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10:43:40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按要求默写句子。
1. ,胡为乎泥中?
2.青青子衿, 。
3.《式微》中写劳动者无法回家休息的原因的句子是: , ?
4.《子衿》中表达对恋人强烈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句子是: , 。
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是: , 。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句子是: , 。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句子是: 。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句子是: , 。
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句子是: , 。
二、古诗词鉴赏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请简析“蒸”“撼”二字的妙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层阅读(三)
一、名著阅读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ɑ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ɑ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1.这段文字选自《 》。文中的“你”是 (人名)。在这封信中父亲要求孩子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同时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 的习惯。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 异:
(2)无论魏晋 无论:
(3)颖脱不羁 羁:
(4)亦雅咏不辍 辍: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4.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甲】文作答。
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三、单元主题阅读
我的暖,一寸长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俺跑来,然后俺就告诉孩子,您和俺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俺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孩子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喻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作者葛闪,有删改)
6.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8.“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按要求默写句子。
1.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
3.《式微》中写劳动者无法回家休息的原因的句子是: 微君之故 , 胡为乎中露 ?
4.《子衿》中表达对恋人强烈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一日不见 , 如三月兮 !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句子是: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是: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句子是: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句子是: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句子是: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句子是: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
二、古诗词鉴赏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觉得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表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请简析“蒸”“撼”二字的妙处。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显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层阅读(三)
一、名著阅读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ɑ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ɑ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1.这段文字选自《 傅雷家书 》。文中的“你”是 傅聪 (人名)。在这封信中父亲要求孩子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同时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 干净 的习惯。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 异: 对……感到惊异
(2)无论魏晋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3)颖脱不羁 羁: 束缚,约束
(4)亦雅咏不辍 辍: 停止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年人和小孩子,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4.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甲】文作答。
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描写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参考译文】
【乙】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追求真性率直而自得其乐,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满足、和悦快乐的样子。有时如果没酒,(陶渊明)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琴上也没有弦。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三、单元主题阅读
我的暖,一寸长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俺跑来,然后俺就告诉孩子,您和俺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俺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孩子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喻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作者葛闪,有删改)
6.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几天来”说明中年男子为此努力了好些天,表现出中年男子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爱的执着深沉。
8.“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示例:这个父亲认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