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流利、准确地朗读古诗。
背诵并默写古诗。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其文化内涵。
相关背景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备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往往会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等,以求祈福避灾。
重阳节的习俗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易读错字·
兄长
称兄道弟
xiōng
兄 弟
兄
·学习生字·
兄弟
书写指导:口字窄小、下横稍短,儿字两笔分开,竖弯钩的弯要直些。
兄
xiōng
结构:上下
组词:老兄 称兄道弟
造句:小明与小强是一对好兄弟。
音序:X 部首: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课文解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
每当
遇到
加倍,格外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课文解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带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重阳节--敬老节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
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
增添了无限乐趣。
·学习生字·
独在
书写指导:犭旁要窄长、弯钩行笔由轻变重、呈弧形,虫字口扁宽、居中,末笔点要重。
独
dú
结构:左右
组词:孤独 独具匠心
造句:周日,我独自一个在家看书。
音序:D 部首:犭
·学习生字·
异客
书写指导:上边要窄扁、扁框封闭,下横要长、位置靠上,左撇右竖、稍分开。
异
yì
结构:上下
组词:异类 异口同声
造句:姐姐独自在异乡求学。
音序:Y 部首: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习生字·
佳节
书写指导:上边土字的中竖要长,两个土字上边三横都稍向上拉,最下横平直有力。
佳
jiā
结构:左右
组词:佳作 渐入佳境
造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
愿全国小朋友快乐成长。
音序:J 部首:亻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格外。
【忆】
【异乡】
【为异客】
【逢】
【倍】
想念。
他乡、外乡。
作他乡的客人。
遇。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县)人。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别的,其他的。
诗意:我一个人客居在异地他乡,每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单独。
碰见;遇到。
加倍。
解读诗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孤身一人
孤单寂寞
孤独
思念家乡;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单、落寞。
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文解析
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登高处?
古代习俗,重阳节人们都要登到高处避灾。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插戴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解读诗意
主题归纳
主题概括: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 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的 之情。
异乡
兄弟
思乡怀亲
梳理结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念亲人
想象情景
拓展提升
小资料: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人当时独自
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念亲人
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