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话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了解他人童年故事的同时,反观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并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写下来。教材第一部分,帮助学生回忆、选择习作素材。教材提示了一些可能引起成长回忆的物品,用三个具体事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时刻。第一个例子是过生日时发现了妈妈的皱纹,“我”学会了关心妈妈;第二个例子是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来新球鞋,“我”感觉这份爱沉甸甸的;第三个例子是当众发言受到大家的鼓励,“我”从紧张变得自信。三个例子均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示学生“成长”往往就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或是懂事了,或是会感恩了,或是进步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教学重点:
能把感到长大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能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件事情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 法:
自主研读、小组讨论交流,借助教材中的示例和插图打开思路。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在第一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一起感受了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活,你有,我有,他也有。我们每个人都在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慢慢地长大了。
2.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成长经历的相册或者自己写的日记,回想一下,那些镜头是不是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在这些成长镜头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哪个时刻让你感受到自己成长了?
3.这节习作课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板书——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二、习作要求
1.引导:同学们,读一读习作题目和教材中的这段话(课件出示),你了解到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了吗?
这次习作,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事的记叙文)
二、选材指导
过渡:同学们,我们的成长历程可谓是丰富多彩,那我们可以选择哪一个精彩的瞬间来写呢?又如何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1.探究活动
(1)引导:教材中,有三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了他们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一刻”。请你用上1分钟时间,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从三位同学的事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接过爷爷递来的球鞋,我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发言,我很紧张。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又有了信心……
①引导:同学们,读了以上同学的事例,你有什么发现?
②深入挖掘特殊感受。
引导:从这些小细节中,“我”感受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点拨:长大往往意味着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或是懂事了,或是会感恩了,或是进步了……“长大”又是一种多么特殊的感受啊。(板书:特殊感受)
③小结:通过三位同学的分享,我们知道了:“长大”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独特感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就能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感受到自己长大的一瞬间。
那一瞬间可能是最近发生的,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可能发生在学校,可能发生在家里,也可能发生在一次旅途中;那一刻你可能收获了友谊,可能经历了挫折,也可能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关爱。我们从自己成长过程中挑选一件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把它写下来,这件事真正让你觉得——那一刻,我长大了。
三、明确习作要求:
通过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提炼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真实感受。
(3)自拟题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初步明确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为下面的习作指导活动作铺垫。
四:写作方法指导
引导: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列提纲了。今天在正式写作之前,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抓住关键点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吧,我们还要根据提纲说一说这件事情的经过。(学生先自主列提纲,然后再全班交流。)
①有一位同学列的提纲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题目:
开头:
事情经过:
1.奶奶替我背书包。
2.我埋怨奶奶走得太慢。
3.奶奶背弯了,我摘下奶奶背上的书包。★
结尾:
引导:这位同学的提纲列得怎么样?
预设:他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罗列清楚了。(板书: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引导:片段中围绕“长大的那一刻”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预设:写了“我”体贴奶奶的辛苦这件事。
引导:能不能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围绕提纲写得怎么样?
预设:他根据提纲把事情经过的每一个部分都写得很详细。
引导:能不能帮这位同学找找,他的提纲中,哪部分是重点,应该具体写一写?指名交流。
预设:“奶奶背弯了,我摘下奶奶背上的书包”这部分是重点。
小结:这一部分是他触动最深的一刻,所以在写的时候可以重点写。(板书:感触最深的一刻,重点写)
③引导:请你读一读自己的提纲,对照一下有没有像这位同学那样,把要写的事情罗列清楚了。
学生参看范例,修改自己的习作提纲。把提纲中的重点部分标注★。
(3)同学们,我们明确了如何把事情写清楚,那么如何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呢?
①范文片段引路,学习写法。出示范文片段:
妈妈微笑着低下头给我切蛋糕,我忽然瞥见了她眼角的皱纹。那极浅极浅的几痕细纹在眼角处聚拢,再悄悄地向眼周围延伸,末梢处极细极细的横纹渐渐消失。什么时候,我深爱的妈妈居然有了皱纹!也许是在每个唤醒我的清晨,也许是在每个陪伴我的夜晚,也许是我生病时她在医院陪床的时候,也许是在步履匆匆送我去学校的路上……“妈妈,别动!”我尝试着用手指去抚平那一条条细痕,可是,有什么用呢?当手指一松开,它又出现了。妈妈笑着说:“小傻瓜,没用的。”“不,妈妈,我不要你变老。我要你永远年轻!”我大声地说。
②学生读后交流:范文片段从哪些方面把“那一刻”写具体了?
预设1:对皱纹的描写特别细致,把那一刻“我”见到的情形写具体了。
预设2:写“我”从妈妈的皱纹想到的事,写得特别详细,充分反映了那一刻我心中的触动。
预设3:“我”和妈妈的对话中体现出了“我”对妈妈的爱,表现出“我”长大了。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梳理方法。
写细节:如对皱纹的描写。
写感受:如“我”由妈妈的皱纹联想到妈妈为“我”所付出的。
写言行:如“我”和妈妈的对话。
(板书:写具体 写细节、写感受、写言行……)
3.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那一刻”,从多个角度回忆,在习作提纲上作补充。
如: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
我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皱纹的样子;我和妈妈的对话……)
我的所思所想。(想起妈妈为我操劳的一幕幕……)
4.交流分享
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提纲后,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整体构思。
交流提示:
(1)选择的内容是否合适。
(2)结合自己的习作提纲,说说自己打算怎么把这件事的经过写下来。
(3)是否围绕“长大的那一刻”,展开了具体描写。
5.方法小结
写作前,引导学生梳理习作思路,再次明确习作要求,简单总结本次习作的方法。
点拨:
(1)选好材:日常生活中有特殊感受的小事。
(2)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感触最深的一刻,重点写。
(3)写具体:写细节、写感受、写言行……
设计意图:通过范例引领、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场“头脑风暴”,从而打开习作的思路,使选材更加丰富多样,精准到位。其中,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特殊感受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五、习作演练
1.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成这篇习作吧。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布置习作任务。
(1)根据提纲,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完成习作。
(2)围绕“触动最深的那一刻”,回想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把“那一刻”写具体。
(3)题目自拟,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2.结束语:请课上习作没有写完的同学课后继续写,写完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并尝试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明确习作要求
写什么:日常生活的小细节、特殊感受……
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感触最深的一刻,重点写)
写具体:写细节、写感受、写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