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作文专题:议论文写作指导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作文专题:议论文写作指导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15:1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证方法、引用方式、分论点、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议论文怎么“讲理”
一、因果论证
【例1】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创作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磨难,不为磨难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定是另一片蓝天。
二、假设论证
【例】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终至成功。
贝多芬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与聋疾做着坚决的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完成了一生中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三、正反对比论证
从容是面对得失时坦然置之的豁达。
悉尼奥运会上,王义夫一枪失准,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步枪选手埃蒙斯在倒数第二轮领先将近4环的情况下,最后一轮仅打出了4.4环。
王义夫能冷静从容面对失利,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快速调整心态,重整旗鼓,最终赢得金牌。而埃蒙斯却没能让自己的从容状态保持到最后,心理崩溃,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四、比喻论证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表面上是愚笨的顽石,其内心却可隐着光彩的珠玉;表面上是争艳的罂粟,其内心却可是害人之物。物皆有其两面性,其表象只起到麻木人心的作用,而抓住本质才能从容坦然地面对任何问题,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径。
五、归纳论证
一个人贵在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数不胜数。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
这些“犬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他们不懂得自立自强,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无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自己编织未来。
六:举例论证
自信是使平凡蜕变成伟大的金钥匙。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汽车推销员乔 吉拉德至今保持着一天卖出6辆汽车的惊人纪录。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仰起充满自信笑容的脸:因为我相信,我是最棒的!
正是因为吉拉德心中自信的火把一直熊熊燃烧,于是他大把地向世人抛出名片,推销自己,倾听他人,馈赠微笑,最终自信这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他的梦想,伴他飞向了成功的金字塔顶。
七、引用论证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着一股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不屈不挠地奋斗,直到成功和胜利,从而获得幸福。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以至于被压下苦难的万丈深渊而无法抽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
八、归谬论证:写驳论文常用方法
韩愈在《讳辨》一文中,为了反驳有人提出的“李贺父名晋肃,故而李贺不得做进士(“晋”“进”同音,同音需避父讳)”的谬论,就用了归谬法。
韩愈指出:“父名晋肃,子不得为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显然,“父名仁,子不得为人”的说法是十分荒谬的;因此,“父名晋肃,子不得为进士”之说也是站不住脚的。
引用名言不同的方式
【方式一】木心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就是前程万里。”定夺之间,始悟其意蕴之深。
先抛出名言,再以“定夺之间,始悟其意蕴之深”自然引出下文对该名言的阐释,过渡自然。
【方式二】“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鲁迅一句警世箴言,如平地惊雷,掷地有声。
将名言出处融入句式之中,不落俗套。运用比喻手法,将名言喻为“平地惊雷”,突显该句子的思想性。
【方式三】“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逊而不矜。”细细品之,方知其言非虚。
以“细细品之,方知其言非虚”点明作者对名言的态度,再自然生发出围绕该名言的思考,逻辑严密。
【方式四】鲁迅早有“如果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的呐喊,梁任公曾发出“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感叹。
运用“人物+名言+名词”的句式,形成对偶,论证有力;跳出俗套,用法新颖。
【方式五】可曾记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谆谆教诲?可曾记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满怀希冀?可曾记得“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字字箴言?
“可曾记得+名言+名词”的句式运用反问,情感强烈,感染力强,三个相同句式形成并列排比,强调之余,也表现作者积累之深厚。
【方式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越过时间长河,为我们指明发展方向。
着眼时间跨度,“声音清晰而坚定”贯通古今,历史感跃然纸上。
【方式七】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抛问:“后生学者,文与心道契否?”
点出人物与其著作,名言来源清晰,说服力强;一改“xxx曾说”的句式,运用“抛问”进行衔接,令人眼前一亮。
【方式八】“中华其睡狮乎?闻之当勃然兴;中华其病象乎?闻之当霍然起。盖青年者,国家之魄。”每当读起李大钊这句号召,心潮澎湃,思如潮汐。
“心潮澎湃,思如潮汐”一句情感饱满,配合上文讲述家国情怀主题的名言,真挚动人,充满感染力。
【方式九】不妨听听千古不朽的金玉良言:“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适用于文末讨论“怎么做”的部分,以金句提出建议,循循善诱,说服力强。
【方式十】席慕容曾落墨: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和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
反观当下,一些人刚刚展开人生的画卷,就无所事事,颓废消极,还自诩有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东夏与春秋”的洒脱,岂不知废掉的是人生,收获的是悔恨。我们不求自己能在白发苍苍时,还能怀抱初心,对人生热情不减,但至少,人生紧要的那几笔,还是要细细琢磨,慢慢着色。
议论文写分论点技巧
小分论点写法多种多样,要避免重复单调、千篇一律。如果每个小分论点都是“多样人生更精彩”,就是失败的写法。下面介绍几种精彩的写法:
1、开门见山法
《择一事,终一生》
分论点1:择一事,终一生,成就个人光辉事业。
分论点2:择一事,终一生,创造社会伟大奇迹。
分论点3:择一事,终一生,铸就国家繁荣富强。
2、比喻修辞法
《纸中画——法律与人情》
没有画纸的色彩难以保存——法律是人情的保障。
超出画纸的色彩难以成画一一法律是人情的底线。
拥有色彩的画纸更加怡人一一人情是法律的充实。
3、诗句修饰法
《一辈子,一件事》
分论点1:一辈子,一件事,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奉献。
分论点2:一辈子,一件事,是“双脚踏翻千重浪,一肩挑尽古今愁”的为国担当。
分论点3:一辈子,一件事,是“欲将血泪献河山,去洒东山一抔土”的家国情怀。
强志气,满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强骨气,汲取“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气概。
强底气,鼓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韧劲。
4、人物语言领起法
《责任与担当》
分论点1:“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 是钟南山院士救死扶伤的担当精神
分论点2:“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戍边英雄陈祥榕保家卫国的担当精神。
分论点3:“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娃,能够影响三代人。”是女高校长张桂梅教育改命的担当精神。
5、颁奖词嵌入法
《付出与奉献》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是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奉献精神的体现。
“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是救灾英雄陈陆奉献精神的彰显。
“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是快递员汪勇奉献精神的表现。
6、成语嵌入法
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新认识,不羡慕“锦衣玉食”,要甘于平凡。
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新追求,不追求“名扬四海”,要甘于奉献。
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新担当,不安于“坐享其成”,要甘于冲锋。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第一种:传统三段论式《保持你的独立》
引材料:简述“毛毛虫”现象。
是什么:“毛毛虫”现象的本质是盲目跟风听从,缺乏独立能力。
为什么:①人身处群体当中,就容易有依赖心理,而失去辨识力,从而陷入盲目的误区。
②人一旦盲从跟风,就容易变得非理性,从而成为推波助澜的力量,一起走向错误乃至自我毁灭的道路。
怎么样:
①擦亮智慧的双眼,分辨事物的迷雾和真相。
②保持独立的姿态:能敢于跳出错误的怪圈。
再点题:人是万物之灵长,不能在嗤笑毛毛虫的同时,又做出同样被人嗤笑的行为。
第二种: 引议联结式《敢于做独行者》
引:简要概述“毛毛虫”现象。
议:具体分析材料内容,也就是材料本身带给我们的启示。①“毛毛虫”之所以走向死亡的悲剧,走不出徒劳的怪圈,是因为缺乏异见者和独行者。
②只要有一只毛毛虫与众不同,走出队列,便可以避免死亡的命运。
联:联系生活(社会)实际。我们何尝不也是在做这样的“毛毛虫”呢?
学习上,沦为做题机器,只会玩题海战术,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看待问题时,容易被裹挟、被带节奏,参与到非理性的喧哗与骚动。
结:再做结论,总结观点。敢于做独行者,而不是盲目的“追随者”。
第三种:正反对比
引述材料:简述“毛毛虫”现象。
分析材料:毛毛虫身处群体中,产生依赖心理,也没了自主性,从而导致悲剧结局。
正面观点:人在生活中,也要保持明亮的眼睛,清醒的头脑。这是一壶“理性”的香茗。反面观点:不能盲目跟风,无脑听从他人,这是一杯可怕的“毒酒”。
再次点题:要保持清醒与清醒,拒绝盲从与随大流。
第四种:层层推进式《跳出怪圈,开辟新路》
引出话题:毛毛虫现象让人嗤笑,也让人警醒。
分析材料:毛毛虫为何可笑?从毛毛虫,到并不高级却不自知的人
展开论述:有能力者,要敢于做引路人,做“丹柯”,带领众人跳出怪圈 继续论述:自我觉醒,乐于做“丹柯”的追随者,走出属于自己的新路
联系实际:生活中,各种“毛毛虫”现象,比如网络非理性暴力,比如教育内卷的怪圈……
第五种:设置分论点式《向盲从说“不”》
引用材料:简述“毛毛虫现象”
提出观点:不做盲目可悲的“追随者”,要敢于做理性的“独行者”
分论点一:众恶之,必察焉。当网络一边倒地抨击某个人,我们要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克制,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举事例: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无辜的小轿车女司机遭遇可怕的网络暴力。
分论点二:众好之,必察焉。当众人无脑追捧某个人和某件事事,也保持必要的警惕和清醒。
举事例:多年来顶流明星的粉丝,无条件地支持甚至纵容偶像,沦为乌合之众。
再点题:人是高等动物,不该重蹈毛毛虫的覆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