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藏 戏
*
4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安徽的黄梅戏明快抒情,苏州的昆曲文辞典雅,河南的豫剧铿锵大气。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西藏的传统剧种——藏戏。
藏戏 是一种藏族戏曲剧种,藏语中叫“阿吉拉姆”或“拉姆”,是“仙女姐妹”或“仙女”的意思。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有《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等。
1.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本上标注的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初读课文
读词,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脱缰 吞噬 王妃 敦厚 演绎 钹
哄堂大笑 青面獠牙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两面三刀
jiāng
shì
fēi
dūn
yì
bó
qióng
山南琼结
琼结,藏语意为“房屋悬起多层”。
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互动课堂
任务一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藏戏特色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藏戏的特色——戴着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2
3
1
课文为什么不用陈述句写藏戏的特点,而是用反问句呢?
运用反问句既可以总领全文,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任务二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面具
舞台形式
演出方式
演出形态
6
2
3
4
5
1
8
9
10
11
12
13
14
藏戏的起源
15
16
17
18
7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请圈画出相关内容,并作简单的批注。
藏戏的起源
凶险的自然
一无所有
经过
结果
7人藏戏班子
众人出钱出力
身无分文
58座铁索桥
开山鼻祖
6
7
4
5
是,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起因
请你根据提示,讲一讲关于藏戏的传奇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凶险的自然
一无所有
7人藏戏班子
众人出钱出力
身无分文
58座铁索桥
开山鼻祖
只有雪域高原、雪山、旷野,才能孕育出藏戏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自由读第8—14自然段,思考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请圈画出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面 具
形象突出
个性鲜明
8
9
10
11
13
14
12
唐东杰布
国王
王妃
猜一猜
村民
妖魔
巫女
默读第15—17自然段,思考:藏戏的舞台形式、演出方式、演出形态各有什么特点?请圈画出相关内容,并相互交流。
合作探究
舞台形式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背景广阔
舞台简单
15
演出方式
16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面具的重要作用
演出形态
17
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表现在藏戏中,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课文在介绍藏戏的过程中,以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主?为什么选择这些方面介绍藏戏呢?
最具代表性,最能突显藏戏特色。
藏戏的特点
藏戏的起源
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的 及 ,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 、面具、舞台形式、 等方面进行介绍,让读者对藏戏有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蕴的 。
形成
艺术特色
起源
演出方式
艺术魅力
主题概括
黄梅戏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代表严凤英,代表剧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拓展延伸
豫剧 河南主要剧种。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
越剧 浙江地方戏曲剧种。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有《西厢记》《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等。
课堂演练
藏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有责任保护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学校可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开展相关讲座、知识竞赛等,加强宣传力度。
选择你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再把它介绍给家人或朋友。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