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2 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2 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10:43:25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默写句子。
1. ,寂寞沙洲冷。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句子是: , 。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 , ”表现了中华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
4.《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 。
5.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 , 。
二、古诗词鉴赏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请简要赏析。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诗人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B.颔联中“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C.颈联写出了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的情景。
D.“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两句互相矛盾。
(二)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请将首联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
10.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本词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举一例并赏析。
1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的遭遇,营造了一种寂寞、苦闷、凄清的气氛。
B.“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寂寞孤独。
C.“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碾”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D.这首词和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表明的一样,都是以花自喻。
名著导读(三)
(综合训练)
1.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我觉得就是指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若再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1)傅雷在分析了孩子过去和现在弹奏的差别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2)傅雷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除了具有普遍的人性,还要兼有什么?
2.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了,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了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们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1)选文饱含哲理,给人启迪。试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旨。
(2)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许多种,本段文字最突出的是 描写,通过保尔的 (四个字),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珍贵及其意义。
分层阅读(六)
一、名著阅读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A》。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1.选段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指的是小说的主人公 ,“A”的书名是《 》。
二、古代诗文阅读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①,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②,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款狎:亲近、亲密。②操履艺能:品性本领。③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④肆:店铺。⑤颜闵:颜回、闵损都是孔子的弟子。
2.下列选项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徒”的一些释义。“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中的“徒”的意思是( )
A.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B.门徒,弟子
C.步行 D.只,仅仅
3.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因此,我们应践行上文中所倡导的( )
A.学习时与朋友切磋
B.择良友而交
C.交友要善始善终
D.择友要志同道合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烹: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行舟”为线索,忆兄弟、思乡的情愫贯穿全诗。
B.颔联描写了一派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波浪翻滚、凄寒苍茫的深秋江景。
C.颈联写诗人看见家乡的山和正飞向关外的“寒雁”,表现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
D.本诗借景抒情,语言平实质朴,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5.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天寒有日云犹冻”中“冻”字的表达效果。
三、单元主题阅读
悠悠楠溪江
①楠溪江生长在永嘉。它使当时的永嘉太守谢灵运①成了山水诗的第一人。
②我大概是为了看望谢灵运,才到楠溪江的。因为在我记忆里,许多诗写过的山水本来未必好。到了楠溪江,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
③在楠溪江的半腰渡头村,去乘漂流的竹筏。一团青葱中,流水无声,村口树上那悠长的蝉声,把这没有尽头的安宁,唱成了舒坦和慵懒。三两顶竹做的斗笠,让两岸的山形稍稍闪过了一番坚挺。据说这水边的小路很漫长,可以到达山的心坎。一位永嘉的朋友,曾经一次次从这儿步行十多个小时去深山的丛林中讨生活。他说这儿的山水太静,静到会让人从心中渗出苦味。于是,在这个源头,一个小小的竹筏,让不同心情的人,都把自己的心浸到水中去,把宁静浸到了骨头里。
④楠溪江见不到现代生活的景致,这是一片上古留下来的天地。水清澈到鱼以为它活在天上。江两边的滩林,半在水中,半在水上。我一直不敢去想人眼的差异。因为人眼的差异,说明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曾见过来自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一些作品中的纯净和明媚,我一直以为是因为人眼的差异。直到有一天,我被告知欧洲的许多天空和大地,真是这样的纯净和明媚时,我才有了一个成年人的惊异。我甚至因此以为那种青黛,是欧洲人的独有。然而在楠溪江,我见到了这种青黛,这种停泊在水天之间,被午后的阳光映出来的青黛。这时节,万籁俱寂。在这源头,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黛色参天二千尺”,一下子明白了这纯净明媚的青黛,绝非独独属于欧洲人。
⑤眼中的水天出奇地空阔起来,人与这水天也出奇地感觉到了一种亲密,甚至很想在这水天之间有一个久长。撑筏人很快活,用歌声,也用他四肢的语言,叙说着他的快活。在这源头,快乐和恬淡像诗画一样浓郁。
⑥住在楠溪江边的芙蓉山庄。入夜,山庄前的名为“芙蓉三冠”的山峰,被一轮明月映衬出一个深深的山形。那晚,高大的山形依然寂寞。山前有滩林般的几丛枝干很美的树影,树前是一条溪流,水声很低,然而很欢快。动情的是各色虫鸣,还不时有几句蛙的情话。虫声十分精致,也十分富丽。它们与这山这水、与楠溪江一样永远,让我们飘然、逸放、陶醉。小坐片刻,沉思相随。一位与水墨交游了大半生的画家明白了,中国画的全部美意,正在于它是用水墨描写大自然无限美妙的夜。一位用文字过滤百年孤寂的鉴赏家,明白了山、水,还有虫的歌唱,并不需要见诸文字。而我只是明白了自己的多余,明白了人其实并不被山、被水,甚至被虫子放在眼里。
⑦在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
⑧离开楠溪江之前,又去拜访了楠溪江边两个古老的村庄:芙蓉村和苍坡村。这两个村庄大都有了一千个年份。村庄里的石街和屋宇都已苍老得散发出草木的滋味。鸡叫声是如此的悠长,仿佛来自久远的宋代。苍坡村有个说是建于宋代的木质凉亭。这亭里外有两圈木凳。阳光很淡然,好像弥漫着许多年月。两圈木凳上或坐或躺着七八个老人,个个慈眉善目,像是宋代翰林院中的人物;个个很健康的肤色和饱满的身子,又像是那遥远的年代退伍了的将军。阳光与他们的谐和,谱成了生活的艺术。这个村庄的人都姓李。说到李姓,老人们都扳着指头悠悠地说起李家的大业来。而楠溪江也在村前悠悠地流。
(作者陈鹏举)
【注释】①谢灵运: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6.文章第②段说“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结合③至⑤段归纳“真该有着谢灵运”的三大原因。
7.第④段中作者写“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有什么作用?
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默写句子。
1.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句子是: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表现了中华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
4.《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浮云游子意 , 落日故人情 。
5.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 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 。
二、古诗词鉴赏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请简要赏析。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本诗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诗人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B.颔联中“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C.颈联写出了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的情景。
D.“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两句互相矛盾。
提示:这两句动静结合,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二)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请将首联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
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同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10.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三)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本词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举一例并赏析。
托物言志。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意思是即便梅花凋零飘落成泥,它的芳香依旧不变啊。词人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1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的遭遇,营造了一种寂寞、苦闷、凄清的气氛。
B.“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寂寞孤独。
C.“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碾”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D.这首词和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表明的一样,都是以花自喻。
名著导读(三)
(综合训练)
1.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sentimental,我觉得就是指这种庸俗的感情。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若再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1)傅雷在分析了孩子过去和现在弹奏的差别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2)傅雷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除了具有普遍的人性,还要兼有什么?
独特的个性。
2.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了,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了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们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1)选文饱含哲理,给人启迪。试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旨。
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人类解放的壮丽事业而奋斗
(2)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许多种,本段文字最突出的是 心理 描写,通过保尔的 内心独白 (四个字),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珍贵及其意义。
分层阅读(六)
一、名著阅读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A》。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1.选段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指的是小说的主人公 保尔·柯察金 ,“A”的书名是《 暴风雨所诞生的 》。
二、古代诗文阅读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①,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②,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款狎:亲近、亲密。②操履艺能:品性本领。③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④肆:店铺。⑤颜闵:颜回、闵损都是孔子的弟子。
2.下列选项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徒”的一些释义。“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中的“徒”的意思是( A )
A.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B.门徒,弟子
C.步行 D.只,仅仅
3.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因此,我们应践行上文中所倡导的( B )
A.学习时与朋友切磋
B.择良友而交
C.交友要善始善终
D.择友要志同道合
【参考译文】
人在少年时期,思想情操尚未定型,受到与他亲近的朋友熏陶感染,言谈举止,即使并不是有意向对方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相似起来,何况操行技能等明显容易学习的方面呢?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好像进入种满芝和兰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就会变得芳香起来;和坏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出售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发出腥臭。墨子曾对被染上颜色的素丝发出感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德才兼备的人对于结交朋友必定很谨慎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人,一辈子都难得遇上。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烹: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全诗以“行舟”为线索,忆兄弟、思乡的情愫贯穿全诗。
B.颔联描写了一派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波浪翻滚、凄寒苍茫的深秋江景。
C.颈联写诗人看见家乡的山和正飞向关外的“寒雁”,表现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
D.本诗借景抒情,语言平实质朴,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提示:颈联写的是已从视线中消失但还在诗人眼前时时浮现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
5.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天寒有日云犹冻”中“冻”字的表达效果。
“冻”的意思是冻住、凝固。天空中尚有太阳,但云好像凝固了一样,生动形象的写出云的阴沉、滞重以及天气的寒冷,表现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
三、单元主题阅读
悠悠楠溪江
①楠溪江生长在永嘉。它使当时的永嘉太守谢灵运①成了山水诗的第一人。
②我大概是为了看望谢灵运,才到楠溪江的。因为在我记忆里,许多诗写过的山水本来未必好。到了楠溪江,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
③在楠溪江的半腰渡头村,去乘漂流的竹筏。一团青葱中,流水无声,村口树上那悠长的蝉声,把这没有尽头的安宁,唱成了舒坦和慵懒。三两顶竹做的斗笠,让两岸的山形稍稍闪过了一番坚挺。据说这水边的小路很漫长,可以到达山的心坎。一位永嘉的朋友,曾经一次次从这儿步行十多个小时去深山的丛林中讨生活。他说这儿的山水太静,静到会让人从心中渗出苦味。于是,在这个源头,一个小小的竹筏,让不同心情的人,都把自己的心浸到水中去,把宁静浸到了骨头里。
④楠溪江见不到现代生活的景致,这是一片上古留下来的天地。水清澈到鱼以为它活在天上。江两边的滩林,半在水中,半在水上。我一直不敢去想人眼的差异。因为人眼的差异,说明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曾见过来自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一些作品中的纯净和明媚,我一直以为是因为人眼的差异。直到有一天,我被告知欧洲的许多天空和大地,真是这样的纯净和明媚时,我才有了一个成年人的惊异。我甚至因此以为那种青黛,是欧洲人的独有。然而在楠溪江,我见到了这种青黛,这种停泊在水天之间,被午后的阳光映出来的青黛。这时节,万籁俱寂。在这源头,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黛色参天二千尺”,一下子明白了这纯净明媚的青黛,绝非独独属于欧洲人。
⑤眼中的水天出奇地空阔起来,人与这水天也出奇地感觉到了一种亲密,甚至很想在这水天之间有一个久长。撑筏人很快活,用歌声,也用他四肢的语言,叙说着他的快活。在这源头,快乐和恬淡像诗画一样浓郁。
⑥住在楠溪江边的芙蓉山庄。入夜,山庄前的名为“芙蓉三冠”的山峰,被一轮明月映衬出一个深深的山形。那晚,高大的山形依然寂寞。山前有滩林般的几丛枝干很美的树影,树前是一条溪流,水声很低,然而很欢快。动情的是各色虫鸣,还不时有几句蛙的情话。虫声十分精致,也十分富丽。它们与这山这水、与楠溪江一样永远,让我们飘然、逸放、陶醉。小坐片刻,沉思相随。一位与水墨交游了大半生的画家明白了,中国画的全部美意,正在于它是用水墨描写大自然无限美妙的夜。一位用文字过滤百年孤寂的鉴赏家,明白了山、水,还有虫的歌唱,并不需要见诸文字。而我只是明白了自己的多余,明白了人其实并不被山、被水,甚至被虫子放在眼里。
⑦在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
⑧离开楠溪江之前,又去拜访了楠溪江边两个古老的村庄:芙蓉村和苍坡村。这两个村庄大都有了一千个年份。村庄里的石街和屋宇都已苍老得散发出草木的滋味。鸡叫声是如此的悠长,仿佛来自久远的宋代。苍坡村有个说是建于宋代的木质凉亭。这亭里外有两圈木凳。阳光很淡然,好像弥漫着许多年月。两圈木凳上或坐或躺着七八个老人,个个慈眉善目,像是宋代翰林院中的人物;个个很健康的肤色和饱满的身子,又像是那遥远的年代退伍了的将军。阳光与他们的谐和,谱成了生活的艺术。这个村庄的人都姓李。说到李姓,老人们都扳着指头悠悠地说起李家的大业来。而楠溪江也在村前悠悠地流。
(作者陈鹏举)
【注释】①谢灵运: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6.文章第②段说“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结合③至⑤段归纳“真该有着谢灵运”的三大原因。
①这源头有着浸到了骨头里的宁静。②这源头有着纯净明媚。③这源头有着快乐和恬淡。
7.第④段中作者写“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有什么作用?
为了衬托楠溪江纯净明媚的青黛。
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这些景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令人飘然、逸放、陶醉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楠溪江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