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件 +练习+ 学习任务单+ 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件 +练习+ 学习任务单+ 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10:59:35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童年往事”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南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谥号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乡村生活相对稳定。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下了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时间线,包括《春日田园杂兴》《晚春田园杂兴》《夏日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各12首,共60首。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首诗就是其中描写夏日农忙场景的佳作,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烟火气。
解诗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随性而写的诗
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
xìng
初读古诗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
/
/
/
/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ɡònɡ
初读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思考




初读古诗
昼夜 耘田 供耕织
zhòu
ɡēnɡ



sānɡ
感知诗意
①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②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习提示
感知诗意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注释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感知诗意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指村庄中的成年男女
大意:农人白天到田间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男女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勤劳质朴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懂得
树荫
大意:小孩子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从事
靠近
天真无邪
想象画面
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
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他们忙着干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习提示
想象画面
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
学习提示
也傍桑阴学种瓜
想象画面
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昼出耘田夜绩麻”——繁忙的景象
学习提示
想象画面
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他们忙着干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儿女:昼耘田、夜绩麻—农事繁忙,辛勤劳作
童孙:傍桑阴、学种瓜—热爱劳动,天真可爱
学习提示
体会诗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听配乐朗诵,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学习提示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通过描写乡村夏日里大人忙碌劳作、小孩也模仿着参与劳动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忙碌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勤劳品质的赞美之情。
结束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分层作业
【积累与运用】
1.比一比,再组词。
昼( ) 耕( ) 供( ) 桑( ) 傍( )
查( ) 坛( ) 拱( ) 嗓( ) 榜( )
2.下列关于作者及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别具一格,扩大了陶渊明以来田园诗所表现的内容。
B.范成大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唐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范成大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诗句以更深刻的内容。
D.范成大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领略了农民勤劳、淳朴的品质和他们生活的苦乐,流露出诗人的同情和共鸣。
3.填空。
①《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_。杂兴是对不同景物抒发________的即兴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首诗是第31首,写农家夏日________,是一幅________图。
②这首诗描述了________的劳动生活,从侧面反映了________。语言平淡自然,富有________气息。
【阅读与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女各当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昼夜 耕耘 供应 桑树 傍晚 调查 花坛 拱手 嗓子 榜样
2.B
3. 范成大 不同感受 繁忙的景象 田园耕织 农家 农民的辛苦 生活
4.诗中写了村庄儿女、童孙这些人物。他们分别在:耘田绩麻、学种瓜。 5.各有各的一份任务 6.这两句主要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7.一是表现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二是衬托农民的勤劳和农事的繁忙。 8.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1 古诗三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繁华的都市,那里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但也有宁静而质朴的乡村,田园风光美不胜收。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被乡村生活所吸引,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课题) 2.诗题解读 (1)出示第一首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四时”“杂兴”的意思。 预设:“四时”就是一年四季,“杂兴”指有感而发、随性而写的诗篇。 3.了解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重点纠正 “昼(zhòu)、耘(yún)田、绩(jì)麻、供(gòng)耕织” 等字的读音。 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三)学习字词,理解诗意 出示古诗中的重点字词:“昼、耘田、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傍、桑阴”。 结合课文注释和古代汉语词典,讲解 “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或绳)、“村庄儿女”(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当家”(各自担当一定的家庭责任)、“童孙”(小孩子)、“未解”(不懂得)、“供”(从事,参加)、“耕织”(耕田织布,泛指农业劳动)、“傍”(靠近)、“桑阴”(桑树的阴凉处)的含义。 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相关的劳动场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字词意思,如展示农民在田间除草、妇女搓麻线、小孩在桑树下玩耍等画面。 小组合作,结合字词理解,讨论诗句的意思。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诗句大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都各自承担着家庭的劳动。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之事,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四)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再读古诗,引导学生思考:从 “昼出耘田夜绩麻” 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句诗描绘了农民从早到晚辛勤劳作的场景,体现了他们的勤劳和忙碌。“昼”“夜” 相对,更突出了劳动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 分析 “村庄儿女各当家”,提问:这里的 “各当家” 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各当家” 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体现了乡村生活的井然有序和农民的责任感。 研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提问:小孩子为什么要学种瓜呢?这表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小孩子虽然不懂劳动,但他们受到大人劳动氛围的熏陶,对劳动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模仿中享受劳动的乐趣。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也从侧面反映出乡村劳动生活的广泛和深入人心。 引导学生想象整个田园生活的画面,提问:如果把这首诗想象成一幅画,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描绘画面,如劳动的人们的表情、动作、声音,田园的景色,乡村的氛围等。 教师总结画面:在阳光明媚的乡村,男女老少都在忙碌。田间,大人们在辛勤耕耘;家中,妇女们在忙碌绩麻;树荫下,天真无邪的孩童在模仿大人种瓜。到处是一片繁忙而又和谐的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劳动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感受田园文化 展示其他田园诗的诗句或片段,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诗人笔下田园生活的异同。 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田园生活或自己在乡村的经历,感受田园生活的独特魅力。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选择诗中的一个场景,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注意要体现出田园生活的特点。 收集更多田园诗,制作一张田园诗手抄报。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事繁忙 孩童天真、可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学习任务单
一、诗题解读,了解作者
1.听歌曲,话童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
2.诗题解读
3.了解作者
范成大(1126-1193),________(朝代)诗人,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2.认读字词:
昼夜 耘田 供耕织
3.练写汉字“昼、耘、桑”。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总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古诗。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三、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
(2)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3)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他们忙着干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听配乐朗诵,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