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谁是最可爱的人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6 14:0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谁是最可爱的人
标题以问句的形式呈现,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又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呼饱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把握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重点)
2.运用圈点勾画、摘录和做批注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的手法。(难点)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
出处
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事件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结果
美国侵略者被赶回“三八线”附近,并于1953年7月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
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传颂。
影响
通 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迅速而又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通讯有三个显著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摁( ) 掰
坚韧( ) 淳朴( )
谦逊 覆灭
过瘾 豁亮
犁耙( )
èn
rèn
chún
lí bà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用手按压,如“摁门铃”。
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如“掰玉米”。
_______:纵容,不加约束。文中指不受约束。
_______:坚固有韧性。比喻意志坚定顽强。
_______:谦虚恭谨。
_________:千秋万代,形容延续的岁月非常长久。
_________:(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_______:宽敞明亮。
放纵
坚韧
谦逊
千载万世
永垂不朽
豁亮
也用来形容不守规矩,没有礼貌。
本指物体结实而有韧性,也形容人的精神、意志等坚定而顽强。
近义词:谦卑;反义词:傲慢
含褒义。
也可形容(嗓音)响亮。
第一部分(1-3),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说明志愿军战士是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保卫者,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自主阅读课文,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速读课文,找出作者选用的典型例子,并给每个事件拟定一个小标题。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童
防空洞谈话
松骨峰战斗:第三人称 ,正面描写“战斗”过程,又借营长的话侧面描写“战后”场面,塑造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 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主要通过肖像、环境、心理、动作等描写,塑造了志愿军战士马玉祥这一个体形象。
防空洞中的谈话: 第一人称,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品质的纯洁和高尚。
这三个事例,在人称运用、描写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阅读“松骨峰战斗”一段,体会“战斗过程”。
◎英雄主义精神
(1)敌我状况:
(2)描绘战士英勇搏斗的动词:
(3)描绘战后战场情景的动词:
(4)用文中一个词概括这场战斗:
人数上,敌众我寡;装备上,敌优我劣
摔、扑、抱
抱、掐、摁、衔
壮 烈
研读“马玉祥救朝鲜儿童”部分,思考:
◎国际主义精神
(1)请找出本段用得好的动词并分析其妙处。
踹 扑 摸 拉 抓 抱 跳 钻……写出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儿童的英勇行为。
(2)“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句中“马上”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突出马玉祥救人的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3)有一句话揭示了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的思想基础,这句话是:
——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研读“与吃雪战士的谈话”部分,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
◎爱国主义精神
问什么 回答 表现什么精神
不觉得苦吗
怎么能不觉得……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
你想不想祖国啊
谁不想哩……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怎么答对呢?
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
对祖国和朝鲜有什么要求
想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
贡献很大;要求很少;品格很高
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
(1)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从修辞手法或句式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设问,以引起读者注意,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便于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无需回答,帮助读者认识,促进感情升华。
(3)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4)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祖国之花。
(5)亲爱的朋友,当你……一起散步的时候……
从修辞手法或句式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比喻,鲜明地刻画出马玉祥的淳朴可爱,读后让人难忘。
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
连用六个“当你”,构成排比句,把读者引入一条幸福的大河,这就是平常的生活,此时用细腻的笔触罗列出来又深深触动读者心弦,掀起爱的波澜。
本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激励大家热爱最可爱的人,并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谁是最可爱的人
抒发感受: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议论、抒情)
具体说明:三个典型事例
(记叙)
松骨峰战斗(革命英雄主义)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
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
呼应开头: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议论、抒情)
歌颂赞扬
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陈祥榕,生于2001年,2020年6月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壮烈牺牲,被追记一等功。
他的战斗口号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他回答:“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于是,在边境冲突中听到有人喊“营长连长被围攻了”,陈祥榕便奋不顾身冲去,用身体和被砸坏的盾牌护住营长、连长。为了祖国、为了军队、为了家乡,他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直至付出年轻宝贵的生命。
山河无恙离不开无数将士的奉献,他们用热血捍卫界碑,以生命丈量雪原,“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雄虽已离去,但英雄的精神永驻边关,屹立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