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节 滑轮(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节 滑轮(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6 09: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3节 滑轮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如图升旗时,旗杆顶端的装置是(  )
A.定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B.动滑轮——可以省力
C.动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D.定滑轮——可以省力
2.施工中,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若沿不同方向将一桶泥沙提到高处(不计摩擦),那么工人用的拉力(  )
A.F1大 B.F2大
C.F3大 D.一样大
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将重3 N的物体匀速提升10 cm,如果动滑轮重为1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2 N B.拉力F=1.5 N
C.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10 cm D.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5 cm
4.小王同学正在用滑轮组提升一箱重600 N的粽子,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滑轮组绳子股数n=3
B.若小王所用拉力为22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重40 N
C.若粽子上升5 m,则小王需要拉动绳子15 m
D.若小王拉动绳子的速度为0.3 m/s,则粽子上升的速度为0.1 m/s
5.如图所示装置中,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及轻绳的质量,若拉力F=4 N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甲、乙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
A.12 N,8 N B.8 N,8 N C.8 N,12 N D.12 N,12 N
6.如图所示,当工人师傅用100 N的拉力向下拉绳时,使重180 N的重物匀速上升1 m,不计绳重及摩擦,此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为      N,绳子自由端下降     m。
能力提升
7.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若物体升高1 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3 m,该同学用力的方向向下,则该滑轮组的组成情况是(  )
A.由1个动滑轮,2个定滑轮组成 B.由2个动滑轮,1个定滑轮组成
C.由1个动滑轮,1个定滑轮组成 D.由2个动滑轮,2个定滑轮组成
8.一名重力为500 N的举重运动员,可举起1 200 N的物体,这个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物体,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在下列四个不同重力的物体中,他能提起的最重物体的重力是(  )
A.500 N B.2 400 N
C.1 200 N D.1 000 N
9.某工厂要提升一个零件,一位工人设计了图示的四种方案,不计机械重力、绳重和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
10.如图所示,已知动滑轮的重力为2 N,不计摩擦和绳重,当竖直向上的力F=20 N时,恰能使重物匀速上升,则重物的重力G=      N,重物上升10 cm,F向上移动     cm。
1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最小的力将重物提升到高处,请画出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12.如图所示,重力为600 N的工人师傅用120 N的拉力,使重为300 N的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提升。不计绳重及摩擦。
(1)求5 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求动滑轮的重力。
(3)若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则工人师傅所能提起的最大物重是多少
思维拓展
13.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中:
(1)在探究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时,如图乙所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操作方法是    (填序号)。
①随意拉动钩码
②拉着钩码保持静止
③匀速向下拉动
(2)在探究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时,按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即弹簧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理由是           。
(3)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的特点时,先测出     的总重力,然后按照图丙组装动滑轮,实验时      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该实验至少要测量三组数据的目的是      。此次实验能否直接得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 答:    。
实验次序
1
2
3
参考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A 2.D 3.A 4.B 5.A
6.20 2
7.A 8.A 9.D
10.9 5
11.如图所示
12.(1)3 m
(2)60 N
(3)1 740 N
解析 (1)由题图可知,n=3
5 s内物体移动的高度为
h=vt=0.2 m/s×5 s=1 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nh=3×1 m=3 m。
(2)不计绳重及摩擦,由
F=(G+G动)
可得,动滑轮重力为
G动=nF-G=3×120 N-300 N=60 N。
(3)因为工人师傅重力为600 N,则绳子最大拉力为600 N,不计绳重及摩擦,由F=(G+G动)可得,工人师傅所能提起的最大物重为
G'=nF'-G动=3×600 N-60 N=1 740 N。
13.(1)③
(2)变小 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也会使弹簧测力计产生示数
(3)钩码 竖直向上 匀速 钩码的总重力G/N 绳子的拉力F/N 得到普遍的规律 
不能
解析 (1)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即匀速向下拉动钩码。
(2)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受力情况是受到向上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力),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手向下的拉力。这时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手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与弹簧测力计的重力之差。所以在匀速拉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实验会造成测量值小于向上绳子的拉力即钩码重力。
(3)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的特点时,由于绳子拉起动滑轮和钩码,故先测出钩码的总重力,然后按照图丙组装动滑轮,实验时,应匀速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中需要测量钩码的总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故第一行为钩码的总重力G/N和绳子的拉力F/N;实验至少要测量三组数据的目的是得到普遍的规律,防止偶然性的发生;“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是在不考虑动滑轮重力和摩擦的理想情况下才成立的,在实际实验中,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是客观存在的,动滑轮的重力可以尽量减小,但不可能为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