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素养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倾听能力(6分)
2.下列实验中不是在“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所做的一项是( D )(2分)
A.液桥演示实验 B.水油分离实验
C.太空抛物实验 D.太空微重力实验
3.请你结合材料说明“天宫课堂”的意义。(4分)
“天宫课堂”能够传播与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听力材料】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又为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等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参加太空授课地面课堂活动感觉很震撼。”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二学生缪静仪说,太空授课内容对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很好的补充。这次太空授课也让她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和化学是比较重要的学科,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天宫课堂地面总课堂授课老师李晓彤以液桥实验举例说:“太空授课的液桥实验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和补充,让同学们在头脑中靠想象才能理解的画面得以放大和实现,更能引发同学们深入的思考。”
“同时我觉得放大的不仅仅是液桥,更是同学们心中的科研梦想,这会让更多的同学真正地进入这个领域,成为更加优秀的科研人才。”李晓彤说。
据了解,在空间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载人航天工程网等平台将继续征集关于“天宫课堂”的创意建议,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踊跃参与。
三、基础积累(13分)
4.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4分)
如果幸福是一粒yùn yù① 孕育 希望的种子,那么感恩的心毫无疑问便是土壤。自信犹如水源,而无私则为阳光,将幸福的种子植根于感恩的土壤,用自信之泉浇灌,用无私之光照耀,我们看到幸福的大树茁壮成长,郁郁苍苍。如果幸福是一条平凡的小船,那么感恩的心lǐ suǒ dānɡ rán② 理所当然 便是大海,自信作帆,无私成风,将幸福的小船放置于感恩的大海,张扬自信的风帆,扬起无私的海风,我们看到幸福的小船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B.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狗的牙齿)
D.左右流之(求取)
提示:C.像狗的牙齿。
6.默写。(5分)
(1)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句子是: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春分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庄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王选,江苏无锡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
提示:A.“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四、阅读能力(30分)
(一)名著阅读(4分)
8.下面语段出自名著《 傅雷家书 》,其中的“你”是 傅聪 (人名)。(2分)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次描绘了一条美丽的河,它是( B )(2分)
A.西德维纳河 B.第聂伯河 C.顿河 D.伏尔加河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城中巷陌
①长时间处在安静的环境,偶尔去闹市走走,顿时心中升起一股恬然之情。凭着感觉摸索方向,人流涌动,成群结队地分散到四面八方。我看着那么多人,突然觉得无所适从,一时半会不知道我来市区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找到一块凸起于路面的方墩石块,踩到上面,视野开阔了,我决定去找寻城市的出口。
②四处都是高楼,阳光的力度还打不破水泥墙的壁垒,巷子幽深非常,灼热的热风到了里面,减了温度,眼前荡漾着一片幽凉的海,行人也少了。浓阴匝地,店铺林立,都是些小服装店、小吃部和小咖啡馆。城区里的巷子能让你流浪一天,永远没有入口和出口,随机跨入,你只是平流里的一叶孤舟,缓缓漂在无止无尽的维度中。有时小贩挑着扁担,在两条小巷的交接处摆摊卖货,也许这种纯朴的方式才能免于城管的管辖,小巷四通八达,如有风吹草动,立马可以逃之夭夭。
③汽车占据着半边的路面,此时真的大煞风景,干嘛要来侵占这里的清净地呢?外面多的是停车场。楼越来越高,头顶的洞天也越来越狭窄,鸟儿都可以跨过两边的楼层,而不用轻盈的翅膀。墙壁上挂着整齐的空调外机,轰轰地转着螺旋桨,地下满是空调的汗水,一滴一滴,可以一整天都不间断。还有那冰凉的铝合金窗,一条条的刚硬栅栏把窗户囚了起来,也把里面居民的人生囚禁了起来。
④忽然听到一声叫卖,声波震动了阒静,空气怔了几秒,然后倏地流经我耳边,巷子的墙面镀了声纹。小巷寂静的生涯,它已陶醉。楼屋虽然无情切断了阳光带来的温暖,但也阻隔了车水马龙的俗音,这里实在没有余裕的空间来招待汽车的鸣笛声和人海的潮声。巷里的白天和黑夜仅仅是明度上的差别,面对不甘寂寞的纠缠,哑然失声,它的地下藏有古老的悲欢誓言。
⑤大型广告牌是不会青睐小巷的,闹市街头广告牌上那龙飞凤舞的字体,形貌昳丽的明星只喜欢热闹。巷生来寂寞,死时冷清,多少年的人事倥偬,巷还是那个巷,无非是周围房子高了点,和小店铺主人们的关系熟了点。外面时节推移,怅惘划过路的心头。小巷里面的路和外面宽阔的柏油马路是一体的,都是土地的经络,大马路追求声名,巷路却了无微名,一般都是以什么什么巷命名,当中却剔除了一个最重要的“路”字。世上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小巷里走的人比较少,也就不是路,但它是城市文章中的精彩段落,也是闹市区的桃源。漂洋过江的种子无处安家,它们会选择巷的墙角,默默等待春天的王国,外面的纷扰让那些种子无处藏身,若不幸落在那里,便会暴尸野外。巷里的小草绿得很卑微很小心翼翼,跋涉山水,饱尝苦辛的身世,让它很感激这块容纳自己尽管无法触碰阳光的角落。
⑥它们给后代寻觅田野的梦,希望风能带它们的子孙去田野,去享受春天。
⑦巷的转角是令人期待的,憧憬又有不同的画面,憧憬又能遇见让心灵颤动的物或人。城市把巷捧在怀里,摇啊摇,你渐渐感觉到了它的睡眼惺忪。因为已到午后,鞋底沾满了倦意,走进了一家咖啡厅,斜靠皮椅,品着咖啡。
⑧橱窗外,小吃部延伸出来的煤炉、门板等等杂物,把笔直的视线遮掩得错落无序。乱也有乱的魅力,因为一览无遗的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我想,人的心情真是矛盾的,静的时候想去吵的地方,吵的时候想去静的地方,你能搪塞出一大堆理由。咖啡厅安顿闲暇后,我决定走出巷子,去大厦里逛逛。
⑨回眼凝望,巷子孑然一身地荒凉,它把热闹摒弃,独守清幽,虽然静越来越弱,但永远不会消失。城中巷陌,可记否今天我曾驻留,袒露自己的一寸心声?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闹市让作者感觉无所适从,于是决心去寻找城市的出口。
B.第④段写出了小巷静谧的特点,能阻隔一切杂音,偶尔的叫卖声都能打乱这里的平静。
C.小巷孑然一身的荒凉,孤寂地存在着,它迟早会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被热闹取代。
D.文章第⑨段中的“心声”指告别城市的喧哗与浮躁,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愉悦。
11.阅读全文,“城中巷陌”是一个很小的空间,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分)
因为城中小巷幽深寂静,给人以希望和憧憬,是作者心灵的栖息地,所以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2.本文主要描写的是城市中的“小巷”,但①③段却用了很多笔墨写城市的喧哗与建设,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3分)
写法:对比;作用:与城市中的小巷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小巷的幽深寂静和世外桃源般的纯朴静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
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
①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又为什么现在才使用?
②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作为燃料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诸多挑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同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
③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放。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烧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温室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对温室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也是制氢的终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
④氢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气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类。物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高压气态储氢是在高压条件下,将氢气压缩并注入储氢瓶中,让氢气以高密度气态形式储存;低温液态储氢是将氢气压缩冷却,使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物理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以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大比表面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氢,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
⑤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是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
【链接材料】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它与一般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预先放在电池内部的,因而电池容量取决于贮存的活性物质的量;而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氢气和氧气)是源源不断地输入的,因此,这类电池实际上只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
B.第②段中的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碳排放。
D.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
14.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4分)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突出了氢的热值更高的特点。
(三)古代诗文阅读(12分)
游龙门记(节选)
薛瑄
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可三亩(大约) B.庭多青松奇木(奇怪)
C.根负土石(背着) D.枝叶疏密交荫(交错)
16.这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禹庙的?(4分)
从禹庙的位置、规模、庭院中的环境气氛以及宫门西南的石峰介绍的。
【参考译文】
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大约有两三亩,石头多,泥土少。居中有座禹王庙,叫作“明德宫”,建筑规模十分壮丽。到大殿前参拜,追思夏禹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了很久很久。院子里有好多青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树根依附(凭借)岩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连结着,稀疏的枝条和稠密的叶子交错着遮住阳光,树皮树干苍老挺直,形象很坚定的样子,好像一些勇士一排排立着,各据一方,争持着不肯让步。庙门外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高高地突出在水流中间。
春日登楼怀归①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②遥清渭③,沉思忽自惊。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公元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祖上的基业,这里指田园家业。③清渭:指渭水。
17.下列各项中不是对仗的一组词语是( A )(2分)
A.“高楼”与“川平” B.“断霭”与“流莺”
C.“生”与“语” D.“荒村”与“古寺”
18.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分)
诗人登高望远,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语言运用(8分)
以和为贵,和谐共生。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准备开展“以和为贵”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9.【解读“和”之义】下面是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解读。(3分)
材料一:“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解字》:“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
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
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① 乐器、音乐 有关,它的本义可能是② 调节音乐使之和谐 ,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③ 和谐、和顺 。
20.【阐述“和”之道】下面是《以和为贵》的演讲稿提纲,请你给分论点选择恰当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3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1) C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2) B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家庭观。
(3) A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
21.【传承“和”之美】班里举行“以和为贵”的主题演讲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演讲会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示例: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和”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的主题演讲会,感受“和”的魅力吧!我宣布此次主题演讲会现在开始。
六、写作能力(40分)
22.阅读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坚韧。坚韧的精神,不仅在于“坚毅、勇敢”,更强调“韧性、韧劲”。生命需要韧劲。有韧劲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坚定信心,坦然面对,勇敢前行;没有韧劲的人,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气馁,畏缩不前,一事难成。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略。第三单元素养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倾听能力(6分)
2.下列实验中不是在“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所做的一项是( )(2分)
A.液桥演示实验 B.水油分离实验
C.太空抛物实验 D.太空微重力实验
3.请你结合材料说明“天宫课堂”的意义。(4分)
三、基础积累(13分)
4.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4分)
如果幸福是一粒yùn yù① 希望的种子,那么感恩的心毫无疑问便是土壤。自信犹如水源,而无私则为阳光,将幸福的种子植根于感恩的土壤,用自信之泉浇灌,用无私之光照耀,我们看到幸福的大树茁壮成长,郁郁苍苍。如果幸福是一条平凡的小船,那么感恩的心lǐ suǒ dānɡ rán② 便是大海,自信作帆,无私成风,将幸福的小船放置于感恩的大海,张扬自信的风帆,扬起无私的海风,我们看到幸福的小船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B.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狗的牙齿)
D.左右流之(求取)
6.默写。(5分)
(1)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句子是: , 不可知其源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春分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庄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王选,江苏无锡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昇”。
四、阅读能力(30分)
(一)名著阅读(4分)
8.下面语段出自名著《 》,其中的“你”是 (人名)。(2分)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次描绘了一条美丽的河,它是( )(2分)
A.西德维纳河 B.第聂伯河 C.顿河 D.伏尔加河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城中巷陌
①长时间处在安静的环境,偶尔去闹市走走,顿时心中升起一股恬然之情。凭着感觉摸索方向,人流涌动,成群结队地分散到四面八方。我看着那么多人,突然觉得无所适从,一时半会不知道我来市区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找到一块凸起于路面的方墩石块,踩到上面,视野开阔了,我决定去找寻城市的出口。
②四处都是高楼,阳光的力度还打不破水泥墙的壁垒,巷子幽深非常,灼热的热风到了里面,减了温度,眼前荡漾着一片幽凉的海,行人也少了。浓阴匝地,店铺林立,都是些小服装店、小吃部和小咖啡馆。城区里的巷子能让你流浪一天,永远没有入口和出口,随机跨入,你只是平流里的一叶孤舟,缓缓漂在无止无尽的维度中。有时小贩挑着扁担,在两条小巷的交接处摆摊卖货,也许这种纯朴的方式才能免于城管的管辖,小巷四通八达,如有风吹草动,立马可以逃之夭夭。
③汽车占据着半边的路面,此时真的大煞风景,干嘛要来侵占这里的清净地呢?外面多的是停车场。楼越来越高,头顶的洞天也越来越狭窄,鸟儿都可以跨过两边的楼层,而不用轻盈的翅膀。墙壁上挂着整齐的空调外机,轰轰地转着螺旋桨,地下满是空调的汗水,一滴一滴,可以一整天都不间断。还有那冰凉的铝合金窗,一条条的刚硬栅栏把窗户囚了起来,也把里面居民的人生囚禁了起来。
④忽然听到一声叫卖,声波震动了阒静,空气怔了几秒,然后倏地流经我耳边,巷子的墙面镀了声纹。小巷寂静的生涯,它已陶醉。楼屋虽然无情切断了阳光带来的温暖,但也阻隔了车水马龙的俗音,这里实在没有余裕的空间来招待汽车的鸣笛声和人海的潮声。巷里的白天和黑夜仅仅是明度上的差别,面对不甘寂寞的纠缠,哑然失声,它的地下藏有古老的悲欢誓言。
⑤大型广告牌是不会青睐小巷的,闹市街头广告牌上那龙飞凤舞的字体,形貌昳丽的明星只喜欢热闹。巷生来寂寞,死时冷清,多少年的人事倥偬,巷还是那个巷,无非是周围房子高了点,和小店铺主人们的关系熟了点。外面时节推移,怅惘划过路的心头。小巷里面的路和外面宽阔的柏油马路是一体的,都是土地的经络,大马路追求声名,巷路却了无微名,一般都是以什么什么巷命名,当中却剔除了一个最重要的“路”字。世上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小巷里走的人比较少,也就不是路,但它是城市文章中的精彩段落,也是闹市区的桃源。漂洋过江的种子无处安家,它们会选择巷的墙角,默默等待春天的王国,外面的纷扰让那些种子无处藏身,若不幸落在那里,便会暴尸野外。巷里的小草绿得很卑微很小心翼翼,跋涉山水,饱尝苦辛的身世,让它很感激这块容纳自己尽管无法触碰阳光的角落。
⑥它们给后代寻觅田野的梦,希望风能带它们的子孙去田野,去享受春天。
⑦巷的转角是令人期待的,憧憬又有不同的画面,憧憬又能遇见让心灵颤动的物或人。城市把巷捧在怀里,摇啊摇,你渐渐感觉到了它的睡眼惺忪。因为已到午后,鞋底沾满了倦意,走进了一家咖啡厅,斜靠皮椅,品着咖啡。
⑧橱窗外,小吃部延伸出来的煤炉、门板等等杂物,把笔直的视线遮掩得错落无序。乱也有乱的魅力,因为一览无遗的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我想,人的心情真是矛盾的,静的时候想去吵的地方,吵的时候想去静的地方,你能搪塞出一大堆理由。咖啡厅安顿闲暇后,我决定走出巷子,去大厦里逛逛。
⑨回眼凝望,巷子孑然一身地荒凉,它把热闹摒弃,独守清幽,虽然静越来越弱,但永远不会消失。城中巷陌,可记否今天我曾驻留,袒露自己的一寸心声?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闹市让作者感觉无所适从,于是决心去寻找城市的出口。
B.第④段写出了小巷静谧的特点,能阻隔一切杂音,偶尔的叫卖声都能打乱这里的平静。
C.小巷孑然一身的荒凉,孤寂地存在着,它迟早会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被热闹取代。
D.文章第⑨段中的“心声”指告别城市的喧哗与浮躁,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愉悦。
11.阅读全文,“城中巷陌”是一个很小的空间,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分)
12.本文主要描写的是城市中的“小巷”,但①③段却用了很多笔墨写城市的喧哗与建设,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3分)
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
①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又为什么现在才使用?
②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作为燃料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诸多挑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同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
③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放。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烧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温室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对温室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也是制氢的终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
④氢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气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类。物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高压气态储氢是在高压条件下,将氢气压缩并注入储氢瓶中,让氢气以高密度气态形式储存;低温液态储氢是将氢气压缩冷却,使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物理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以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大比表面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氢,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
⑤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是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
【链接材料】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它与一般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预先放在电池内部的,因而电池容量取决于贮存的活性物质的量;而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氢气和氧气)是源源不断地输入的,因此,这类电池实际上只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
B.第②段中的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碳排放。
D.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
14.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12分)
游龙门记(节选)
薛瑄
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三亩(大约) B.庭多青松奇木(奇怪)
C.根负土石(背着) D.枝叶疏密交荫(交错)
16.这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禹庙的?(4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②遥清渭③,沉思忽自惊。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公元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祖上的基业,这里指田园家业。③清渭:指渭水。
17.下列各项中不是对仗的一组词语是( )(2分)
A.“高楼”与“川平” B.“断霭”与“流莺”
C.“生”与“语” D.“荒村”与“古寺”
18.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分)
五、语言运用(8分)
以和为贵,和谐共生。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准备开展“以和为贵”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9.【解读“和”之义】下面是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解读。(3分)
材料一:“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解字》:“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
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
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① 有关,它的本义可能是② ,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③ 。
20.【阐述“和”之道】下面是《以和为贵》的演讲稿提纲,请你给分论点选择恰当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3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1)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2)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家庭观。
(3)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
21.【传承“和”之美】班里举行“以和为贵”的主题演讲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演讲会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六、写作能力(40分)
22.阅读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的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子的坚韧。坚韧的精神,不仅在于“坚毅、勇敢”,更强调“韧性、韧劲”。生命需要韧劲。有韧劲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都能坚定信心,坦然面对,勇敢前行;没有韧劲的人,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气馁,畏缩不前,一事难成。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