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7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4 05: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专题7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单选题
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2.四地中,属于冬季降雨型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3.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最为均匀的是(  )
A.新加坡 B.北京 C.伦敦 D.罗马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半球相反
B.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C.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D.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5.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多
C.所有沿海地区的降水都多 D.内陆地区降水多
学完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之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结合亚欧大陆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情况,绘制了四幅“亚洲大陆降水的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哪位同学绘制的四幅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亚欧大陆降水地区分布情况(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7.在示意图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A.世界降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降水少
C.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
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大自然中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我们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根据降水分布规律回答下列小题。
9.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10.图中降水量②坡多于①坡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1.根据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这一规律,判断图中各大洲加点的地区,降水丰富的是(  )
A.①③ B.②⑥ C.③⑤ D.④⑥
下图为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①②③④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影响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出现差异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②大陆沿海的降水量均多于内陆
③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④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下列对中纬度亚欧大陆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B.自东向西先减少后增多
C.大陆东岸少,大陆西岸多 D.沿海地区少,内陆地区多
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图中甲地年降水量范围是(  )
A.200mm以下 B.2000mm以上
C.500mm~1000mm D.1000mm~2000mm
17.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先增多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
18.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9.一天中陆地最高温出现在(  )
A.午后2点左右 B.日落前后. C.正午时分 D.日出前
20.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1月、7月 B.7月、1月 C.6月、12月 D.12月、6月
21.读图,说出影响甲乙两地降水的基本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也越高
B.由低纬向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C.同纬度地区,沿海地区气温高,内陆地区气温低
D.同纬度地区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别
23.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少 B.两极地区降水多
C.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
24.每年春天,我国南部油菜花首先开放,之后全国自南向北逐步进入赏花季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高低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种植时间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才量的分布情况。下图是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基本均匀
C.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少,内陆降水多
D.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东岸降水少
26.图中四地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③地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主要是因为这里(  )
A.高寒缺氧 B.全年酷寒 C.极端干旱 D.终年湿热
二、综合题
28.某校地理活动小组组织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下图为其探究区域和行进路线,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活动区域中甲乙丙所在的大洲分别是甲    ,乙   ,丙   。
(2)行进启程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洋 D 是   洋和E 是    洋。
(3)行进回程路线 B 地到 C 地沿途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是逐渐   (填“递增”或 “递减”) ,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4)活动区域中甲地比乙地气温高,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2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向北到B年降水量逐渐   (减少/增多),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经度/纬度)的影响。
(2)从C向E降水量逐渐   (减少/增多),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海陆因素/纬度因素)
(3)M、N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填字母),降水较少的是   (填字母)。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   岸降水较多,大陆   岸降水较少。
(4)赤道附近降水比两极地区降水   (多或少)
三、图文分析题
30.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相比,赤道地区降水量   ,两极地区降水量   。
(2)C、D两地相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   岸降水量多,大陆   岸降水量少。
(3)E、F、G三地相比,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地区降水量多,   地区降水量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M、N两地中,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雨极”乞拉朋齐是   。
31.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①地和③地相比,年降水量更大的是   地。
(2)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①地和④地相比,更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是   地。请从气候方面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
(3)某人从④地出发,经过②地到达⑤地,其经过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   ,由此证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   ,形成这样的特点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
(4)图中乞拉朋齐是世界上年降水量塅多的地方,被称为“   ”,读图可知其年降水量在   mm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A
2.D
3.C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此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1.图示四地中,新加坡月降水量大部分超过200毫米,远大于北京、伦敦、罗马。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图示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冬夏季节一致、从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罗马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属于冬雨型国家。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图示四地中,伦敦各月降水量均在50毫米左右,其他三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4.B
5.A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A.南北半球的气温都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A错误;
B.世界气温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正确;
C.受海陆分布影响,南半球的陆地较少,等温线更加平直,C错误;
D.在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答案为:A。
6.B
7.D
8.A
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故答案为:A。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一、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二、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三、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
9.D
10.C
11.B
12.B
13.A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2.读图可以看出,②地的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为最少;
故答案为:B。
13.读图可知,①位于沿海,②位于内陆地区,受到的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较少,所以降水少于①地,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故答案为:A。
14.B
15.B
16.D
17.D
18.B
亚欧大陆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大陆东西沿岸降水较多,而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降水较少。
16.由图可知,甲地年降水量范围是 1000mm~2000mm,选项A、B、C正确,故答案为:D。
17.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多,选项A、B、C错误,故答案为:D。
18.①→②→③→④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受到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产生变化,选项A、C、D错误,故答案为:B。
19.A
20.B
21.C
正午12点,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后再升温需要时间,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13点左右。地面升温后再释放能量去烘热空气还需要一段时间,直到下午2钟左右气温也才是最高。
19.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A
20.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
故答案为:B。
21.图中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甲地地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影响甲、乙两地降水的基本因素是地形因素。C正确。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山地的两侧,纬度位置、洋流及海陆分布对其降水差异影响不大,排除ABD。
故答案为:C。
22.B
23.C
24.B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同纬度的陆地上,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2.A、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A错误;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全球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也就是由低纬向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B正确;
C、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不能简单说沿海地区气温高,内陆地区气温低,C错误;
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温存在差别,D错误。
故答案为:B。
23.A、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而不是降水少,A错误;
B、两极地区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并非降水多,B错误;
C、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或信风带从海洋带来水汽以及地形的抬升等影响,降水较多,C正确;
D、中纬度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水汽充足,降水一般较多,而不是降水少,D错误。
故答案为:C。
24.我国南部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热量多,气温回升快,所以油菜花先开放;随着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获得太阳热量逐渐减少,气温回升相对较慢,油菜花开放时间逐渐推迟。所以全国自南向北逐步进入赏花季节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影响,B正确;与海拔高低、海陆位置、种植时间无关,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5.A
26.A
27.D
28.(1)非洲;欧洲;亚洲
(2)太平;印度
(3)递增;海陆位置
(4)纬度位置
(1)读图可知,根据陆地轮廓形状和位置可以判定:甲位于非洲,乙位于欧洲,丙位于亚洲。
(2)读图可知,D大洋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E大洋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
(3)行进回程路线 B 地到 C 地,是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海洋水汽的影响逐渐增强,沿途年降水量逐渐递增,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4)读图可知,甲乙位于北半球,乙地位置更靠北,纬度更高,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故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9.(1)减少;纬度
(2)减少;海陆因素
(3)N;M;东;西
(4)多
(1)读图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B位于北极地区;世界降水的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从A到B地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读图可知,从C到E,降水量越来越少,由此可知,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造成这种降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3)读图可知,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大陆东岸的N地,降水量较少的是大陆西岸的M地,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4)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因为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
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0.(1)多;少
(2)东;西
(3)沿海;内陆;海陆位置
(4)M
(1)A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B位于极地附近,降水少;说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D位于大陆东岸降水多,C位于大陆降水少。
(3)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E位于亚欧大陆西部的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F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
(4)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雨极”乞拉朋齐位于亚洲,为M地;N位于南美洲。
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1.(1)①
(2)①;①比④地降水多且纬度也低,气温高于④地,有利于水稻种植;
(3)由多到少再到多;沿海多,内陆少;海陆位置
(4)雨极;2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