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专题4 地球和地球仪
一、单选题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 )
①太阳东升西落②站在海边看归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公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四幅图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入驻天宫空间站,透过舷窗看到了蔚蓝的地球。如图是航天员在空间站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通过照片,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椭圆 C.球体 D.梨形
5.航天员可以看到地球的( )
A.地轴 B.公转轨道 C.半径 D.海洋、陆地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进入太空后又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图为我国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位置最接近( )
A.(41°S,100°E) B.(41°S,100°W)
C.(41°N,100°E) D.(41°N,100°W)
7.图所示的天和核心舱运行局部轨迹跨越了( )
A.中低纬度地区 B.南北半球
C.世界最大的高原 D.寒、温、热三带
8.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B.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C.地球上布满了经纬网 D.地球自转一周约一天
2024年10月30日,晴空万里,我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再次向星辰大海迈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 )
A.地球的形状 B.北极上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
C.地轴 D.地球上的经纬线
10.下列天气符号中,能反映神舟十九号发射时酒泉天气情况的是( )
A. B. C. D.
酒泉(40°58'N,100°16'E)、太原(38°50'N,111°36'E)、西昌(28°14'N,102°01'E)和文昌(19°19'N,109°48'E)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想。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我国纬度最高的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图1为“飞船发射瞬间景观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飞船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 )
A.雨水→惊蛰 B.小满→芒种 C.处暑→白露 D.小雪→大雪
12.飞船发射地位于(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13.当日,飞船发射地( )
A.出现极昼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读地球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字母A表示的天体是( )
A.北极星 B.启明星 C.火星 D.月球
15.图中字母B表示的经线的经度是( )
A.0° B.170°W C.150°E D.150°W
16.图中字母C地所在半球组合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二、综合题
17.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各自的经纬度A ;B ;D
(2)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 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C点位于 纬度,A点位于 纬度
(3)图中各点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18.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A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 半球。
(2)某日天气预报:“目前,台风中心已经移至(40°N,180°)的位置……”,此时台风中心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是 点(填字母)。
(3)B点位于C点的 方向,若从B点一直往东走 (能/不能)重新回到B点。
(4)A、B、C三点中,位于中纬度的点是 ,A、B、C三地有阳光直射的是
(5)图中阴影部分①和②中,表示实际范围较大的是 ,比例尺较大的是
(6)与C点所在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三、图文分析题
19.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视察并作重要讲话。读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中③对应的节气名称是 。
(2)习主席视察广西期间,地球公转至 之间,当地白昼时间正逐渐变 (长/短)。
(3)当地球公转至①所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线附近,此时南半球澳大利亚正值 (填季节),北极圈以内出现 现象。
(4)若图中E点位于最长的纬线上,该点一年中太阳直射的次数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D
2.C
3.B
4.C
5.D
6.C
7.A
8.D
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6.读图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半球,经度向东增加,所以该地的经纬度最接近41°N,100°E;
故答案为:C。
7.读图可知,图中的运行局部经过了中低纬度地区,位于北半球,跨越了热带和北温带;
故答案为:A。
8.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A错误;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错误;
C.经纬网是虚拟的,C错误;
D.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D正确;
故答案为:D。
9.A
10.C
11.B
12.A
13.C
14.A
15.D
16.A
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为界划分东西半球: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的是东半球;东经160度以东,西经20度以西的是西半球(即经度小于20度的在东半球,大于160度的在西半球,其余的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划分南北半球:赤道以北的是北半球,以南的是南半球(即纬度是北纬的在北半球,南纬的在南半球)。
14.地轴通过地心 ,连接南、北两极,和地球自转轨道面—— 赤道面垂直。 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A是北极星,A正确。
故答案为:A
15.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30°,B点位于180°的东侧,因此B点的经度是150°W,D正确。
故答案为:D
16.C点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C点的经度是120°E,属于东半球的范围,A正确。
故答案为:A
17.(1)140°E,80°N;140°N,40°N;140°N,20°S
(2)东;北;低;高
(3)CD;A;B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因此A点的经纬度是(140°E,20°N) ;B点的经纬度位置是(140°E,40°N);D点的经纬度位置是(140°W,20°S)。
(2)在地球仪上,人们把20°W以东、160°E以西称为东半球,160°E以东、 20°W以西之间称为西半球;A点(经度是140°E)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把南北纬0°- 30°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 60°之间称为中纬度,南北纬60°- 90°之间称为高纬度,C点位于0°- 30°之间的低纬度,A点位于60°- 90°之间的高纬度。
(3)23.5°N- 23.5°S之间称为热带,23.5°N- 66.5°N称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称为南温带,66.5°N- 90°N之间称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称为南寒带。只有热带范围内才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极圈有极昼极夜现象,图中各点中,CD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A点位于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位于北温带的B点。
(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8.(1)140°E;80°N;东;北
(2)B
(3)西北;能
(4)B;C
(5)②;①
(6)20°E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40°E,80°N。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A点所在的半球为东半球、北半球。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B点的地理坐标是40°N,180°,可判定,此时台风中心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是B点。
(3)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B点位于C点的西北方向;依据经纬线的特点,若从B点一直往东走,能重新回到B点。
(4)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A、B、C三点中,位于中纬度的点是B;23.5°N- 23.5°S之间称为热带,23.5°N- 66.5°N称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称为南温带,66.5°N- 90°N之间称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称为南寒带,只有在热带范围内才有直射现象,A、B、C三地有阳光直射的是C。
(5)在经纬网上,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图中阴影部分①和②中,表示实际范围较大的是纬度较低的②;相同图幅的情况下,实际范围越小的比例尺越大,①的实际范围更小,比例尺更大。
(6)依据经线圈的特点,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C点(经度为160°W)所在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20°E。
(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相反,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反之亦然。
19.(1)冬至
(2)②-③;短
(3)北回归;冬季;极昼
(4)2次
(1)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①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③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④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考查期间为12月14日至15日 ,低处②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③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低处北半球的广西白昼逐渐 变短。
(3) 当地球公转至①所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冬季。
(4)E为赤道,赤道为最长的纬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此该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次数。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