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素养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倾听能力(6分)
2.以下表述与听力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同样以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旅游为特色,但贵州却被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所“碾压”。
B.目前,贵阳、遵义已成为全国GDP增速前三的城市,贵阳更是成了全国头牌的大数据中心。
C.目前,贵州一共拥有3项世界自然遗产,包括荔波、赤水、施秉云台山。
D.高速纵贯,以北盘江大桥为冠,贵州有五座高空大桥排名世界前十,全球前一百贵州占一半。
3.根据材料内容,说一说作者印象中的贵州人是什么样的。(4分)
三、基础积累(13分)
4.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4分)
书法艺术呈现给我们的是线条的和谐美与动态美。每一幅作品的孕育中都充满了“lì tòu zhǐ bèi① ”和“入木三分”的线条力感与态势,我们能感受到的美感如小桥流水,轻流慢淌;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jìnɡ mì② 安详,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简直美不胜收。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先生的杂文说理清晰、严密、充分,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B.一些电视剧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大而言之就是对我国千年文明的亵渎。
C.小明玩魔方这么精通,从来没有人教过他,完全是白手起家。
D.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想坚守踏实、拒绝浮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6.默写。(5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 , ”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有《马说》《师说》等。
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并称为“五经”。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即成都近郊的草堂。
D.《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外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内篇中的《秋水》。
四、阅读能力(30分)
(一)名著阅读(4分)
8.下列对《傅雷家书》一书中有关内容以及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B.《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汇编而成的,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C.《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D.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但家书中对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谈得不多。
9.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中的主人公 ,他受朱赫来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2分)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岩蔷薇
①植物世界是平静而温顺的,仿佛所有植物都会默然顺从、逆来顺受。但一种名叫岩蔷薇的植物,用“自燃”这种极端的方式,阐释在世界上植物与命运的抗争其实非常惨烈。
②岩蔷薇,是生长在岩石上的,名字里虽有“蔷薇”二字,花朵形状也和单瓣蔷薇很像,却是半日花科的植物。
③初夏时节,深绿,油亮的叶片顶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蔷薇花开始铺在裸露的沙砾或岩石上,红的如霞,白的若云,黄的似锦……五枚圆形的花瓣,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叠压,然后在花心部位沉淀出深色的晕纹。微皱的花瓣轻薄如纱,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④很难想象,这柔美的岩蔷薇,拥有着如火般刚烈的性子,它会自燃,而且是故意的!
⑤生长在摩洛哥、西班牙中部山区岩石上的岩蔷薇,生存环境无疑是恶劣的,从种子钻出地面开始,岩蔷薇的叶片里,会持续分泌一种类似于香脂香气的挥发性精油,当岩蔷薇觉得自己的种子快成熟时,会将枝叶里挥发性精油的储量增加到几近饱和。一旦遇上干燥的晴天,外界气温超过32℃时,在“导火索”骄阳的照耀下,岩蔷薇就会把自己燃烧成一把壮烈的火炬!
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况是高温下刻意燃烧的火炬!
⑦在这场蓄意的纵火案中,牺牲的不仅仅是岩蔷薇妈妈,生长在它周围的植物,都无一幸免。因为,自私而无畏的岩蔷薇妈妈知道,岩石上的生存空间寸土寸金,谁能占领空间,谁才能获得生存。因此,在给自己的孩子穿上“防火服”(种子壳外的隔热层)后,岩蔷薇妈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式燃烧,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或许,它更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⑧这自私而无畏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换来生存空间后,还不忘化作草木灰,滋养后代,从这个意义上看,母爱真是太伟大了!
⑨正应了罗曼·罗兰的那句话: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⑩在母爱的营养中,小小的岩蔷薇种子在来年会率先破壳、发芽、展叶、开花,等轮到自己做妈妈,孩子“长大成人”快要离开自己时,这一代的岩蔷薇也会“重蹈覆辙”,像上一代母亲那样,在骄阳下与周围的竞争者同归于尽,用身体的大火,为孩子圈出充足的生长领地,如此代代相传……
在自然界,不只岩蔷薇敢于和命运抗争,南美洲大森林里的“看林人”杜鹃树、生长在西班牙的自焚树以及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白鲜等,都拥有自燃的无畏本领。
树木的自燃,对森林来说,也不全是坏事。自燃,不仅可以控制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和速度,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合的空间。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在自然状态下,每隔5~20年就会自燃起火一次,但是该公园在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间未发生过火灾。然而,这看似一团和气的背后,导致了此地森林的生长过缓,新生林减少。1988年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公园的森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可见,草木的自燃,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自我毁灭,而是一种更有意义的重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④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所描写的柔美的岩蔷薇,开启下文所叙写的岩蔷薇的自燃。
B.岩蔷薇会采取自燃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孩子换取生存空间,并化作草木灰滋养后代。
C.岩蔷薇自燃不是个例,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母爱。
D.草木的自燃会让周围的植物生长缓慢,新生植物减少。
11.简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2.请联系生活谈谈第 段画线句子给你的启示。(3分)
敢和差距较劲
①差距,是一个人们不太喜欢的词,因为觉得差距就代表着失败,代表着没面子,代表着情何以堪。但是,差距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认识自我、提升自己的机会。大到一个国家,因为看到了差距,可能会及时调整尽快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瞄着国际一流水平,在正视差距中不断前进,在努力追赶中缩小差距,才取得了如今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小到个人,因为看到了和他人的差距,就会勤奋刻苦,追赶上来。
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百舸争流的时代,差距无处不在。古语云:“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也并不可怕,但最怕的是对差距或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或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根本不想正视差距。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人在差距面前担心下级“看低”了自己,领导“看轻”了自己,同事“看扁”了自己,而故作高深、恣意掩饰,不敢敞开自己、“暴露”自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是自欺欺人,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③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常怀“差距意识”,敢于和一流比差距,善于缩小差距,才能跻身一流、比肩一流。换句话说,就是要多和差距较较劲。之所以强调“较劲”也正是说明,承认差距尚且不易,要补足差距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查漏补缺、不断学习,更要克服自己长期形成的惰性、惯性,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较劲,不是认死理,而是认识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的存在,要有有志赶超的精神和气势。这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清醒,是一种多在事上磨的韧性,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自觉,更是一股不服输、不气馁的精气神。古往今来,多少平凡的人不是靠着这样一股气啊、劲啊,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④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多次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毛泽东都钦佩的人。可见,一开始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愿努力、肯较劲,差距总会一点点被赶上,甚至被超越。
⑤“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任何成绩都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勇于与自己较劲,不退缩;敢于与高手较劲,不让步;善于与困难较劲,不低头,我们就能把短板变成我们的优势,实现由“跟跑”“后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作高深、恣意掩饰,不敢敞开自己、“暴露”自己,这样自欺欺人,将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B.第④段列举了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一开始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愿努力、肯较劲,差距总会一点点被赶上,甚至被超越的观点。
C.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差距”,然后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说理,结尾发出勇于与自己较劲、敢于与高手较劲、善于与困难较劲的号召。
D.文章告诉我们,只要常怀“差距意识”,敢于和一流比差距,就能跻身一流、比肩一流。
14.在文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和差距较劲?请结合全文回答。(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12分)
东坡食汤饼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②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③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④,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⑤’而已。”
【注释】①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②鬻(yù):卖。③恶(cū):通“粗”。④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⑤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共买食之(代指汤饼) B.黄门置箸而叹(筷子)
C.东坡已尽之矣(尽头) D.秦少游闻之(听说)
16.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7.本诗描绘的季节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2分)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8.赏析诗歌前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五、语言运用(8分)
中华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八年级(1)班准备召开“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19.【拟写标语】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2分)
20.【活动设计】为了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请你依照示例设计两项活动。(2分)
示例:探“和”之义
我的设计:
21.【材料探究】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2分)
公元前33年,王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西汉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外,担负起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2.【口语交际】周末文文的爸爸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妈妈想回去看望姥姥。文文的爸爸发脾气说妈妈总是唱反调,妈妈也生气说爸爸一点儿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爸妈就这样吵起来了。如果你是文文,请从“和为贵”的角度劝说爸妈。(2分)
六、写作能力(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学会告别,是人生的必修课。人人都要在告别中学会如何应对,如何修复,如何对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有告别就有重逢,告别并不一定全是坏事,但告别一定有故事。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以“告别”为关键词,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第六单元素养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倾听能力(6分)
2.以下表述与听力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C )(2分)
A.同样以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旅游为特色,但贵州却被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所“碾压”。
B.目前,贵阳、遵义已成为全国GDP增速前三的城市,贵阳更是成了全国头牌的大数据中心。
C.目前,贵州一共拥有3项世界自然遗产,包括荔波、赤水、施秉云台山。
D.高速纵贯,以北盘江大桥为冠,贵州有五座高空大桥排名世界前十,全球前一百贵州占一半。
提示:C.梵净山申遗成功后,加上荔波、赤水、施秉云台山,贵州一共有4项世界自然遗产。
3.根据材料内容,说一说作者印象中的贵州人是什么样的。(4分)
面对令人喷饭的误解,贵州人毫不在乎,作者印象中,贵州人很少会去争一时意气之长短;贵州人不重名利,不善辩驳,深山烟火,我自超然,但当钦羡与认可的目光投来时,还是会欣喜的。
【听力材料】
贵州,最终极的家园
走过千山万水,却总有一个画面,与远方无关。
画中是堂安侗寨的那个黄昏。我坐在炊烟袅袅的梯田,看着群山的夹缝里,夕阳慢慢落下。山谷里的肇兴千户侗寨已经用尽了余晖,灯火星星点点地亮起。抬起眉,视线仿佛能穿过红色的天际,一直向远方飞去。
飞过西江苗寨的万家灯火,飞过加榜舞动的翠绿梯田,飞过小黄侗寨的天籁大歌。飞过黄果树大瀑布的水帘,飞过梵净山老金顶的云海,飞过荔波孔雀蓝色的深潭。飞过毕节的洞天与杜鹃花,飞过赤水的竹林与桫椤树,飞过羊肉粉馆蒸腾的热气。一直飞到老家。
什么是贵州 是物华天宝,却低调超然。
贵州在哪里 这或许是每一个在外地的贵州人都曾被问起的问题。“小众”的贵州,在中国的版图上一度缺乏存在感,也被高调的邻居云南和四川抢去了不少光环。地道的黔菜往往被冠上川菜头衔;风趣走红的贵州方言段子被误以为是四川话;云贵高原广为人知,却有不少地理小白以为贵州只是云南的一个地区;同样以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旅游为特色,云南却靠着早早开发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辗压”了贵州的“后知后觉”。更诸如,贵州人是不是用布包头 贵州人是不是骑驴上学 贵州是不是遵义的省会 贵州是不是穷山恶水 令人喷饭的误解,不一而足。但是,贵州人不在乎。
我的印象中,贵州人很少会去争一时意气之长短。你误解我或没听说过我,与我何干 我是水深火热还是快活神仙,又与人何干 因为若有一天,你们亲身来到贵州旅行,那么一切谜题,将全部解开。
这几年来,即便是我,也快跟不上贵州的七十二变了。似乎一夜之间,与贵州有关的一切消息都格外高大上。贵阳、遵义成为GDP增速全国前三的城市;贵阳更是成为全国头牌的大数据中心,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数据都存于贵阳,苹果的iCloud也在此选址,也许贵阳已不觉间“接管”了你的手机。高铁通车、高速纵贯,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以北盘江大桥为冠,贵州有五座高空大桥排名世界前十,全球前一百贵州占了一半。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被安置在平塘的喀斯特峰林中,代表人类探索宇宙。梵净山申遗成功后,加上荔波、赤水、施秉云台山,贵州一共拥有了4项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全国第一;春晚分会场选在了肇兴千户侗寨;短视频APP中贵州的网红美景与美食漫天飞;众多与贵州有关的影视作品,也让贵州被更多人关注。
贵州人不重名利,不善辩驳,深山烟火,我自超然。但当钦羡与认可的目光投来时,还是会欣喜的。记得奥运圣火传递到家乡遵义的那一年,老爸骄傲得不得了。《舌尖上的中国》屡屡来贵州取材拍摄时,也能感受到老乡们对家乡美食浓浓的自豪感。
贵州,能给人以力量。她用水,让人释放压力;她用山,让人心存高远;她用质朴的人文,让人化去心中戾气;她用无法复制的美食,让人再也不想离开。
贵州,是最终极的家园。
三、基础积累(13分)
4.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4分)
书法艺术呈现给我们的是线条的和谐美与动态美。每一幅作品的孕育中都充满了“lì tòu zhǐ bèi① 力透纸背 ”和“入木三分”的线条力感与态势,我们能感受到的美感如小桥流水,轻流慢淌;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jìnɡ mì② 静谧 安详,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简直美不胜收。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鲁迅先生的杂文说理清晰、严密、充分,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B.一些电视剧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大而言之就是对我国千年文明的亵渎。
C.小明玩魔方这么精通,从来没有人教过他,完全是白手起家。
D.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想坚守踏实、拒绝浮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提示:C.“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6.默写。(5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2)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苏轼被贬黄州,于是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有《马说》《师说》等。
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并称为“五经”。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即成都近郊的草堂。
D.《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外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内篇中的《秋水》。
四、阅读能力(30分)
(一)名著阅读(4分)
8.下列对《傅雷家书》一书中有关内容以及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B.《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汇编而成的,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C.《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D.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但家书中对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谈得不多。
提示:D.不正确。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这些家书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9.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主人公 保尔·柯察金 ,他受朱赫来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2分)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岩蔷薇
①植物世界是平静而温顺的,仿佛所有植物都会默然顺从、逆来顺受。但一种名叫岩蔷薇的植物,用“自燃”这种极端的方式,阐释在世界上植物与命运的抗争其实非常惨烈。
②岩蔷薇,是生长在岩石上的,名字里虽有“蔷薇”二字,花朵形状也和单瓣蔷薇很像,却是半日花科的植物。
③初夏时节,深绿,油亮的叶片顶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蔷薇花开始铺在裸露的沙砾或岩石上,红的如霞,白的若云,黄的似锦……五枚圆形的花瓣,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叠压,然后在花心部位沉淀出深色的晕纹。微皱的花瓣轻薄如纱,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④很难想象,这柔美的岩蔷薇,拥有着如火般刚烈的性子,它会自燃,而且是故意的!
⑤生长在摩洛哥、西班牙中部山区岩石上的岩蔷薇,生存环境无疑是恶劣的,从种子钻出地面开始,岩蔷薇的叶片里,会持续分泌一种类似于香脂香气的挥发性精油,当岩蔷薇觉得自己的种子快成熟时,会将枝叶里挥发性精油的储量增加到几近饱和。一旦遇上干燥的晴天,外界气温超过32℃时,在“导火索”骄阳的照耀下,岩蔷薇就会把自己燃烧成一把壮烈的火炬!
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况是高温下刻意燃烧的火炬!
⑦在这场蓄意的纵火案中,牺牲的不仅仅是岩蔷薇妈妈,生长在它周围的植物,都无一幸免。因为,自私而无畏的岩蔷薇妈妈知道,岩石上的生存空间寸土寸金,谁能占领空间,谁才能获得生存。因此,在给自己的孩子穿上“防火服”(种子壳外的隔热层)后,岩蔷薇妈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式燃烧,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或许,它更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⑧这自私而无畏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换来生存空间后,还不忘化作草木灰,滋养后代,从这个意义上看,母爱真是太伟大了!
⑨正应了罗曼·罗兰的那句话: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⑩在母爱的营养中,小小的岩蔷薇种子在来年会率先破壳、发芽、展叶、开花,等轮到自己做妈妈,孩子“长大成人”快要离开自己时,这一代的岩蔷薇也会“重蹈覆辙”,像上一代母亲那样,在骄阳下与周围的竞争者同归于尽,用身体的大火,为孩子圈出充足的生长领地,如此代代相传……
在自然界,不只岩蔷薇敢于和命运抗争,南美洲大森林里的“看林人”杜鹃树、生长在西班牙的自焚树以及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白鲜等,都拥有自燃的无畏本领。
树木的自燃,对森林来说,也不全是坏事。自燃,不仅可以控制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和速度,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合的空间。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在自然状态下,每隔5~20年就会自燃起火一次,但是该公园在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间未发生过火灾。然而,这看似一团和气的背后,导致了此地森林的生长过缓,新生林减少。1988年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公园的森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可见,草木的自燃,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自我毁灭,而是一种更有意义的重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第④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所描写的柔美的岩蔷薇,开启下文所叙写的岩蔷薇的自燃。
B.岩蔷薇会采取自燃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孩子换取生存空间,并化作草木灰滋养后代。
C.岩蔷薇自燃不是个例,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母爱。
D.草木的自燃会让周围的植物生长缓慢,新生植物减少。
11.简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岩蔷薇妈妈在给孩子换来宝贵生存空间时的决然,表现伟大无畏的母爱。
12.请联系生活谈谈第 段画线句子给你的启示。(3分)
示例: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有时的自我牺牲是一种奉献,是为了让自己或自己的同类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比如凤凰在烈火中自焚而涅槃,母亲在灾难降临的瞬间牺牲自己保全孩子,无不彰显出草木般自燃的意义。
敢和差距较劲
①差距,是一个人们不太喜欢的词,因为觉得差距就代表着失败,代表着没面子,代表着情何以堪。但是,差距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认识自我、提升自己的机会。大到一个国家,因为看到了差距,可能会及时调整尽快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瞄着国际一流水平,在正视差距中不断前进,在努力追赶中缩小差距,才取得了如今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小到个人,因为看到了和他人的差距,就会勤奋刻苦,追赶上来。
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百舸争流的时代,差距无处不在。古语云:“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也并不可怕,但最怕的是对差距或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或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根本不想正视差距。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人在差距面前担心下级“看低”了自己,领导“看轻”了自己,同事“看扁”了自己,而故作高深、恣意掩饰,不敢敞开自己、“暴露”自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是自欺欺人,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③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常怀“差距意识”,敢于和一流比差距,善于缩小差距,才能跻身一流、比肩一流。换句话说,就是要多和差距较较劲。之所以强调“较劲”也正是说明,承认差距尚且不易,要补足差距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查漏补缺、不断学习,更要克服自己长期形成的惰性、惯性,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较劲,不是认死理,而是认识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的存在,要有有志赶超的精神和气势。这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清醒,是一种多在事上磨的韧性,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自觉,更是一股不服输、不气馁的精气神。古往今来,多少平凡的人不是靠着这样一股气啊、劲啊,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④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多次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毛泽东都钦佩的人。可见,一开始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愿努力、肯较劲,差距总会一点点被赶上,甚至被超越。
⑤“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任何成绩都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勇于与自己较劲,不退缩;敢于与高手较劲,不让步;善于与困难较劲,不低头,我们就能把短板变成我们的优势,实现由“跟跑”“后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故作高深、恣意掩饰,不敢敞开自己、“暴露”自己,这样自欺欺人,将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B.第④段列举了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一开始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愿努力、肯较劲,差距总会一点点被赶上,甚至被超越的观点。
C.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差距”,然后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说理,结尾发出勇于与自己较劲、敢于与高手较劲、善于与困难较劲的号召。
D.文章告诉我们,只要常怀“差距意识”,敢于和一流比差距,就能跻身一流、比肩一流。
14.在文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和差距较劲?请结合全文回答。(4分)
①要正确看待差距,认识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的客观存在,要有有志赶超的精神和气势。②要常怀“差距意识”,敢于和一流比差距,善于缩小差距,努力跻身一流、比肩一流。③要脚踏实地,在差距中不断前进,把短板变成优势,实现由“跟跑”“后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三)古代诗文阅读(12分)
东坡食汤饼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②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③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④,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⑤’而已。”
【注释】①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②鬻(yù):卖。③恶(cū):通“粗”。④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⑤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共买食之(代指汤饼) B.黄门置箸而叹(筷子)
C.东坡已尽之矣(尽头) D.秦少游闻之(听说)
16.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根据文中“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以及“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风趣幽默、乐观豁达的人。
【参考译文】
吕周辅说: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来吃。(汤饼)粗糙而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但是苏轼已经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的风格)罢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7.本诗描绘的季节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D )(2分)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提示:本诗描写的是深秋时节的景象,由“枯桐叶落”可以推知,虽然提到雪,但是没有描写下雪的景象,天山的四季皆有冰雪覆盖的。A项是早春,B项是夏季,C项是冬季。故选D项。
18.赏析诗歌前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前两句写出了狂风吹拂,天寒地冻的景象,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衬托出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爱国精神风貌。
五、语言运用(8分)
中华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八年级(1)班准备召开“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19.【拟写标语】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2分)
示例一:家因为和谐而温馨,校园因为和谐而宁静。示例二:以和为贵,百事顺利。
20.【活动设计】为了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请你依照示例设计两项活动。(2分)
示例:探“和”之义
我的设计:示例:寻“和”之用探“和”之因
21.【材料探究】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2分)
公元前33年,王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西汉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外,担负起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示例:王昭君不愧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人美心更美。她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大义,忍受塞外恶劣的气候,为国家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她这种以国家为重的责任感。
22.【口语交际】周末文文的爸爸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妈妈想回去看望姥姥。文文的爸爸发脾气说妈妈总是唱反调,妈妈也生气说爸爸一点儿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爸妈就这样吵起来了。如果你是文文,请从“和为贵”的角度劝说爸妈。(2分)
示例:爸爸妈妈,请冷静一下听我说说好吗?今天去看望奶奶和姥姥其实都没有问题的。你们俩的说话方式不对,家庭要以和为贵,都和和气气的才开心,不要计较那么多啦!让我来决定吧!
六、写作能力(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学会告别,是人生的必修课。人人都要在告别中学会如何应对,如何修复,如何对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有告别就有重逢,告别并不一定全是坏事,但告别一定有故事。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以“告别”为关键词,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