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一篇游记
记:即记录之意,
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
《荷花》
《爬山虎的脚》
《稻草人》
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缝进行溶蚀,坍陷扩大而成的洞穴。洞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洞内有钟乳石、石笋、石柱,并常有地下河通过,洞内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
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罗店 杜鹃 宽窄 突兀森郁
肩背 移动 额角 登陆
石笋 上源 气势 变化多端
聚集 拥挤 心情 脚跟 昏暗
挤压 宽广 观赏 石钟乳
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
形容山势高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填写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4月14日
浙江金华
叶圣陶
游北山的双龙洞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 )→( ) →出洞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路上
洞口外洞
内洞
出洞
孔隙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 )→( ) →出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泉水的来路是本文的另一条线索
自读课文2-3自然段,圈出作者一路上看到的景物,用文中的词语说说各种景物的特点。
路上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对比
生机勃勃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数量多,开得茂盛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宽 窄
缓 急
句中有两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排比
拟人
溪流形美声美
欢快
喜悦
逆流而上
迎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小鱼在水中时而吹泡泡,时而玩游戏,时而跳出水面,时而睡觉,快乐极了。
仿写
说一说说一说洞口有哪些特点?
列数字:人数多,外洞很宽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宽
大
气势
宽敞的外洞
外洞
孔隙
孔隙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是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狭小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通过写船的小写出孔隙的狭小。
设问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船不用划,而用拉,挺有意思的!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是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直观描写体现孔隙的狭小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是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仰卧
贴
“贴”说明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让人体会到孔隙的窄小、低矮。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是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挤压
稍微
一
点儿
可以体会到由孔隙的窄小而产生的挤压感。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是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真实感受体现孔隙的狭小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是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直观描写+真实感受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概括内洞的特点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漆黑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首先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间接点明了课文题目。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的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这些是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的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这些是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变化多端
神奇而有趣
颜色各异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其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
奇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将内洞与外洞作比较,说明内洞很大。
大
一进房子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黑
奇
大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说明了作者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
出洞
路上
明艳
洞口
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狭小
内洞
黑 奇 大
出
洞
游览顺序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奇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你知道怎么写游记了吗?
按游览顺序写;
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
写出特点;
写出感受。
1.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2.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3.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找出有关描写溪水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沿着溪流完成任务的。
与前文呼应
顺着溪流来到洞口
贯穿全文
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溪流呢?
一方面,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如果没有泉水,就不能形成溶洞。
另一方面,泉水是文中的第二条线索,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
桂林银子岩溶洞
拓展延伸
我国溶洞小览
北京石花洞
湖南梅山龙宫
湖北腾龙洞
贵州双河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