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专题5 陆地和海洋
一、单选题
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下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柑橘的传播( )
A.向西到欧洲 B.向东到非洲
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 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
2.柑橘适合生长在( )
A.中、高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低纬度地区
3.下列关于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陆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C.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大致为7∶3
D.南极附近以海洋为主
戴马克松地图(如下图)是一个向人类展示了无明显变形各个大陆的地图。读戴马克松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4.通过戴马克松地图可以看出来( )
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C.戊大陆位于北半球 D.丁大陆位于西半球
5.对图中各大洲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欧洲 B.乙-亚洲 C.丙-南美洲 D.丁-大洋洲
6.对图中各大洋描述正确的是( )
A.a是跨纬度最大的大洋 B.b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C.c大洋全部位于西半球 D.d大洋全部位于南半球
7.图中甲大洲与戊大洲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习近平主席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北美洲
B.大洋①全在东半球,大洋②全在南半球
C.A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D.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10.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
A.亚洲和太平洋 B.非洲和印度洋
C.亚洲和大西洋 D.南极洲和北冰洋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号称“世界第四极”。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下图为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
①主要位于北温带②均为北半球的国家
③均位于亚欧大陆上④均为东半球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B.四大洋被陆地分割,彼此不连通
C.赤道穿过非洲和欧洲
D.海陆分布仍然在不断变化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也是世界最高峰。北京时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读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曾有登山队员在珠峰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这些海洋生物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B.有海洋生物自行爬上了珠峰
C.这里未来是海洋
D.这里曾经是海洋
14.珠峰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受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两大板块指( )
A.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15.德国哪位伟大的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
A.魏格纳 B.哥白尼 C.哥伦布 D.麦哲伦
读“阿尔卑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地中海地区多地震的原因可能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17.通过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你认为地中海可能会( )
A.变大 B.缩小 C.不变 D.不能预测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纬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8.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A.张裂 B.碰撞 C.挤压 D.消亡
19.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四川芦山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太平洋不断缩小
图中两次地震在发生前后都出现了降雪天气,导致气温较低,给灾后的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图(a)为这两次地震发生的位置示意图,(b)为手机地震预警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自然灾害主题】
20.图中的两次地震都( )
A.与非洲板块有关 B.位于地中海沿岸
C.位于亚洲 D.与板块张裂有关
21.12月18日晚,兰州正在睡梦中的人们,突然听到手机地震秒数倒计时。这说明( )
A.地震可以预测 B.人们完全可以掌控地震
C.人们可以阻止地震 D.地震可以提前预警
22.对这两次地震救援工作影响较大的天气是( )
A. B. C. D.
某地质调查小分队准备对图所示区域进行一次野外调查。读 “世界局部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考察队途经的a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分界线 B.为巴拿马运河
C.沟通红海与地中海 D.中东石油运往东亚的必经之路
24.考察队员整理了有关东非大裂谷的实地考察资料,记录有误的是( )
A.大裂谷地跨欧亚两大洲 B.裂谷带分布着多座火山
C.裂谷的面积在逐渐增大 D.裂谷大致呈南北走向
25.考察队员来到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进行地质考察。该火山位于( )
A.欧亚板块内部
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非洲板块内部
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二、综合题
26.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 (选填“南”或“北”)半球。
(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填名称)
(3)A大洲与B大洲所在的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 ;A大洲与C大洲的分界是 。
(4)既被北回归线穿过,又被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填字母)
27.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亚非分界线 运河,位于非洲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2)新西兰位于 洲,地处 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和地震。
(3)从经济发展水平看,②大洲的国家主要属于 (发达/发展中)国家。
三、图文分析题
28.人类对世界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有人却把地球称为“水球”。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⑤大洲是 ,该大洲与③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2)图1中全部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且主体部分在热带的大洋是 ,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南半球更合适,判断理由是 。
(3)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根据图2分析这条裂谷的形成是板块的 运动形成的,云南石林在两亿多年前曾经是海底石灰岩,造成这种海陆变化的原因是 。
(4)图1中④大洲的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 ,①大洲中部主要人种是 。
(5)图1中⑤大洲东部和东南部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29.探究主题:海洋与陆地。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为了更好地认识海洋与陆地,同学们以“陆地与海洋”作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学习的内容。
(1)据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洲A 、D 。
(2)据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洋① 。
(3)相邻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海峡、运河作为分界。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4)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总是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大于/小于)
(5)读图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E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 。(均填序号或字母)
30.读下列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个小板块,其中板块B为 板块,板块C为 板块。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 ,多发生火山、地震。图1中A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其名称是 。
(3)读图2,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在不断升高,其原因是 板块和 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A
2.B
3.C
4.B
5.C
6.B
7.A
8.D
9.C
10.D
11.A
12.D
13.D
14.B
15.A
16.A
17.B
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1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板块活跃,两板块相向运动即挤压碰撞。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两板块相向运动,地中海会面积会缩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8.A
19.C
20.C
21.D
22.C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及非洲板块交界处。
20.由图可知,图中两次地震都发生在亚洲。甘肃地震与非洲无关,没有位于地中海沿岸,与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故答案为:C。
21.兰州正在睡梦中的人们,突然听到手机地震秒数倒计时。这说明地震可以提前预警,不能阻止或掌控。
故答案为:D。
22.降雪天气气温较低,会影响救援,A为雾霾,B为晴天,C为降雪,D为中雨。
故答案为:C。
23.C
24.A
25.D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例如,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
23.AC、a位于亚洲与非洲交界之处,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A错误,C正确;
B、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B错误;
D、苏伊士运河不是中东石油运往东亚的必经之路,D错误。
故答案为:C。
24.A、东非大裂谷主体位于非洲,部分区域位于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因此东非大裂谷地跨亚洲和非洲,A错误;
BCD、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带,其面积在逐渐增大。裂谷带是南北延伸的,其中分布着多座火山,BCD正确。
故答案为:A。
2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特纳火山地处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6.(1)北
(2)太平洋
(3)亚欧大陆;苏伊士运河
(4)C;G
(1)读图可知,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读图可知,世界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
(3)读图可知,图中A是亚洲,B是欧洲,C是非洲,A大洲与B大洲所在的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A大洲与C大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4)读图可知,既被北回归线穿过,又被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C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G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周围。
(1)不论将地球分为怎样两个相等的半球,始终是海洋的面积多于地球,地球的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但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2)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3)赤道横穿过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北回归线穿过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北极圈穿过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而南回归线穿过南极洲。
27.(1)苏伊士;印度洋
(2)大洋;环太平洋
(3)发达
(1)读图可知, 图中①为苏伊士运河,是亚非分界线,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读图可知, 新西兰位于大洋洲,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和地震。
(3)读图可知,②是欧洲。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该大洲的国家主要属于发达国家。
故答案为:(1)苏伊士;印度洋;(2)大洋;环太平洋;(3)发达。
(1)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在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一条重要航道。于1869年凿成通航,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西岸各国的航程。长172.5千米,地处亚、欧、非要冲,在国际航运中,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水道。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发达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28.(1)亚洲;苏伊士
(2)印度洋;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3)张裂;地壳的变动
(4)稠密;白种人或白色人种
(5)佛教;汉语
(1)结合所学知识,图一中⑤大洲是亚洲,该大洲与③非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2)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图1中全部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且主体部分在热带的大洋是印度洋,有人把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称为“水球”。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南半球更合适,因为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3)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云南石林在两亿多年前曾经是海底石灰岩,造成这种海陆变化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
(4)图1中④大洲是欧洲,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密集,①大洲是北美洲,中部主要人种是白种人。
(5)图1中⑤大洲是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在世界的主要语言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9.(1)亚洲;南美洲
(2)太平洋
(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4)大于
(5)④;D;G
30.(1)美洲;南极洲
(2)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亚欧;印度洋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个小板块,其中板块B为 美洲板块,板块C为南极洲板块。
(2)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在不断升高,其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在碰撞挤压造成的。
故答案为:(1)美洲;南极洲(2)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3)亚欧;印度洋
萨维尔·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的地方多火山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