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 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一食( ) 祗( )
食马者( ) 外见( ) 其真无马邪(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 故: 虽: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3)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4)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5)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6)执策而临之 临:
(7)食马者 食: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B.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C.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D.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2)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 ?
(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会联想到《马说》里的一句话: , 。
(4)表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句子是: , 。
(5)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待遇的句子是: , , 。
(6)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课内精读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7.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8.如何理解本文托物的寓意?
古代诗文阅读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①,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吾闻之,良贾③深藏若虚④,君子盛德⑤,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⑥,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⑦,游者可以为纶⑧,飞者可以为矰⑨。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选自《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驾:驾着车出去做官。②蓬累而行:指随遇而安。③贾:商人。④深藏若虚:隐藏其货,不让别人知道。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露锋芒。⑤盛德:品德高尚。⑥淫志:过大的志向。⑦罔:同“网”,捕具。⑧纶:钓鱼的丝线。⑨矰(zēnɡ):系有丝绳,用以射鸟的短箭。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且:
(2)若是而已 是:
(3)孔子去 去:
(4)其犹龙邪 犹: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闻之
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马之千里者(《马说》)
C.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D.心乐之(《小石潭记》)
11.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其 人 与 骨 皆 已 朽 矣(停在主谓之间)
(2)吾 今 日 见 老 子(停在动宾之间)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2)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13.从孔子对弟子所说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对老子充满 之情,从而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 的人。23* 马 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骈死(pián) 槽枥(cáo lì) 一食(shí) 祗(zhǐ)
食马者(sì) 外见(xiàn) 其真无马邪(y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 故: 所以 虽: 即使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犹,尚且
(3)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才能、才干
(4)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5)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怎么,哪里
(6)执策而临之 临: 面对
(7)食马者 食: 同“饲”,喂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提示:A.两个“食”同“饲”,喂;B.“祗”同“衹(只)”,只、仅;C.“邪”同“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B.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C.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D.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提示:D.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会联想到《马说》里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4)表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5)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6)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课内精读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7.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故事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伯乐”:善于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人才。“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8.如何理解本文托物的寓意?
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的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之情。
古代诗文阅读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①,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吾闻之,良贾③深藏若虚④,君子盛德⑤,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⑥,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⑦,游者可以为纶⑧,飞者可以为矰⑨。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选自《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驾:驾着车出去做官。②蓬累而行:指随遇而安。③贾:商人。④深藏若虚:隐藏其货,不让别人知道。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露锋芒。⑤盛德:品德高尚。⑥淫志:过大的志向。⑦罔:同“网”,捕具。⑧纶:钓鱼的丝线。⑨矰(zēnɡ):系有丝绳,用以射鸟的短箭。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且: 何况,况且。
(2)若是而已 是: 这,这些,这样。
(3)孔子去 去: 离开。
(4)其犹龙邪 犹: 犹如,好像。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吾闻之
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马之千里者(《马说》)
C.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D.心乐之(《小石潭记》)
11.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其 人 与 骨/皆 已 朽 矣(停在主谓之间)
(2)吾 今 日 见/老 子(停在动宾之间)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到周国,准备向老子求教有关礼的问题。
(2)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这些都是对你的身体(身心)没有什么好处的。
13.从孔子对弟子所说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对老子充满 仰慕、崇拜、敬仰、崇敬 之情,从而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 虚怀若谷、温良、谦恭、谦逊 的人。
【参考译文】
孔子到周国,准备向老子求教有关礼的问题。老子说:“你所说的这些和这些人的尸骨都已经腐朽了,只是他们的言论还存在,就像在耳边刚刚说过一样。有德行的人得到时机就会出来掌控,没有机会就蓬头垢面游走江湖。我听说,好的商人,深藏不露富,装扮成穷苦的样子;有德行的人心怀大德,看上去很愚钝的样子。舍去你的骄气和追求的欲念,舍去得意的面相和长期坚持的志向,这些都是对于你没有什么益处的东西。我所能告诉你的只有这些而已。”孔子离去,对弟子说:“鸟啊,我知道它们能飞;鱼啊,我知道它们能游;野兽,我知道他们能奔跑。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捕它,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无法知道了,龙乘风云即可上天。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就像龙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