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5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5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4 05: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专题25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差异
一、单选题
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问题。
1.①—④四大地理区域中(  )
A.确定①③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B.②区域是西北地区
C.③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为高寒
D.干湿状况而言④为湿润区,水资源丰富
2.关于AB地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3.四大地理区域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区域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
B.②区域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C.③区域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
D.④区域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下列哪条年等降水量线和等温线相吻合(  )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月0℃等温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5℃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月0℃等温线
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
读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5.《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淮”大致位于图中(  )
A.I处 B.Ⅱ处 C.Ⅲ处 D.IV处
6.确定区域②和③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地形 C.气温 D.降水
7.图中①②之间的界线是我国(  )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8.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与区域④相符合的是(  )
A.传统民居墙厚、窗小 B.水运是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C.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
9.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出现在图中区域(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及以北分别是(  )
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漫步中国”中有一条“胡线”(即“胡焕庸线”),该路线分为四个地段:东北段(于林草交汇处穿行)、山西段(混搭的历史舞台)、陕西段(古老的地名串起乡情)、西南段(寻找人与自然的多样性)。下图为“胡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最能体现“民族百花园”的地段是(  )
A.西南段 B.陕西段 C.山西段 D.东北段
1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走“胡线”过程中可能的活动是(  )
A.东北段—跳孔雀舞、吹葫芦丝 B.山西段—过晒佛节
C.陕西段—住窑洞、唱信天游 D.西南段—体验“林海雪原”
2023年2月2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山脉、河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意义,关于秦岭-----淮河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冬季12月份0℃等温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14.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
①完全改变了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我国有一条很奇特的山脉,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河流结冰;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冬季河流不结冰。据此,请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山脉是(  )
A.南岭 B.秦岭 C.天山山脉 D.阴山山脉
16.该山脉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  )
A.低于0℃ B.高于0℃ C.高于10℃ D.高于20℃
17.该山脉以南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  )
A.低于800毫米 B.高于800毫米 C.400-800毫米 D.小于200毫米
18.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寒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与其地理特征的连线,错误的是(  )
A.①——四季有花常见雨 B.②——高寒缺氧植被稀
C.③——大漠黄沙驼铃响 D.④——青稞美酒锅庄舞
20.下列地理界线,与图中①、②两区域分界线不吻合的是(  )
A.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水田、旱地的分界线 D.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21.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比②地区煤炭、水能资源更为丰富
B.②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业适于发展早作农业
C.③地区严重缺水,农业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是气温
D.④地区适于发展灌溉农业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图中①→②→③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3.造成①、②、③三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4.图中①→②→③自然景观的变化符合
A.荒漠→草原→森林 B.森林→草原→荒漠
C.荒漠→森林→草原 D.草原→荒漠→森林
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某山脉与B(淮河)构成了我国南北分界线,该山脉为(  )
A.大兴安岭 B.秦岭 C.巫山 D.南岭
26.造成图中南北水果种类差异的原因是(  )
A.地形不同 B.栽培技术不同
C.耕作制度不同 D.气候不同
27.江西省位于图中的(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我国某地有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的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②以沙漠景观为主③气候湿热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这种“蚝宅”最大可能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B.西北内陆 C.东南沿海 D.青藏地区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的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30.下列我国地理分界线中,与秦岭一淮河一线大致吻合的是(  )
A.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七月0℃等温线
31.下列诗句中,描写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的是(  )
A.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B.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都有显著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下列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的是(  )
A.1月0℃等温线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3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南北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粮食作物—南稻北麦②饮食习惯—南米北面③传统交通一南船北马④民居屋顶—南平北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3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山脉)-   (河流)
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会经过横断山区的是   线路。
(2)区域①深居内陆距海洋远,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区域②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代表牲畜有   、藏绵羊和藏山羊。
(3)④区域中成都所在省份的简称是   ,该地气候类型为   气候。
3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①   地区;③   地区
(2)区域②与区域③的分界线大致沿A    (山脉)、B   (河流)线,该线大致是暖温带与   带的分界线。
(3)下列说法符合区域②环境特征的是(_______)
a.冬季河流结冰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年降雨量多于800毫米 d.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
A.ab B.be C.bd D.cd
(4)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牧区主要分布在   。
三、图文分析题
36.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为   地区,该区域的典型自然环境特征是   。
(2)图中③是我国第二长河   ,在④   (省份简称)注入海洋。
(3)图中⑤和④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相同的气候条件是   。
(4)图中所示的铁路线⑥是   线,沿此铁路线从北往南旅行,沿途能见到的景观变化是   。
A.一望无际的平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深秋时节,沿途树木变化:树叶常绿→树叶枯黄→树叶全部脱落
C.阳春三月,沿途见到车站中人群的服装在变多变厚,沿途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坡度逐渐变小
D.六月,旱地麦浪如金,苹果、梨子初上枝头→河湖众多,鱼池、荷塘、稻田随处可见
答案解析部分
1.D
2.A
3.D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年等降水量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1.A、图中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①西北地区与③北方地区划分的主要因素是降水,A错误;
B、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B错误;
C、③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特征不是高寒,C错误;
D、④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属于湿润地区,D正确。
故答案为:D。
2.A、图中A是秦岭,B是淮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A正确;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B错误;
C、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C错误;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3.A、窑洞是③北方地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该地区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A错误;
B、坎儿井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位于我国的①西北地区,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用坎儿井输水,B错误;
C、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是④南方地区的景观,C错误;
D、④南方地区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其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D正确。
故答案为:D。
4.C
5.A
6.D
7.C
8.B
9.B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一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淮”为淮河,与秦岭组成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大致位于图中I处,故答案为:A。
6.读图分析可知,③北方地区与②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其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故答案为:D。
7.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青藏地区,②是西北地区,①②地区的分界线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故答案为:C。
8.A、④为南方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传统民居墙厚、窗小是为了防寒保暖,A错误;
B、水运是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地区,B正确;
C、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北方地区,C错误;
D、 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是青藏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B。
9.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出现在图中区域②地区;①是青藏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南方地区,故答案为:B。
10.D
11.A
12.C
13.C
14.D
15.B
16.A
17.B
18.C
19.B
20.D
21.B
22.B
23.C
24.B
冬季风:发源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向 ——偏北(西北、东北) 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 ——寒冷干燥,影响范围(地区)——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
夏季风: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风向 ——偏南(东南、西南),从海洋吹向陆地,性质 ——温暖湿润,影响范围(地区)——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22.由图可知,从①→②→③ 之间从东部季风区向西部非季风地区移动,降水量逐渐减少。
故答案为:B。
23.造成三地区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季风区距离海洋近,降水多,非季风区距离海洋远,降水少。
故答案为:C。
24.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耕地大多是旱地。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因此植被变化为:森林-草原-荒漠。
故答案为:B。
25.B
26.D
27.C
28.B
29.C
30.B
31.C
32.A
33.A
34.(1)秦岭;淮河;乙
(2)干旱;畜牧业;牦牛
(3)川或蜀;亚热带季风
(1)AB为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因此为乙线路,故填:秦岭、淮河、乙;
(2)区域1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因此较为干旱,2地区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最适合发展畜牧业,代表牲畜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故填:干旱,畜牧业,牦牛;
(3)4区域中成都为四川的省会城市,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侯,故填:川或蜀,亚热带季风;
根据气温,降水以及海拔等自然因素,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侯,北方地区则为温带季风气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较为干旱,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区,最适合发展畜牧业。
35.(1)青藏;北方
(2)秦岭;淮河;亚热
(3)D
(4)②③;①④
解:(1)读图可得,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西北地区;(2)区域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大致沿a秦岭、b淮河一线,该线大致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3)②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年降雨量多于800毫米,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由于1月气温在0℃以上,所以冬季河流无结冰期,该地区植被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符合区域②环境特征的是D;(4)我国的农业具有东耕西牧的特点,东部主要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西部主要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所以四大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于②③,牧区主要分布于①④。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界。
(2)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
(3)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丘陵交错分布。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小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为旱作区,以南为水田区。我国四大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四大牧区受降水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36.(1)青藏;高寒
(2)黄河;鲁
(3)夏季高温多雨
(4)京九;D
(1)A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因此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高寒。
(2) ③ 河流是黄河,我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最终在山东省注入渤海,简称为鲁。
(3) ⑤位于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④位于北方地区,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的共同特征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4)图中铁路线连接北京-九龙,为京九线,沿铁路i西安向南走,从华北平原(麦浪)-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故答案为:D。
故填:(1)青藏,高寒(2)黄河,鲁(3)夏季高温多雨(4)D。
秦岭—淮河线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