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③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时空观念:从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唯物史观: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培养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中国共产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活动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
设问1:请根据课本第35-36页,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年12月, )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最终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这一运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内容:①思想上:
②政治上:
③组织上:
活动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设问2: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
(2)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 领导的 推翻了 ;
第二次是 领导的 ,建立了 和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次是 领导的 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 的新时期。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互评)
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你怎样认为?
(答案见课件)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速查关键词】
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拨乱反正、
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主要内容: 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二、 拨乱反正
1、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 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易错易混】
(1)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中共八大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一届 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拓展延伸】
中国现代史的四个阶段
(1)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一直持续到1956年底;(2)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1966年是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3)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8年以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图片解读】
左图解读: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右图解读: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秋 重庆期末)梳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宿迁)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3.(春 德庆县期末)“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转移……”做出这一决策转移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4.(春 大同期末)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材料主要表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意义
5.(春 慈利县期末)这次会议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了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6.(春 新田县期末)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对于纠正思想路线,纠正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大讨论”使人们深刻认识到( )
A.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主要任务
7.(兖州区模拟)如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九大的召开
8.(春 龙华区期末)“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这一论断( )
A.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阐明了左倾错误所带来的危害
C.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D.强化了实践对理论的指导意义
9.(兰陵县二模)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紧密地联系当前思想实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针对性,从而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首先针对的是( )
A.“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0.(春 玉州区期中)如图报纸发表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C.总结了新中国建国后的发展历史
D.为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春 内乡县校级月考)“实现中作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材料二“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材料一中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战略决策?
(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B项正确;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排除A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排除C项;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2.【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意义。
【解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辩论”的主题是真理标准问题,它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并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故A项正确;结束了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是1992年南方谈话的意义,B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C排除;平反冤假错案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进行的平反、纠正、昭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冤案、假案和错案的工作,D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意义。
【解答】“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转移……”做出这一决策转移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符合题意,ABD错误。
故选:C。
【点评】重点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知道十一届三中会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解答】“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是在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主要说明的十一届三中会的重大意义,即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故A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B正确;
C.中共十二大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C错误;
D.中共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重点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历史意义。
【解答】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C符合题意,ABD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无关。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B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属于第一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均属于第二阶段,排除AC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意义等知识。
8.【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材料所述内容强化了实践对理论的指导意义,D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内容主要论述了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强化了实践对理论的指导意义,没有论述左倾错误的影响,排除B;材料强调实践对理论的指导意义,这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要求纠正“左倾”错误,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却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引起人们的不满,为此,思想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排除。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排除。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排除。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决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答案】(1)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3)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依据材料二“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党和政府为实现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根据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具体指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故答案为:
(1)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3)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设置等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