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10: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古诗三首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滨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习作:这儿真美

诗中江山美如画

最美城市我推荐

美丽华夏我来绘
探寻山水雄奇
领略西湖神韵
共赏洞庭月景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滨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
这儿真美
跟着课本去旅行
跟着课本去旅行
第一站
跟着诗人去旅行
第二站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四站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三站
《海滨小城》




第一课时
穿越时空 走进古诗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门山
西湖
洞庭湖
写景
潋滟 空蒙 楚江
总相宜 望洞庭
淡妆浓抹 镜未磨
liàn yàn
méng
chǔ

tíng

wèi
多音字我会读



磨盘
磨刀
磨面
石磨



抹布
淡妆浓抹
抹粉

抹墙
探寻山水 感悟雄奇
看到什么;
看出了什么(感受);
如何看出(写法);
为什么看出(背景)
看,向远处看。
盼望,希望。
拜访,问候。
声誉或享有声誉的人。
看到什么
看出什么(感受)
借水写山
借山写水
山水之间
壮阔
如何看出(写法)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雄奇山水来欣赏

一个“出”字化静为动,诗人的船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逐渐靠近自己就像张开双臂欢迎他。生动写出了青山迎面而来的动态美。
你觉得诗人站在哪里,看到这壮美之景的?
看到什么
看出什么(感受)
借水写山
借山写水
山水之间
壮阔
如何看出(写法)
为什么看出(背景)
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热爱自然,寄情万物,四处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二十五岁时,他离开家乡,乘船出巴马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望着眼前的景色,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为什么看出(背景)
看到什么
看出什么(感受)
借水写山
借山写水
山水之间
壮阔
如何看出(写法)
为什么看出(背景)
壮丽
雄奇山水来欣赏
天门中断楚江开,
楚江
长江
诗意:浩浩荡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从中间断裂
分开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
雄奇山水来欣赏
碧水东流至此回。
1.回旋
2.回转,改变方向
3.返回

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雄奇山水来欣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想象画面,说说你见到了怎样美丽的景色?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诗句,读出江水的汹涌澎湃。
借助注释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
雄奇山水来欣赏
总结方法
雄奇山水来欣赏
借助刚才的方法,小组合作,说说后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小组合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雄奇山水来欣赏

出现
青山不会动,为什么诗人却说它“出”呢?孤帆又是怎么“来”的呢?
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雄奇山水我来诵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天门山
天门 楚江 ,
碧水 。
青山 ,
孤帆 。




第二课时







苏轼
知晓诗题 诵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饮酒游湖
交代地点:
西湖
交代天气:
先晴天后雨天
看到什么
看出什么(感受)
如何看出(写法)
为什么看出(背景)
比喻
多次看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有大量时间与山水相伴,因此,他仔细关注了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将所有的爱倾注在山水之间,才能写成这样的诗句。
赏西湖晴天美景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奇妙奇特
赏西湖之美景
诗意:雨天时,山间云雾迷蒙,也十分奇妙。
山色空蒙雨亦奇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诗人的喜欢。
水光潋滟晴方好
赏西湖之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她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她天生丽质,秀美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因为这首诗西湖又被人们称为西子湖。
诗意: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是美丽多娇的。
宜:合适。



刘禹锡
共赏洞庭月夜美景
看到什么
看出什么(感受)
如何看出(写法)
为什么看出(背景)
比喻
本首诗写于824年,刘禹锡任和州刺史,他到和州去任命的时候,途径洞庭,写下这首诗。因为他的心情如诗歌一样,很宁静很平缓,非常恬淡。他远离了京城的政治中心,升任和州刺史,心情舒畅,写下了这样的望洞庭。
赏洞庭之美景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面
未经打磨的镜子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未打磨的镜子。
赏洞庭之美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里的君山
配图发圈介绍美景
今天研学我们游览了_______,我想向大家推荐_______。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大家来这里游玩。
跟着课本去旅行
今天研学我们游览了________,我想向大家推荐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迎大家来这里游玩。
2024年10月20日 17:53
断开
断绝
判断
源源不断
楚江
清楚
痛楚
楚楚动人
至于
至少
至此
仁至义尽
孤单
孤儿
孤独
帆船
帆布
船帆
饮水
饮酒
饮食
初中
起初
初始
镜子
眼镜
镜片
未来
未必
未果
磨刀
打磨
折磨
遥远
遥控
遥望
银行
白银
银子
盘子
圆盘
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