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李达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入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永州市李达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入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4 21: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李达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生物入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赤潮是由于大量营养排入水中引起水体污染,加上海洋内部理化因素引起的,引起赤潮的主要生物是(  )
A.藻类 B.蕨类 C.真菌 D.苔藓
2.桫椤(如图)生活在陆地上,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桫椤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
B.桫椤产生的精子需借助水才能与卵细胞结合
C.桫椤植株高大,适合生活在干旱的陆地
D.古代的桫椤类群经过地质变化,形成了现代的煤炭
3.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鱼类的身体大多呈梭型,有利于水中生活
B.哺乳动物大多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
C.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
D.蚯蚓用湿润的体表呼吸,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4.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五种动物(如图所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图中B、C、D、E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
B.图中D、E为恒温动物
C.图中D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
D.图中A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5.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好的药物之一;向日葵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能制成各种规格的织物。在分类学上,青蒿和向日葵同科不同属,青蒿和棉花同纲不同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日葵与棉花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B.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C.青蒿与向日葵的共同特征比与棉花的多
D.青蒿与棉花的亲缘关系比与向日葵的近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其中的“苔”和“卷柏”分别指的是(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
C.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7.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B.①②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①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②⑤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没有叶绿体
D.③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8.我市认真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尤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推出多项举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不具有共性
B.生物多样性指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指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指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9.“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建立植物园 B.采摘濒危植物做标本
C.禁止偷猎珍稀野生动物 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10.科学家利用一种抗矮缩病强的野生水稻与当地栽培的水稻杂交,培育出抗水稻矮缩病的新品种.这利用了(  )
A.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 B.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
C.生物的潜在使用价值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下列有关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
D.米勒的实验加入甲烷、氮气、氢气的混合气体,唯独没有氧气
1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体型小到体型大、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13.在灭蚊剂普遍使用的地区,人们发现杀虫剂灭蚊效果变差。下图①~④表示一段时间内蚊的数量变化,[ ]→喷洒灭蚊剂→[ ]一段时间后 →[ ]→喷洒灭蚊剂→[ ],下列排序最合理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14.科学家的观点往往是根据事实提出的。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200万至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古人类化石。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下列陈述属于观点的是(  )
A.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B.露西生活在 300万年前
C.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D.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到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15.新津中学课间操体能训练时,体育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一定数量的俯卧撑,训练之初同学们普遍觉得难以完成,最可能是因为(  )
A.骨不够坚硬 B.关节不够灵活
C.肌肉不够有力 D.反应不够灵敏
16.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B.负责指挥狒狒社群行为的是年长的狒狒
C.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肌和骨组成
D.屈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17.下列有关动物行为与相关实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蜻蜓点水,夏日蝉鸣——攻击行为
B.鸟的筑巢、求偶——繁殖行为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领域行为
D.老虎为占据领域争斗——取食行为
18.如图是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涡虫在光照下伸长以及②中涡虫被电击后收缩都是先天性行为
B.图③“光照-电击”多次结合后,涡虫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C.涡虫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D.④中涡虫表现为只有光照也会收缩是学习行为,如果后期不再进行电击,收缩行为会慢慢消退
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吸食树汁。以上内容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正确的是(  )
A.上述反映的食物链可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B.螳螂和蝉属于竞争关系
C.在上述反映的食物链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树
D.黄雀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就少
2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
B.鹰的能量最初来源于草
C.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逐渐减少
D.若蛇遭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
21.“梁上有双燕,翩翻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植物→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植物→青虫→燕子→细菌 D.植物→青虫→燕子
22.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是因为生物种类较少
B.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D.从生态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没有任何联系
23.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层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Y
B.四种绿藻中X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C.四种绿藻分布说明光照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D.池塘中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24.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乙
B.该条食物链为:丁→乙→甲→丙
C.四种生物体内含有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四种生物体内含有能量最多的是丙
25.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 ②表示各种生物的数量占比③表示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中若甲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乙的数量也会增多
B.图②中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C.图③中若没有了甲则整个生态系统会崩溃
D.图④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是戊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2分)
26.如图所示为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   (填字母代号)。
(2)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代号)。
(3)AD两类植物的不同点是,A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属于   植物。
(4)这几类植物的某些细胞内具有   (结构),因此它们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5)图中依靠孢子繁殖的植物是   ,其中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是   (填字母代号),其根、茎、叶中还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   组织。
27.认真观察下列图表,并回答问题。
(1)你知道蛇和海马分别属于哪类动物?蛇属于   ;海马属于   (均填字母)
(2)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吐出的水与吸入的水相比增多的气体是   。
(3)A类生物的运动器官是   ,D类生物用   进行气体交换。
(4)上述几种动物类群都属于脊椎动物,其分类的依据是体内都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28.动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动物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常常是动物行为的表现。如图是关于动物运动与行为等相关知识的概念图
(1)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从这些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生来就有的行为是图中①所示的    行为,如:   (任举一例即可)。
(2)动物的行为是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受图中③所示的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是在漫长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图中④所示的是    系统。
(3)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在这些结构中,能为动物运动提供动力的是图中⑤所示的    ,该结构主要由    组织构成的肌腱和肌细胞构成的    两部分组成。
(4)在动物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的骨主要由骨膜、骨质、   三部分组成。其中,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是    内层的成骨细胞。
29.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
(2)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鸟和昆虫的关系是   
(3)国家鼓励用生物防治来治理农田害虫的原因是:农药不仅污染环境,也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若图 2 表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   (填图1 中生物的名称)。
(4)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作物将会被杂草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
30.蚂蚁觅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蚂蚁觅食与食物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分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1)第一小组准备了大小相同、味道一样、多种颜色的糖块,他们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第二小组在室外蚁穴两侧等距离放置了甜味圆形面包块和咸味方形面包块,准备探究蚂蚁觅食与食物形状是否有关。他们的方案存在的明显错误是   。
(3)第三小组在实验室用塑料饭盒和吸管自制装置进行探究。他们先在塑料饭盒中放20只蚂蚁(取自同一蚁穴),等蚂蚁适应环境后,再在吸管末端各放一个味道不同的脱脂棉球,如图:
每隔5分钟统计一次数据。重复实验三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时间 蚂蚁数/只 组别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清水 1 1 2 2 2 2
白糖水 0 2 3 8 8 9
食盐水 0 1 0 1 1 1
白醋 1 0 1 3 1 3
①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   。
②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
③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A
2.C
3.D
4.C
5.C
6.A
“苔痕上阶绿”描述的植物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只有固着作用,没有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
故答案为:A。
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7.A
A、①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②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④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A符合题意;
B、①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②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①②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①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②⑤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没有叶绿体,C不符合题意;
D.③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①是细菌,②是酵母菌,③是病毒,④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⑤是植物细胞。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细菌和真菌结构上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8.C
9.B
10.A
解: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抗草丛矮缩病的野生水稻种群,并利用它的抗病基因培育出该病的新品系水稻,这属于科研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选:A.
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11.B
12.D
解: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不符合题意。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
C、距现代越久远,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的化石越古老,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C不符合题意。
D、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没有个体由小到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目前,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推测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①无机物形成简单有机物(在原始大气中),②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③复杂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在原始海洋中),④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细胞(在原始海洋中)。
2、现代生物都是由 原始生命 进化来的,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3.A
14.C
15.C
16.A
A.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前者由遗传因素决定,后者通过后天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正确。
B.在营群居生物的动物中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狒狒营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所以负责指挥狒狒社群行为并不是年长的狒狒,错误。
C. 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错误。
D.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错误。
故答案为:A。
(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7.B
18.B
19.D
20.D
A.该食物网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一共4条 ,A说法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为太阳能,所以,鹰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B说法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为生物富集现象,C说法错误。
D.由食物链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看出,若蛇遭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增多,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等内容,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以下几点: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食物链上,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即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暂时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1.D
A.阳光→植物→青虫→燕子,此选项中阳光作为非生物因素被包含在食物链中,这不符合食物链的定义,因为食物链只涉及生物之间的关系,A错误。B.植物←青虫←燕子,此选项中箭头方向错误,食物链的箭头应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B错误。
C.植物→青虫→燕子→细菌,此选项中包含了细菌作为分解者,这不符合食物链的定义,因为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
D.植物→青虫→燕子,此选项正确地描述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流动,箭头方向正确,符合食物链的定义,D正确。
故答案为:D。
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22.A
23.C
24.D
A.由图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中的相对数量关系可知,丙的数量最多,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丙,A说法错误。
B.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图示食物链为:丙→甲→乙→丁。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乙的级别最高,有害物质含量最多,C说法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物富集能基础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以下几点:(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4)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
25.B
26.(1)C
(2)E
(3)果皮;被子
(4)叶绿体
(5)BCE;B;输导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C海带。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所以,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E葫芦藓。
(3)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所以,AD两类植物的不同点是,A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有A玉米和D银杏,都属于种子植物。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所以,这几类植物的某些细胞内具有叶绿体(结构),因此它们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5)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图中依靠孢子繁殖的植物有B肾蕨、C海带、E葫芦藓。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图中孢子植物中,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是B肾蕨,其根、茎、叶中还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输导组织。
图中:A是玉米属于被子植物,B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C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D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E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27.(1)C;A
(2)二氧化碳
(3)鳍;肺
(4)脊柱
28.(1)先天性;蜘蛛结网
(2)神经;进化;消化
(3)骨骼肌;结缔;肌腹
(4)骨髓;骨膜
29.(1)分解者
(2)太阳(阳光);捕食和竞争
(3)蛇
(4)自动(自我)调节
(1)图1中的农作物是生产者,鸟、蛇等动物是消费者,图1中还应该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或光能);图8中鸟以昆虫为食,所以鸟和昆虫之间形成了捕食和竞争关系。
(3)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消灭农田害虫,这样做不仅直接污染周围的环境而且农药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人体内富集。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B 、 C 分别表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图1中蛇的营养级最高。因此、 B 、 C 分别表示图3中的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 C 相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蛇。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故答案为:(1)分解者;(2)太阳能(或光能);捕食和竞争;(3)蛇;(4)自动调节。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生物富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0.(1)蚂蚁觅食与食物的颜色有关吗
(2)实验变量不唯一,除食物的形状不同外,食物的味道也不同
(3)形成对照;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蚂蚁觅食与食物的味道有关,蚂蚁喜欢有甜味的食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