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4 青藏地区(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4 青藏地区(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4 19: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地理专项训练(人教版)
专题34 青藏地区
一、单选题
经过多年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读资料卡、丽江气候统计图、冷湖天文台景观图以及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备选天文观测基地都位于(  )
A.塔里木盆地 B.湿润区 C.亚热带 D.第一级阶梯
2.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3.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尘天气较多 B.雨季长晴天少
C.基础设施较差 D.地势起伏较大
4.图是三江源位置示意图。
读图,三江源中的三江指(  )
A.澜沧江 长江黄河 B.长江 黄河金沙江
C.怒江 通天河黄河 D.澜沧江 怒江黄河
5.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复杂多样
318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日喀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下图为318国道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读图可知,318国道西段沿途最可能欣赏到(  )
A.稻花香甜,蛙声阵阵 B.雨林浓密,生物繁多
C.雪山连绵,牦牛遍地 D.沙海浩瀚,驼铃声声
7.沿景观大道我国地势的大致特点是(  )
A. B.
C. D.
8.318国道的建设主要有利于(  )
①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②推动科技进步
③开发沿途区域的旅游业 ④加强东、西部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读下图,有关我国四大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西气东输工程气源地是塔里木盆地
B.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起止点是格尔木至拉萨
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可利用京杭运河
D.西电东送中线的核心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10.藏族同胞的代表性服饰是藏袍,藏袍具有肥腰、长袖、大襟的特点,影响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风俗习惯 B.生产技术 C.地理环境 D.个人喜好
柴达木盆地因矿产资源丰富,其有“聚宝盆”之称。盆地内部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盐湖。图为柴达木盆地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1.柴达木盆地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2.当湖水总含盐量较高时,盐分会在湖底大量沉积,形成盐湖。有关察尔汗盐湖的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B.地形平坦,相对开放
C.河网密布,补给量大 D.植被茂密,空气湿润
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是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预计2030年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川西、西藏等地区今后的交通运输条件。下图为川藏铁路所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川藏铁路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青藏高原④横断山区⑤黄土高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14.川藏铁路被公认为“最难建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
A.连接我国东西部,贯穿三大阶梯
B.两地文化差异大,交流困难
C.沿途城市少,无法提供物资保障
D.沿途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近年来。到青藏地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读青藏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到青藏地区旅游,不太适用的行装是(  )
A.短袖T恤 B.氧气袋 C.羽绒服 D.防晒霜
16.游客旅游期间,可能体验到藏族的传统民俗(  )
A.狂欢节 B.泼水节 C.火把节 D.雪顿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青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位于青藏腹地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图为“青藏地区简图”,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是指(  )
A.珠江、长江、澜沧江 B.黄河、长江、塔里木河
C.黄河、长江、澜沧江 D.珠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18.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
A.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矿产资源 B.增加蓄水量
C.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D.禁止滥捕滥猎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中华水塔”水量最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20.国家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目的是(  )
A.猎取野生动物 B.开发旅游资源
C.开垦沼泽湿地 D.维护生物多样性
二、综合题
21.梓君同学计划今年暑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西藏。结合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梓君查阅青藏地区相关资料了解到: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2)梓君乘坐火车前往拉萨旅游,图中铁路线指的是   铁路,该铁路线经过的阴影区域有着“   ”的美誉。
(3)到达拉萨后,梓君参观了世界遗产   (宗教建筑),见到了当地少数民族人们都穿着传统服饰   。
22.“我国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部起点轮南油气田,地处新疆,这里的甲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河;东部终点上海地处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城市群。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将天然气南运至广州,该市濒临的海洋是   海;西气东输工程输送天然气的方式是   运输。
(3)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沿线经过西藏自治区,这里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生息繁衍,青藏铁路在多路段架设了“生命通道”,因此受益的野生动物是(    )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该工程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东线工程调水到北京、天津等地,这两个城市主要位于我国的   (东北或华北)平原。
23. 2020年8月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宝藏行》节目组来到西藏。请结合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读图1可知,青藏地区农业发展以   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   地带,特有的农作物是   。
(2)8月份东部地区普遍高温,从图2中演员的穿着服饰可以看出,西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
(3)在西藏录制节目,写出一件演员必须携带的物品。
三、图文分析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示意图。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理由。   
(2)下列时段最适合开展南极科考的是   ,因为   。
A.12月到次年3月 B.5-8月 C.全年皆可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都非常敏感。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   ;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D
2.A
3.B
4.A
三江源地区的三条江分别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故答案为:A。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5.A
6.C
7.D
8.C
9.B
10.C
11.A
12.A
13.B
14.D
15.A
16.D
17.C
18.C
19.C
20.D
21.(1)一;高寒
(2)青藏;中华水塔
(3)布达拉宫;藏袍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高寒。
(2)图中的铁路是连接青海和西藏的青藏铁路,该铁路经过三江源地区,有着“中华水塔”的称号。
(3)拉萨有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藏民地区的传统服饰是藏袍。
我国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2.(1)塔里木;长江三角洲
(2)南;管道
(3)藏;C
(4)三;华北
(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故填: 塔里木;长江三角洲。
(2)广州省的东侧为我国南海海域,所以濒临的海域是南海。陆上天然气多采用管道运输,所以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水天然气的方式是管道运输。
故填:南;管道。
(3)生活在青藏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青藏高原上的主要野生动物有雪豹、藏羚羊、牦牛等,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分布在澳大利亚;斑马多生活在草原地区;金丝猴多分布于高山密林当中。所以此题青藏地区受益的野生动物为C藏羚羊。
故填:藏;C。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经地区地势较为低平,为平原地形,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北京天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平原上。
故填:三;华北。
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我国着手建设“水资源跨流域调配”工程,从南方调水去北方。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共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即四大西东向自然河流)三纵(三大人为输水线路)”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23.(1)畜牧;河谷;青稞
(2)寒冷(冷);高(海拔高,地势高)
(3)防晒物品氧气棉衣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农业发展以畜牧业为主。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气候高寒,热量不足,因此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特有的农作物是青稞。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高寒,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3)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光照强,所以演员必须携带的物品包括防晒物品、氧气、棉衣等。
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形成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是高原山地气候。特色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青稞。
24.(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察场景,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行。
(2)A;这段时间南极气温相对较高,供暖耗能较少;白昼长,照明耗能较少;能见度高,更安全
(3)海拔;纬度
(4)②③;①④
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查场景,显示了正在极地科考的破冰船,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进。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查场景。青藏地区畜牧业发达,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
(2)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11月—次年4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供暖耗能较少;白昼长,照明耗能较少;能见度高,更安全,A符合题意。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常年被冰雪覆盖。
(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地区的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会逐渐萎缩,“亚洲水塔”水量变化逐渐减少,②③符合青藏地区。南极地区冰川会消融,海冰、冰盖面积减小,进而影响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①④符合南极地区。
(1)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室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能,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在国外称湄公河)、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的发源地。位于其内部的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