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 运动的快慢 速度 教学设计
课题 7.1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单元 第七章《运动和力》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衔接了之前对运动基本概念的认识,教材以赛场上运动员比赛场景入手,引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从而引出速度这一概念,同时结合实际问题(如汽车行驶的速度特点)引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022新课标要求 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1.5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理解速度是用于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学习并运动速度公式,并能熟练进行单位换算,能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明确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物理观念) 3、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并回顾相似定义方法推导的物理量。(科学思维) 4、关注速度知识在日常生活、交通运输、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对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这一节前,学生已对机械运动、参照物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物理思维基础,这使得他们在理解速度概念时,能够从物体位置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角度进行思考,且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发现一些问题,但在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像在分析速度单位换算、从速度公式推导其他物理量计算方法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或计算错误,,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重点 1、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换算;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难点 1、速度公式的理解、单位换算;2、平均速度含义的理解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运动健儿在赛场上争相比拼,如百米赛跑、游泳比赛等,那么我们是怎么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呢?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阅读活动1中的内容,观察游泳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比赛结束时,结合秒表的示数,判断谁游得比较快。 比赛过程中,观众是认定,在相同的时间内,游在前面的人快 比赛结束时,裁判则认定,在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少的人游得快 因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两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么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知识点二 速度 引出速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的公式: 介绍定义法下得出的定义的速度,应该怎么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当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介绍速度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演示单位换算的规律 结合例题,进行速度相关问题的计算,并且说明计算中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及换算 简单说明日常生活中事物的一些速度值 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生活中不同物体所做的机械运动的轨迹,引出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 其中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介绍说明活动2内容,带领学生分析判断比较汽车在直线运动时不同时段速度变化的特点 中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相等的。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特点,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展示常见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中的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物理学中,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说明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特点,并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特点进行比较 列举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常见图像 由于生活中更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我们需要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强调平均速度的获取必须明确某一段路程或者某一段时间 结合例题,说明平均速度求取的原理、计算方法等。 阅读活动内容,分析例子,总结场景特点 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学习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学会运动公式进行计算,练习速度中的单位换算 跟着教师进行练习 阅读活动内容,跟着教师一起分析不同时间段,汽车运动的特点,并讨论、分析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以及区别 跟着教师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并且完成习题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认识速度的概念、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学会平均速度的求取
课堂练习 1.2024年8月1日凌晨,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选手潘展乐以46秒40夺冠,并打破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赢下奥运会“飞鱼大战”。下列关于运动员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成语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个成语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A ) A.一日千里 B.刻舟求剑 C.百步穿杨 D.健步如飞 3.关于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大,速度v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时间t越小,它的速度v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s、t的大小无关 4.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注:2里为1km,“一日还”指大约24h从白帝城到达江陵)。诗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 C ) A.2km/h B.10km/h C.20km/h D.1000km/h 5.如图是用每0.2s闪光1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小球运动得越来越慢的照片是( D ) A. B. C. D.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轨迹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加速运动 B.乙静止不动 C.甲的速度大 D.乙的速度大 7.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0~10s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B.0~10s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前5s乙车比甲车快 D.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8.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剪取一段10cm长的吸管,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水平拉直,两端固定。把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气球与吸管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是气球运动时每隔0.5s的频闪照片,则气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实际路程是 1.2 m,速度为 0.6 m/s。 9.小明利用小车、斜面、挡板、秒表等探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1)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适当 缓 (缓/陡)一些,目的是便于利用 秒表 测量 时间 。 (2)实验时,若他在听到小车撞击挡板C的声音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测量 偏大 (偏大/偏小),平均速度vAC 偏小 (偏大/偏小)。 (3)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5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3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0.2 m/s;根据数据可知: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做 加速 直线运动。 10.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以10m/s匀速行驶了6000m,在路边的加油站停了120s,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20s。求: (1)汽车行驶前6000m的时间。 (2)加油后,汽车行驶的路程。 (3)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1)由v 计得,汽车行驶前6000m的时间为: t1600s; (2)由v得,加油后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2=v2t2=20m/s×120s=2400m; (3)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10m/s。 答:(1)汽车行驶前6000m的时间为600s; (2)加油后,汽车行驶的路程为2400m; (3)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m/s。 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换算,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 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
板书 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速度: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内容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