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2)一座巨大的白雪qiónɡ dǐnɡ 穹顶 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3)在dòu liú 逗留 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liáo rào 缭绕 ,qīnɡ ɡē màn wǔ 轻歌曼舞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4)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wǔ mèi 妩媚 动人。
(5)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fú zào 浮躁 。
(6)如此diān bǒ 颠簸 ,我生平从未有过。
(7)什么乱石废物,沟壑kuànɡ yě 旷野 ,一概不顾。
(8)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dǎ ɡé 打嗝 ,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9)可又骤然反光灼灼,shùn xī wàn biàn 瞬息万变 ,真是无穷变幻,fēn zhì tà lái 纷至沓来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10)如我所说吧——我可是mínɡ fù qí shí 名副其实 的车夫之王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登上华山顶峰,俯瞰山河大地,雄伟壮丽,美不胜收。
B.山路不平,导致车上下抖动,颠簸得厉害。
C.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D.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提示:“绵薄之力”应用于自己,是谦辞。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傅雷家书》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取得成功的问题。
B.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弟弟孙少平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
C.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带有议论、科学和抒彩。
D.“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我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晚会结束之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C.通过老师的帮助,使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课外阅读
三登泰岳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凌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
③二○○八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午后时分,又登上了观景台,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瞰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上海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现,美极。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⑥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⑦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⑧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自警;“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自励。
⑨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
(选自《文汇投笔会》,作者韩天衡,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作者三登泰山的,每次登上泰山作者都有不同的感悟。
B.作者第一次登上泰山,是没有借助游览车的,虽然辛苦但看到“奇景”后也非常兴奋。
C.作者第二次登上泰山,有“游”之乐,无“旅”之艰,说明作者是非常喜欢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
D.作者年近八旬,再上泰山,体现了作者斗志昂扬、不断攀登的精神状态。
提示:C.作者并没有明确表达对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喜爱或批判,只是觉得以交通工具代步,丧失了在攀登途中才能获得的乐趣,有些许遗憾。
6.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旭日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出东方,于海平面一跃而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泰山日出之景的喜爱及登顶泰山的自豪之情。
7.作者三次登上泰山后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①第一次高居山巅,作者看到了厚实、凝重、绚烂的旭日和起伏如波涛的群山,内心激动和自豪;②第二次遥望西南,看见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内心警醒和失落;③第三次由远而近,看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内心平淡和坚定。19* 登勃朗峰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1)yì rì 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2)一座巨大的白雪qiónɡ dǐnɡ 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3)在dòu liú 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liáo rào ,qīnɡ ɡē màn wǔ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4)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wǔ mèi 动人。
(5)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fú zào 。
(6)如此diān bǒ ,我生平从未有过。
(7)什么乱石废物,沟壑kuànɡ yě ,一概不顾。
(8)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dǎ ɡé ,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9)可又骤然反光灼灼,shùn xī wàn biàn ,真是无穷变幻,fēn zhì tà lái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10)如我所说吧——我可是mínɡ fù qí shí 的车夫之王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上华山顶峰,俯瞰山河大地,雄伟壮丽,美不胜收。
B.山路不平,导致车上下抖动,颠簸得厉害。
C.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D.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取得成功的问题。
B.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弟弟孙少平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
C.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带有议论、科学和抒彩。
D.“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晚会结束之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C.通过老师的帮助,使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课外阅读
三登泰岳
①一九七八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
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凌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
③二○○八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
④午后时分,又登上了观景台,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瞰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上海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
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现,美极。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
⑥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
⑦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
⑧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自信;“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自警;“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自励。
⑨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
(选自《文汇投笔会》,作者韩天衡,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作者三登泰山的,每次登上泰山作者都有不同的感悟。
B.作者第一次登上泰山,是没有借助游览车的,虽然辛苦但看到“奇景”后也非常兴奋。
C.作者第二次登上泰山,有“游”之乐,无“旅”之艰,说明作者是非常喜欢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
D.作者年近八旬,再上泰山,体现了作者斗志昂扬、不断攀登的精神状态。
6.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
7.作者三次登上泰山后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