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力的描述》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能力提升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科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朝阳期中)下列选项不属于力的三要素的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故选D.
【分析】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照选项可做出判断.
2.(2024八下·普洱期末)足球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满天星”校园足球训练营是教育部于2018年开始设立的,旨在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和素养,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运动员在踢球过程中( )
A.先有脚对球的作用力,后有球对脚的作用力
B.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C.脚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D.脚对球的作用力使脚发生形变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B.物体间的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脚踢球的过程中,脚对球有作用力,同时球对脚也有力的作用,故AB错误;
C.脚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状态,因为力可以改变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脚对球的作用力能使球发生形变,而不是脚,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2024八下·张北期末)如图是人们打年糕时的情景,在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手柄的弹力是手柄的形变产生的
B.年糕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年糕对榔头没有作用力
D.榔头向下加速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 在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 手对手柄的弹力,手是施力物体,是手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
B.年糕凹陷,受力后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
C.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年糕对榔头有反作用力,故C错误;
D.榔头向下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大,则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弹力由哪个物体施加,就是哪个物体发生形变产生;
B.力的作用效果包括:①改变物体形状;②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答;
D.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4.(2024八下·太平期末)如图所示为同一根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观察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可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弹簧的长度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如图,实验用的是同一弹簧,两个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由于是压力和拉力,力的方向相反,弹簧的形变不同,实验表明,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影响作用效果。
5.(2024八下·曹县期末)如图所示,四个力中的一个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球拍对乒乓球的力
B.斧头对木柴的力
C.手对弹簧的拉力
D.瓶对海绵的力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球拍对乒乓球的力改变了乒乓球的速度和运动方向,即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斧头对木柴的力、手对弹簧的拉力和瓶对海绵的力,都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那么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球拍对乒乓球的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包括:①改变物体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6.(2024八下·宜州期末)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B.只有力的大小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
B.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与是否接触无关,所以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故C错误;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D.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7.(2024八下·广安期末)下列属于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A.足球运动员将足球踢给队友
B.竖直向上垫排球,排球又会竖直落下
C.扔出的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曲线
D.用羽毛球拍击打羽毛球时,羽毛球拍网也会凹陷变形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A.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足球运动员将足球踢给队友,足球受到力而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重力的作用,竖直向上垫排球,排球又会竖直落下,排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不断改变,力改变了排球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扔出的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曲线,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篮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说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羽毛球拍击打羽毛球时,羽毛球拍网受到羽毛球的作用力,发生凹陷变形,说明力改变了羽毛球拍网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根据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变化叫作弹性形变;
(4)任何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2024八下·贺州期中)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在不同位置按图示方向开门,其中最容易最省力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根据生活经验知,力距离转轴越远越容易把门打开,四幅图中,C、D两图的力距离转轴最远,但D图中力的作用线通过门的转轴,无法将门打开,因此C图中的力最容易将门打开,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根据生活经验知,力距离转轴越远越容易把门打开。
9.(2022八下·集贤期末)打篮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篮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手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抛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C.篮球撞到篮板时反弹回来,说明篮板对篮球的力大于篮球对篮板的力
D.用手接住飞来的球,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力的大小相同,如果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手对铅球的推力施力物体是手,但手已经脱离球,所以没有受到手的推力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篮板对篮球的力与篮球对篮板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C不符合题意;
D.用手接住飞来的球,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力可以改变球的运动状态。
10.(2024八下·怀化期中)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起跳时的情景,从图中可知( )
A.使人弹起的力是人对跳板的压力
B.人对跳板施加的力等于跳板对人施加的力
C.跳板变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人在空中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使人弹起的力是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故A错误;
B.人对跳板施加的力和跳板对人施加的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
C.跳板变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人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B.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分析;
C.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D.对空中的人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二、多选题
11.(2024八下·黔东南期末)鸡蛋碰石头,石头完好而鸡蛋却破了,其中的道理是( )
A.鸡蛋与石头相碰时,受到的力同时产生
B.鸡蛋受到的力比石头受到的力大
C.鸡蛋受到力的作用,石头没受到力的作用
D.两者受到的力大小相等,只是鸡蛋易碎
【答案】A,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鸡蛋和石头相碰,鸡蛋对石头的力和石头对鸡蛋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同,鸡蛋承受力的能力差,石头承受力的能力强,所以鸡蛋碎了石头没什么变化。
故答案为:AD。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在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乙物体也在对甲物体施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同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12.(2021八下·黑山期中)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始终受到推力作用
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答案】B,C,D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乙物体施加的力的作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推出去的铅球由于惯性继续在空中飞行,B错误;符合题意;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状态就一定不会改变,C错误;符合题意;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方向相反,它们的三要素不同,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要完整的描述一个力,需要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要探究每一个因素对力的影响,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牛顿第一定律给出的结论是,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13.(2017八下·锦州期中)下列各种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在地面上向前滑行
B.扔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
C.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答案】A,B,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关闭发动机后向前直线滑行的汽车,速度越来越小,运动状态改变了,A符合题意;
汽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的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B符合题意;
正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运动状态没有改变,C不符合题意;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二是运动方向的变化.判定一个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就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三、实验填空题
14.(2024八下·惠阳月考)冬季的严寒时,若是降下暴雪,积雪会给交通方面带来很大危害。在严寒天气,路面积雪被压实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提高,如图所示是德国慕尼黑2023年冬季大雪后发生的一起车祸,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1)事故车辆严重损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路面压实的雪使得车辆与地面间的摩擦 (选填“变大”或“变小”),刹车距离会变得 (选填“更长”或“更短”)为了安全行驶,我们要 (选填“提高”或“降低”)车速。
【答案】(1)形状
(2)变小;更长;降低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1)故车辆严重损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压实的路面较光滑,摩擦力变小,刹车距离会变大,为了安全行驶,要降低速度。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15.(2019八下·通州期末)小华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疑问:“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
我们平时骑自行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接着,小华小组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用小球代替运动员,探究“小球转弯时受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小华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小球的速度有关;
猎想二: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有关.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分别让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小钢球质量m/g 30 30 30 60 60 60 90 90 90
距离传感器高度h/m 0.3 0.4 0.5 0.3 0.4 0.5 0.3 0.4 0.5
传感器最大示数F/N 1.66 1.78 1.90 2.32 2.56 2.80 2.98 3.34 3.70
(1)小华“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可以 。
(2)小钢球从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 。
(3)通过比较实验1、4、7(或2、5、8或3、6、9),能够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4)通过比较 (填实验序号)三次实验可以论证猜想二.当小球质量为30g时,传感器最大示数F与距离传感器的高度h的表达式是F= 。
(5)小华还想验证猜想三,请你说说简要的做法: 。
【答案】(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相同的速度
(3)小球转弯时受力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4)1、4、7(或2、5、8或3、6、9);F=1.2h+1.3
(5)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有关,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考虑,应保持小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不同,因此需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让同一小球从距压力传感器的相同高度自由滚下。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转弯时,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所以“要转弯,必须受力”。 (2)小钢球从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使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相同的速度;(3)通过比较实验1、4、7(或2、5、8或3、6、9)可知, 距离传感器高度相同,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的速度相同,小钢球质量越大,传感器最大示数也越大,可初步得出结论:小球转弯时受力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有关;(4)要想验证猜想二,应保持圆弧形轨道的半径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同,分析可知实验1、4、7(或2、5、8或3、6、9)符合要求;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小球质量为30g时,最大示数F与距离传感器的高度h成线性关系,F=kh+b,当h=0.3m时,F=1.66N, 当h=0.4m时,F=1.78N,代入数据得:
1.66= k 0.3m +b---------------①
1.78= k×0.4m +b---------------②
联立①②解得:k=1.2,b=1.3,
则传感器最大示数F与距离传感器的高度h的表达式为:F=1.2h+1.3;(5)若要验证猜想三: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有关,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考虑,应保持小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不同,因此需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让同一小球从距压力传感器的相同高度自由滚下。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小钢球从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使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相同的速度,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比较表格中的数据知,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实验目的得出结论.
四、简答与计算题
16.小明同学为了证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他做出了如下操作,用力挤压如图所示的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玻璃管内的水柱液面上升.不挤压玻璃瓶壁时(或松手后),玻璃管内的水柱液面回落.这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小红认为,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温度这一变量,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就可以控制温度对形变的影响了.请写出简单的操作过程和现象.
【答案】解: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1,松手后细玻璃管内的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
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也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2;
h2小于h1.这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小红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手的温度比较高,手与瓶子接触时,会向瓶子传递热量,瓶内的水受热膨胀,使玻璃管中的水面也会升高;
要排除热传递的影响,可以分别使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瓶子,观察瓶子中细玻璃管的水面上升情况是否相同(此时手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就排除了温度的影响),若不同,就说明了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17.(粤沪版物理科目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怎样认识力同步练习)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能首进。
根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填空“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
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E.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答案】(1)相等;相反;一条直线上
(2)等于
(3)C
(4)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1)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以卵击石,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实验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可知:它们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4)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
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C不符合题意;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D符合题意;
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E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 / 17.2《力的描述》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能力提升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科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朝阳期中)下列选项不属于力的三要素的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作用效果
2.(2024八下·普洱期末)足球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满天星”校园足球训练营是教育部于2018年开始设立的,旨在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和素养,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运动员在踢球过程中( )
A.先有脚对球的作用力,后有球对脚的作用力
B.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C.脚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D.脚对球的作用力使脚发生形变
3.(2024八下·张北期末)如图是人们打年糕时的情景,在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手柄的弹力是手柄的形变产生的
B.年糕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年糕对榔头没有作用力
D.榔头向下加速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4.(2024八下·太平期末)如图所示为同一根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观察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可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弹簧的长度
5.(2024八下·曹县期末)如图所示,四个力中的一个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球拍对乒乓球的力
B.斧头对木柴的力
C.手对弹簧的拉力
D.瓶对海绵的力
6.(2024八下·宜州期末)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B.只有力的大小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7.(2024八下·广安期末)下列属于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A.足球运动员将足球踢给队友
B.竖直向上垫排球,排球又会竖直落下
C.扔出的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曲线
D.用羽毛球拍击打羽毛球时,羽毛球拍网也会凹陷变形
8.(2024八下·贺州期中)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在不同位置按图示方向开门,其中最容易最省力的是( )
A.A B.B C.C D.D
9.(2022八下·集贤期末)打篮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篮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手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抛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C.篮球撞到篮板时反弹回来,说明篮板对篮球的力大于篮球对篮板的力
D.用手接住飞来的球,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10.(2024八下·怀化期中)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起跳时的情景,从图中可知( )
A.使人弹起的力是人对跳板的压力
B.人对跳板施加的力等于跳板对人施加的力
C.跳板变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人在空中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二、多选题
11.(2024八下·黔东南期末)鸡蛋碰石头,石头完好而鸡蛋却破了,其中的道理是( )
A.鸡蛋与石头相碰时,受到的力同时产生
B.鸡蛋受到的力比石头受到的力大
C.鸡蛋受到力的作用,石头没受到力的作用
D.两者受到的力大小相等,只是鸡蛋易碎
12.(2021八下·黑山期中)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始终受到推力作用
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13.(2017八下·锦州期中)下列各种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在地面上向前滑行
B.扔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
C.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三、实验填空题
14.(2024八下·惠阳月考)冬季的严寒时,若是降下暴雪,积雪会给交通方面带来很大危害。在严寒天气,路面积雪被压实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提高,如图所示是德国慕尼黑2023年冬季大雪后发生的一起车祸,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1)事故车辆严重损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路面压实的雪使得车辆与地面间的摩擦 (选填“变大”或“变小”),刹车距离会变得 (选填“更长”或“更短”)为了安全行驶,我们要 (选填“提高”或“降低”)车速。
15.(2019八下·通州期末)小华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疑问:“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
我们平时骑自行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接着,小华小组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用小球代替运动员,探究“小球转弯时受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小华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小球的速度有关;
猎想二: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有关.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分别让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小钢球质量m/g 30 30 30 60 60 60 90 90 90
距离传感器高度h/m 0.3 0.4 0.5 0.3 0.4 0.5 0.3 0.4 0.5
传感器最大示数F/N 1.66 1.78 1.90 2.32 2.56 2.80 2.98 3.34 3.70
(1)小华“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可以 。
(2)小钢球从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 。
(3)通过比较实验1、4、7(或2、5、8或3、6、9),能够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4)通过比较 (填实验序号)三次实验可以论证猜想二.当小球质量为30g时,传感器最大示数F与距离传感器的高度h的表达式是F= 。
(5)小华还想验证猜想三,请你说说简要的做法: 。
四、简答与计算题
16.小明同学为了证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他做出了如下操作,用力挤压如图所示的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玻璃管内的水柱液面上升.不挤压玻璃瓶壁时(或松手后),玻璃管内的水柱液面回落.这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小红认为,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温度这一变量,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就可以控制温度对形变的影响了.请写出简单的操作过程和现象.
17.(粤沪版物理科目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怎样认识力同步练习)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能首进。
根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填空“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
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E.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解: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故选D.
【分析】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照选项可做出判断.
2.【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B.物体间的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脚踢球的过程中,脚对球有作用力,同时球对脚也有力的作用,故AB错误;
C.脚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状态,因为力可以改变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脚对球的作用力能使球发生形变,而不是脚,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 在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 手对手柄的弹力,手是施力物体,是手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
B.年糕凹陷,受力后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
C.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年糕对榔头有反作用力,故C错误;
D.榔头向下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大,则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弹力由哪个物体施加,就是哪个物体发生形变产生;
B.力的作用效果包括:①改变物体形状;②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答;
D.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4.【答案】B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如图,实验用的是同一弹簧,两个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由于是压力和拉力,力的方向相反,弹簧的形变不同,实验表明,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影响作用效果。
5.【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球拍对乒乓球的力改变了乒乓球的速度和运动方向,即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斧头对木柴的力、手对弹簧的拉力和瓶对海绵的力,都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那么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球拍对乒乓球的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包括:①改变物体形状;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
B.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与是否接触无关,所以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故C错误;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D.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7.【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A.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足球运动员将足球踢给队友,足球受到力而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重力的作用,竖直向上垫排球,排球又会竖直落下,排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不断改变,力改变了排球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扔出的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曲线,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篮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说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羽毛球拍击打羽毛球时,羽毛球拍网受到羽毛球的作用力,发生凹陷变形,说明力改变了羽毛球拍网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根据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变化叫作弹性形变;
(4)任何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根据生活经验知,力距离转轴越远越容易把门打开,四幅图中,C、D两图的力距离转轴最远,但D图中力的作用线通过门的转轴,无法将门打开,因此C图中的力最容易将门打开,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根据生活经验知,力距离转轴越远越容易把门打开。
9.【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力的大小相同,如果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手对铅球的推力施力物体是手,但手已经脱离球,所以没有受到手的推力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篮板对篮球的力与篮球对篮板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C不符合题意;
D.用手接住飞来的球,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力可以改变球的运动状态。
10.【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使人弹起的力是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故A错误;
B.人对跳板施加的力和跳板对人施加的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
C.跳板变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人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B.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分析;
C.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D.对空中的人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11.【答案】A,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鸡蛋和石头相碰,鸡蛋对石头的力和石头对鸡蛋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同,鸡蛋承受力的能力差,石头承受力的能力强,所以鸡蛋碎了石头没什么变化。
故答案为:AD。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在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乙物体也在对甲物体施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同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12.【答案】B,C,D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乙物体施加的力的作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推出去的铅球由于惯性继续在空中飞行,B错误;符合题意;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状态就一定不会改变,C错误;符合题意;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方向相反,它们的三要素不同,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要完整的描述一个力,需要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要探究每一个因素对力的影响,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牛顿第一定律给出的结论是,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13.【答案】A,B,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关闭发动机后向前直线滑行的汽车,速度越来越小,运动状态改变了,A符合题意;
汽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的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B符合题意;
正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运动状态没有改变,C不符合题意;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二是运动方向的变化.判定一个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就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14.【答案】(1)形状
(2)变小;更长;降低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1)故车辆严重损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压实的路面较光滑,摩擦力变小,刹车距离会变大,为了安全行驶,要降低速度。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15.【答案】(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相同的速度
(3)小球转弯时受力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4)1、4、7(或2、5、8或3、6、9);F=1.2h+1.3
(5)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有关,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考虑,应保持小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不同,因此需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让同一小球从距压力传感器的相同高度自由滚下。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转弯时,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所以“要转弯,必须受力”。 (2)小钢球从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使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相同的速度;(3)通过比较实验1、4、7(或2、5、8或3、6、9)可知, 距离传感器高度相同,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的速度相同,小钢球质量越大,传感器最大示数也越大,可初步得出结论:小球转弯时受力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有关;(4)要想验证猜想二,应保持圆弧形轨道的半径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同,分析可知实验1、4、7(或2、5、8或3、6、9)符合要求;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小球质量为30g时,最大示数F与距离传感器的高度h成线性关系,F=kh+b,当h=0.3m时,F=1.66N, 当h=0.4m时,F=1.78N,代入数据得:
1.66= k 0.3m +b---------------①
1.78= k×0.4m +b---------------②
联立①②解得:k=1.2,b=1.3,
则传感器最大示数F与距离传感器的高度h的表达式为:F=1.2h+1.3;(5)若要验证猜想三: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有关,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考虑,应保持小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不同,因此需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让同一小球从距压力传感器的相同高度自由滚下。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小钢球从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使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相同的速度,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比较表格中的数据知,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实验目的得出结论.
16.【答案】解: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1,松手后细玻璃管内的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
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也上升,水面上升的高度记为h2;
h2小于h1.这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小红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手的温度比较高,手与瓶子接触时,会向瓶子传递热量,瓶内的水受热膨胀,使玻璃管中的水面也会升高;
要排除热传递的影响,可以分别使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瓶子,观察瓶子中细玻璃管的水面上升情况是否相同(此时手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就排除了温度的影响),若不同,就说明了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17.【答案】(1)相等;相反;一条直线上
(2)等于
(3)C
(4)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析】【解答】(1)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以卵击石,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实验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可知:它们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4)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
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C不符合题意;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D符合题意;
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E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