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17.难忘的泼水节
趣味引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助读资料
泼水节
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为“桑堪比迈”。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以及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公历4月中旬,历时3-7天。节日起源于波斯泼寒胡戏,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节日期间,人们清早沐浴礼佛,用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不顺,还有放高升、赛龙船、跳孔雀舞等娱乐活动。2006年、2008年,西双版纳、德宏傣族泼水节分别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祖籍浙江绍兴。主要著作编入《周恩来选集》。
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
人之一。
按要求学习: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字词工具包
róng
pō
zú
mín
dù
lóng
shǐ
cǎi
泼水
傣族
人民
度过
龙舟
驾驶
笑容
脚踩
qiāo
敲鼓
pū
铺着
词语我会认
wǎn
chéng
祝 福
盛满
zhù fú
健 康
jiàn kāng
长寿
shòu
银碗
会认的字
会认的字
铺
pū(铺路 铺满)
pù(当铺 铺子)
盛
chéng(盛水 盛饭)
shèng(盛开 茂盛)
多音字
忘
泼
度
龙
炮
穿
始
令
学写生字
泼
pō
左窄右宽
长撇伸展到提的下方
龙
lónɡ
竖弯钩伸展
独体字
1
2
3
4
5
6
7
8
课文写了什么事?
1961年, 和 一起过 的故事。
初读感知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凤凰花开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这句话用美丽的自然景象引出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不仅描绘了凤凰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色,也象征着热情和喜庆的节日气氛。“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强调了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每年都会庆祝的重要节日,表达了人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周总理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同过节,令傣族人民感到无比幸福与难忘。
这句话强调了1961年泼水节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每年的重要传统节日,但在这一年,它变得尤为特别,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参与了庆祝活动。“特别高兴”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到来的喜悦之情,也反映了周总理深受人民爱戴的事实。
读第3自然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隆重而热烈的气氛,这些都是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方式。
敲象脚鼓
撒花瓣
赛龙舟
放花炮
欢迎盛况
敲象脚鼓
江面:龙船驶过
地上:撒满凤凰花花瓣
从四面八方赶来
天空:花炮升空
众人欢呼
场面隆重热烈
热爱周总理
资料链接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描述了傣族人民为欢迎周恩来总理所做的准备和热烈的欢迎场面。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周总理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节日的喜庆氛围。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重要的情节。
“从四面八方赶来”则表达了人们的热情和急切心情。“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接着,作者详细描写了欢迎仪式的细节,用美丽的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象征着对周总理的崇高敬意和热烈欢迎。“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描绘了水上和空中的庆祝活动,增强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最后一句话直接传达了人们见到周总理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默读第4-5段,画出周总理的打扮。
4
和傣族人的打扮一样,体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尊重
、
互动课堂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详细描写了周总理当天的穿着打扮,突显了他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和尊重。“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和“水红色头巾”都是具有傣族特色的服饰,显示了周总理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笑容满面”则表达了周总理亲切、和蔼的态度,拉近了他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作者描绘了周总理积极参与庆祝活动的具体场景,展示了他与傣族人民共度节日的欢乐时刻。
通过详细的描写,展现了周总理在1961年泼水节上与傣族人民共度佳节的情景。这不仅是对一个历史时刻的真实记录,更是对周总理亲民形象和他与人民深厚情感的生动写照。周总理的行为激励着我们,要积极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与繁荣。同时,这段文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如何过泼水节的?
周总理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描写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回应,他们通过泼水表达对周总理的敬爱和美好祝愿。“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啊,是那么开心!” 最后,这段话生动地捕捉了现场欢快的气氛,强调了周总理与人民之间的亲密无间和共同的喜悦。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语速稍慢。
声调可以再高一些。
读出傣族人民激动的心情和幸福的感受。
6
7
8
朗读指导
通过简短而深情的感叹,表达了对1961年泼水节的美好回忆和深刻感受。它不仅是对那次特殊节日的高度赞美,也是对周总理亲民形象和他与人民深厚情感的真实写照。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上,更体现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上。周总理的行为激励着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最后,1961年的泼水节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段温馨而难忘的记忆,象征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说一说: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总理?
周总理
关爱人民
本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周总理
热烈欢迎 欢呼
泼水 祝福健康长寿
笑容满面 敲鼓跳舞
泼水 祝福
共度佳节
幸福难忘
结构梳理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撒花瓣
赛龙舟
敲象脚鼓
放花炮
对襟白褂
长裤
头巾
笑容满面
课堂演练
二、回忆课文说一说。
1961年的泼水节。
2.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这个幸福的节日。
本文讲述了 在 年,和____ 人民一起过 的事,表达了人们 、 的心情,也表现了傣族人民和总理的深厚情谊。
周总理
1961
傣族
泼水节
激动
幸福
课文小结
找一找,读一读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汉族也有,请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并说明理由。
课外拓展
示例:中秋节:可以和家人团聚,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