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4 05: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专题6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单选题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C.从海洋向陆地递减 D.从海洋向陆地递增
2.甲地形成低温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红树林生长在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下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归纳出(  )
A.南半球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B.同纬度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D.陆地上的等温线较海洋平直
4.红树林主要分布在(  )
A.中纬度地区 B.非洲内陆地区
C.高海拔地区 D.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
5.推断红树林的生长习性(  )
A.喜湿热 B.耐严寒 C.忌盐碱 D.怕海浪
6.我国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000种,说明红树林能够(  )
A.防风消浪 B.固岸护堤
C.净化海水 D.维护生物多样性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豆的种植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一般为15℃—24℃之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纬度,海洋的气温始终高于陆地
B.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升高
C.等温线南北延伸,大致与经线平行
D.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主要跟海陆分布有关
8.图中的咖啡豆产地主要分布在(  )
A.欧洲和亚洲 B.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
C.在中高纬度地区 D.亚欧大陆中部地区
读“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3 -1 7 13 19 24 27 25 22 18 12 5
9.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3℃ B.30℃ C.27℃ D.24℃
10.根据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位于(  )
A.北半球陆地 B.南半球陆地 C.北半球海洋 D.南半球海洋
11.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候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2.对该地气温数值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地在北温带 B.该地在南温带
C.该地夏季温和 D.该地冬季温和
读我国五个城市气候资料图,完成小题。
13.图示五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拉萨 B.银川 C.乌鲁木齐 D.南宁
14.下列对图中城市年均降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鲁木齐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 B.呼和浩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C.银川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 D.拉萨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
B.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C.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经线方向一致
D.气温大体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16.图中(  )
A.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B.海洋比陆地温差小
C.北半球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小 D.热带地区比温带地区温差大
17.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我国成功举办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读世界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及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位置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代表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9.该月大部分冬奥会举办地平均气温在(  )
A.-30℃至-10℃ B.-20℃至0℃
C.0℃至10℃ D.10℃至20℃
20.该月气温(  )
A.最高值30℃出现在中纬度地区
B.同纬度的大陆东岸高于大陆西岸
C.同纬度的陆地高于海洋
D.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降低
21.观察四个方框中等温线走向,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有诗词云: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同一时间,若图中N处气温为10℃时,M处的气温为(  )
A.-2℃ B.2℃ C.10℃ D.22℃
23.对甲地和乙地的降水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甲地少于乙地
B.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甲地多于乙地
C.甲位于背风坡、乙位于迎风坡,甲地少于乙地
D.甲位于背风坡、乙位于迎风坡,甲地多于乙地
24.下列诗句中,与“一山有四季”地理因素相同的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如图为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北半球1月平均气温(  )
A.由南向北逐渐增高 B.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D.从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
26.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1月平均气温(  )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与海洋一致
C.陆地高于海洋 D.陆地上各地一致
27.图中★所示地区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河流 D.地形
28.下图所示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的是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B.该图反映的是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C.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气温分布
D.图中大致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读某地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某地”最可能位于(  )
A.南极圈附近 B.南回归线附近
C.南半球 D.北半球
30.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位于陆地 B.乙位于陆地
C.甲位于海洋 D.甲、乙两地气温相等
二、综合题
31.湖北省某中学“校园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初见成效。下图示意校园劳动实践场所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校园气象站的海拔范围在   米之间。通过观测发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左右。
(2)AB两块菜园,在施肥、浇水等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品种喜光蔬菜长势更好的是   菜园。
(3)学校计划在甲乙丙三地块上建小花园、水土保持园、家兔饲养园。①甲、乙、丙三地块,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地块。②水土保持园建在乙地块,理由是   。③从环境卫生的角度考虑,甲和丙宜建家兔饲养园的是   地块。
32.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名称:①   ;④   ;⑥   。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b   ;d   。
(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填序号);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填字母)。
(4)①和②的分界线是   。
33.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地理规律是初中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图1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的走向大致是   方向,在   (海洋/陆地)更平直。
(2)观察图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年平均气温约   (高于/低于)20℃;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   。
(3)观察图2,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降水量   ;在中纬度地区   半球比   半球降水量多。
(4)据图概括,图中①地、②地、③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征   。
(5)描述图1中甲地和乙地气温状况,比较两地气温差异,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34.人们常用“问寒问暖”表示相互关心,其实“寒”和“暖”在世界的分布很有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分别与五带中   带和   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2)世界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洲,约   ℃;年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   洲,约   ℃;
(3)图中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4)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如果下图A点海拔是300米,气温为16℃,则海拔2000米的C处气温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A
2.C
3.C
4.D
5.A
6.D
7.D
8.B
9.B
10.A
11.C
12.A
13.C
14.B
15.D
16.B
17.C
18.A
19.B
20.D
21.C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同纬度的陆地上,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8.观察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图中所示气温向北降低,该图位于北半球。图中所示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低于0℃,且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所以陆地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弯曲,该图所示的是1月气温分布图,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9.从图中读取大部分冬奥会举办地所在位置的气温范围,结合等温线数值,可以看到大部分举办地的气温在 - 20℃至 0℃之间,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A、最高值 30℃出现在低纬度地区,不是中纬度地区,A错误;
B、同纬度的大陆东岸温度低于大陆西岸,B错误;
C、同纬度的陆地低于海洋,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C错误;
D、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气温是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降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21.丙和丁方框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主要体现了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C正确;甲方框中等温线受海陆分布影响明显,乙方框中等温线受地形影响,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2.A
23.B
24.B
25.B
26.A
27.D
28.B
29.D
30.A
31.(1)160-165;14
(2)A
(3)甲;乙地块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容易水土流失;丙
(1)读图可知,图上的等高距为5,那么气象站的海拔肯定是高于160但是又低于165,因此气象站的海拔范围在160-165之间;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的147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2)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上北下南,因此A所在的菜地为阳面,B所在的菜地被宿舍挡住了光线,因此A菜园的长势会更好。
(3)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因此甲的实地范围最小;乙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将水土保持园建在乙地;从环境卫生的角度考虑,家兔饲养更适合建在学校外的丙地,而不是宿舍前的甲地。
故答案为:(1)160-165;14;(2)A;(3)甲;乙地块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容易水土流失;丙。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3)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就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相反,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反之亦然。
32.(1)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2)大西洋;印度洋
(3)⑦;a
(4)巴拿马运河
(1)读图可知,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名称: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③是亚洲;④是欧洲;⑤是非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极洲。(2)读图可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a是北冰洋;b是大西洋;c是太平洋;d是印度洋。(3)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⑦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a北冰洋。(4)读图可知,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名称: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③是亚洲;④是欧洲;⑤是非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极洲。①和②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1)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4)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33.(1)东西;海洋
(2)高于;0℃
(3)大(多);南;北
(4)全年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降水量大
(5)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海拔)。
(1)读图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的走向大致是东西方向;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大,使得气温分布受海陆、地势的影响不大,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故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比较平直。故在海洋更平直。
(2)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年平均气温约高于20℃;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南极洲受纬度和地势的影响,是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大洲。
(3)读图可知,受纬度的影响,降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降水量多;中纬度地区即30°至60°之间,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水汽丰富,降水多,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
(4)读图可知,①地位于非洲刚果盆地、②地位于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③地位于南美洲北部,均位于赤道附近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其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5)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年平均气温小于0℃,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年平均气温10℃~20℃之间,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其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受地势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导致其年平均气温低。
(1)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4.(1)北寒;南寒
(2)非;30;南极;-10
(3)C
(4)降低;5.8℃
(1)图中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是热带,图中低于-10℃的地区大致于五带中的北寒带和南寒带范围大体一致。
(2)世界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非洲,约30℃;年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约-10℃以下。
(3)图中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广阔,性质均一。
(4)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如果下图A点海拔是300米,气温为16℃,则海拔2000米的C处气温是16℃﹣(2000﹣300)÷100×0.6℃≈ 5.8℃。
(1)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