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②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外交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历史解释: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求同存异”中“同”和“异”的具体内涵,认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时空观念:结合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外交,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本课,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理解“万隆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活动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设问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始至终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多么?首次是何时由谁提出来的?其内容是什么?其深远影响是什么?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政策。建国后第一年里,同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 等敌视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和封锁禁运。
提出: 年, 在接见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第二年,中、印、缅三国总理积极倡导。
(3)内容: 。
(4)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 。
活动二:万隆会议
设问2: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什么方针使得会议圆满成功?这次会议的意义又是什么?那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什么精神?
(1)时间、地点: 年,
(2)特点:
(3)经过: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提出“ ”的方针。
(4)结果(意义): 。
(5)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设问3:请列举建国初期我国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①奉行 外交政策。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 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 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1954年,周恩来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④ 年,周恩来提出“ ”方针,促进了 会议的圆满成功。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互评)
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见课件)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状况:
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②美国对中国政策: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 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时间、事件:1955年万隆会议;
2、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
3、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中国代表团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4、作用: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万隆精神: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6、求同存异的“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异”是指:与会各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知识拓展】
1、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新中国的建立取得了民族独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国际原因: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促使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外交顺应了时代潮流,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③决策者的作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挑战。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倡导,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图片解读】
解读: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光山县一模)“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世界各国都根据这些原则处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可能,就会变成现实。”材料中的“这些原则”是(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个中国原则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双阳区一模)这次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中中国的贡献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发起不结盟运动
D.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3.(丰顺县一模)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缅甸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妥善地解决了边界问题。1960年两国签署边界条约,这是新中国同周边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推动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B.消除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C.能够促进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合作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长春一模)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可见,这两大事件推动(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认可
B.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
C.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
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5.(梧州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如何处理同邻国的边界争议上,周恩来说:“边界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到使双方真正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而不在于我们必须多占一些地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与美国关系恢复正常化
D.与日本建立起外交关系
6.(封开县一模)万隆会议召开之前,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的亚洲国家只有5个,非洲的建交国则一个也没有。万隆会议后到1964年,与我国建交的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已有30个。这说明万隆会议( )
A.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消除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
C.维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D.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突破口
7.(商水县模拟)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接受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和记者的采访,向国际宣传了新中国的新风貌。他还邀请外媒观看了纪录片《1952年国庆》和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更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新风貌。通过此次会议,中国( )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C.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潍城区一模)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时,小红同学做了如下笔记,其中内容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B.面对世界﹣和平共处;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独立自主
C.面对世界﹣“求同存异”;赢得世界﹣独立自主;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D.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和平共处;感动世界﹣“求同存异”
9.(迁西县一模)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初步塑造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新中国是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主张求同存异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为发展中国家主持正义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 )
A.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C.参加并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D.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阳泉模拟)在《万隆会议的外交风云》图片展上,展出了两幅图片(如图),合适的配文是( )
A.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 B.周恩来与“求同存异”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新时期全方位外交”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卧龙区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1954年,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如今,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2015 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我国外交和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材料“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世界各国都根据这些原则处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可能,就会变成现实”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B符合题意;“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排除A;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提和基础,排除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知识。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故B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排除C;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万隆会议,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缅甸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妥善地解决了边界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材料中中缅作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了边界问题就是证明,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推动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排除A项;“消除了各国之间的矛盾”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据“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和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A项;抗美援朝不能反映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排除B项;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解答】根据“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可知其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故A符合题意。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故选:A。
【点评】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6.【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亚非万隆会议,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
B.参加万隆会议的是亚非国家,“消除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说法错误,排除。
C.万隆会议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说法错误,排除。
D.根据题干“万隆会议后到1964年,与我国建交的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已有30个。”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会议后,与我国建交的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说明万隆会议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突破口,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亚非万隆会议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答案】C
【分析】考查日内瓦会议的影响。
【解答】A.“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全球治理观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的内容,与题干信息“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接受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和记者的采访,向国际宣传了新中国的新风貌”不符,排除B项。
C.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C项正确。
D.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贯奉行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与题干信息“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接受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和记者的采访,向国际宣传了新中国的新风貌”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掌握日内瓦会议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巨大的成就。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面对世界,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国际外交作出重要贡,使中国赢得世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从而“感动世界”。
故选:D。
【点评】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影响。
9.【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部分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尽管中国与他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但是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曾经受奴役受压迫的殖民历史是相同的,而现在追求国家独立经济发展的愿望也是相同的,存在合作的空间,从而将会议导回了正轨,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C项符合题意;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与材料中的万隆会议无关,排除A项;1956年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排除B项;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
10.【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万隆会议的外交风云》”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B正确;1949年,中苏建交;万隆会议发生在1955年,排除A;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C;材料时间是1955年,不符合“新时期”,也看不出全方位的外交,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万隆会议,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合适的配文是周恩来与“求同存异”。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答案】(1)对我国外交: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
对国际关系: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2)相通:①都以和平外交为核心;②都倡导互惠共赢;③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④都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即可)
举例: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②1992年以来,中国多次派武装力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①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1)对我国外交:由材料“如今,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对国际关系:由材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2)相通之处:由材料“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①都以和平外交为核心;②都倡导互惠共赢;③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④都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举例:结合所学可知,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②1992年以来,中国多次派武装力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3)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外交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
故答案为:
(1)对我国外交: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
对国际关系: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2)相通:①都以和平外交为核心;②都倡导互惠共赢;③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④都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即可)
举例: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②1992年以来,中国多次派武装力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①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